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十九 氐 吐谷渾 宕昌 高昌 鄧至 蠻 獠

關燈
,聽自選郡縣。

    誕字天生,桓玄之子也。

    初玄西奔至枚回洲,被殺,誕時年數歲,流竄大一陽一蠻中,遂習其俗。

    及長,多智謀,為群蠻所歸。

    誕既内屬,治于朗陵。

    太和四年,王師南伐,誕請為前驅,乃授使持節、南征西道大都督,讨義一陽一,不果而還。

    十年,移居颍一陽一。

    十六年,依例降王為公。

    十七年,加征南将軍、中道大都督,征竟陵,遇遷洛,師停。

    是時蕭赜征虜将軍、直阖将軍蠻酋田益宗率部曲四千餘戶内屬。

    襄一陽一酋雷婆思等十一人率戶千餘内徙,求居大和川,诏給廪食。

    後開南一陽一,令有沔北之地。

    蠻人安堵,不為寇賊。

    十八年,誕入朝,賞遇隆厚。

    卒,谥曰剛。

    子晖,字道進,位龍骧将軍、東荊州刺史,襲爵。

     景明初,大一陽一蠻酋田育丘等二萬八千戶内附,诏置四郡十八縣。

    晖卒,贈冠軍将軍。

    三年,魯一陽一蠻魯北燕等聚衆攻一逼一颍川,诏左衛将軍李崇讨平之,徙萬餘家于河北諸州及六鎮。

    尋叛南走,所在追讨,比及河,殺之皆盡。

    四年,東荊州蠻樊素安反,僭帝号。

    正始元年,素安弟秀安複反,李崇、楊大眼悉讨平之。

    二年,蕭衍沔東太守田清喜擁七郡三十一縣,戶遇九行遣使内附,乞師讨衍。

    其雍州以東,石城以西五百餘裡水陸援路,請率部曲斷之。

    四年,蕭衍永甯太守文雲生六部自漢東遣使歸附。

     永平初,東荊州表囗囗太守桓叔興前後招慰大一陽一蠻歸附者一萬七百戶,請置郡十六、縣五十,诏前鎮東府長史郦道元檢行置之。

    叔興即晖弟也。

    延昌元年,拜南荊州刺史,居安昌,隸于東荊。

    三年,蕭衍遣兵讨江沔,破掠諸蠻,百姓擾動。

    自相督率二萬餘人,頻請統帥為聲勢。

    叔興給一統并威儀,為之節度,蠻人遂安。

    其年,蕭衍雍州刺史蕭藻遣其将蔡令孫等三将寇南荊之西南,沿襄沔上下,破掠諸蠻。

    蠻酋衍龍骧将軍楚石廉叛衍來請援,叔興與石廉督集蠻夏二萬餘人擊走之,斬令孫等三将。

    藻又遣其新一陽一太守邵道林于沔水之南,石城東北立清水戍,為抄掠之基。

    叔興遣諸蠻擊破之。

    四年,叔興上表請不隸東荊,許之。

    蕭衍每有寇抄,叔興必摧破之。

     正光中,叔興擁所部南叛。

    蠻首成龍強率戶數千内附,拜為刺史。

    蠻帥田午生率戶二千内徙揚州,拜為郡守。

    蕭衍義州刺史、邊城王文僧明,鐵騎将軍、邊城太守田官德等率戶萬餘舉州内屬,拜僧明平南将軍、西豫州刺史,封開封侯;官德龍骧将軍、義州刺史;自餘封授各有差。

    僧明、官德并入朝,蠻出山至邊城、建安者八九千戶。

    義州尋為蕭衍将裴邃所陷。

    衍定州刺史田超秀亦遣使求附,請援曆年,朝廷恐輕緻邊役,未之許。

    會超秀死,其部典相率内附,徙之六鎮、秦隴,所在反叛。

    二荊、西郢,蠻大擾動,斷三鴉路,殺都督,寇盜至于襄城、汝水,百姓多被其害。

    蕭衍遣将圍廣陵,樊城諸蠻并為前驅,自汝水以南,處處鈔劫,恣其暴掠。

    連年攻讨,散而複合,其暴滋甚。

     又有冉氏、向氏者,陬落尤盛,餘則大者萬家,小者千戶,更相崇僭,稱王侯,屯據三峽,斷遏水路,荊、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獠者,蓋南蠻之别種,自漢中達于邛笮川洞之間,所在皆有。

