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二 爾朱榮
關燈
小
中
大
思方略,無以萬全。
如臣愚量,蠕蠕主阿那瑰荷國厚恩,未應忘報,求乞一使慰喻那瑰。
即遣發兵東引,直趣下口,揚威振武,以蹑其背;北海之軍,鎮撫相部,嚴加警備,以當其前;臣麾下雖少,辄盡力命,自井陉以北,隘口以西,分防險要,攻其肘腋。
葛榮雖并洛周,威恩未著,人類差異,形勢可分。
”于是榮遂嚴勒部曲,廣召義勇,北捍馬邑,東塞井陉。
尋屬肅宗崩,事出倉卒。
榮聞之大怒,謂鄭俨、徐纥為之,與元天穆等密議稱兵,入匡朝廷,讨定之。
乃抗表曰:“伏承大行皇帝,背棄萬方,奉諱号踴,五内摧剝。
仰尋诏旨,實用驚惋。
今海内草草,異口一言,皆雲大行皇帝,鸩毒緻禍。
臣等外聽訟言,内自追測。
去月二十五日聖體康悆,至于二十六日奄忽升遐。
即事觀望,實有所惑。
且天子寝疾,侍臣不離左右,親貴名醫,瞻仰患狀,面奉音旨,親承顧托。
豈容不豫初不召醫,崩棄曾無親奉,欲使天下不為怪愕,四海不為喪氣,豈可得乎?複皇後女生,稱為儲兩,疑惑朝野,虛行慶宥。
宗廟之靈見欺,兆民之望已失;使七百危于累一卵一,社稷墜于一朝。
方選君嬰孩之中,寄治一乳一抱之日,使一奸一豎專朝,賊臣亂紀,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诏,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今秦隴塵飛,趙魏霧合,寶夤、醜奴勢一逼一豳雍,葛榮、就德憑陵河海,楚兵吳卒密迩在郊。
古人有言:邦之不臧,鄰之福也。
一旦聞此,誰不窺窬?竊惟大行皇帝,聖德馭宇,繼體正君,猶邊烽疊舉,妖寇不滅,況今從佞臣之計,随親戚之談,舉潘嫔之女以诳百姓,奉未言之兒而臨四海,欲使海内安乂,愚臣所未聞也。
伏願留聖善之慈,回須臾之慮,照臣忠誠,錄臣至款,聽臣赴阙,預參大議,問侍臣帝崩之由,訪禁旅不知之狀,以徐、鄭之徒付之司敗,雪同天之恥,謝遠近之怨。
然後更召宗親,推其年德,聲副遐迩,改承寶祚,則四海更蘇,百姓幸甚。
”于是遂勒所統将赴京師。
靈太後甚懼,诏以李神軌為大都督,将于大行杜防。
榮抗表之始,遣從子天光、親信奚毅及倉頭王相入洛,與從弟世隆密議廢立。
天光乃見莊帝,具論榮心,帝許之。
天光等還北,榮發晉一陽一。
猶疑所立,乃以銅鑄高祖及鹹一陽一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成者當奉為主,惟莊帝獨就。
師次河内,重遣王相密來奉迎,帝與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于高渚潛渡以赴之。
榮軍将士鹹稱萬歲。
于時武泰元年四月九日也。
十一日,榮奉帝為主,诏以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開府、兼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十二日,百官皆朝于行宮。
十三日,榮惑武衛将軍費穆之說,乃引迎駕百官于行宮西北,雲欲祭天。
朝士既集,列騎圍繞,責天下喪亂,明帝卒崩之由,雲皆緣此等貪虐,不相匡弼所緻。
因縱兵亂害,王公卿士皆斂手就戮,死者千三百餘人。
皇弟、皇兄并亦見害,靈太後、少主其日暴崩。
榮遂有大志,令禦史趙元則造禅文,遣數十人遷帝于河橋。
至夜四更中,複奉帝南還營幕。
帝憂憤無計,乃令人喻旨于榮曰:“帝王疊襲,盛衰無常,既屬屯運,四方瓦解。
将軍仗義而起,前無橫陳,此乃天意,非人力也。
我本相投,規存一性一命,帝王重位,豈敢妄希?直是将軍見一逼一,權順所請耳。
今玺運已移,天命有在,宜時即尊号。
将軍必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任更擇親賢,共相輔戴。
”榮既有異圖,遂鑄金為己像,數四不成。
時幽州人劉靈助善蔔占,為榮所信,言天時人事必不可爾。
榮亦一精一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悟,遂便愧悔。
于是獻武王、榮外兵參軍司馬一子如等切谏,陳不可之理。
榮曰:“愆誤若是,惟當以死謝朝廷。
今日安危之機,計将何出?”獻武王等曰:“未若還奉長樂,以安天下。
”于是還奉莊帝。
十四日,輿駕入宮。
于時或雲榮欲遷都晉一陽一,或雲欲肆兵大掠,疊相驚恐,人情駭震,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竄,無敢出者。
直衛空虛,官守廢曠。
榮聞之,上書曰:“臣世荷蕃寄,征讨累年,奉忠王室,志存效死。
直以太後一婬一亂,孝明暴崩,遂率義兵,扶立社稷。
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際,難可齊一,諸王朝貴,橫死者衆,臣今粉軀不足塞往責以謝亡者。
然追榮褒德,謂之不朽,乞降天慈,微申私責。
