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
關燈
小
中
大
感謝趙旭東教授邀請我來到這裡,趙教授是中國精神科和心理治療方面的權威,他很謙虛,不承認自己是權威,我對他說,你把崔永元著名的抑郁症治好了,你治好了一個權威,你就是權威了。
今天,這個權威冒險邀請我這個門外漢來這裡演講,讓我擔心他的心理是否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我想,沒有一個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碼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醫生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我們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尚未發生的事情的擔憂和害怕,這樣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們的生活态度和思維方式。
1997年的時候,我在香港丢過了一次護照,曆盡麻煩之後才得以回到北京。
護照的丢失意味着身份的失去,此後的三、四年時間裡,我每次在國外的時候都會夢見自己的護照又丢了,然後一身冷汗醒過來,才知道是虛驚一場;而且無論我是在開會演講,還是在遊山玩水,每隔四、五個小時就會神經質地去摸一下護照是否還在口袋裡。
直到今天,我出國前整理行裝時,首先考慮的是穿什麼樣的衣服可以保證護照的安全,然後再考慮其他的。
可以這麼說,香港的那次護照丢失,讓我在此後十年的時間裡隻要置身異國他鄉,就會出現焦慮,害怕護照再次丢失的焦慮,這是對自己可能再次失去身份的恐懼。
當然,我生活中時隐時現的焦慮和崔永元的抑郁症相比微不足道,我今天之所以有膽量站在這裡說話,是因為我有一個強有力的夥伴,我多年的朋友崔永元先生。
我從事的工作是講故事,用《巴黎聖母院》裡吉普賽人的标準,我就是那種将别人的故事告訴别人,然後再向别人要錢的人。
我今天仍然要講故事,今天是免費的。
趙教授告訴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讨論這四十年來中國人的心理變化,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文革後期,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當時男生和女生之間是不說話的,雖然非常想說話,可是不敢說,就是愛慕對方,也隻能偷偷地用眼睛看看而已。
也有膽大的男生悄悄給女生寫紙條,而且還不敢寫上明确示愛的句子,都是一些指鹿為馬的句子,比如要送給對方一塊橡皮一支鉛筆之類的句子,來傳達愛的信息。
接到紙條的女生立刻明白那小子想幹什麼,女生普遍的反應是緊張和害怕,假如紙條一旦曝光,女生就會深感羞愧,好像她自己做錯了什麼。
三十多年以後的今天,中學生談情說愛早已在心理上合法化,在輿論上公開化。
現在的女中學生竟然是穿着校服去醫院做人流手術,媒體上曾經有過這樣一條消息,一個女中學生穿着校服去醫院做人流手術時,有四個穿着校服的男中學生簇擁着,當醫生說手術前需要家屬簽字時,四個男中學生争先恐後地搶着要簽名。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不知道,我隻知道中國這三十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迹,三十年的年均經濟增長9%,到2006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國,可是在這個光榮的數據後面,卻是一個讓人不安的數據,人均年收入仍然在世界的一百位之外。
這兩項應該是平衡的經濟指标,在今天的中國竟然如此的不平衡。
當上海、北京、杭州和廣州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摩天大廈此起彼伏,商店、超市和飯店裡人聲鼎沸時,在西部的貧窮落後地區仍然是一片蕭條景象。
以年收
今天,這個權威冒險邀請我這個門外漢來這裡演講,讓我擔心他的心理是否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我想,沒有一個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碼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醫生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我們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尚未發生的事情的擔憂和害怕,這樣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們的生活态度和思維方式。
1997年的時候,我在香港丢過了一次護照,曆盡麻煩之後才得以回到北京。
護照的丢失意味着身份的失去,此後的三、四年時間裡,我每次在國外的時候都會夢見自己的護照又丢了,然後一身冷汗醒過來,才知道是虛驚一場;而且無論我是在開會演講,還是在遊山玩水,每隔四、五個小時就會神經質地去摸一下護照是否還在口袋裡。
直到今天,我出國前整理行裝時,首先考慮的是穿什麼樣的衣服可以保證護照的安全,然後再考慮其他的。
可以這麼說,香港的那次護照丢失,讓我在此後十年的時間裡隻要置身異國他鄉,就會出現焦慮,害怕護照再次丢失的焦慮,這是對自己可能再次失去身份的恐懼。
當然,我生活中時隐時現的焦慮和崔永元的抑郁症相比微不足道,我今天之所以有膽量站在這裡說話,是因為我有一個強有力的夥伴,我多年的朋友崔永元先生。
我從事的工作是講故事,用《巴黎聖母院》裡吉普賽人的标準,我就是那種将别人的故事告訴别人,然後再向别人要錢的人。
我今天仍然要講故事,今天是免費的。
趙教授告訴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讨論這四十年來中國人的心理變化,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文革後期,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當時男生和女生之間是不說話的,雖然非常想說話,可是不敢說,就是愛慕對方,也隻能偷偷地用眼睛看看而已。
也有膽大的男生悄悄給女生寫紙條,而且還不敢寫上明确示愛的句子,都是一些指鹿為馬的句子,比如要送給對方一塊橡皮一支鉛筆之類的句子,來傳達愛的信息。
接到紙條的女生立刻明白那小子想幹什麼,女生普遍的反應是緊張和害怕,假如紙條一旦曝光,女生就會深感羞愧,好像她自己做錯了什麼。
三十多年以後的今天,中學生談情說愛早已在心理上合法化,在輿論上公開化。
現在的女中學生竟然是穿着校服去醫院做人流手術,媒體上曾經有過這樣一條消息,一個女中學生穿着校服去醫院做人流手術時,有四個穿着校服的男中學生簇擁着,當醫生說手術前需要家屬簽字時,四個男中學生争先恐後地搶着要簽名。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不知道,我隻知道中國這三十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迹,三十年的年均經濟增長9%,到2006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國,可是在這個光榮的數據後面,卻是一個讓人不安的數據,人均年收入仍然在世界的一百位之外。
這兩項應該是平衡的經濟指标,在今天的中國竟然如此的不平衡。
當上海、北京、杭州和廣州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摩天大廈此起彼伏,商店、超市和飯店裡人聲鼎沸時,在西部的貧窮落後地區仍然是一片蕭條景象。
以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