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興 寇猛 趙修 茹皓 趙邕 侯剛
關燈
小
中
大
子元景,正光中許複先爵,降為伯。
卒,無子。
洪壽弟嶷,宇安壽。
除奉朝請,稍遷中散大夫。
以疾歸鄉裡,前移居上一黨一。
年七十一卒。
子夷,字景預。
有文才,少工詩詠,知名于世。
未官而卒。
叡叔隆保,冠軍将軍、姑臧侯。
卒,追贈安東将軍、并州刺史,钜鹿公,谥曰靖。
王仲興,趙郡南栾人也。
父天德,起自細微,至殿中尚書。
仲興幼而端謹,以父任早給事左右。
太和中,殿内侍禦中散、武騎侍郎、給事中。
出入禁内十餘年,轉冗從仆射,猶參密近,為齊帥。
從駕征新野有功,除折沖将軍、屯騎校尉。
又命率千餘騎破賊于鄧城。
除振威将軍、越騎校尉,賜帛千匹。
高祖于馬圈,自不豫、大漸迄于崩,仲興頗預侍護。
達魯一陽一,世宗即位,轉左中郎将,仍齊帥。
及帝親政,與趙修并見一寵一任,遷光祿大夫,領武衛将軍。
仲興雖與脩并,面畏慎自退,不若脩之倨傲無禮。
鹹一陽一王禧之出奔也,當時上下微為駭震。
世宗于乾脯山追仲興馳入金墉城安慰。
後與領軍于勁共參機要,因自理馬圈侍疾及入金墉之功,乞同元賞,遂封上一黨一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自拜武衛及受封之日,加駕每臨飨其宅。
世宗遊幸,仲興常侍從,不離左右,外事得徑以聞,百僚亦聳體而承望焉。
兄可久,以仲興故自散爵為徐州征虜府長史,帶彭城太守。
仲興世居趙郡,自以寒微,雲舊出京兆霸城,故為雍州大中正。
尚書後以仲興開國公,賞報過優。
北海王詳嘗面啟奏請降減,事久不決。
可久在徐州,恃仲興一寵一勢,輕侮司馬、梁郡太守李長壽,遂至忿诤。
彭城諸沙門共相和解,未幾,複有所競。
可久乃令僮仆邀毆長壽,遂折其脅。
州以表聞。
北海王詳因百僚朝集,厲色大言曰:“徐州名籓,先帝所重,朝廷雲何簡用上佐,遂令緻此紛纭,以徹荒外,豈不為國醜辱也!”衆亦莫有應者。
仲興是後漸疏,不得徑入左右。
世宗乃下诏奪其封邑,出除平北将軍、并州刺史。
卒,贈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寇猛,上谷人也。
祖父平城。
猛少以姿幹棄虎贲,稍遷羽林中郎。
從高祖征南一陽一,以擊賊不進免官。
世宗踐位,複叙用,一愛一其膂力,置之左右,為千牛備身,曆轉遂至武衛将軍。
出入禁中,無所拘忌。
自以上谷寇氏,得補燕州大中正,而不能甄别士庶也。
家漸富侈,宅宇高華,妾隸充溢。
微榮弟侄,然不及茹皓、仲興也。
卒,贈平北将軍、燕州刺史。
趙修,字景業,趙郡房子人。
父惠安,後名谧,都曹史,積勞補一陽一武令。
修貴,追贈威烈将軍、本郡太守,及葬,複贈龍骧将軍、定州刺史。
修本給事東宮,為白衣左右,頗有膂力。
世宗踐阼,仍充禁侍,一愛一遇日隆。
然天一性一暗塞,不閑書疏,是故不參文墨。
世宗親政,旬月之間,頻有轉授,曆員外通直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光祿卿。
每受除設宴,世宗親幸其宅,諸王公卿士百僚悉從,世宗親見其母。
修能劇飲,至于一逼一勸觞爵,雖北海王詳、廣一陽一王嘉等皆亦不免,必緻困亂。
每适郊廟。
修常骖陪。
出入華林,恆乘馬至于禁内。
鹹一陽一王禧誅,其家财貨多賜高肇及修。
修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無不吊祭,酒犢祭奠之具,填塞門街。
于京師為制碑銘,石獸、石柱皆發民車牛,傳緻本縣。
财用之費,悉自公家。
兇吉車乘将百兩,道路供給,亦皆出官。
時将馬射,世宗留修過之。
帝如射宮,修又骖乘,略辂旒竿觸東門而折。
修恐不逮葬日,驿赴窆期,左右求從及特遣者數十人。
修道路嬉戲,殆無戚容,或與賓客一奸一掠婦女一裸一觀,從者噂沓喧嘩,诟詈無節,莫不畏而惡之。
