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杜岩猛然間覺得,自己應該睡到棺材裡去。
三寸厚的桐木棺闆,二寸厚的柏木檔頭,前方刻下了盆大的一個奠字,一年多來,這副棺材都在屋裡散發着發亮的油漆氣息和烤濕闆時的淺紅色溫馨。
在鄉裡燒了半輩子飯,月月從工資中抽出一塊、幾塊放在床頭牆縫的塑料袋,幾十年過去了,就買了這副棺材,雖不是最好的,可也是誰見了誰羨,忍不住說有這副棺材,活一輩子值了。
然而,司馬藍卻硬是要派人來把棺材擡去賣了,說靈隐渠工地上連買根綱釺的錢都沒了。
冬天的太陽溫暖而又潮潤。
杜岩在院裡的陽光下,看着一隻刨食的母雞,聽到了日光落地時似乎發出了細微的雨聲。
他擡頭朝天上看看,感到了脖子裡的裂疼如誰在扯着他的喉管,把手伸進喉裡去摸,摸到了那腫脹的亮塊如一個雞蛋卡在喉嚨中間。
我該死了,他想,也許就死在這幾日裡。
這麼計算着自己的生命,他從凳上起來,去抓一把蜀黍喂雞子,又給圈裡的幾隻羊抱了一捆豆棵,便出門來到了村街上。
村街上安靜得能清晰地辨出日光中哪是空氣、哪是飛塵和響動。
十六歲以上的男人都到工地修渠去了,女人們在家侍弄田地,照料村落。
一條一條的村街,在寂靜中如了丢在地上無人拾撿的腰帶。
他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從這條胡同走進那條胡同,除了碰到了一隻狗,就僅碰到了一個七歲還不會走路的孩娃。
他說你還站不直腿嗎?孩娃怔怔地望着他,手裡拿了一個白紙疊的風車輪子,說我的輪子轉的歡哩,你一來他就不再轉了。
杜岩有些驚愕,往後退了一步,那風車果然轉起來,靠近孩娃一步,那風車就戛然止住了。
以為是擋了風向,在孩娃三尺遠近繞了一周,那風車就是死下了不動,可站在三尺之外任何一個地方,它都轉得旋兒旋兒的。
也就隻好走了。
走了就想,我是果真該躺進棺材去了。
女兒竹翠不僅嫁了,第二胎藤也快該生了;大孩娃杜柏雖還沒有結婚,可到公社接班,做了政府的通信員,每日去郵局取幾張報紙,給書記燒一壺開水,至多再把到公社大院玩耍的孩娃趕出院落,工作也就完了,清閑,幹淨,還天天和領導交往,每月領十七塊五的工資,這景況找一個鎮上的媳婦成家是很容易的事。
沒什麼再可憂愁的了,唯一擔心的是村裡來人把棺材擡去賣了。
回到家裡,杜岩上了廁所,清理了身子裡的閑雜,看看天,看看地,掃了一眼房子和羊圈雞窩,走進上房,把架棺材的兩條凳子一點一滴地挪着,就把棺材從山牆下挪到了西屋正央。
最後,把棺材蓋子大開,往棺材底兒上鋪了幾張報紙,一床薄褥,放了幾件冬暖夏寒的衣服,一個碗,一雙筷子和他在鄉裡退休前鄉長送給他的一個小鬧鐘,書記送給他的一個用舊的袖珍收音機。
收音機是壞了的,書記說一拍就響,他試了果然一拍就響,便很感激地向書記鞠了一躬,握了手。
做完了這一切,欲要躺進棺材時,忽然發現了那鬧鐘本來好好的,嘀嘀嗒嗒,走得有春有秋,天長地久,可這忽兒放進棺材它卻不再走了,和他走近那孩娃的風車風車就不轉了一樣。
杜岩有些詫異,伸手把小鬧鐘從棺材裡取出,那鬧鐘一到棺材口上,它就又清清白白響了起來,麥芒似的秒針一步步走得均勻而又輕快,震得杜岩拿鐘的手一顫一顫。
木呆呆地盯着鬧鐘走了一陣,他又把鐘伸進棺材。
一伸進去針就停下,一拿出來,針就嘀嗒有聲。
這樣反複幾下,他把鐘放在桌上,從棺材頭上取出那破損舊壞的袖珍收音機打開,發現收音機在棺材外面拍拍打打,才有吱吱呀呀的聲音,如撕牛皮紙的聲響,幾乎聽不清播放的是什麼東西,可一放進棺材,收音機卻完好如新,不消拍打,那聲音就脆脆清清,有闆有眼,陰陽頓挫分分明明,音樂聲如桃紅杏白時的碧色河流。
有這收音機就行。
杜岩把它放在棺材角上的衣服下面,心裡升起了一股甜絲絲的溫暖和慰藉,要往棺材中躺時,又覺得枕頭低了,轉身在屋裡掃了一遍,看見桌上放了幾本兒子杜柏的舊書,其中夾了一冊紅皮小書,他順手一拿,把書塞進了枕下。
然後,把棺蓋的下邊蓋在棺上,上方錯開一條口子,先跳進一條腿去,再跳進另一條腿,身子一縮,他就鑽進了棺材。
仰躺了身子,再把棺蓋一寸一寸地移動,至尾聽到一聲白亮亮