    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别。

    又無名字,所生男一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

    其丈夫稱阿谟、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

    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蘭”,幹蘭大小,随其家口之數。

    往往推一長者為王,亦不能遠相統攝。

    父死則子繼,若中國之貴族也。

    獠王各有鼓角一雙,使其子弟自吹擊之。

    好相殺害,多不敢遠行。

    能卧水底,持刀刺魚。

    其口嚼食并鼻飲。

    死者豎棺而埋之。

    一性一同禽一獸,至于忿怒,父子不相避,惟手有兵刃者先殺之。

    若殺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謝其母,母得狗謝,不複嫌恨。

    若報怨相攻擊。

    必殺而食之。

    平常劫掠,賣取豬狗而已。

    親戚比鄰,指授相賣,被賣者号哭不服,逃竄避之,乃将買人捕逐,指若亡叛,獲便縛之。

    但經被縛者,即服為賤隸,不敢稱良矣。

    亡失兒女,一哭便止,不複追思。

    惟執盾持矛,不識弓矢。

    用竹為簧,群聚鼓之,以為音節。

    能為細布,色至鮮淨。

    大狗一頭,買一生口。

    其俗畏鬼神,尤尚一婬一祀。

    所殺之人,美鬓髯者必剝其面一皮,籠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

    至有賣其昆季妻奴盡者,乃自賣以供祭焉。

    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爨,既薄且輕,易于熟食。

     建國中,李勢在蜀,諸獠始出巴西、渠川、廣漢、一陽一安、資中,攻破郡縣,為益州大患。

    勢内外受敵,所以亡也。

    自桓溫破蜀之後,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獠遂挾山傍谷。

    與夏人參居者頗輸租賦,在深山者仍不為編戶。

    蕭衍梁益二州歲歲伐獠以自裨潤,公私頗藉為利。

     正始中,夏侯道遷舉漢中内附,世宗遣尚書邢巒為梁益二州刺史以鎮之,近夏人者安堵樂業,在山谷者不敢為寇。

    後以羊祉為梁州,傅豎眼為益州。

    祉一性一酷虐,不得物情。

    蕭衍輔國将軍範季旭與獠王趙清荊率衆屯孝子谷,祉遣統軍魏胡擊走之。

    後蕭衍甯朔将軍姜白複擁夷獠入屯南城,梁州人王法慶與之通謀,衆屯于固門川,祉遣征虜将軍阙二字 讨破之。

    豎眼施恩布信,大得獠和。

    後以元法僧代傅豎眼為益州,法僧在任貪殘,獠遂反叛,勾一引蕭衍軍圍一逼一晉壽。

    朝廷憂之,以豎眼先得物情,複令乘傳往撫。

    獠聞豎眼至,莫不欣然,拜迎道路,于是而定。

    及元恆、元子真相繼為梁州,并無德績,諸獠苦之。

     其後朝廷以梁益二州控攝險遠,乃立巴州以統諸獠,後以巴酋嚴始欣為刺史。

    又立隆城鎮,所绾獠二十萬戶,彼謂北獠,歲輸租布,又與外人交通貿易。

    巴州生獠并皆不順,其諸頭王每于時節谒見刺史而已。

    孝昌初,諸獠以始欣貪暴,相率反叛,攻圍巴州。

    山南行台勉谕,即時散罷。

    自是獠諸頭王相率詣行台者相繼,子建厚勞赍之。

    始欣見中國多事,又失彼心,慮獲罪譴。

    時蕭衍南梁州刺史一陰一子春扇惑邊陲,始欣謀将南叛。

    始欣族子恺時為隆城鎮将,密知之,嚴設邏候,遂禽蕭衍使人,并封始欣诏書、鐵券、刀劍、衣寇之屬,表送行台。

    子建乃啟以鎮為南梁州,恺為刺史,發使執始欣,囚于南鄭。

    遇子建見代,梁州刺史傅豎眼仍為行台。

    豎眼久病,其子敬紹納始欣重賂,便得還州。

    始欣乃起衆攻恺,屠滅之,據城南叛,蕭衍将蕭玩率衆援接。

    時梁益二州并遣将讨之,攻陷巴州,執始欣,遂大破玩軍。

    及斬玩,以傅昙表為刺史。

    後元羅在梁州,為使陷,自此遂絕。

     史臣曰:氐、羌、蠻、獠,風俗各異,嗜欲不同,言語不通,聖人因時設教,所以達其志而通其俗也。

    然而外甯必有内憂,覽之者不可不誡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