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十 西域
關燈
小
中
大
萬斤國,中間相去二千裡;南至連山,不知名;北至波斯國,中間相去一萬裡。
國中有薄提城,周币六十裡。
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漢樓河。
土宜五谷,有好馬、駝、騾。
其王曾遣使朝貢。
副貨國,去代一萬七千裡。
東至阿副使且國,西至沒誰國,中間相去一千裡;南有連山,不知名;北至奇沙國,相去一千五百裡。
國中有副貨城,周币七十裡。
宜五谷、萄桃,唯有馬、駝、騾。
國王有黃金殿,殿下金駝七頭,各高三尺。
其王遣使朝貢。
南天竺國,去代三萬一千五百裡。
有伏醜城,周币十裡,城中出摩尼珠、珊瑚。
城東三百裡有拔賴城,城中出黃金、白真檀、石蜜、蒲萄。
土宜五谷。
世宗時,其國王婆羅化遣使獻駿馬、金、銀,自此每使朝貢。
疊伏羅國,去代三萬一千裡。
國中有勿悉城。
城北有鹽奇水,西流。
有白象,并有阿末黎,木皮中織作布。
土宜五谷。
世宗時,其國王伏陀末多遣使獻方物,自是每使朝貢。
拔豆國,去代五萬一千裡。
東至多勿當國,西至旃那國,中間相去七百五十裡;南至罽陵伽國,北至弗那伏且國,中間相去九百裡。
國中出金、銀、雜寶、白象、水牛、牦牛、蒲萄、五果。
土宜五谷。
嚈哒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别種,其原出于塞北。
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馬許水南二百餘裡,去長安一萬一百裡。
其王都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
其城方十裡餘,多寺塔,皆飾以金。
風俗與突厥略同。
其俗兄弟共一妻,夫無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角焉。
衣服類加以纓絡。
頭皆剪發。
其語與蠕蠕、高車及諸胡不同。
衆可十萬。
無城邑,依随水草,以氈為屋,夏遷涼土,冬逐暖處。
分其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裡。
其王巡曆而行,每月一處,冬寒之時,三月不徙。
王位不必傳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
其國無車有輿。
多駝馬。
用刑嚴急,偷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
死者,富者累石為藏,貧者掘地而埋,随身諸物,皆置冢内。
其人兇悍,能鬥戰。
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諸小一柄一三十許皆役屬之,号為大國。
與蠕蠕婚姻。
自太安以後,每遣使朝貢。
正光末,遣使貢師子一,至高平,遇萬俟醜奴反,因留之。
醜奴平,送京師。
永熙以後,朝獻遂絕。
初,熙平中,肅宗遣王伏子統宋雲、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
時有沙門慧。
其國南去漕國千五百裡,東去瓜州六千五百裡。
生者亦與俱行,正光中還。
慧生所經諸國,不能知其本未及山川裡數,蓋舉其略雲。
朱居國,在于阗西。
其人山居。
有麥,多林果。
鹹事佛。
語與于阗相類。
役屬嚈哒。
渴槃陀國,在蔥嶺東,朱駒波西。
河經其國,東北流。
有高山,夏積霜雪。
亦事佛道。
附于嚈哒。
缽和國,在渴槃西。
其土尤寒,人畜同一居,一穴一地而處。
又有大雪山,望若銀峰。
其人唯食餅麨,飲麥酒,服氈裘。
有二道,一道西行向嚈哒,一道西南趣烏苌。
亦為嚈哒所統。
波知國,在缽和西南。
土狹人貧,依托山谷,其王不能總攝。
有三池,傳雲大池有龍王,次者有龍婦,小者有龍子,行人經之,設祭乃得過,不祭多遇風雪之困。
賒彌國,在波知之南。
山居。
不信佛法,專事諸神。
亦附嚈哒。
東有缽盧勒國,路嶮,緣鐵鎖而度,下不見底。
熙平中,宋雲等竟不能達。
