第二章 私募新手

關燈
美倫是用積極的眼光看待這個“最大笨蛋”理論的。

     “最後一筆大額買單,會将供給吸幹,股價就能上漲。

    你的目的,就是吸納這最後的抛盤。

    ”這是蕭美倫在操盤室最常說的一句話。

    當主力或莊家買賣單隻個股的時候,一定會使股價向他們交易的方向移動。

    例如,如果你賣出數百萬股五糧液的股票,在交易過程中你會使得股價下降,假設是從28元降到24元,但是一旦抛盤被消化掉,股價又會上升。

    你必須能綜合各方面的情報,判斷出這數百萬股是不是最後的抛盤,如果是,你要及早将其買進,這樣你的利潤就來了。

     這一行真正賺錢的方式就是把交易、銷售和研究三者結合起來,這也是蕭美倫每天做的。

    她會做很多傭金業務,這樣她就知道在一份大的賣單中誰是最後一個買主,然後研判對方的利益動機或其他意圖,做出恰當的交易決斷,就像一個玩撲克牌高手知道什麼時候該在一手好牌上下大注一樣。

     如此一來,做股票賺錢被玩成了“體力活”,要跟蹤那麼多股票,跟蹤供給狀況、需求狀況,以及主力資金的想法。

    江彬有時會問:“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投資怎會這麼煩瑣,這麼累人?” “你買股票就是因為你覺得它便宜嗎?這是絕大多數散戶的想法,那些散戶總喜歡像買菜一樣買股票,主觀而且斤斤計較,所以才會受到市場的擺布。

    你要做好私募,你的格局和高度就不能局限在那個層次。

    懂嗎?” 蕭美倫的天才之處在于她根本不在乎市場下一步怎麼走,她隻在乎單個股票。

    她也不在乎股票近期會怎樣,因為這是可以操縱的。

    她是那種非常随機應變的人,她可以在極短時間内由喜歡一隻股票變為讨厭這隻股票。

    她會在早上愛上某隻網絡概念股,下午就心生惡感,先是做多,然後拉高出貨。

    如果她知道某重量級機構對某一闆塊改變看法的話,她極有可能在回家路上就急切地采取相應措施,以防不測。

     蕭美倫這一系列做法非常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征,似乎那時私募都是這麼運作的。

    如果以2001年的2245點牛熊分界線來區分新舊私募基金的話,那麼一個很明顯的對比就是,舊私募基金大多作風狠辣,勇于抛頭露面,設計騙局不擇手段,在市場上一時呼風喚雨、神通廣大,并且能不顧整體市場趨勢,僅通過純粹的炒作來獲取暴利。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這些私募基金一旦騙局敗露,它們最後的結局都十分悲慘。