無上王請
如臣愚量,蠕蠕主阿那瑰荷國厚恩,未應忘報,求乞一使慰喻那瑰。
即遣發兵東引,直趣下口,揚威振武,以蹑其背;北海之軍,鎮撫相部,嚴加警備,以當其前;臣麾下雖少,辄盡力命,自井陉以北,隘口以西,分防險要,攻其肘腋。
葛榮雖并洛周,威恩未著,人類差異,形勢可分。
”于是榮遂嚴勒部曲,廣召義勇,北捍馬邑,東塞井陉。
尋屬肅宗崩,事出倉卒。
榮聞之大怒,謂鄭俨、徐纥為之,與元天穆等密議稱兵,入匡朝廷,讨定之。
乃抗表曰:“伏承大行皇帝,背棄萬方,奉諱号踴,五内摧剝。
仰尋诏旨,實用驚惋。
今海内草草,異口一言,皆雲大行皇帝,鸩毒緻禍。
臣等外聽訟言,内自追測。
去月二十五日聖體康悆,至于二十六日奄忽升遐。
即事觀望,實有所惑。
且天子寝疾,侍臣不離左右,親貴名醫,瞻仰患狀,面奉音旨,親承顧托。
豈容不豫初不召醫,崩棄曾無親奉,欲使天下不為怪愕,四海不為喪氣,豈可得乎?複皇後女生,稱為儲兩,疑惑朝野,虛行慶宥。
宗廟之靈見欺,兆民之望已失;使七百危于累一卵一,社稷墜于一朝。
方選君嬰孩之中,寄治一乳一抱之日,使一奸一豎專朝,賊臣亂紀,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诏,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今秦隴塵飛,趙魏霧合,寶夤、醜奴勢一逼一豳雍,葛榮、就德憑陵河海,楚兵吳卒密迩在郊。
古人有言:邦之不臧,鄰之福也。
一旦聞此,誰不窺窬?竊惟大行皇帝,聖德馭宇,繼體正君,猶邊烽疊舉,妖寇不滅,況今從佞臣之計,随親戚之談,舉潘嫔之女以诳百姓,奉未言之兒而臨四海,欲使海内安乂,愚臣所未聞也。
伏願留聖善之慈,回須臾之慮,照臣忠誠,錄臣至款,聽臣赴阙,預參大議,問侍臣帝崩之由,訪禁旅不知之狀,以徐、鄭之徒付之司敗,雪同天之恥,謝遠近之怨。
然後更召宗親,推其年德,聲副遐迩,改承寶祚,則四海更蘇,百姓幸甚。
”于是遂勒所統将赴京師。
靈太後甚懼,诏以李神軌為大都督,将于大行杜防。
榮抗表之始,遣從子天光、親信奚毅及倉頭王相入洛,與從弟世隆密議廢立。
天光乃見莊帝,具論榮心,帝許之。
天光等還北,榮發晉一陽一。
猶疑所立,乃以銅鑄高祖及鹹一陽一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成者當奉為主,惟莊帝獨就。
師次河内,重遣王相密來奉迎,帝與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于高渚潛渡以赴之。
榮軍将士鹹稱萬歲。
于時武泰元年四月九日也。
十一日,榮奉帝為主,诏以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開府、兼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十二日,百官皆朝于行宮。
十三日,榮惑武衛将軍費穆之說,乃引迎駕百官于行宮西北,雲欲祭天。
朝士既集,列騎圍繞,責天下喪亂,明帝卒崩之由,雲皆緣此等貪虐,不相匡弼所緻。
因縱兵亂害,王公卿士皆斂手就戮,死者千三百餘人。
皇弟、皇兄并亦見害,靈太後、少主其日暴崩。
榮遂有大志,令禦史趙元則造禅文,遣數十人遷帝于河橋。
至夜四更中,複奉帝南還營幕。
帝憂憤無計,乃令人喻旨于榮曰:“帝王疊襲,盛衰無常,既屬屯運,四方瓦解。
将軍仗義而起,前無橫陳,此乃天意,非人力也。
我本相投,規存一性一命,帝王重位,豈敢妄希?直是将軍見一逼一,權順所請耳。
今玺運已移,天命有在,宜時即尊号。
将軍必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任更擇親賢,共相輔戴。
”榮既有異圖,遂鑄金為己像,數四不成。
時幽州人劉靈助善蔔占,為榮所信,言天時人事必不可爾。
榮亦一精一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悟,遂便愧悔。
于是獻武王、榮外兵參軍司馬一子如等切谏,陳不可之理。
榮曰:“愆誤若是,惟當以死謝朝廷。
今日安危之機,計将何出?”獻武王等曰:“未若還奉長樂,以安天下。
”于是還奉莊帝。
十四日,輿駕入宮。
于時或雲榮欲遷都晉一陽一,或雲欲肆兵大掠,疊相驚恐,人情駭震,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竄,無敢出者。
直衛空虛,官守廢曠。
榮聞之,上書曰:“臣世荷蕃寄,征讨累年,奉忠王室,志存效死。
直以太後一婬一亂,孝明暴崩,遂率義兵,扶立社稷。
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際,難可齊一,諸王朝貴,橫死者衆,臣今粉軀不足塞往責以謝亡者。
然追榮褒德,謂之不朽,乞降天慈,微申私責。
無上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