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絕響
關燈
小
中
大
剝奪。
因此,請原諒古往今來所有深知冤情而閉口的朋友吧,他們敵不過那種并不需要事實的世俗激憤,也擔不起同黨、同案犯等等随時可以套在頭上的惡名。
現在,輪到為嵇康判罪了。
統治者司馬昭在宮廷中猶豫。
我們記得,阮籍在母喪期間喝酒吃肉也曾被人控告為不孝,司馬昭當場保護了阮籍,可見司馬昭内心對于孝不孝的罪名并不太在意。
他比較在意的倒是嵇康寫給山濤的那封絕交書,把官場仕途說得如此厭人,總要給他一點顔色看看。
就在這時,司馬昭所寵信的一個年輕人求見,他就是锺會。
不知讀者是不是還記得他,把自己的首篇論文誠惶誠恐地塞在嵇康的窗戶裡,發迹後帶着一幫子人去拜訪正在鄉間打鐵的嵇康,被嵇康冷落得十分無趣的锺會?他深知司馬昭的心思,便悄聲進言: 嵇康,卧龍也,千萬不能讓他起來。
陛下統治天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擔懮的了,我隻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這樣傲世的名士。
您知道他為什麼給他的好朋友山濤寫那樣一封絕交信嗎?據我所知,他是想幫助别人謀反,山濤反對,因此沒有成功,他惱羞成怒而與山濤絕交。
陛下,過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誅殺過那些危害時尚、擾亂禮教的所謂名人,現在嵇康、呂安這些人言論放蕩,毀謗聖人經典,任何統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
陛下如果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無以淳正風俗、清潔王道。
① 我特地把锺會的這番話大段地譯述出來,望讀者能仔細一讀。
他避開了孝不孝的具體問題,幾乎每一句話都打在司馬昭的心坎上。
在道義人格上,他是小人;在诽謗技巧上,他是大師。
锺會一走,司馬昭便下令:判處嵇康、呂安死刑,立即執行。
①參見《晉書·嵇康傳》,《世說新語·雅量》注引《文士傳》。
七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
刑場在洛陽東市,路途不近。
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異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樣,上山找過孫登大師,并且跟随大師不短的時間。
大師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别,纔深深一歎:“你性情剛烈而纔貌出衆,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
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着談着來了興緻,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并且反複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别人了。
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裡,滿耳滿腦都是《廣陵散》的旋律。
他遵照那個神秘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
一個叫袁孝尼的人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嵇康會演奏這個曲子,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
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遠地斷絕了?——想到這裡,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面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
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
顯然,太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請願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構成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退讓呢? 嵇康望了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
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
一個官員沖過人群來到刑場高台上宣布: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着已經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擡起頭來,瞇着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
”不等官員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衆說:“請讓我彈一遍《廣陵散》。
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
《廣陵散》于今絕矣!” 刑場上一片寂靜,神秘的琴聲鋪天蓋地。
彈畢,從容赴死。
這是公元旦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歲。
八 有幾件後事必須交代一下—— 嵇康被司馬昭殺害的第二年,阮籍被迫寫了一篇勸司馬昭進封晉公的《勸進箴》,語意進退含糊。
幾個月後阮籍去世,終年五十三歲; 幫着嵇康一起打鐵的向秀,在嵇康被殺後心存畏懼,接受司馬氏的召喚而做官。
在赴京城洛陽途中,繞道前往嵇康舊居憑吊。
當時正值黃昏,寒冷徹骨,從鄰居房舍中傳出嗚咽笛聲,向秀追思過去幾個朋友在這裡歡聚飲宴的情景,不勝感慨,寫了《思舊賦》。
寫得很短,剛剛開頭就煞了尾。
向秀後來做官做到散騎侍郎、黃門侍郎和散騎常侍,但據說他在官位上并不做實際事情,隻是避禍而已; 山濤在嵇康被殺害後又活了二十年,大概是當時名士中壽命最長的一位了。
