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開始為他忙亂後事了。
伐了房後的一棵大桐樹,解成二寸後的木闆,架火烘幹,木匠便在他家院裡搭個帳棚做起了棺材。
木香四溢的鋸聲刨聲響個不停。
油塗棺材的漆桶放在司馬藍的窗下,黑涼的棺材味就從窗縫越進屋裡襲逼着司馬藍朝死亡走近了。
為了司馬藍的死,妻子竹翠如火如荼的熱情在司馬家院裡到處飄散。
木匠說棺材頭的檔闆用楊木還是用柏木?她說用柏木,說他好歹也是村長,好歹讓我生下三個閨女哩。
做壽衣的女人們說壽袍是用綢子還是用黑斜紋?她說用綢子,一日夫妻還百日恩。
竹翠似乎忽然之間年輕了,她帶個雨帽一會兒旋到這,給做棺材的木匠送盒煙,一會兒到那兒給縫壽衣的女人們送去一卷線。
她如一隻麻雀樣飛來飛去,叽喳不息。
就在棺材合縫那一天,在壽衣縫好入箱那黃道吉日裡,雨過天晴了,一個晨時的日頭又鮮又嫩地挂在村頭上,把山脈上的梁道、村落、房屋、街巷、樹木都照得清新黃亮了。
街面上的積水,鏡子樣發着白光。
做壽衣的女人從各家把一件一件疊好的壽衣拿着往司馬藍家送,做棺材的人把膠鍋熬得又粘又稠,把棺材縫粘得針縫兒沒有。
閑下的村人們,在司馬藍家院落裡圍着棺材說哪兒縫寬了,還要加點膠,哪兒不平了,還要擱一刨;女人們把壽衣傳看着,說誰縫得針腳大,誰縫得針腳小,誰的針腳更均勻。
正七嘴八舌之時,關着的上房門驚天動地地拉開了,村人們嘩啦一聲啞下來,看見村長司馬藍扶着一扇門立在門框裡,像鑲在那木框裡的一具幹屍。
可他的棉襖褲子都穿得齊整異常,每一個扣兒都規規正正地扣起來。
那當兒,日光正面曬着他,把他瘦成鏽刀的臉照成了鐵青色,把那一把格外粗疏亂麻的胡子照成一團閃光的芒刺兒。
驟然之間人們看見他的頭發全白了,幾天間在床上獨自躺卧使他再也沒有他原來高大神威的模樣了,仿佛穿越了一條上千裡的黑死胡同,終于精疲力盡了,接近死亡了,可這時候胡同走盡了,看到日光了。
他無力地眯着雙眼,看了看那在最後合口的白棺材,看了看女人們傳來傳去的綢壽衣,把目光落葉一樣飄在了女兒們身上。
他說:“藤,葛,蔓,你們還想讓爹活着嗎?” 三個閨女就在人群含着眼淚共同叫了一聲“爹”。
司馬藍說:“都過來,扶着爹到門外去一趟。
” 三個閨女從竈房和人群裡走出來,藤忙慌慌地扶着他的左胳膊,葛和蔓扶着他的右胳膊,他就像趟着齊腰深的水樣趟着人們驚白的目光朝門外走過去。
他走得很慢,仿佛要掙斷一根繩索,到木匠們面前時,他說你們做你們的活兒吧,我就是不死,也總有一天用得着。
到那壽衣邊上時,他說沒必要做那麼好,再好也是埋到土裡呢。
司馬虎正在熬膠,他端着膠鍋說:“四哥,你敢走動嗎?” 司馬藍卻問:“你五哥腿上化膿了沒?” 司馬虎說:“都能挑水劈柴了。
” 司馬藍就走出大門了。
走出大門人們就想他活不過今夜了,回光返照來到了。
每個人死前的最後一絲氣力,在他對人生的留戀中将要被耗光殆盡了。
木匠對身邊的司馬虎悄聲說,該通知杜柏領着土工去墓地挖墓了。
司馬虎說我看見我哥眼裡的光還生生氣氣亮着哩。
木匠說快死的人眼裡閃藍光就該入棺了。
司馬虎往門外走了幾步,又走回來說,你們看我哥不要人扶還能走路呢。
所有的人便壓着腳步朝大門外邊去,黑雲烏烏在門外立了一大片,看見司馬藍挺着腰闆,像風後直起的一棵玉蜀黍,一步一步飄着向藍家胡同走。
藤、葛、蔓在司馬藍的身後慢慢跟着,一步一趨,似乎司馬藍随時往地上一倒,她們就會從半空把他捧起來。
村人們還看見這父女四人,在胡同口立下說了一陣話,像司馬藍問了啥,讓三個閨女答,三個閨女低頭默了一會兒,終于點了頭,他們才又有前有後地朝胡同深處走。
竹翠就對村人說:“該忙啥忙啥吧,他是臨死前去和人說幾句告别的話。
”便都看着他們父女四人,踏着泥水去往藍四十的家。
村子裡的三姓人家,除了藍、杜、司馬家的三條主街外,零七碎八還有幾條小胡同。
他們父女四人從藍姓街上走,看見本家一個兄弟正在忙着出殡辦喪事,孝帽一片如堆在半空的一層雪。
司馬藍一問方知,兩天前他的一個遠門兄弟死去了。
34歲就死了。