是年,又為修廣增宅舍,多所并兼,洞門高堂,房庑周博,崇麗拟于諸王。
其四面鄰居,賂入其地者侯天盛兄弟,越次出補長史、大郡。
修起自賤伍,暴緻富貴,奢傲無禮,物情所疾。
因其在外,左右或諷糾其罪。
自其葬父還也,舊一寵一小薄。
初,王顯祗附于修,後因忿阋,密伺其過,規陷戮之,而修過短,都不悛防。
顯積前後愆咎,列修葬父時路中一婬一亂不軌,女雲與長安人趙僧扌剽謀匿玉印事。
高肇、甄琛等構成其罪,乃密以聞。
始琛及李馮等曲事于修,無所不至,懼相連及,争共糾摘,助攻治之。
遂乃诏曰:“小人難育、朽棘不雕,長惡不悛,豈容撫養。
散騎常侍、鎮東将軍、領扈左右趙修,昔在東朝,選充台皁,幼所經見,長難遺之。
故纂業之初,仍引西禁。
雖地微器陋,非所宜采;然識早念生,遂升名級。
自蒙洗濯,兇昏日甚,驟佞薦憍,恩加輕慢。
不識人倫之體,不悟深淺之方,陵獵王侯,輕一觸卿相,門賓巷士,拜叩不接,嚣氣豪心,仍懷鄙塞。
比聽葬父,侈暴繼聞。
居京造宅,殘虐徒旅。
又張形勢,妄生矯托,與雍州人趙僧檦等一陰一相傳納,許受玉印。
不軌不物,日月滋甚。
朕猶愍其宿隸,每加覆護,而擅威弄勢,侏張不已。
法家耳目,并求憲網,雖欲舍之,辟實難爽。
然楚履既墜,江君俳徊;鐘牛一聲,東向改釁。
修雖小人,承侍在昔,極辟之奏,欲加未忍。
可鞭之一百,徙敦煌為兵。
其家宅作徒即仰停罷。
所親在内者悉令出禁,朕昧于處物,育茲豺虎,顧尋往謬,有愧臣民,便可時敕申沒,以謝朝野。
” 是日修詣領軍于勁第,與之樗蒲,籌未及畢,而羽林數人相續而至,稱诏呼之。
修驚起随出,路中執引修馬詣領軍府。
琛與顯監決其罰,先具問事有力者五人更疊鞭之,占令必死。
旨決百鞭,其實三百。
修素肥壯,腰背博碩,堪忍楚毒,了不轉動。
鞭訖,即召驿馬,促之令發。
出城西門,不自勝舉,縛置鞍中,急驅馳之。
其母妻追随,不得與語。
行八十裡乃死。
初于後之入,修之力也。
修死後,領軍于勁猶追感舊意,經恤其家,自餘朝士昔相宗承者,悉棄絕之,示己之疏遠焉。
茹皓,字禽奇,舊吳人也。
卒,無子。
洪壽弟嶷,宇安壽。
除奉朝請,稍遷中散大夫。
以疾歸鄉裡,前移居上一黨一。
年七十一卒。
子夷,字景預。
有文才,少工詩詠,知名于世。
未官而卒。
叡叔隆保,冠軍将軍、姑臧侯。
卒,追贈安東将軍、并州刺史,钜鹿公,谥曰靖。
王仲興,趙郡南栾人也。
父天德,起自細微,至殿中尚書。
仲興幼而端謹,以父任早給事左右。
太和中,殿内侍禦中散、武騎侍郎、給事中。
出入禁内十餘年,轉冗從仆射,猶參密近,為齊帥。
從駕征新野有功,除折沖将軍、屯騎校尉。
又命率千餘騎破賊于鄧城。
除振威将軍、越騎校尉,賜帛千匹。
高祖于馬圈,自不豫、大漸迄于崩,仲興頗預侍護。
達魯一陽一,世宗即位,轉左中郎将,仍齊帥。
及帝親政,與趙修并見一寵一任,遷光祿大夫,領武衛将軍。
仲興雖與脩并,面畏慎自退,不若脩之倨傲無禮。
鹹一陽一王禧之出奔也,當時上下微為駭震。
世宗于乾脯山追仲興馳入金墉城安慰。
後與領軍于勁共參機要,因自理馬圈侍疾及入金墉之功,乞同元賞,遂封上一黨一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自拜武衛及受封之日,加駕每臨飨其宅。
世宗遊幸,仲興常侍從,不離左右,外事得徑以聞,百僚亦聳體而承望焉。
兄可久,以仲興故自散爵為徐州征虜府長史,帶彭城太守。
仲興世居趙郡,自以寒微,雲舊出京兆霸城,故為雍州大中正。
尚書後以仲興開國公,賞報過優。
北海王詳嘗面啟奏請降減,事久不決。
可久在徐州,恃仲興一寵一勢,輕侮司馬、梁郡太守李長壽,遂至忿诤。
彭城諸沙門共相和解,未幾,複有所競。
可久乃令僮仆邀毆長壽,遂折其脅。
州以表聞。
北海王詳因百僚朝集,厲色大言曰:“徐州名籓,先帝所重,朝廷雲何簡用上佐,遂令緻此紛纭,以徹荒外,豈不為國醜辱也!”衆亦莫有應者。
仲興是後漸疏,不得徑入左右。
世宗乃下诏奪其封邑,出除平北将軍、并州刺史。
