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六十一 奚康生 楊大眼 崔延伯

關燈
略,所在征讨,鹹立戰功。

    積勞稍進,除征虜将軍、荊州刺史,賜爵定陵男。

    荊州土險,蠻左為寇,每有聚結,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

    由是穰土帖然,無敢為患。

     永平中,轉後将軍、幽州刺史。

    蕭衍遣其左遊擊将軍趙祖悅率衆偷據峽石,诏延伯為别将,與都督崔亮讨之。

    亮令延伯守下蔡。

    延伯與别将伊甕生挾淮為營。

    延伯遂取車輪,去辋,削銳其輻,兩兩接對,一揉一竹為絙,貫連相屬,并十餘道,橫水為橋,兩頭施大辘轳,出沒任情,不可燒斫。

    既斷祖悅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是衍軍不能赴救,祖悅合軍鹹見俘虜。

    于軍拜平南将軍、光祿大夫。

     延伯與楊大眼等至自淮一陽一,靈太後幸西林園,引見延伯等。

    太後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國之名将,比平峽石,公私慶快,此乃卿等之功也。

    但淮堰仍在,宜須豫謀,故引卿等親一共量算,各出一圖以為後計。

    ”大眼對曰:“臣辄謂水陸二道,一時俱下,往無不克。

    ”延伯曰:“臣今辄難大眼,既對聖顔,答旨宜實。

    水南水北各有溝渎,陸地之計如何可前?愚臣短見,願聖心愍水兵之勤苦,給複一年,專習水戰。

    脫有不虞,召便可用,往無不獲。

    ”靈太後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當敕如請。

    ” 二年,除安北将軍、并州刺史。

    在州貪一污,聞于遠近。

    還為金紫光祿大夫。

    出為鎮南将軍、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軍,賜骅骝馬一匹。

    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揚州建淮橋之勳,封當利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尋增邑一百戶,改封新豐,進爵為子。

     時莫折念生兄天生下隴東寇,征西将軍元志為天生所擒,賊衆甚盛,進屯黑水。

    诏延伯為使持節、征西将軍、西道都督,與行台蕭寶夤讨之。

    寶夤與延伯結壘馬嵬,南北相去百餘步。

    寶夤日集督将論讨賊方略,延伯每雲:“賊新制勝,難與争鋒。

    ”寶夤正色責之曰:“君荷國一寵一靈,總戎出讨,便是安危所系。

    每雲賊不可讨,以示怯懦,損威挫氣,乃君之罪。

    ”延伯明晨詣寶夤自謝,仍雲:“今當仰為明公參賊勇怯。

    ”延伯選一精一兵數千,下渡黑水,列陳西進以向賊營;寶夤率衆于水東尋原西北,以示後繼。

    于時賊衆大盛,水西一裡營營連接。

    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

    賊以延伯衆少,開營競追,衆過十倍,臨水一逼一蹙。

    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

    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一抽一衆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

    賊徒奪氣,相率還營。

    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

    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

    ”後日,延伯勒衆而出,寶夤為後拒。

    天生悉衆來戰,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鋒。

    于是勇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餘萬,追奔及于小隴。

    秦賊勁強,諸将所憚,朝廷初議遣将,鹹雲非延伯無以定之,果能克敵。

    授右衛将軍。

     于時萬俟醜奴、宿勤明達等寇掠泾州。

    先是,盧祖遷、伊甕生數将等皆以元志前行之始,同時發雍,從六陌道将取斑平。

    志敗,仍停泾部。

    延伯既破秦賊,乃與寶夤率衆會于安定,甲卒十二萬,鐵馬八千匹,軍威甚盛。

    醜奴置營泾州西北七十裡當原城,時或輕騎暫來挑戰,大兵未交,便示奔北。

    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伐木别造大排,内為鎖柱,教習強兵,負而趨走,号為排城。

    戰士在外,辎重居中,自泾州緣原北上。

    衆軍将出讨賊,未戰之間,有賊數百騎,詐持文書,雲是降簿,乞且緩師。

    寶夤、延伯謂其事實,逡巡未閱。

    俄而宿勤明達率衆自東北而至,乞降之賊從西競下,諸軍前後受敵。

    延伯上馬突陳,賊勢摧挫,便爾遂北,徑造其營。

    賊本輕騎,延伯軍兼步卒,兵力疲怠,賊乃乘間得入排城。

    延伯軍遂大敗,死傷者将有二萬。

    寶夤斂軍退保泾州。

    延伯修繕器械,購募骁勇,複從泾州西進,去賊彭阬谷栅七裡結營。

    延伯恥前挫辱,不報寶夤,獨出襲賊,大破之,俄頃間平其數栅。

    賊皆逃遁,見兵人采掠,散亂不整,還來沖突,遂大奔敗。

    延伯中流矢,為賊所害,士卒死者萬餘人。

    延伯善将撫,能得衆心,與康生、大眼為諸将之冠,延伯末路功名尤重。

    時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歎懼焉。

    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谥曰武烈。

     又有王足者,骁果多策略。

    隸邢巒伐蜀,所在克捷。

    诏行益州刺史。

    遂圍涪城,蜀人一大震。

    世宗複以羊祉為益州,足聞而引退,後遂奔蕭衍。

    次有王神念,足之流也。

    後自颍川太守奔江南。

     又冀州李叔仁,叔仁弟龍環,以勇壯為将統。

    叔仁位至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陳郡開國公。

    後為梁州刺史,殁于關西。

    龍環,正光中北征,戰死白道。

    其平州刺史王買奴、南秦州刺史曹敬、南兗州刺史樊魯、益州刺史邴虬、玄州刺史邢豹及屈祖、嚴思達、呂叵、崔襲、柴慶宗、宗正珍孫、盧祖遷、高智方,俱為将帥,并有攻讨之名,而事迹不存,無以編錄。

    然未若康生、大眼、延伯尤著也。

     史臣曰:人主聞鞞鼓之響,則思将帥之臣。

    何則?夷難平暴,折沖禦侮,為國之所系也。

    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奮征伐之氣,亦一時之骁猛,壯士之功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