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關燈
小
中
大
還沒走,你去待奉他兩天,讓他把外村人全都留下來,把咱村的地全都翻一遍,今年家家戶戶就能吃上新土的糧食了。
她聽了司馬藍的話,沒有停下來,隻是放淡了腳步,待他把話說完,沒回頭就又把步子加快了。
四 司馬藍的母親杜菊上吊了。
在司馬笑笑的墳前吊死的。
司馬鹿是在過了午飯許久在山梁上尋找母親時看見昏黃的日光裡有一點紅色在彤彤地燃燒着。
他朝墳地走過去,可沒到墳地他就看清了是父親司馬笑笑的墳前吊着一個人,心裡轟隆一響,想那一定是娘哩,就果真是了娘。
他看見父親墳前還沒有小碗粗的柏樹壓彎了,那吊着的人的雙腳耷拉在腳地上。
他小心着朝墳地跪過去,當墳地的草絆了他一下,差一點把他絆倒在一個墳頭時,他立馬轉身跑回來,一路上留下了他青紫色的叫: “我娘上吊啦!” “我娘上吊啦!” “我娘吊死在我爹的墳上啦——” 他的喚聲抽打着村子的樹木,房屋、牲畜和雞狗家禽們。
沒走的外鄉人,聽到這喚聲,臉上硬了青色,坐着站了起來,站着的朝村街上跑了過來。
三姓村人聽了這話,先是愣着,後來就說喉疼了也犯不上上吊呀,地不是都翻了一半嗎?熬着也許就吃到新糧了,村長媳婦不是二年前有些喉病,吃了自留地的新糧食喉就不疼了,就熬活過來了。
司馬藍剛剛爬上山坡就聽到弟的喚叫聲。
那當兒他的目光還在藍四十的後背上,聽到司馬鹿的叫,他先把目光收回來,随後撒腿就往山梁頂上跑。
腳步穿過村落時,像縫針從棉被上穿過去,無阻無擋,把村街上雞狗驚得怪叫着往自己家裡竄。
誰家的母雞沒有躲開他一腳絆上去,就把那雞踢到一面山牆上,那雞當場就血漿漿地摔死了。
追上四十時,藍四十已經驚呆在路邊,她望着飛跑過來的司馬藍,忽然叫了一聲藍哥,還想說啥未及說出來,司馬藍就對她說是你爹那頭豬把我娘害死了。
然後腳步也不淡一下,穿過村街,跑到了山梁上。
司馬藍到墳地時候,那棵小柏樹已經徹底彎下來。
他母親雙腳是站在墳前的,弓着的樹身上,崩裂的樹皮露出慘烈的白。
司馬藍以為他可以像昨夜一樣看見父親依舊坐在墳頭的坑凹邊,然到那兒後,他卻連父親的影子也沒見。
把母親從樹上卸下來,那棵樹彈了一下重又直起了。
把母親扶在肩頭上,去看那凹坑的墳邊,他看見了父親坐過的一個很深的屁股痕。
看他的腳下邊,又看見了他昨兒夜裡下脆時的兩個膝蓋兒。
于是他就想,逼母親上吊的也許是父親吧。
又想也許是母親自己想上吊,她不是把紅襖早就穿到身上了,不是把家裡該洗的洗了,該擦的擦了嗎?從墳地到梁上,司馬藍穿過一片麥地,抄捷徑朝着梁路上走。
空曠的田地裡,已經開始泛起了濃烈的青色,小麥苗不斷從他腳下被他踩出白亮亮的根。
修過的梯田地,在青色中,像從湖中冒出的一片又一片的紅渾的水。
司馬藍說,娘,你怎麼能說死就去死了呢?喉病隻要有中草藥,也許能維持半年呢,半年一年一過,不是就可以吃到新土的第一季糧了嗎?你和藍百歲的事我不是沒有聲張嗎?我回家了你為啥還要上吊呢?該上吊的是他藍百歲,而不是你喲娘。
