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關燈
任的事,不是對村人笑了笑,說合算呢,隻要能活着,比啥兒都合算。

    你與其這樣死了,倒不如你和姑那樣活着哩,隻要活着,比什麼都好。

    你比姑姑長得好,你比姑姑大一歲,可看上去比姑小兩歲。

    姑是穿着你的紅襖才侍奉了盧主任。

    姑把紅襖還給了你,盧主任就不再喜愛姑姑了。

    你這樣死了還不如活着去侍奉盧主任,眼下盧主任把外鄉的勞力撤走了,上千勞力喲,已經走了一半啦,三朝五日就嘩嘩啦啦走光了,像房屋倒塌樣,梯田工程半途而廢了。

    那修過的二百畝梯田,隻是把土鱗疊了起來,地面平整出個大模樣,可真正翻地換土——把二尺地下的新土翻上來,把地面的舊土埋到地下去,多半都還沒有開始哩。

    這上千勞力一走,把村裡的幾百畝地翻一遍,少說就是五年六年。

    五年六年又不知有多少人會得喉死症。

    然這上千勞力留下來,也就是盧主任一句話,也就是設法讓盧主任留下來。

    盧主任沒别的奢好,吃穿都不甚講究,想讓他留下來,也就僅是有好的女人去侍奉侍奉就是。

    可眼下誰去侍奉他?既然不想活了,何不侍奉了盧主任,由他領着人馬把村裡土地換完田土再說死活呢?司馬藍想,娘呀,你畢竟是村裡這些寡婦中長得最好看的喲,畢竟姑穿的紅襖還是你的喲,你去侍奉了盧主任該多好,可你卻去待奉了藍百歲。

    藍百歲比起盧主任他算啥兒哩?他就是村長又能怎樣哩?司馬藍回頭望了一眼娘,娘的頭發蓋在她臉上,又飄在司馬藍的肩前。

    司馬藍看見娘的頭發梢上,分開了許多枯幹的小叉,像開着微粒似的小花,他想起村人說的,男人死前在一夜之間要花白頭發,女人死前是在一夜間頭發開花。

     司馬藍想,娘是在許多日前就想到要死的,想就是我司馬藍這七天住在家裡不走,不把她和藍百歲的私情捅破開,她也照樣有一日會這樣上吊的。

    娘畢竟是有羞恥的人。

     司馬藍想:死就死吧,說娘,鹿弟虎弟我會好好照看他們的。

    說我會當村長,會給咱家分村裡最好的新翻地,會讓鹿弟虎弟挑娶最好的媳婦哩,會讓他們都活過四十歲,活五十六十,七老八十歲。

     司馬藍背着娘從麥地到了梁上。

     司馬鹿和司馬虎就領着村人趕來了。

    人群七零八落一片把他們母子圍起來。

     司馬虎問:“哥,娘沒救了?” 司馬鹿說:“身子都硬了。

    ” 村人們道:“早點鹿該把她卸下來再往村裡去喚人。

    ” 司馬鹿就把頭埋在胸前,仿佛是他害死了娘,疚愧從臉上土坯樣掉在村人們面前,灰塵揚揚騰騰地飛起來。

     司馬藍說要怨該怨我哩,我這幾天要不到梁上替人家看車子工具,娘也不會因為喉疼就上吊去。

    又說,鹿,快來把娘背着,換我歇一會兒。

    司馬鹿便贖罪似的忙不疊兒上前,從司馬藍肩上把娘的胳膊接下來,往自己肩上扛時,發現手扶着娘的胳膊,像扶了兩根軟繩子,心裡旋過一陣風浪,把耳朵貼到娘的嘴前,他聽到娘的喉嚨裡有細微嘩嘩的聲音,如水從堵死的山洞擠過來一樣翁啦翁啦,聲音遙遠而清晰。

    司馬鹿把耳朵猛地從娘的嘴前撥起來,臉上漾蕩着透亮的紅色:“娘還活哩!”他說,“你們聽聽,喉嚨裡的有聲音流來流去。

    ” 村人皆都怔了,面面相觑。

     司馬鹿把娘放在地上,說:“你們聽聽呀!” 司馬藍搶一步上前聽了,臉上咚地一下騰起了濃稠的紅光。

     司馬虎上前聽了,半哭半笑地把自己扔坐在地上,不停摸着娘的手。

     有村人上前聽了,往墳地那兒的小柏樹瞅去,臉上半驚半呆的喜悅厚下一層兒。

     又有個村人聽了,直起身悠然地撩起自己的衣裳擦汗,笑得和裝出的一模樣。

     這時司馬桃花走來了,把杜菊抱在懷裡,說你總得看着孩娃們成完了家再走呀。

    最後藍百歲慢慢地從外邊走進人群,老了許多的臉上,越發地蒼老木然,使他整個人兒都成了一把土灰。

    藍百歲看着司馬藍,似乎想要動手做些啥兒事,可卻瞟瞟村人,把目光移到别處了。

    藍百歲從司馬藍的目光裡掙出身子來,把頭勾在懷裡,小心地試着往前挪了兩步,看司馬藍沒有重新把頭扭過來,就蹲下拉起司馬藍娘的另外一隻手,淚水哐哐咚咚掉在她的手背上,滾進她火紅的襖袖裡,嘴裡呢呢喃喃說,你活過來就好,活過來我今年準定讓你吃到新土糧,我要不想法把村裡的土地翻一遍,讓你吃到新土糧,我藍百歲才算對不起了你,那當兒我藍百歲當着全村人們的面死在你面前。

    司馬藍娘聽了這話,就有淚拌着她喉嚨響亮的聲音悄無聲息地挂在了眼角上。

     司馬藍娘又活了過來,就又活了幾年,直到幾年以後,她果真死在兒子司馬藍親手用葦子為她編的席棺裡,她還說我那時候死了該多好,早死幾年我少受人世多少罪。

    那時候你們再晚到一會兒我就死了呢,再或那棵柏樹稍微粗一點,能多擎我一會兒我也就過到了人世那邊去,就過上了天堂的日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