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
關燈
小
中
大
,遇病卒,時年四十七。
無子,弟宣度以子龍後之。
勉弟宣猷,司徒中郎,走于關西。
宣猷弟宣度,齊王儀同開府司馬。
宣度弟宣軌,頗有才學,尚書考功郎中。
與弟宣質、宣靜、宣略,并死于晉一陽一。
孝芬弟孝暐,字敬業。
少寬雅,早著長者之風。
彭城王勰之臨定州,辟為主簿。
釋褐冀州安東府外兵參軍,曆員外散騎侍郎、甯朔将軍、員外散騎常侍。
武泰初,蠻首李洪扇動諸蠻,诏孝暐持節為别将,隸都督李神軌讨平之。
爾朱榮之害朝士,孝暐與弟孝直攜家避難定陶。
孝莊初,征拜通直散騎常侍,加征虜将軍,尋除趙郡太守。
郡經葛榮離亂之後,民戶喪亡,六畜無遺,鬥粟乃至數缣,民皆賣鬻兒女。
夏椹大熟,孝暐勸民多收之。
郡内無牛,教其人種。
招撫遺散,先恩後威,一周之後,流民大至。
興立學校,親加勸笃,百姓賴之。
卒于郡,時年四十九。
贈通直散騎常侍、平東将軍、瀛州刺史,谥曰簡。
朝議謂為未申,複贈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子昂,武定中,尚書左丞、兼度支尚書。
孝暐弟孝演,字則伯,出繼伯父。
一性一通率,美須髯,姿貌魁傑。
少無宦情,沉浮鄉裡。
河間王琛為定州刺史,以為治中。
晚除瀛州安西府外兵參軍,因罷歸。
及鮮于脩禮起逆,孝演率宗屬保郡城,為賊攻陷。
賊以孝演民望,恐移衆心,乃害之,時年四十。
無子,弟孝直以子士遊為後。
士遊,儀同開府倉曹參軍。
孝演弟孝直,字叔廉。
身八尺,眉目疏朗。
早有志尚,起家司空行參軍。
尋為員外散騎侍郎、宣威将,仍以本官入領直後。
轉甯遠将軍、汝南王開府掾,領直寝。
兄孝芬除荊州,诏孝直假征虜将軍、别将,總羽林二千騎,與孝芬俱行。
孝直潛師徑進,賊遂破走。
孝芬入城後,蕭衍将曹義宗仍在馬圈,鼓動順一陽一蠻夷,緣邊寇竊。
孝直率衆禦之,賊皆退散。
還轉直閣将軍、通直散騎常侍。
爾朱兆入洛,孝直以天下未甯,去職歸鄉裡,勸督宗人,務行禮義。
後除安東将軍、光祿大夫。
太昌中,又除衛将軍、右光祿大夫,并辭不赴。
宗親勸孝直曰:“榮華人之所願,何故陸沉?”孝直不答。
年五十八,卒于鄉裡,顧命諸子曰:“吾才疏效薄,于國無功。
若朝廷複加贈谥,宜循吾意,不得祗受,若緻幹求,則非吾子,斂以時服,祭勿殺生。
”其子皆遵行之。
有四子。
長子士順,儀同開府行參軍。
孝直弟孝政,字季讓。
十歲,挺亡,号哭不絕,見者為之悲傷。
一操一尚貞立,博洽經史,雅好辭賦;喪紀之禮,特所留情,衣服制度,手能執造。
太尉、汝南王悅辟行參軍。
年四十九,卒。
子岩,武定中,員外常侍。
孝芬兄弟孝義慈厚。
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恸,絕内蔬食,容貌損瘠,見者傷之。
孝暐等奉孝芬盡抱順之禮,坐食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
雞鳴而起,旦參顔色,一錢尺帛,不入私房,吉兇有須,聚對分給。
諸婦亦相親一愛一,有無共之。