他說活着該有多好呀,能吃能喝,能穿衣,能睡覺,手能摸,眼能看,耳能聽,嘴能說,可是死了呢?人死了還能幹啥兒,還能說話嗎?還能做事嗎?還能冬天到門口曬日頭,夏天到梁上吹西風嗎?司馬藍想,世上千好萬好的事,還有啥兒比活着更好呢?更為實在呢? 司馬藍問,娘,我爹對你說難聽話了嗎? 爹他向來心寬如海,他能說你啥兒喲。
再說,三姓村人本來就活不過四十歲,壽限短得一筷子長,你再去上吊不是憨傻是啥呢?死了有啥好?死了啥兒也沒了,連屍體、衣裳、棺材,三年五年就成土成灰了,骨頭還要被蟲蛀下許多蜂窩似的洞,最後成灰白色的粉末埋在地下邊。
頭發最耐漚,三五十年在地下還是黑的一撮兒,可人沒了,不能吃飯了,不能穿衣了,不能和人說話了,就是用刀砍、用針紮、也流不出一滴血,叫不出一聲疼,要那一撮漚不爛的頭發有啥用?司馬鹿和司馬虎領着村人們從村子跑了來,像趕狼一樣的腳步聲,渾渾濁濁在梁道上潮起潮湧着。
藍百歲和藍四十跑在人群的最後邊,汗水雨水樣瓢潑而下,每一滴都在路上砸下一個窩。
司馬藍擡頭瞟了一眼村人們,想活着是多實在的一件事,多具體的一件事,邁腿了就能從這兒到那兒,說話了就有聲音發出來,餓了能吃飯,種地有糧打,身子破了有疼感,有血流,然死就什麼也沒有了,像雲彩一樣飄失了,再有雲彩也不是生前那塊了。
你為什麼就不明白這簡簡單單的道理哩?娘喲,司馬藍叫了一聲說,你就是像姑姑司馬桃花那樣,隻要是活着都比死了好。
司馬桃花姑姑不是活得有滋有味嗎?不是還把姑夫杜岩送到了公社裡,姑夫知道了姑姑和盧主
她聽了司馬藍的話,沒有停下來,隻是放淡了腳步,待他把話說完,沒回頭就又把步子加快了。
四 司馬藍的母親杜菊上吊了。
在司馬笑笑的墳前吊死的。
司馬鹿是在過了午飯許久在山梁上尋找母親時看見昏黃的日光裡有一點紅色在彤彤地燃燒着。
他朝墳地走過去,可沒到墳地他就看清了是父親司馬笑笑的墳前吊着一個人,心裡轟隆一響,想那一定是娘哩,就果真是了娘。
他看見父親墳前還沒有小碗粗的柏樹壓彎了,那吊着的人的雙腳耷拉在腳地上。
他小心着朝墳地跪過去,當墳地的草絆了他一下,差一點把他絆倒在一個墳頭時,他立馬轉身跑回來,一路上留下了他青紫色的叫: “我娘上吊啦!” “我娘上吊啦!” “我娘吊死在我爹的墳上啦——” 他的喚聲抽打着村子的樹木,房屋、牲畜和雞狗家禽們。
沒走的外鄉人,聽到這喚聲,臉上硬了青色,坐着站了起來,站着的朝村街上跑了過來。
三姓村人聽了這話,先是愣着,後來就說喉疼了也犯不上上吊呀,地不是都翻了一半嗎?熬着也許就吃到新糧了,村長媳婦不是二年前有些喉病,吃了自留地的新糧食喉就不疼了,就熬活過來了。
司馬藍剛剛爬上山坡就聽到弟的喚叫聲。
那當兒他的目光還在藍四十的後背上,聽到司馬鹿的叫,他先把目光收回來,随後撒腿就往山梁頂上跑。
腳步穿過村落時,像縫針從棉被上穿過去,無阻無擋,把村街上雞狗驚得怪叫着往自己家裡竄。
誰家的母雞沒有躲開他一腳絆上去,就把那雞踢到一面山牆上,那雞當場就血漿漿地摔死了。
