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一 王肅 宋弁
關燈
小
中
大
等皆稱美之,以為志氣謇谔不逮李彪,而體韻和雅、舉止閑邃過之。
轉散騎侍郎,時散騎位在中書之右。
高祖曾論江左事,因問弁曰:“卿比南行,入其隅隩,彼政道雲何?興亡之數,可得知不?”弁對曰:“蕭氏父子,無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順守。
德政不理,徭役滋劇;内無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
以臣觀之,必不能贻厥孫謀,保有南海。
若物憚其威,身免為幸。
” 後車駕南征,以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将軍、東道副将。
軍人有盜馬靽者,斬而徇之。
于是三軍振懼,莫敢犯法。
黃門郎崔光薦弁自代,高祖不許,然亦賞光知人。
未幾,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
時大選内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铨量之任,事多稱旨。
然好言人之一陰一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毀之;至于舊族淪滞,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
弁又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頗為時人所怨。
從駕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東荊領葉,皆滅戍士營農,水陸兼作。
遷散騎常侍,尋遷右衛将軍,領黃門。
弁屢自陳讓,高祖曰:“吾為相知者,卿亦不可有辭。
豈得專守一官,不助朕為治?且常侍者黃門之粗冗,領軍者二衛之假攝,不足空存推讓,以棄大委。
”其被知遇如此。
始,高祖北都之選也,李沖多所參預,頗抑宋氏。
弁有恨于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
及彪之抗沖,沖謂彪曰:“爾如狗耳,為人所嗾。
”及沖劾彪,不至大罪,弁之力也。
彪除名為民,弁大相嗟慨,密圖申複。
高祖在汝南不豫,大漸。
旬有餘日,不見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數人而已。
小瘳,乃引見門下及宗室長幼諸人,入者未能知,緻悲泣。
弁獨進及禦一床一,噓唏流涕曰:“臣不謂陛下聖顔毀瘠乃爾!”由是益重之。
車駕征馬圈,留弁以本官兼祠部尚書,攝七兵事。
及行,執其手曰:“國之大事,在祠與戎。
故令卿绾攝二曹,可不自勉。
”弁頓首辭謝。
弁劬勞王事,夙夜在公,恩遇之甚,輩流莫及,名重朝野,亞于李沖。
高祖每稱弁可為吏部尚書。
及崩,遺诏以弁為之,與鹹一陽一王禧等六人輔政,而弁已先卒,年四十八。
诏賜錢十萬、布三百匹,贈安東将軍、瀛州刺史,谥曰貞順。
弁一性一好矜伐,自許膏腴。
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
”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
”高祖曰:“卿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俊秀,何得不推?”弁曰:“臣清素自立,要爾不推。
”侍臣出後,高祖謂彭城王勰曰:“弁人身良自不惡,乃複欲以門戶自矜,殊為可怪。
” 長子維,字伯緒。
維弟紀,字仲烈。
維少襲父爵,自員外郎遷給事中。
坐谄事高肇,出為益州龍骧府長史,辭疾不行。
太尉、清河王怿輔政,以維名臣之子,薦為通直郎,辟其弟紀行參軍。
靈太後臨政,委任元義,而義恃一寵一驕盈,怿每以分理裁斷。
