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麥克尤恩後遺症
關燈
小
中
大
我第一次聽到伊恩·麥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國,也可能在法國或者意大利,人們在談論這位生機勃勃的英國作家時,表情和語氣裡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談論某位步履蹒跚的經典作家。
那時候我三十多歲,麥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歲,還不到五十。
我心想這家夥是誰呀?這個年紀就享受起了祖父級的榮耀。
然後開始在中國的媒體上零星地看到有關他的報道:“伊恩·麥克尤恩出版了新書”、“伊恩·麥克尤恩見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改編成了電影”……這幾年中國的出版界興緻盎然地推出了伊恩·麥克尤恩的著名小說,《水泥花園》、《阿姆斯特丹》、《時間中的孩子》和《贖罪》。
可是中國的文學界和讀者們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這位文學巨人。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也許麥克尤恩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讓中國讀者了解他。
現在麥克尤恩的第一部書《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正式出版,我想他的小說在中國的命運可以趁機輪回了。
從頭開始,再來一次。
這是一部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的書,在麥克尤恩27歲的時候首次出版。
根據介紹,這部書在英國出版後引起巨大轟動。
可以想象當初英國的讀者是如何驚愕,時隔三十多年之後,我,一個遙遠的中國讀者,在閱讀了這些故事之後仍然驚愕。
麥克尤恩的這些短篇小說猶如鋒利的刀片,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撫摸刀刃的過程,而且是用神經和情感去撫摸,然後發現自己的神經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劃痕。
我曾經用一種醫學的标準來衡量一個作家是否傑出?那就是在閱讀了這個作家的作品之後,是否留下了閱讀後遺症?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麥克尤恩名字時的情景,我明白了當初坐在我身邊的這些人都是“伊恩·麥克尤恩後遺症”患者。
我感到這八個獨立的故事之間存在着一份關于叙述的内部協議,于是《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一書更像是一首完整的組曲,一首擁有八個樂章的組曲。
就像麥克尤恩自己所說的:“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很多都是邊緣人,孤獨不合群的人,怪人,他們都是和我有相似之處。
我想,他們是對我在社會上的孤獨感,和對社會的無知感,深刻的無知感的一種戲劇化表達。
”然後麥克尤恩在《立體幾何》凝聚了神奇和智慧,當然也凝聚了生活的煩躁,而且煩躁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讓《家庭制造》粗俗不堪,讓這個亂倫的故事擁有了觸目驚心的天真;《夏日裡的最後一天》可能是這本書中最為溫暖的故事,可是故事結束以後,憂傷的情緒從此細水長流;《舞台上的柯克爾》的叙述誇張風趣,指桑罵槐。
麥克尤恩讓一群赤裸的男女在舞台上表演性交,還有一個人物是導演,導演要求小夥子們在表演前先自己手淫,導演說:“如果給我見到勃起,就滾蛋,這可是一場體面的演出。
”;《蝴蝶》裡男孩的犯罪心理和情感過程冷靜的令人心碎;《與櫥中人對話》看似荒誕,其實講述的是我們人人皆有的悲哀,如同故事結尾時所表達的一樣,我們人人都會在心裡突然升起回到一歲的願望;《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是沒有愛情的愛情,沒有儀式的儀式,還有随波逐流的時光。
麥克尤恩給這些無所事事的時光塗上夕陽的餘輝,有些溫暖,也有些失落;《僞裝》是在品嘗畸形成長的人生,可是正常人生的感受在這裡俯拾即是。
這就是伊恩·麥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遠行走在邊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溫暖、荒誕和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等等的邊界上,然後他的叙述兩者皆有。
就像國王擁有幅員遼闊的疆土一樣,麥克尤恩的邊界叙述讓他擁有了廣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寫下希望的時候也寫下了失望,寫下恐怖的時候也寫下了安慰,寫下寒冷的時候也寫下了溫暖,寫下荒誕的時候也寫下了逼真,寫下暴力的時候也寫下了柔弱,寫下理智冷靜的時候也寫下了情感沖動。
麥克尤恩在寫作這些故事的時候,正在經曆他的年輕時光。
22歲從蘇塞克斯大學畢業後,去了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寫作研究生班,開始學寫短篇小說。
第一個短篇小說發表後,立刻用稿費去阿富汗遊玩。
多年之後麥克尤恩接受采訪,回顧了寫作這些短篇小說時所處的境況:“我二十出頭,正在尋找自己的聲音。
”當時他反感英國文學傳統裡社會檔案式的寫作,他想表達一種個人生存的翻版,他說“早期的那些小故事都是倒影我自己生存的一種夢境。
雖然隻有很少的自傳性内容,但它們的構造就像夢境一樣反映了我的生存。
”麥克尤恩21歲開始讀卡夫卡、弗洛伊德和托馬斯·曼,并且感到“他們似乎打開了某種自由空間。
”然後“我試寫各種短篇小說,就像試穿不同的衣服。
短篇小說形式成了我的寫作百衲衣,這對一個起步階段的作者來說很有用。