追上四十時,藍四十已經驚呆在路邊,她望着飛跑過來的司馬藍,忽然叫了一聲藍哥,還想說啥未及說出來,司馬藍就對她說是你爹那頭豬把我娘害死了。
然後腳步也不淡一下,穿過村街,跑到了山梁上。
司馬藍到墳地時候,那棵小柏樹已經徹底彎下來。
他母親雙腳是站在墳前的,弓着的樹身上,崩裂的樹皮露出慘烈的白。
司馬藍以為他可以像昨夜一樣看見父親依舊坐在墳頭的坑凹邊,然到那兒後,他卻連父親的影子也沒見。
把母親從樹上卸下來,那棵樹彈了一下重又直起了。
把母親扶在肩頭上,去看那凹坑的墳邊,他看見了父親坐過的一個很深的屁股痕。
看他的腳下邊,又看見了他昨兒夜裡下脆時的兩個膝蓋兒。
于是他就想,逼母親上吊的也許是父親吧。
又想也許是母親自己想上吊,她不是把紅襖早就穿到身上了,不是把家裡該洗的洗了,該擦的擦了嗎?從墳地到梁上,司馬藍穿過一片麥地,抄捷徑朝着梁路上走。
空曠的田地裡,已經開始泛起了濃烈的青色,小麥苗不斷從他腳下被他踩出白亮亮的根。
修過的梯田地,在青色中,像從湖中冒出的一片又一片的紅渾的水。
司馬藍說,娘,你怎麼能說死就去死了呢?喉病隻要有中草藥,也許能維持半年呢,半年一年一過,不是就可以吃到新土的第一季糧了嗎?你和藍百歲的事我不是沒有聲張嗎?我回家了你為啥還要上吊呢?該上吊的是他藍百歲,而不是你喲娘。
他說活着該有多好呀,能吃能喝,能穿衣,能睡覺,手能摸,眼能看,耳能聽,嘴能說,可是死了呢?人死了還能幹啥兒,還能說話嗎?還能做事嗎?還能冬天到門口曬日頭,夏天到梁上吹西風嗎?司馬藍想,世上千好萬好的事,還有啥兒比活着更好呢?更為實在呢? 司馬藍問,娘,我爹對你說難聽話了嗎? 爹他向來心寬如海,他能說你啥兒喲。
再說,三姓村人本來就活不過四十歲,壽限短得一筷子長,你再去上吊不是憨傻是啥呢?死了有啥好?死了啥兒也沒了,連屍體、衣裳、棺材,三年五年就成土成灰了,骨頭還要被蟲蛀下許多蜂窩似的洞,最後成灰白色的粉末埋在地下邊。
頭發最耐漚,三五十年在地下還是黑的一撮兒,可人沒了,不能吃飯了,不能穿衣了,不能和人說話了,就是用刀砍、用針紮、也流不出一滴血,叫不出一聲疼,要那一撮漚不爛的頭發有啥用?司馬鹿和司馬虎領着村人們從村子跑了來,像趕狼一樣的腳步聲,渾渾濁濁在梁道上潮起潮湧着。
藍百歲和藍四十跑在人群的最後邊,汗水雨水樣瓢潑而下,每一滴都在路上砸下一個窩。
司馬藍擡頭瞟了一眼村人們,想活着是多實在的一件事,多具體的一件事,邁腿了就能從這兒到那兒,說話了就有聲音發出來,餓了能吃飯,種地有糧打,身子破了有疼感,有血流,然死就什麼也沒有了,像雲彩一樣飄失了,再有雲彩也不是生前那塊了。
你為什麼就不明白這簡簡單單的道理哩?娘喲,司馬藍叫了一聲說,你就是像姑姑司馬桃花那樣,隻要是活着都比死了好。
司馬桃花姑姑不是活得有滋有味嗎?不是還把姑夫杜岩送到了公社裡,姑夫知道了姑姑和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