他領着女兒在街口站一會,又
伐了房後的一棵大桐樹,解成二寸後的木闆,架火烘幹,木匠便在他家院裡搭個帳棚做起了棺材。
木香四溢的鋸聲刨聲響個不停。
油塗棺材的漆桶放在司馬藍的窗下,黑涼的棺材味就從窗縫越進屋裡襲逼着司馬藍朝死亡走近了。
為了司馬藍的死,妻子竹翠如火如荼的熱情在司馬家院裡到處飄散。
木匠說棺材頭的檔闆用楊木還是用柏木?她說用柏木,說他好歹也是村長,好歹讓我生下三個閨女哩。
做壽衣的女人們說壽袍是用綢子還是用黑斜紋?她說用綢子,一日夫妻還百日恩。
竹翠似乎忽然之間年輕了,她帶個雨帽一會兒旋到這,給做棺材的木匠送盒煙,一會兒到那兒給縫壽衣的女人們送去一卷線。
她如一隻麻雀樣飛來飛去,叽喳不息。
就在棺材合縫那一天,在壽衣縫好入箱那黃道吉日裡,雨過天晴了,一個晨時的日頭又鮮又嫩地挂在村頭上,把山脈上的梁道、村落、房屋、街巷、樹木都照得清新黃亮了。
街面上的積水,鏡子樣發着白光。
做壽衣的女人從各家把一件一件疊好的壽衣拿着往司馬藍家送,做棺材的人把膠鍋熬得又粘又稠,把棺材縫粘得針縫兒沒有。
閑下的村人們,在司馬藍家院落裡圍着棺材說哪兒縫寬了,還要加點膠,哪兒不平了,還要擱一刨;女人們把壽衣傳看着,說誰縫得針腳大,誰縫得針腳小,誰的針腳更均勻。
正七嘴八舌之時,關着的上房門驚天動地地拉開了,村人們嘩啦一聲啞下來,看見村長司馬藍扶着一扇門立在門框裡,像鑲在那木框裡的一具幹屍。
可他的棉襖褲子都穿得齊整異常,每一個扣兒都規規正正地扣起來。
那當兒,日光正面曬着他,把他瘦成鏽刀的臉照成了鐵青色,把那一把格外粗疏亂麻的胡子照成一團閃光的芒刺兒。
驟然之間人們看見他的頭發全白了,幾天間在床上獨自躺卧使他再也沒有他原來高大神威的模樣了,仿佛穿越了一條上千裡的黑死胡同,終于精疲力盡了,接近死亡了,可這時候胡同走盡了,看到日光了。
他無力地眯着雙眼,看了看那在最後合口的白棺材,看了看女人們傳來傳去的綢壽衣,把目光落葉一樣飄在了女兒們身上。
他說:“藤,葛,蔓,你們還想讓爹活着嗎?” 三個閨女就在人群含着眼淚共同叫了一聲“爹”。
司馬藍說:“都過來,扶着爹到門外去一趟。
” 三個閨女從竈房和人群裡走出來,藤忙慌慌地扶着他的左胳膊,葛和蔓扶着他的右胳膊,他就像趟着齊腰深的水樣趟着人們驚白的目光朝門外走過去。
他走得很慢,仿佛要掙斷一根繩索,到木匠們面前時,他說你們做你們的活兒吧,我就是不死,也總有一天用得着。
到那壽衣邊上時,他說沒必要做那麼好,再好也是埋到土裡呢。
司馬虎正在熬膠,他端着膠鍋說:“四哥,你敢走動嗎?” 司馬藍卻問:“你五哥腿上化膿了沒?” 司馬虎說:“都能挑水劈柴了。
” 司馬藍就走出大門了。
走出大門人們就想他活不過今夜了,回光返照來到了。
每個人死前的最後一絲氣力,在他對人生的留戀中将要被耗光殆盡了。
木匠對身邊的司馬虎悄聲說,該通知杜柏領着土工去墓地挖墓了。
司馬虎說我看見我哥眼裡的光還生生氣氣亮着哩。
木匠說快死的人眼裡閃藍光就該入棺了。
司馬虎往門外走了幾步,又走回來說,你們看我哥不要人扶還能走路呢。
所有的人便壓着腳步朝大門外邊去,黑雲烏烏在門外立了一大片,看見司馬藍挺着腰闆,像風後直起的一棵玉蜀黍,一步一步飄着向藍家胡同走。
藤、葛、蔓在司馬藍的身後慢慢跟着,一步一趨,似乎司馬藍随時往地上一倒,她們就會從半空把他捧起來。
村人們還看見這父女四人,在胡同口立下說了一陣話,像司馬藍問了啥,讓三個閨女答,三個閨女低頭默了一會兒,終于點了頭,他們才又有前有後地朝胡同深處走。
竹翠就對村人說:“該忙啥忙啥吧,他是臨死前去和人說幾句告别的話。
”便都看着他們父女四人,踏着泥水去往藍四十的家。
村子裡的三姓人家,除了藍、杜、司馬家的三條主街外,零七碎八還有幾條小胡同。
他們父女四人從藍姓街上走,看見本家一個兄弟正在忙着出殡辦喪事,孝帽一片如堆在半空的一層雪。
司馬藍一問方知,兩天前他的一個遠門兄弟死去了。
34歲就死了。
他領着女兒在街口站一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