始挺兄弟同一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後,孝芬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溫凊,出入啟觐,家事巨細,一以谘決。
每兄弟出行,有獲财物,尺寸已上,皆内李氏之庫,四時分赉,李自裁之。
如此者二十餘歲。
撫從弟宣伯、子朗,如同氣焉。
挺弟振,字延根。
少有學行,居家孝友,為宗族所稱。
自中書學生為秘書中散,在内謹敕,為高祖所知。
出為冀州、鹹一陽一王禧骠騎府司馬,在任久之。
太和二十年,遷建威将軍、平一陽一太守。
不拜,轉高一陽一内史。
高祖南讨,征兼尚書左丞,留京。
振既才幹被擢,當世以為榮。
後改定職令,振本資惟拟五品,诏曰:“振在郡著績,宜有褒升。
”除太子庶子。
景明初,除長兼廷尉少卿。
振有公斷,以明察稱。
河内太守陸琇與鹹一陽一王禧同謀為逆,禧敗事發,振窮治之。
時琇内外親一黨一及當朝貴要鹹為之言,振研核切至,終無縱緩,遂斃之于獄。
其奉法如此。
正始初,除龍骧将軍、肆州刺史,在任有政績。
還朝,除河東太守。
永平中,卒于郡,時年五十九。
贈本将軍、南兗州刺史,谥曰定。
振曆官四十餘載,考課恆為稱職。
議者善之。
長子宣伯,早喪。
子勁,字仲括,骠騎參軍。
宣伯弟子朗,美容貌,涉獵經史,少溫厚有風尚。
以軍功起家襄威将軍、員外散騎侍郎。
普泰中,從兄孝芬為荊州,請為車騎府司馬。
孝芬轉西兗州,為骠騎府司馬。
太昌初,冠軍将軍、北徐州撫軍府長史,固辭,不獲免。
興和二年,中尉高仲密引為侍禦史,尋加平西将軍。
武定中卒。
子道綱。
挺從父弟元珍,釋褐司徒行參軍,稍遷司徒主簿、趙郡王幹開府屬。
景
無子,弟宣度以子龍後之。
勉弟宣猷,司徒中郎,走于關西。
宣猷弟宣度,齊王儀同開府司馬。
宣度弟宣軌,頗有才學,尚書考功郎中。
與弟宣質、宣靜、宣略,并死于晉一陽一。
孝芬弟孝暐,字敬業。
少寬雅,早著長者之風。
彭城王勰之臨定州,辟為主簿。
釋褐冀州安東府外兵參軍,曆員外散騎侍郎、甯朔将軍、員外散騎常侍。
武泰初,蠻首李洪扇動諸蠻,诏孝暐持節為别将,隸都督李神軌讨平之。
爾朱榮之害朝士,孝暐與弟孝直攜家避難定陶。
孝莊初,征拜通直散騎常侍,加征虜将軍,尋除趙郡太守。
郡經葛榮離亂之後,民戶喪亡,六畜無遺,鬥粟乃至數缣,民皆賣鬻兒女。
夏椹大熟,孝暐勸民多收之。
郡内無牛,教其人種。
招撫遺散,先恩後威,一周之後,流民大至。
興立學校,親加勸笃,百姓賴之。
卒于郡,時年四十九。
贈通直散騎常侍、平東将軍、瀛州刺史,谥曰簡。
朝議謂為未申,複贈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子昂,武定中,尚書左丞、兼度支尚書。
孝暐弟孝演,字則伯,出繼伯父。
一性一通率,美須髯,姿貌魁傑。
少無宦情,沉浮鄉裡。
河間王琛為定州刺史,以為治中。
晚除瀛州安西府外兵參軍,因罷歸。
及鮮于脩禮起逆,孝演率宗屬保郡城,為賊攻陷。
賊以孝演民望,恐移衆心,乃害之,時年四十。
無子,弟孝直以子士遊為後。
士遊,儀同開府倉曹參軍。
孝演弟孝直,字叔廉。
身八尺,眉目疏朗。
早有志尚,起家司空行參軍。
尋為員外散騎侍郎、宣威将,仍以本官入領直後。
轉甯遠将軍、汝南王開府掾,領直寝。