     2001年後市場徹底走熊了,江彬親眼目睹“盟友”機構一家一家倒下。

    劫後餘生的陽明投資,無疑少了一分剽悍和浮躁,多了一分冷靜和理性。

    江彬漸漸學會韬光養晦,低調沉穩,更多的是幕後耕耘,必要時才偶爾露峥嵘。

    同時江彬緊緊把握宏觀經濟和政策走向,恪守價值投資的理念,并把“價值、專注、誠信”六字箴言挂在牆上,時時警醒自己。

     5巨資套死 漫漫熊市一熬就是五年。

     資本逐利而動,不動就是等死。

    江彬和蕭美倫不想被動等待,打算另尋投資方向。

    2002年樓市逐漸升溫,國内部分地區炒作之風再起,蕭美倫也随波逐流投入進去,她一直對自己炒作的藝術很自信。

    而江彬則保守一些,開始轉戰港股,而且專挑被低估了的内地企業的股票。

    那幾年間,江彬趕上了港股自2003年上半年開始的大牛市,其掌舵的陽明投資發展非常迅猛。

    蕭美倫就不太如意,雖然炒樓炒地也有不少斬獲,但2004年的一輪宏觀調控讓富誠信托受傷很重。

     回想起來,那一次蕭美倫敗走麥城,是從買入沙金市那塊地皮開始的。

    她有一位廣東籍的同學,叫杜正勝,在海深市一家信用社當主任。

    他把蕭美倫帶到沙金市,想讓她親眼目睹炒地皮的熱潮。

     有消息說美國将在沙金市投資建設一座世界級汽車城,規模居亞洲之首。

    一時間,各地投資者蜂擁而至,沙金市成了全國矚目的投資熱點。

    地價聞風而動,在一輪輪炒作中扶搖直上。

    當地農民隻要擁有一塊宅基地,即可迅速成為百萬富翁。

    蕭美倫不禁眼熱心動,經杜正勝介紹,她與沙金市天鵬房地産開發公司簽約,投資一個億,參與一系列房地産開發項目。

    不久,他們在汽車城旁買下一塊近四百畝的土地,期盼美國佬到來之後能以高價出手。

    然而傳言始終沒有兌現,中央産經高層卻開始了宏觀調控。

    一個接一個強有力的調控措施出台,過熱的經濟驟然降溫,沙金市地價如脫了線的風筝,飄搖下墜。

    富誠信托巨資被那塊地套死,解套遙遙無期。

     2005年初,天鵬房地産開發公司的老闆蔡其昌失蹤,也許因為他欠了銀行巨額貸款無法歸還,一走了之。

    兩個月前,蕭美倫聞知法院要拍賣天鵬房地産公司的資産,因而帶上江彬匆匆趕往沙金市,希望分得一些殘湯剩羹。

     應該說:高速擴張、忽略風險,是富誠信托的緻命傷。

    蕭美倫内心充滿自責,卻又無可奈何。

    她開始懷疑自己:當總經理,做女強人,是否整個兒都錯了?是否女人本就不該這麼逞強? 到達沙金市,天正下着毛毛細雨。

    杜正勝開車到機場來接,一路上不住地講述案子的進展情況。

     “資産拍賣很不順利,沙金市有許多房子已經跌到建築成本價之下,但仍無人問津。

    尤其那塊四百畝的土地,當初六十萬一畝買下,現在六萬一畝也賣不出去。

    更要命的是,國土局不久會将這塊荒棄多年的土地收回去……” 蕭美倫越聽心越涼,幹脆把話題岔開。

    她說:“你别把我拉到賓館,先到街上兜兜風,讓我看看沙金市的街景。

    ” 雨中沙金市,給人一種凄冷的感覺。

    馬路兩邊的樓房空空蕩蕩,大多早已無人居住。

    有些建築物中途停工,紅磚裸露,水泥柱兀立,滿眼隻見敗象種種,令人寒心。

    大道依然寬闊,水泥路面卻已殘破不堪,轎車在坑坑窪窪中颠簸前行…… 沙金市是由一個幾千人的小鎮,迅速擴展為擁有數十萬人口的中型城市的,奇迹般地屹立在大亞灣畔。

    無數人揣着金錢、帶着夢想從四面八方奔來,投資、開發、建設……火熱的激情将這片土地燒得燙腳。

    處處莺歌燕舞、處處燈紅酒綠,富翁竹筍似的一夜之間從地下鑽出,誰都認為發财是一件近在咫尺、一蹴可就的平凡事件。

    現在想來,真是一場大夢。

    夢醒時分,難免凄涼惆怅。

     曾經,這裡炒地皮最盛行。

    你隻要有紅線圖、建築許可證,哪怕隻是張複印件,就可以尋找下家,出賣一塊從不屬于你的地皮。

    人人都在幹這一行,開藥店的江湖郎中給病人号脈,會從抽屜裡取出幾張紅線圖,莫名其妙問病人想不想買一塊地?馬路旁的煙雜店,挂着醒目的招牌:本店出售大量地皮,歡迎洽談。

    投機土地的瘋狂令人發笑。

    人人推波助瀾,地價直線上升。

    三倍、五倍、十倍、二十倍,聞風就漲,似乎永無止境。

     那一刻,江彬心中還裝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