嵇康雖然給他寫了著名的絕交書,但臨終前卻對自己十歲的兒子嵇紹說:“隻要山濤伯伯活着,你就不會成為孤兒!”果然,後來對嵇紹照顧最多、恩惠最大的就是山濤,等嵇紹長大後,由山濤出面推薦他入仕做官; 阮籍和嵇康的後代,完全不像他們的父親。
阮籍的兒子阮渾,是一個極本分的官員,竟然平生沒有一次酒醉的記錄。
被山濤推薦而做官的嵇紹,成了一個為皇帝忠誠保駕的馴臣,有一次晉惠帝兵敗被困,文武百官紛紛逃散,惟有嵇紹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 九 還有一件後事。
那曲《廣陵散》被嵇康臨終彈奏之後,渺不可尋。
但後來據說在隋朝的宮廷中發現了曲譜,到唐朝又流落民間,宋高宗時代又收入宮廷,由明代朱元璋的兒子朱權編入《神秘曲譜》。
近人根據《神秘曲譜》重新整理,于今還能聽到。
然而,這難道真是嵇康在刑場高台上彈的那首曲子嗎?相隔的時間那麼長,所曆的朝代那麼多,時而宮廷時而民間,其中還有不少空白的時間段落,居然還能傳下來?而最本源的問題是,嵇康那天的彈奏,是如何進入隋朝宮廷的? 不管怎麼說,我不會去聆聽今人演奏的《廣陵散》。
《廣陵散》到嵇康手上就結束了,就像阮籍和孫登在山谷裡的玄妙長嘯,都是遙遠的絕響,我們追不回來了。
然而,為什麼這個時代、這批人物、這些絕響,老是讓我們割舍不下?我想,這些在生命的邊界在線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為整部中國文化史作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
他們追慕甯靜而渾身焦灼,他們力求圓通而處處分裂,他們以昂貴的生命代價,第一次标志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格。
在他們的血統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傳代者,但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屹然自立。
在嵇康、阮籍去世之後的百年間,大書法家王羲之、大畫家顧恺之、大詩人陶淵明相繼出現,二百年後,大文論家劉勰、锺嵘也相繼誕生,如果把視野再拓寬一點,這期間,化學家葛洪、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郦道元等大科學家也一一湧現,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幾乎都稱得上是開天辟地的巨匠。
魏晉名士們的焦灼掙紮,開拓了中國知識分子自在而又自為的一方心靈秘土,文明的成果就是從這方心靈秘土中蓬勃地生長出來的。
以後各個門類的千年傳代,也都與此有關。
但是,當文明的成果逐代繁衍之後,當年精神開拓者們的奇異形象卻難以複見。
嵇康、阮籍他們在後代眼中越來越顯得陌生和乖戾,陌生得像非人,乖戾得像神怪。
有過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幸運,失落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遺憾。
一切都難以彌補了。
我想,時至今日,我們勉強能對他們說的親近話隻有一句當代熟語: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
我們,曾經擁有! ——寫作此文,與嵇康彈完《廣陵散》而赴死的日子同樣是炎熱的八月,其間相隔一千七百三十二年。
因此,請原諒古往今來所有深知冤情而閉口的朋友吧,他們敵不過那種并不需要事實的世俗激憤,也擔不起同黨、同案犯等等随時可以套在頭上的惡名。
現在,輪到為嵇康判罪了。
統治者司馬昭在宮廷中猶豫。
我們記得,阮籍在母喪期間喝酒吃肉也曾被人控告為不孝,司馬昭當場保護了阮籍,可見司馬昭内心對于孝不孝的罪名并不太在意。
他比較在意的倒是嵇康寫給山濤的那封絕交書,把官場仕途說得如此厭人,總要給他一點顔色看看。
就在這時,司馬昭所寵信的一個年輕人求見,他就是锺會。
不知讀者是不是還記得他,把自己的首篇論文誠惶誠恐地塞在嵇康的窗戶裡,發迹後帶着一幫子人去拜訪正在鄉間打鐵的嵇康,被嵇康冷落得十分無趣的锺會?他深知司馬昭的心思,便悄聲進言: 嵇康,卧龍也,千萬不能讓他起來。
陛下統治天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擔懮的了,我隻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這樣傲世的名士。
您知道他為什麼給他的好朋友山濤寫那樣一封絕交信嗎?據我所知,他是想幫助别人謀反,山濤反對,因此沒有成功,他惱羞成怒而與山濤絕交。
陛下,過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誅殺過那些危害時尚、擾亂禮教的所謂名人,現在嵇康、呂安這些人言論放蕩,毀謗聖人經典,任何統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
陛下如果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無以淳正風俗、清潔王道。
① 我特地把锺會的這番話大段地譯述出來,望讀者能仔細一讀。
他避開了孝不孝的具體問題,幾乎每一句話都打在司馬昭的心坎上。
在道義人格上,他是小人;在诽謗技巧上,他是大師。
锺會一走,司馬昭便下令:判處嵇康、呂安死刑,立即執行。
①參見《晉書·嵇康傳》,《世說新語·雅量》注引《文士傳》。
七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還有太陽。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
刑場在洛陽東市,路途不近。
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異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樣,上山找過孫登大師,并且跟随大師不短的時間。
大師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别,纔深深一歎:“你性情剛烈而纔貌出衆,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