兄孝芬除荊州,诏孝直假征虜将軍、别将,總羽林二千騎,與孝芬俱行。
孝直潛師徑進,賊遂破走。
孝芬入城後,蕭衍将曹義宗仍在馬圈,鼓動順一陽一蠻夷,緣邊寇竊。
孝直率衆禦之,賊皆退散。
還轉直閣将軍、通直散騎常侍。
爾朱兆入洛,孝直以天下未甯,去職歸鄉裡,勸督宗人,務行禮義。
後除安東将軍、光祿大夫。
太昌中,又除衛将軍、右光祿大夫,并辭不赴。
宗親勸孝直曰:“榮華人之所願,何故陸沉?”孝直不答。
年五十八,卒于鄉裡,顧命諸子曰:“吾才疏效薄,于國無功。
若朝廷複加贈谥,宜循吾意,不得祗受,若緻幹求,則非吾子,斂以時服,祭勿殺生。
”其子皆遵行之。
有四子。
長子士順,儀同開府行參軍。
孝直弟孝政,字季讓。
十歲,挺亡,号哭不絕,見者為之悲傷。
一操一尚貞立,博洽經史,雅好辭賦;喪紀之禮,特所留情,衣服制度,手能執造。
太尉、汝南王悅辟行參軍。
年四十九,卒。
子岩,武定中,員外常侍。
孝芬兄弟孝義慈厚。
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恸,絕内蔬食,容貌損瘠,見者傷之。
孝暐等奉孝芬盡抱順之禮,坐食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
雞鳴而起,旦參顔色,一錢尺帛,不入私房,吉兇有須,聚對分給。
諸婦亦相親一愛一,有無共之。
始挺兄弟同一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後,孝芬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溫凊,出入啟觐,家事巨細,一以谘決。
每兄弟出行,有獲财物,尺寸已上,皆内李氏之庫,四時分赉,李自裁之。
如此者二十餘歲。
撫從弟宣伯、子朗,如同氣焉。
挺弟振,字延根。
少有學行,居家孝友,為宗族所稱。
自中書學生為秘書中散,在内謹敕,為高祖所知。
出為冀州、鹹一陽一王禧骠騎府司馬,在任久之。
太和二十年,遷建威将軍、平一陽一太守。
不拜,轉高一陽一内史。
高祖南讨,征兼尚書左丞,留京。
振既才幹被擢,當世以為榮。
後改定職令,振本資惟拟五品,诏曰:“振在郡著績,宜有褒升。
”除太子庶子。
景明初,除長兼廷尉少卿。
振有公斷,以明察稱。
河内太守陸琇與鹹一陽一王禧同謀為逆,禧敗事發,振窮治之。
時琇内外親一黨一及當朝貴要鹹為之言,振研核切至,終無縱緩,遂斃之于獄。
其奉法如此。
正始初,除龍骧将軍、肆州刺史,在任有政績。
還朝,除河東太守。
永平中,卒于郡,時年五十九。
贈本将軍、南兗州刺史,谥曰定。
振曆官四十餘載,考課恆為稱職。
議者善之。
長子宣伯,早喪。
子勁,字仲括,骠騎參軍。
宣伯弟子朗,美容貌,涉獵經史,少溫厚有風尚。
以軍功起家襄威将軍、員外散騎侍郎。
普泰中,從兄孝芬為荊州,請為車騎府司馬。
孝芬轉西兗州,為骠騎府司馬。
太昌初,冠軍将軍、北徐州撫軍府長史,固辭,不獲免。
興和二年,中尉高仲密引為侍禦史,尋加平西将軍。
武定中卒。
子道綱。
挺從父弟元珍,釋褐司徒行參軍,稍遷司徒主簿、趙郡王幹開府屬。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