烏苌國,在賒彌南。
北有蔥嶺,南至天竺。
婆羅門胡為其上族。
波羅門多解天文吉兇之數,其王動則訪決焉。
土多林果,引水灌田,豐稻麥。
事佛,多諸寺塔,事極華麗。
人有争訴,服之以藥,曲者發狂,直者無恙。
為法不殺。
犯死罪唯徙于靈山。
西南有檀特山,山上立寺,以驢數頭運食,山下無人控禦,自知往來也。
乾陀國,在烏苌西,本名業波,為嚈哒所破,因改焉。
其王本是敕勒,臨國民二世矣。
好征戰,與罽賓鬥,三年不罷,人怨苦之。
有鬥象七百頭,十人乘一象,皆執兵仗,象鼻縛刀以戰。
所都城東南七裡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謂“雀離佛圖”也。
康國者,康居之後也。
遷徙無常,不恆故地,自漢以來,相承不絕。
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
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其國。
枝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王字世夫畢,為人寬厚,甚得衆心。
其妻突厥達度可汗女也。
都于薩寶水上阿祿迪城,多人居。
大臣三人共掌國事。
其王索發,冠七寶金花,衣绫、羅、錦、繡、白疊;其妻有髻,蒙以皁巾。
丈夫剪發,錦袍。
名為強國,西域諸國多歸之。
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
有胡律,置于襖祠,将決罰,則取而斷之。
重者族,次罪者死,賊盜截其足。
人皆深目、高鼻、多髯。
善商賈,諸夷交易多湊其國。
有大小蹦、琵琶、五弦箜篌。
婚姻喪制與突厥同。
國立祖廟,以六月祭之,諸國皆助祭。
奉佛,為胡書。
氣候溫宜五谷,勤修園蔬,樹木滋茂。
出馬、駝、驢、犎牛、黃金、岡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錦、疊。
多蒲萄酒,富家或緻十石,連年不敗。
太延中,始遣使貢方物,後遂絕焉。
史臣曰:西域雖通魏氏,而中原始平,天子方以混一為心,未遑征伐。
其信使往來,深得羁縻勿絕之道耳。
國中有薄提城,周币六十裡。
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漢樓河。
土宜五谷,有好馬、駝、騾。
其王曾遣使朝貢。
副貨國,去代一萬七千裡。
東至阿副使且國,西至沒誰國,中間相去一千裡;南有連山,不知名;北至奇沙國,相去一千五百裡。
國中有副貨城,周币七十裡。
宜五谷、萄桃,唯有馬、駝、騾。
國王有黃金殿,殿下金駝七頭,各高三尺。
其王遣使朝貢。
南天竺國,去代三萬一千五百裡。
有伏醜城,周币十裡,城中出摩尼珠、珊瑚。
城東三百裡有拔賴城,城中出黃金、白真檀、石蜜、蒲萄。
土宜五谷。
世宗時,其國王婆羅化遣使獻駿馬、金、銀,自此每使朝貢。
疊伏羅國,去代三萬一千裡。
國中有勿悉城。
城北有鹽奇水,西流。
有白象,并有阿末黎,木皮中織作布。
土宜五谷。
世宗時,其國王伏陀末多遣使獻方物,自是每使朝貢。
拔豆國,去代五萬一千裡。
東至多勿當國,西至旃那國,中間相去七百五十裡;南至罽陵伽國,北至弗那伏且國,中間相去九百裡。
國中出金、銀、雜寶、白象、水牛、牦牛、蒲萄、五果。
土宜五谷。
嚈哒國,大月氏之種類也,亦曰高車之别種,其原出于塞北。
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馬許水南二百餘裡,去長安一萬一百裡。
其王都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
其城方十裡餘,多寺塔,皆飾以金。
風俗與突厥略同。
其俗兄弟共一妻,夫無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角焉。
衣服類加以纓絡。
頭皆剪發。
其語與蠕蠕、高車及諸胡不同。
衆可十萬。
無城邑,依随水草,以氈為屋,夏遷涼土,冬逐暖處。
分其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裡。