義甚忿恨,思以害怿,遂與維為計,以富貴許之。
維見義一寵一勢日隆,便至乾沒,乃告司染都尉韓文殊父子欲謀逆立怿。
怿坐被錄禁中,文殊父子懼而逃遁。
鞫無反狀。
以文殊亡走,懸處大辟。
置怿于宮西别館,禁兵守之。
維應反坐,義言于太後,欲開将來告者之路,乃黜為燕州昌平郡守,紀為秦州大羌令。
維及紀頗涉經史,而浮薄無行。
怿親尊懿望,朝野瞻屬;維受怿眷賞,而無狀構間,天下人士莫不怪忿而賤薄之。
及義殺怿,專斷朝政,以維兄弟前者告怿,征維為散騎侍郎,紀為太學博士,領侍禦史,甚昵之。
維超遷通直常侍,又除冠軍将軍、洛州刺史;紀超遷尚書郎。
初,弁謂族弟世景言:“維一性一疏險,而紀識慧不足,終必敗吾業也。
”世景以為不爾,至是果然,聞者以為知子莫若父。
尚書令李崇、尚書左仆射郭祚、右仆射遊肇每雲:“伯緒兇疏,終敗宋氏,幸得殺身耳。
”論者以為有征。
後除營州刺史,仍本将軍。
靈太後反政,以義一黨一除名,遂還鄉裡。
尋追其前誣告清河王事,于鄴賜死。
子春卿,早亡。
弟紀以次子欽仁繼。
欽仁,武定末,太尉祭酒。
紀,肅宗末,為北道行台。
卒于晉一陽一。
子欽道,武定末,冀州别駕。
弁弟機,本州治中。
子寶積,卒于中散大夫。
弁族弟穎,字文賢。
自奉朝請稍遷尚書郎、魏郡太守。
納貨劉騰,騰言之于元義,以穎為冠軍将軍、涼州刺史。
穎前妻鄧氏亡後十五年,穎夢見之,向穎拜曰:“新婦今被處分為高崇妻,故來辭君。
”泫然流涕。
穎旦而見崇言之,崇後數日而卒。
穎族弟燮,字崇和。
廣平王懷郎中令、員外常侍。
為征北李平司馬,北殄元愉,頗有贊謀之功。
燮族弟鴻貴,為定州平北府參軍,送兵于荊州。
坐取兵絹四百匹,兵欲告之,乃斬十人。
又疏凡不達律令,見律有枭首之罪,乃生斷兵手,以水澆之,然後斬決。
尋坐伏法。
時人哀兵之苦,笑鴻貴之愚。
史臣曰:古人有雲,才未半古,功以過之,非徒語也。
王肅流寓之人,見知一面,雖器業自緻,抑亦逢時,榮仕赫然,寄同舊列,美矣。
誦、翊繼軌,不殒光風。
宋弁以才度見知,迹參顧命,拔萃出類,其有以哉。
無子之歎,豈徒羊舌?宗祀之不亡,幸矣。
轉散騎侍郎,時散騎位在中書之右。
高祖曾論江左事,因問弁曰:“卿比南行,入其隅隩,彼政道雲何?興亡之數,可得知不?”弁對曰:“蕭氏父子,無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順守。
德政不理,徭役滋劇;内無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
以臣觀之,必不能贻厥孫謀,保有南海。
若物憚其威,身免為幸。
” 後車駕南征,以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将軍、東道副将。
軍人有盜馬靽者,斬而徇之。
于是三軍振懼,莫敢犯法。
黃門郎崔光薦弁自代,高祖不許,然亦賞光知人。
未幾,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
時大選内外群官,并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铨量之任,事多稱旨。
然好言人之一陰一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毀之;至于舊族淪滞,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
弁又為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頗為時人所怨。
從駕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東荊領葉,皆滅戍士營農,水陸兼作。
遷散騎常侍,尋遷右衛将軍,領黃門。
弁屢自陳讓,高祖曰:“吾為相知者,卿亦不可有辭。
豈得專守一官,不助朕為治?且常侍者黃門之粗冗,領軍者二衛之假攝,不足空存推讓,以棄大委。
”其被知遇如此。
始,高祖北都之選也,李沖多所參預,頗抑宋氏。