”麥克尤恩毫不掩飾其他作家對自己的影響,他說“你可以花五到六個星期模仿一下菲利普·羅斯,如果結果并不是很糟糕,那麼你就知道接下來還可以扮扮納博科夫。
”而且還努力為自己當時寫下的每一個短篇小說尋找源頭,“比方說,《家庭制造》,是
那時候我三十多歲,麥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歲,還不到五十。
我心想這家夥是誰呀?這個年紀就享受起了祖父級的榮耀。
然後開始在中國的媒體上零星地看到有關他的報道:“伊恩·麥克尤恩出版了新書”、“伊恩·麥克尤恩見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改編成了電影”……這幾年中國的出版界興緻盎然地推出了伊恩·麥克尤恩的著名小說,《水泥花園》、《阿姆斯特丹》、《時間中的孩子》和《贖罪》。
可是中國的文學界和讀者們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這位文學巨人。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也許麥克尤恩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讓中國讀者了解他。
現在麥克尤恩的第一部書《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正式出版,我想他的小說在中國的命運可以趁機輪回了。
從頭開始,再來一次。
這是一部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的書,在麥克尤恩27歲的時候首次出版。
根據介紹,這部書在英國出版後引起巨大轟動。
可以想象當初英國的讀者是如何驚愕,時隔三十多年之後,我,一個遙遠的中國讀者,在閱讀了這些故事之後仍然驚愕。
麥克尤恩的這些短篇小說猶如鋒利的刀片,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撫摸刀刃的過程,而且是用神經和情感去撫摸,然後發現自己的神經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劃痕。
我曾經用一種醫學的标準來衡量一個作家是否傑出?那就是在閱讀了這個作家的作品之後,是否留下了閱讀後遺症?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麥克尤恩名字時的情景,我明白了當初坐在我身邊的這些人都是“伊恩·麥克尤恩後遺症”患者。
我感到這八個獨立的故事之間存在着一份關于叙述的内部協議,于是《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一書更像是一首完整的組曲,一首擁有八個樂章的組曲。
就像麥克尤恩自己所說的:“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很多都是邊緣人,孤獨不合群的人,怪人,他們都是和我有相似之處。
我想,他們是對我在社會上的孤獨感,和對社會的無知感,深刻的無知感的一種戲劇化表達。
”然後麥克尤恩在《立體幾何》凝聚了神奇和智慧,當然也凝聚了生活的煩躁,而且煩躁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讓《家庭制造》粗俗不堪,讓這個亂倫的故事擁有了觸目驚心的天真;《夏日裡的最後一天》可能是這本書中最為溫暖的故事,可是故事結束以後,憂傷的情緒從此細水長流;《舞台上的柯克爾》的叙述誇張風趣,指桑罵槐。
麥克尤恩讓一群赤裸的男女在舞台上表演性交,還有一個人物是導演,導演要求小夥子們在表演前先自己手淫,導演說:“如果給我見到勃起,就滾蛋,這可是一場體面的演出。
”;《蝴蝶》裡男孩的犯罪心理和情感過程冷靜的令人心碎;《與櫥中人對話》看似荒誕,其實講述的是我們人人皆有的悲哀,如同故事結尾時所表達的一樣,我們人人都會在心裡突然升起回到一歲的願望;《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是沒有愛情的愛情,沒有儀式的儀式,還有随波逐流的時光。
麥克尤恩給這些無所事事的時光塗上夕陽的餘輝,有些溫暖,也有些失落;《僞裝》是在品嘗畸形成長的人生,可是正常人生的感受在這裡俯拾即是。
這就是伊恩·麥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遠行走在邊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溫暖、荒誕和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等等的邊界上,然後他的叙述兩者皆有。
就像國王擁有幅員遼闊的疆土一樣,麥克尤恩的邊界叙述讓他擁有了廣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寫下希望的時候也寫下了失望,寫下恐怖的時候也寫下了安慰,寫下寒冷的時候也寫下了溫暖,寫下荒誕的時候也寫下了逼真,寫下暴力的時候也寫下了柔弱,寫下理智冷靜的時候也寫下了情感沖動。
麥克尤恩在寫作這些故事的時候,正在經曆他的年輕時光。
22歲從蘇塞克斯大學畢業後,去了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寫作研究生班,開始學寫短篇小說。
第一個短篇小說發表後,立刻用稿費去阿富汗遊玩。
多年之後麥克尤恩接受采訪,回顧了寫作這些短篇小說時所處的境況:“我二十出頭,正在尋找自己的聲音。
”當時他反感英國文學傳統裡社會檔案式的寫作,他想表達一種個人生存的翻版,他說“早期的那些小故事都是倒影我自己生存的一種夢境。
雖然隻有很少的自傳性内容,但它們的構造就像夢境一樣反映了我的生存。
”麥克尤恩21歲開始讀卡夫卡、弗洛伊德和托馬斯·曼,并且感到“他們似乎打開了某種自由空間。
”然後“我試寫各種短篇小說,就像試穿不同的衣服。
短篇小說形式成了我的寫作百衲衣,這對一個起步階段的作者來說很有用。
”麥克尤恩毫不掩飾其他作家對自己的影響,他說“你可以花五到六個星期模仿一下菲利普·羅斯,如果結果并不是很糟糕,那麼你就知道接下來還可以扮扮納博科夫。
”而且還努力為自己當時寫下的每一個短篇小說尋找源頭,“比方說,《家庭制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