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張赦提 羊祉 崔

關燈
淳風既喪,一奸一黠萌生;法令滋章,弄禁多設。

    為吏罕仁恕之誠,當官以威猛為濟。

    魏氏以戎馬定王業,武功平海内,治任刑罰,肅厲為本,猛酷之倫,所以列之今史。

     于洛侯,代人也。

    以勞舊為秦州刺史,而貪酷安忍。

    州人富熾奪民呂勝胫纏一具,洛侯辄鞭富熾一百,截其右腕。

    百姓王隴客刺殺民王羌奴、王愈二人,依律罪死而已,洛侯生拔隴客舌,刺其本,并刺胸腹二十餘瘡。

    隴客不堪苦痛,随刀戰動。

    乃立四柱磔其手足,命将絕,始斬其首,支解四體,分懸道路。

    見之者無不傷楚,阖州驚震,人懷怨憤。

    百姓王元壽等一時反叛。

    有司糾劾。

    高祖诏使者于州刑人處宣告兵民,然後斬洛侯以謝百姓。

     胡泥,代人也。

    曆官至司衛監,賜爵永城侯。

    泥率勒禁中,不憚豪貴。

    殿中尚書叔孫侯頭應内直而阙于一時,泥以法繩之。

    侯頭恃一寵一,遂與口诤。

    高祖聞而嘉焉,賜泥衣服一襲。

    出為幽州刺史,假範一陽一公。

    以此平一陽一尼碩學,遂表薦之。

    遷平東将軍、定州刺史。

    以暴虐,刑罰酷濫,受納貨賄,征還戮之。

    将就法也,高祖臨太華殿引見,遣侍臣宣诏責之,遂就家賜自盡。

     李洪之,本名文通,恆農人。

    少為沙門,晚乃還俗。

    真君中,為狄道護軍,賜爵安一陽一男。

    會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後姊妹二人。

    洪之以宗人潛相饷遺,結為兄弟,遂便如親。

    頗得元後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

    及仁坐事誅,元後入宮,得幸于高宗,生顯祖。

    元後臨崩,昭太後問其親,因言洪之為兄。

    與相訣經日,具條列南方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

    遂号為顯祖親舅。

    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與洪之相見,叙元後平生故事,計長幼為昆季。

     以外戚為河内太守,進爵任城侯,威儀一同刺史。

    河内北連上一黨一,南接武牢,地險人悍,數為劫害,長吏不能禁。

    洪之至郡,嚴設科防,募斬賊者便加重賞,勸農務本,盜賊止息。

    誅鋤一奸一黨一,過為酷虐。

     後為懷州刺史,封汲郡公,征拜内都大官。

    河西羌胡領部落反叛,顯祖親征,命洪之與侍中、東郡王陸定總統諸軍。

    輿駕至并州,诏洪之為河西都将讨山胡。

    皆保險拒戰。

    洪之築壘于石樓南白雞原以對之。

    諸将悉欲進攻,洪之乃開以大信,聽其複業,胡人遂降。

    顯祖嘉之,遷拜尚書外都大官。

     後為使持節、安南将軍、秦益二州刺史。

    至治,設禁一奸一之制,有帶刃行者,罪與劫同,輕重品格,各有條章。

    于是大飨州中豪傑長老,示之法制。

    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斬決。

    其中枉見殺害者百數。

    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雖相羁縻,王人罕到。

    洪之芟山為道,廣十餘步,示以軍行之勢,乃興軍臨其境。

    山人驚駭。

    洪之将數十騎至其裡闾,撫其妻子,問所疾苦,因資遺之。

    衆羌喜悅,求編課調,所入十倍于常。

    洪之善禦戎夷,頗有威惠,而刻害之一聲聞于朝野。

     初,洪之微時,妻張氏助洪之經營資産,自貧至貴,多所補益,有男一女幾十人。

    洪之後得劉氏,劉芳從妹。

    洪之欽重,而疏薄張氏,為兩宅别居,偏厚劉室。

    由是二妻妒競,互相訟詛,兩宅母子,往來如仇。

    及莅西州,以劉自随。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納。

    時高祖始建祿制,法禁嚴峻,司察所聞,無不窮糾。

    遂鎖洪之赴京。

    高祖臨大華,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贓狼藉,又以酷暴。

    高祖親臨數之,以其大臣,聽在家自裁。

    洪之志一性一慷慨,多所堪忍,疹疾灸療,艾炷圍将二寸,首足十餘處,一時俱下,而言笑自若,接賓不辍。

    及臨自盡,沐浴換衣。

    防卒扶持,将出卻入,遍繞家庭,如是再三,泣歎良久,乃卧而引藥。

     始洪之托為元後兄,公私自同外戚。

    至此罪後,高祖乃稍對百官辨其誣假,而諸李猶善相視,恩紀如親。

    洪之始見元後,計年為兄。

    及珍之等至,洪之以元後素定長幼,其呼拜坐皆如家人。

    暮年數延攜之宴飲,醉酣之後,攜之時或言及本末,洪之則起而加敬,笑語自若。

    富貴赫弈,當舅戚之家,遂棄宗專附珍之等。

    等頗存振本屬,而猶不顯然。

    劉氏四子,長子神自有傳。

     高遵,字世禮,勃海蓚人。

    父濟,滄水太守。

    遵賤出,兄矯等常欺侮之。

    及父亡,不令在喪位。

    遵遂馳赴平城,歸從祖兄中書令允。

    允乃為遵父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