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關燈
則是行政主官聘任或者任命。

    過去的行政機構比較簡捷,一個縣令,下屬隻不過幾個部門,選擇吏員,相對不那麼複雜,一個府台,稍稍複雜一點,但屬下幾個關鍵部門,也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台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政府本部的吏員。

    所以,由官選吏,操作起來,比較容易,但也有弱點,很容易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新官上任,所有一切行政人員,全部換新,兩屆政府之間,便出現了斷裂。

    很多西方國家,也有官和吏的區别。

    比如日本,就有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區别。

    政務官,相當于中國古代的官,也就是決策者。

    事務官,相當于吏,是執行者。

    日本的事務官,可以擔任的最高級别是行政副職,隻有政務官,才能擔任正職。

    香港也有政務官和事務員的區别,但香港的政務官和事務官,和日本還有不同。

    香港的這種區别,來源于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政務官和事務官定義的國家。

    英國的定義,理論上和中國的官吏制是一緻的,政務官,是決策制定者,事務官,是決策執行者。

    因此,政務官往往是議員等。

    事務官則是政府官員和雇員。

    這樣區分,在英關國家,行得通。

    但在中國,卻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中國的人大,是決策機構,類似于國外的國會,如果将人大劃入政務官,似乎說得通。

    但中國還存在一個黨委,黨委的主要職能,是決策,兩種決策之間,怎樣處分?如果說,黨口的官員屬于政務員,那麼,黨口還有些執行部門,是否就應該把這些部門劃歸政口?即使是政口,恐怕也不完全是執行,在怎麼做方面,同樣需要決策。

    這樣分法,顯然不如日本科學。

    此前,趙德良已經考察過英國和日本的公務員制度,這次去關國,他很希望深入地考察一下關國的公務員制度。

    關國公務員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高級公務員,一種是普通公務員。

    高級公務員,基本相當于政務官,普通公務員,則相當于事務官。

    關國的各級政府首腦,均由競選産生,這部分人員,并不在高級公務員序列,任何人,隻要夠競選條件,均可以參選某一級行政首腦。

    某個部長的級别待遇,遠遠高于一個縣長或者市長。

    他如果不想當部長而想當縣長,任何人都無權任命,必須參加競選。

    但在行政主官之外,一些部門首長,比如國務卿,各部的部長等,則由政府首腦任命。

    他們,就屬于高級公務員。

    關國的高級公務員,分為五個級别,如果用中國的級别套用的話,高I級相當于省部級,高日級相當于地廳級,高III級相當于處級,高IV級相當于科級,高V級就隻能相當于股 級了。

    美國的這五級官員,并不屬于終身制,官員并不帶着級别走,而是級别和職位配套。

    也就是說,關國總統任命你為國務卿,或者某部的部長,你就是高I級。

    如果你先當某部的部長,後來又被總統任命為駐某國的大使。

    外交機構屬于國務院的二級機構,隸屬于國務卿,國務卿也隻是高I級,大使就隻能是高II級,你原來的部長級帶不走,隻能就任高II級。

    在中國,這無疑屬于降級使用,但在關國,都屬于高級公務員,不存在降不降級的問題,僅僅隻是工作崗位的不同。

    除此之外,關國各級政府部門,還有大量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屬于普通公務員,也就相當于日本的事務官。

    普通公務員分為十五個等級,每級又分十檔。

    關國的普通公務員,有一百五十個升職平台。

    這些升職平台,最直接的體現,是工資,當然,也包括相應的吏級職務。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關國的公務員序列中,鐵打的營盤是這些普通公務員,無論政府首腦怎麼換,這些人,還是在為政府部門工作。

    除非發生極其特殊的情況,這類公務員可以說捧上了鐵飯碗。

    當然,與此相對應的是,他們的收入水平也會低于全國平均工資。

    關國公務員工資,是基本國定相對彈性的,所謂基本國定,是多年來,其工資均保持在相當穩定的标準之内,相對彈性,是指随着通貨膨脹等,公務員的工資,差不多每年都會有微調,調整幅度,以通貨膨脹指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