三寸厚的桐木棺闆,二寸厚的柏木檔頭,前方刻下了盆大的一個奠字,一年多來,這副棺材都在屋裡散發着發亮的油漆氣息和烤濕闆時的淺紅色溫馨。
在鄉裡燒了半輩子飯,月月從工資中抽出一塊、幾塊放在床頭牆縫的塑料袋,幾十年過去了,就買了這副棺材,雖不是最好的,可也是誰見了誰羨,忍不住說有這副棺材,活一輩子值了。
然而,司馬藍卻硬是要派人來把棺材擡去賣了,說靈隐渠工地上連買根綱釺的錢都沒了。
冬天的太陽溫暖而又潮潤。
杜岩在院裡的陽光下,看着一隻刨食的母雞,聽到了日光落地時似乎發出了細微的雨聲。
他擡頭朝天上看看,感到了脖子裡的裂疼如誰在扯着他的喉管,把手伸進喉裡去摸,摸到了那腫脹的亮塊如一個雞蛋卡在喉嚨中間。
我該死了,他想,也許就死在這幾日裡。
這麼計算着自己的生命,他從凳上起來,去抓一把蜀黍喂雞子,又給圈裡的幾隻羊抱了一捆豆棵,便出門來到了村街上。
村街上安靜得能清晰地辨出日光中哪是空氣、哪是飛塵和響動。
十六歲以上的男人都到工地修渠去了,女人們在家侍弄田地,照料村落。
一條一條的村街,在寂靜中如了丢在地上無人拾撿的腰帶。
他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從這條胡同走進那條胡同,除了碰到了一隻狗,就僅碰到了一個七歲還不會走路的孩娃。
他說你還站不直腿嗎?孩娃怔怔地望着他,手裡拿了一個白紙疊的風車輪子,說我的輪子轉的歡哩,你一來他就不再轉了。
杜岩有些驚愕,往後退了一步,那風車果然轉起來,靠近孩娃一步,那風車就戛然止住了。
以為是擋了風向,在孩娃三尺遠近繞了一周,那風車就是死下了不動,可站在三尺之外任何一個地方,它都轉得旋兒旋兒的。
也就隻好走了。
走了就想,我是果真該躺進棺材去了。
女兒竹翠不僅嫁了,第二胎藤也快該生了;大孩娃杜柏雖還沒有結婚,可到公社接班,做了政府的通信員,每日去郵局取幾張報紙,給書記燒一壺開水,至多再把到公社大院玩耍的孩娃趕出院落,工作也就完了,清閑,幹淨,還天天和領導交往,每月領十七塊五的工資,這景況找一個鎮上的媳婦成家是很容易的事。
沒什麼再可憂愁的了,唯一擔心的是村裡來人把棺材擡去賣了。
回到家裡,杜岩上了廁所,清理了身子裡的閑雜,看看天,看看地,掃了一眼房子和羊圈雞窩,走進上房,把架棺材的兩條凳子一點一滴地挪着,就把棺材從山牆下挪到了西屋正央。
最後,把棺材蓋子大開,往棺材底兒上鋪了幾張報紙,一床薄褥,放了幾件冬暖夏寒的衣服,一個碗,一雙筷子和他在鄉裡退休前鄉長送給他的一個小鬧鐘,書記送給他的一個用舊的袖珍收音機。
收音機是壞了的,書記說一拍就響,他試了果然一拍就響,便很感激地向書記鞠了一躬,握了手。
做完了這一切,欲要躺進棺材時,忽然發現了那鬧鐘本來好好的,嘀嘀嗒嗒,走得有春有秋,天長地久,可這忽兒放進棺材它卻不再走了,和他走近那孩娃的風車風車就不轉了一樣。
杜岩有些詫異,伸手把小鬧鐘從棺材裡取出,那鬧鐘一到棺材口上,它就又清清白白響了起來,麥芒似的秒針一步步走得均勻而又輕快,震得杜岩拿鐘的手一顫一顫。
木呆呆地盯着鬧鐘走了一陣,他又把鐘伸進棺材。
一伸進去針就停下,一拿出來,針就嘀嗒有聲。
這樣反複幾下,他把鐘放在桌上,從棺材頭上取出那破損舊壞的袖珍收音機打開,發現收音機在棺材外面拍拍打打,才有吱吱呀呀的聲音,如撕牛皮紙的聲響,幾乎聽不清播放的是什麼東西,可一放進棺材,收音機卻完好如新,不消拍打,那聲音就脆脆清清,有闆有眼,陰陽頓挫分分明明,音樂聲如桃紅杏白時的碧色河流。
有這收音機就行。
杜岩把它放在棺材角上的衣服下面,心裡升起了一股甜絲絲的溫暖和慰藉,要往棺材中躺時,又覺得枕頭低了,轉身在屋裡掃了一遍,看見桌上放了幾本兒子杜柏的舊書,其中夾了一冊紅皮小書,他順手一拿,把書塞進了枕下。
然後,把棺蓋的下邊蓋在棺上,上方錯開一條口子,先跳進一條腿去,再跳進另一條腿,身子一縮,他就鑽進了棺材。
仰躺了身子,再把棺蓋一寸一寸地移動,至尾聽到一聲白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