卒,贈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寇猛,上谷人也。
祖父平城。
猛少以姿幹棄虎贲,稍遷羽林中郎。
從高祖征南一陽一,以擊賊不進免官。
世宗踐位,複叙用,一愛一其膂力,置之左右,為千牛備身,曆轉遂至武衛将軍。
出入禁中,無所拘忌。
自以上谷寇氏,得補燕州大中正,而不能甄别士庶也。
家漸富侈,宅宇高華,妾隸充溢。
微榮弟侄,然不及茹皓、仲興也。
卒,贈平北将軍、燕州刺史。
趙修,字景業,趙郡房子人。
父惠安,後名谧,都曹史,積勞補一陽一武令。
修貴,追贈威烈将軍、本郡太守,及葬,複贈龍骧将軍、定州刺史。
修本給事東宮,為白衣左右,頗有膂力。
世宗踐阼,仍充禁侍,一愛一遇日隆。
然天一性一暗塞,不閑書疏,是故不參文墨。
世宗親政,旬月之間,頻有轉授,曆員外通直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光祿卿。
每受除設宴,世宗親幸其宅,諸王公卿士百僚悉從,世宗親見其母。
修能劇飲,至于一逼一勸觞爵,雖北海王詳、廣一陽一王嘉等皆亦不免,必緻困亂。
每适郊廟。
修常骖陪。
出入華林,恆乘馬至于禁内。
鹹一陽一王禧誅,其家财貨多賜高肇及修。
修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無不吊祭,酒犢祭奠之具,填塞門街。
于京師為制碑銘,石獸、石柱皆發民車牛,傳緻本縣。
财用之費,悉自公家。
兇吉車乘将百兩,道路供給,亦皆出官。
時将馬射,世宗留修過之。
帝如射宮,修又骖乘,略辂旒竿觸東門而折。
修恐不逮葬日,驿赴窆期,左右求從及特遣者數十人。
修道路嬉戲,殆無戚容,或與賓客一奸一掠婦女一裸一觀,從者噂沓喧嘩,诟詈無節,莫不畏而惡之。
是年,又為修廣增宅舍,多所并兼,洞門高堂,房庑周博,崇麗拟于諸王。
其四面鄰居,賂入其地者侯天盛兄弟,越次出補長史、大郡。
修起自賤伍,暴緻富貴,奢傲無禮,物情所疾。
因其在外,左右或諷糾其罪。
自其葬父還也,舊一寵一小薄。
初,王顯祗附于修,後因忿阋,密伺其過,規陷戮之,而修過短,都不悛防。
顯積前後愆咎,列修葬父時路中一婬一亂不軌,女雲與長安人趙僧扌剽謀匿玉印事。
高肇、甄琛等構成其罪,乃密以聞。
始琛及李馮等曲事于修,無所不至,懼相連及,争共糾摘,助攻治之。
遂乃诏曰:“小人難育、朽棘不雕,長惡不悛,豈容撫養。
散騎常侍、鎮東将軍、領扈左右趙修,昔在東朝,選充台皁,幼所經見,長難遺之。
故纂業之初,仍引西禁。
雖地微器陋,非所宜采;然識早念生,遂升名級。
自蒙洗濯,兇昏日甚,驟佞薦憍,恩加輕慢。
不識人倫之體,不悟深淺之方,陵獵王侯,輕一觸卿相,門賓巷士,拜叩不接,嚣氣豪心,仍懷鄙塞。
比聽葬父,侈暴繼聞。
居京造宅,殘虐徒旅。
又張形勢,妄生矯托,與雍州人趙僧檦等一陰一相傳納,許受玉印。
不軌不物,日月滋甚。
朕猶愍其宿隸,每加覆護,而擅威弄勢,侏張不已。
法家耳目,并求憲網,雖欲舍之,辟實難爽。
然楚履既墜,江君俳徊;鐘牛一聲,東向改釁。
修雖小人,承侍在昔,極辟之奏,欲加未忍。
可鞭之一百,徙敦煌為兵。
其家宅作徒即仰停罷。
所親在内者悉令出禁,朕昧于處物,育茲豺虎,顧尋往謬,有愧臣民,便可時敕申沒,以謝朝野。
” 是日修詣領軍于勁第,與之樗蒲,籌未及畢,而羽林數人相續而至,稱诏呼之。
修驚起随出,路中執引修馬詣領軍府。
琛與顯監決其罰,先具問事有力者五人更疊鞭之,占令必死。
旨決百鞭,其實三百。
修素肥壯,腰背博碩,堪忍楚毒,了不轉動。
鞭訖,即召驿馬,促之令發。
出城西門,不自勝舉,縛置鞍中,急驅馳之。
其母妻追随,不得與語。
行八十裡乃死。
初于後之入,修之力也。
修死後,領軍于勁猶追感舊意,經恤其家,自餘朝士昔相宗承者,悉棄絕之,示己之疏遠焉。
茹皓,字禽奇,舊吳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