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着談着來了興緻,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并且反複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别人了。
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裡,滿耳滿腦都是《廣陵散》的旋律。
他遵照那個神秘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
一個叫袁孝尼的人不知從哪兒打聽到嵇康會演奏這個曲子,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
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遠地斷絕了?——想到這裡,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面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
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
顯然,太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請願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構成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退讓呢? 嵇康望了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
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
一個官員沖過人群來到刑場高台上宣布: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着已經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擡起頭來,瞇着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
”不等官員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衆說:“請讓我彈一遍《廣陵散》。
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
《廣陵散》于今絕矣!” 刑場上一片寂靜,神秘的琴聲鋪天蓋地。
彈畢,從容赴死。
這是公元旦262年夏天,嵇康三十九歲。
八 有幾件後事必須交代一下—— 嵇康被司馬昭殺害的第二年,阮籍被迫寫了一篇勸司馬昭進封晉公的《勸進箴》,語意進退含糊。
幾個月後阮籍去世,終年五十三歲; 幫着嵇康一起打鐵的向秀,在嵇康被殺後心存畏懼,接受司馬氏的召喚而做官。
在赴京城洛陽途中,繞道前往嵇康舊居憑吊。
當時正值黃昏,寒冷徹骨,從鄰居房舍中傳出嗚咽笛聲,向秀追思過去幾個朋友在這裡歡聚飲宴的情景,不勝感慨,寫了《思舊賦》。
寫得很短,剛剛開頭就煞了尾。
向秀後來做官做到散騎侍郎、黃門侍郎和散騎常侍,但據說他在官位上并不做實際事情,隻是避禍而已; 山濤在嵇康被殺害後又活了二十年,大概是當時名士中壽命最長的一位了。
嵇康雖然給他寫了著名的絕交書,但臨終前卻對自己十歲的兒子嵇紹說:“隻要山濤伯伯活着,你就不會成為孤兒!”果然,後來對嵇紹照顧最多、恩惠最大的就是山濤,等嵇紹長大後,由山濤出面推薦他入仕做官; 阮籍和嵇康的後代,完全不像他們的父親。
阮籍的兒子阮渾,是一個極本分的官員,竟然平生沒有一次酒醉的記錄。
被山濤推薦而做官的嵇紹,成了一個為皇帝忠誠保駕的馴臣,有一次晉惠帝兵敗被困,文武百官紛紛逃散,惟有嵇紹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 九 還有一件後事。
那曲《廣陵散》被嵇康臨終彈奏之後,渺不可尋。
但後來據說在隋朝的宮廷中發現了曲譜,到唐朝又流落民間,宋高宗時代又收入宮廷,由明代朱元璋的兒子朱權編入《神秘曲譜》。
近人根據《神秘曲譜》重新整理,于今還能聽到。
然而,這難道真是嵇康在刑場高台上彈的那首曲子嗎?相隔的時間那麼長,所曆的朝代那麼多,時而宮廷時而民間,其中還有不少空白的時間段落,居然還能傳下來?而最本源的問題是,嵇康那天的彈奏,是如何進入隋朝宮廷的? 不管怎麼說,我不會去聆聽今人演奏的《廣陵散》。
《廣陵散》到嵇康手上就結束了,就像阮籍和孫登在山谷裡的玄妙長嘯,都是遙遠的絕響,我們追不回來了。
然而,為什麼這個時代、這批人物、這些絕響,老是讓我們割舍不下?我想,這些在生命的邊界在線艱難跋涉的人物似乎為整部中國文化史作了某種悲劇性的人格奠基。
他們追慕甯靜而渾身焦灼,他們力求圓通而處處分裂,他們以昂貴的生命代價,第一次标志出一種自覺的文化人格。
在他們的血統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傳代者,但中國的審美文化從他們的精神酷刑中開始屹然自立。
在嵇康、阮籍去世之後的百年間,大書法家王羲之、大畫家顧恺之、大詩人陶淵明相繼出現,二百年後,大文論家劉勰、锺嵘也相繼誕生,如果把視野再拓寬一點,這期間,化學家葛洪、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郦道元等大科學家也一一湧現,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幾乎都稱得上是開天辟地的巨匠。
魏晉名士們的焦灼掙紮,開拓了中國知識分子自在而又自為的一方心靈秘土,文明的成果就是從這方心靈秘土中蓬勃地生長出來的。
以後各個門類的千年傳代,也都與此有關。
但是,當文明的成果逐代繁衍之後,當年精神開拓者們的奇異形象卻難以複見。
嵇康、阮籍他們在後代眼中越來越顯得陌生和乖戾,陌生得像非人,乖戾得像神怪。
有過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幸運,失落他們,是中國文化的遺憾。
一切都難以彌補了。
我想,時至今日,我們勉強能對他們說的親近話隻有一句當代熟語: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
我們,曾經擁有! ——寫作此文,與嵇康彈完《廣陵散》而赴死的日子同樣是炎熱的八月,其間相隔一千七百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