其王巡曆而行,每月一處,冬寒之時,三月不徙。
王位不必傳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
其國無車有輿。
多駝馬。
用刑嚴急,偷盜無多少皆腰斬,盜一責十。
死者,富者累石為藏,貧者掘地而埋,随身諸物,皆置冢内。
其人兇悍,能鬥戰。
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諸小一柄一三十許皆役屬之,号為大國。
與蠕蠕婚姻。
自太安以後,每遣使朝貢。
正光末,遣使貢師子一,至高平,遇萬俟醜奴反,因留之。
醜奴平,送京師。
永熙以後,朝獻遂絕。
初,熙平中,肅宗遣王伏子統宋雲、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
時有沙門慧。
其國南去漕國千五百裡,東去瓜州六千五百裡。
生者亦與俱行,正光中還。
慧生所經諸國,不能知其本未及山川裡數,蓋舉其略雲。
朱居國,在于阗西。
其人山居。
有麥,多林果。
鹹事佛。
語與于阗相類。
役屬嚈哒。
渴槃陀國,在蔥嶺東,朱駒波西。
河經其國,東北流。
有高山,夏積霜雪。
亦事佛道。
附于嚈哒。
缽和國,在渴槃西。
其土尤寒,人畜同一居,一穴一地而處。
又有大雪山,望若銀峰。
其人唯食餅麨,飲麥酒,服氈裘。
有二道,一道西行向嚈哒,一道西南趣烏苌。
亦為嚈哒所統。
波知國,在缽和西南。
土狹人貧,依托山谷,其王不能總攝。
有三池,傳雲大池有龍王,次者有龍婦,小者有龍子,行人經之,設祭乃得過,不祭多遇風雪之困。
賒彌國,在波知之南。
山居。
不信佛法,專事諸神。
亦附嚈哒。
東有缽盧勒國,路嶮,緣鐵鎖而度,下不見底。
熙平中,宋雲等竟不能達。
烏苌國,在賒彌南。
北有蔥嶺,南至天竺。
婆羅門胡為其上族。
波羅門多解天文吉兇之數,其王動則訪決焉。
土多林果,引水灌田,豐稻麥。
事佛,多諸寺塔,事極華麗。
人有争訴,服之以藥,曲者發狂,直者無恙。
為法不殺。
犯死罪唯徙于靈山。
西南有檀特山,山上立寺,以驢數頭運食,山下無人控禦,自知往來也。
乾陀國,在烏苌西,本名業波,為嚈哒所破,因改焉。
其王本是敕勒,臨國民二世矣。
好征戰,與罽賓鬥,三年不罷,人怨苦之。
有鬥象七百頭,十人乘一象,皆執兵仗,象鼻縛刀以戰。
所都城東南七裡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謂“雀離佛圖”也。
康國者,康居之後也。
遷徙無常,不恆故地,自漢以來,相承不絕。
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
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其國。
枝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
王字世夫畢,為人寬厚,甚得衆心。
其妻突厥達度可汗女也。
都于薩寶水上阿祿迪城,多人居。
大臣三人共掌國事。
其王索發,冠七寶金花,衣绫、羅、錦、繡、白疊;其妻有髻,蒙以皁巾。
丈夫剪發,錦袍。
名為強國,西域諸國多歸之。
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
有胡律,置于襖祠,将決罰,則取而斷之。
重者族,次罪者死,賊盜截其足。
人皆深目、高鼻、多髯。
善商賈,諸夷交易多湊其國。
有大小蹦、琵琶、五弦箜篌。
婚姻喪制與突厥同。
國立祖廟,以六月祭之,諸國皆助祭。
奉佛,為胡書。
氣候溫宜五谷,勤修園蔬,樹木滋茂。
出馬、駝、驢、犎牛、黃金、岡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錦、疊。
多蒲萄酒,富家或緻十石,連年不敗。
太延中,始遣使貢方物,後遂絕焉。
史臣曰:西域雖通魏氏,而中原始平,天子方以混一為心,未遑征伐。
其信使往來,深得羁縻勿絕之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