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十 西域

關燈
,在龜茲西,去代一萬五百裡。

    役屬龜茲。

     溫宿國,居溫宿城,在姑默西北,去代一萬五百五十裡。

    役屬龜茲。

     尉頭國,居尉頭城,在溫宿北,去代一萬六百五十裡。

    役屬龜茲。

     烏孫國,居赤谷城,在龜茲西北,去代一萬八百裡。

    其國數為蠕蠕所侵,西徙蔥嶺山中,無城郭,随畜牧逐水草。

    太延三年遣使者董琬等使其國,後每使朝貢。

     疏勒國,在姑默西,白山南百餘裡,漢時舊國也。

    去代一萬一千二百五十裡。

    高宗末,其王遣使送釋迦牟尼佛袈裟一,長二丈餘。

    高宗以審是佛衣,應有靈異,遂燒之以驗虛實,置于猛火之上,經日不然,觀者莫不悚駭,心形俱肅。

    其王戴金師子冠。

    土多稻、粟、麻、麥、銅、鐵、錫、雌黃、錦、綿,每歲常供送于突厥。

    其都城方五裡,國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數十。

    人手足皆六指,産子非六者即不一育,勝兵二千人。

    南有黃河,西帶蔥嶺,東去龜茲千五百裡,西去汗國千裡,南去朱俱波八九百裡,東北至突厥牙帳千餘裡,東南去瓜州四千六百裡。

     悅般國,在烏孫西北,去代一萬九百三十裡。

    其先,匈奴北單于之部落也。

    為漢車騎将軍窦憲所逐,北單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記羸弱不能去者往龜茲北。

    地方數千裡,衆可二十餘萬。

    涼州人猶謂之“單于王”。

    其風俗言語與高車同,而其人清潔于胡。

    俗剪發齊眉,以醍醐塗之,昱昱然光澤,日三澡漱,然後飲食。

    其國南界有火山,山傍石皆焦溶,流地數十裡乃凝堅,人取為藥,即石流黃也。

     與蠕蠕結好,其王嘗将數千人入蠕蠕國,欲與大檀相見。

    入其界百餘裡,見其部人不浣衣,不絆發,不洗手,婦人舌一舐一器物,王謂其從臣曰:“汝曹诳我入此狗國中!”乃馳還。

    大檀遣騎追之不及,自是相仇雠,數相征讨。

    真君九年,遣使朝獻。

    并送幻人,稱能割人喉脈令斷,擊人頭令骨陷,皆血出或數升或盈鬥,以草藥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須臾血止,養瘡一月複常,又無痕瘢。

    世祖疑其虛,乃取死罪囚試之,皆驗。

    雲中國諸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其術而厚遇之。

    又言其國有大術者,蠕蠕來抄掠,術人能作霖雨狂風大雪及行潦,蠕蠕凍死漂亡者十二三。

    是歲再遣使朝貢,求與官軍東西齊契讨蠕蠕。

    世祖嘉其意,命中外諸軍戒嚴,以準南王他為前鋒,襲蠕蠕。

    仍诏有司以其鼓舞之節施于樂府。

    自後每使貢獻。

     者至拔國,都者至拔城,在疏勒西,去代一萬二千六百二十裡。

    其國東有潘賀那山,出美鐵及師子。

     迷密國,都迷密城,在者至拔西,去代一萬一千六百裡。

    正平元年,遣使獻一峰黑橐駝。

    其國東有山,名郁悉滿,山出金玉,亦多鐵。

     悉萬斤國,都悉萬斤城,在迷密西,去代一萬二千七百二十裡。

    其國南有山,名伽色那,山出師子。

    每使朝貢。

     忸密國,都忸密城,在悉萬斤西,去代二萬二千八百二十八裡。

     洛那國,故大宛國也。

    都貴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萬四千四百五十裡。

    太和三年。

    遣使獻汗血馬,自此每使朝貢。

     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

    居于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裡。

    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其國商人先多詣涼土販貨,及克姑臧,悉見虜。

    高宗初,粟特王遣使請贖之,诏聽焉。

    自後無使朝獻。

     波斯國,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條支國也。

    去代二萬四千二百二十八裡。

    城方十裡,戶十餘萬,河經其城中南流。

    土地平正,出金、銀、鍮石、珊瑚、琥珀、車渠、馬腦,多大真珠、頗梨、璢璃、水一精一、瑟瑟、金剛、火齊、镔鐵、銅、錫、朱砂、水銀、绫、錦、疊、毼、氍毹、毾、赤麞皮、及薰陸、郁金、蘇合、青木等香,胡椒、畢撥、石蜜、千年棗、香附子、诃梨勒、無食子、鹽綠、雌黃等物。

    氣候暑熱,家自藏冰。

    地多沙碛,引水溉灌。

    其五谷及鳥獸等與中夏略同,唯無稻及黍、稷。

    土出名馬、大驢及駝,往往有日行七百裡者。

    富室至有數千頭。

    又出白象、師子、大一鳥一卵一。

    有鳥形如橐駝,有兩翼,飛而不能高,食草與肉,亦能啖火。

     其王姓波氏,名斯。

    坐金羊一床一,戴金花冠,衣錦袍、織成帔,飾以真珠寶物。

    其俗:丈夫剪發,戴白皮帽,貫頭衫,兩廂近下開之,亦有巾帔,緣以織成;婦女服大衫,披大帔,其發前為髻,後披之,飾以金銀花,仍貫五色珠,落之于膊。

    王于其國内,别有小牙十餘所,猶中國之離宮也。

    每年四月出遊處之,十月乃還。

    王即位以後,擇諸子内賢者,密書其名,封之于庫,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

    王死,衆乃發書視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為王,餘子出各就邊任,兄弟更不相見也。

    國人号王曰“醫贊”,妃曰“防步率”,王之諸子曰“殺野”。

    大官有摸胡壇,掌國内獄訟;泥忽汗,掌庫藏開禁;地早,掌文書及衆務;次有遏羅诃地,掌王之内事;恭波勃,掌四方兵馬。

    其下皆有屬官,分統其事。

    兵有甲槊圓排劍一弩一弓箭,戰兼乘象,百人随之。

    其刑法:重罪懸諸竿上,射殺之;次則系獄,新王立乃釋之;輕罪則鼻刖若髡,或剪半鬓,及系牌于項,以為恥辱;犯強盜者,系之終身;一奸一貴人一妻者,男子流,婦人割其耳鼻。

    賦稅則準地輸銀錢。

     俗事火神、天神。

    文字與胡書異。

    多以姊妹為妻妾,自餘婚合,亦不擇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