弁有恨于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
及彪之抗沖,沖謂彪曰:“爾如狗耳,為人所嗾。
”及沖劾彪,不至大罪,弁之力也。
彪除名為民,弁大相嗟慨,密圖申複。
高祖在汝南不豫,大漸。
旬有餘日,不見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數人而已。
小瘳,乃引見門下及宗室長幼諸人,入者未能知,緻悲泣。
弁獨進及禦一床一,噓唏流涕曰:“臣不謂陛下聖顔毀瘠乃爾!”由是益重之。
車駕征馬圈,留弁以本官兼祠部尚書,攝七兵事。
及行,執其手曰:“國之大事,在祠與戎。
故令卿绾攝二曹,可不自勉。
”弁頓首辭謝。
弁劬勞王事,夙夜在公,恩遇之甚,輩流莫及,名重朝野,亞于李沖。
高祖每稱弁可為吏部尚書。
及崩,遺诏以弁為之,與鹹一陽一王禧等六人輔政,而弁已先卒,年四十八。
诏賜錢十萬、布三百匹,贈安東将軍、瀛州刺史,谥曰貞順。
弁一性一好矜伐,自許膏腴。
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
”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
”高祖曰:“卿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俊秀,何得不推?”弁曰:“臣清素自立,要爾不推。
”侍臣出後,高祖謂彭城王勰曰:“弁人身良自不惡,乃複欲以門戶自矜,殊為可怪。
” 長子維,字伯緒。
維弟紀,字仲烈。
維少襲父爵,自員外郎遷給事中。
坐谄事高肇,出為益州龍骧府長史,辭疾不行。
太尉、清河王怿輔政,以維名臣之子,薦為通直郎,辟其弟紀行參軍。
靈太後臨政,委任元義,而義恃一寵一驕盈,怿每以分理裁斷。
義甚忿恨,思以害怿,遂與維為計,以富貴許之。
維見義一寵一勢日隆,便至乾沒,乃告司染都尉韓文殊父子欲謀逆立怿。
怿坐被錄禁中,文殊父子懼而逃遁。
鞫無反狀。
以文殊亡走,懸處大辟。
置怿于宮西别館,禁兵守之。
維應反坐,義言于太後,欲開将來告者之路,乃黜為燕州昌平郡守,紀為秦州大羌令。
維及紀頗涉經史,而浮薄無行。
怿親尊懿望,朝野瞻屬;維受怿眷賞,而無狀構間,天下人士莫不怪忿而賤薄之。
及義殺怿,專斷朝政,以維兄弟前者告怿,征維為散騎侍郎,紀為太學博士,領侍禦史,甚昵之。
維超遷通直常侍,又除冠軍将軍、洛州刺史;紀超遷尚書郎。
初,弁謂族弟世景言:“維一性一疏險,而紀識慧不足,終必敗吾業也。
”世景以為不爾,至是果然,聞者以為知子莫若父。
尚書令李崇、尚書左仆射郭祚、右仆射遊肇每雲:“伯緒兇疏,終敗宋氏,幸得殺身耳。
”論者以為有征。
後除營州刺史,仍本将軍。
靈太後反政,以義一黨一除名,遂還鄉裡。
尋追其前誣告清河王事,于鄴賜死。
子春卿,早亡。
弟紀以次子欽仁繼。
欽仁,武定末,太尉祭酒。
紀,肅宗末,為北道行台。
卒于晉一陽一。
子欽道,武定末,冀州别駕。
弁弟機,本州治中。
子寶積,卒于中散大夫。
弁族弟穎,字文賢。
自奉朝請稍遷尚書郎、魏郡太守。
納貨劉騰,騰言之于元義,以穎為冠軍将軍、涼州刺史。
穎前妻鄧氏亡後十五年,穎夢見之,向穎拜曰:“新婦今被處分為高崇妻,故來辭君。
”泫然流涕。
穎旦而見崇言之,崇後數日而卒。
穎族弟燮,字崇和。
廣平王懷郎中令、員外常侍。
為征北李平司馬,北殄元愉,頗有贊謀之功。
燮族弟鴻貴,為定州平北府參軍,送兵于荊州。
坐取兵絹四百匹,兵欲告之,乃斬十人。
又疏凡不達律令,見律有枭首之罪,乃生斷兵手,以水澆之,然後斬決。
尋坐伏法。
時人哀兵之苦,笑鴻貴之愚。
史臣曰:古人有雲,才未半古,功以過之,非徒語也。
王肅流寓之人,見知一面,雖器業自緻,抑亦逢時,榮仕赫然,寄同舊列,美矣。
誦、翊繼軌,不殒光風。
宋弁以才度見知,迹參顧命,拔萃出類,其有以哉。
無子之歎,豈徒羊舌?宗祀之不亡,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