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三 遊明根 劉芳

關燈
修理,公私施之禱請。

    竊惟太常所司郊廟神祗,自有常限,無宜臨時斟酌以意,若遂爾妄營,則不免一婬一祀。

    二祠在太常,在洛一陽一,于國一也,然貴在審本。

     臣以庸蔽,謬忝今職,考括墳籍,博采群議,既無異端,謂粗可依據。

    今玄冬務隙,野罄人閑,遷易郊壇,二三為便。

     诏曰:“所上乃有明據,但先朝置立已久,且可從舊。

    ” 先是,高祖于代都诏中書監高闾、太常少卿陸琇、并公孫崇等十餘人修理金石及八音之器。

    後崇為太樂令,乃上請尚書仆射高肇,更共營理。

    世宗诏芳共主之。

    芳表以禮樂事大,不容辄決,自非博延公卿,廣集儒彥,讨論得失,研窮是非,則無以垂之萬葉,為不朽之式。

    被報聽許,數旬之間,頻煩三議。

    于時,朝士頗以崇專綜既久,不應乖謬,各嘿然無發論者。

    芳乃探引經诰,搜括舊文,共相難質,皆有明據,以為盈縮有差,不合典式。

    崇雖示相酬答,而不會問意,卒無以自通。

    尚書述奏,仍诏委芳别更考制,于是學者彌歸宗焉。

     芳以社稷無樹,又上疏曰:“依《合朔儀注》:日有變,以朱絲為繩,以繞系社樹三匝。

    而今無樹。

    又《周禮·司徒職》雲:‘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社之所宜木。

    ’鄭玄注雲:‘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

    ’此其一證也。

    又《小司徒》、《封人職》雲:‘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

    ’鄭玄注雲:‘不言稷者,王主于社。

    稷,社之細也。

    ’此其二證也。

    又《論語》曰:‘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是乃土地之所宜也。

    此其三證也。

    又《白虎通》雲:‘社稷所以有樹,何也?尊而識之也,使民望見即敬之,又所以表功也。

    ’案此正解所以有樹之義,了不論有之與無也。

    此其四證也。

    此雲‘社稷所以有樹何’,然則稷亦有樹明矣。

    又《五經通義》雲:‘天子太社、王社,諸侯國社、侯社。

    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無屋,樹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萬物,萬物莫善于木,故樹木也。

    ’此其五證也。

    此最其丁甯備解有樹之意也。

    又《五經要義》雲:‘社必樹之以木。

    ’《周禮·司徒職》曰:‘班社而樹之,各以土地所生。

    ’《尚書逸篇》曰:‘太社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此其六證也。

    此又太社及四方皆有樹别之明據也。

    又見諸家《禮圖》、《社稷圖》皆畫為樹,唯誡社、誡稷無樹。

    此其七證也。

    雖辨有樹之據,猶未正所植之木。

    案《論語》稱‘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便是世代不同。

    而《尚書逸篇》則雲‘太社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如此,便以一代之中,而五社各異也。

    愚以為宜植以松。

    何以言之?《逸書》雲‘太社惟松’,今者植松,不慮失禮。

    惟稷無成證,乃社之細,蓋亦不離松也。

    ”世宗從之。

     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經傳多通,高祖尤器敬之,動相顧訪。

    太子恂之在東宮,高祖欲為納芳女,芳辭以年貌非宜。

    高祖歎其謙慎,更敕芳舉其宗女,芳乃稱其族子長文之女。

    高祖乃為恂聘之,與鄭懿女對為左右孺子焉。

    崔光于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詢仰。

    芳撰鄭玄所注《周官儀禮音》、幹寶所注《周官音》、王肅所注《尚書音》、何休所注《公羊音》、範甯所注《谷梁音》、韋昭所注《國語音》、範晔《後漢書音》各一卷,《辨類》三卷,《徐州人地錄》二十卷,《急就篇續注音義證》三卷,《一毛一詩箋音義證》十卷,《禮記義證》十卷,《周官》、《儀禮義證》各五卷。

    崔光表求以中書監讓芳,世宗不許。

    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

    诏賜帛四百匹,贈鎮東将軍、徐州刺史,谥文貞。

     長子怿,字祖欣。

    雅有父風,頗好文翰。

    曆徐州别駕、兗州左軍府長史、司空谘議參軍。

    屢為行台出使,所曆皆有當官之稱。

    轉通直散騎常侍、徐州大中正、行郢州事,尋遷安南将軍、大司農卿。

    卒,贈鎮東将軍、徐州刺史,谥曰簡。

    無子,弟廞以第三子夋為後。

    夋,天平中,走江南。

    武定末歸國,賜爵臨颍縣子。

     怿弟廞,字景興。

    好學強立,善事當世。

    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怿為宰輔,廞皆與其子侄交遊往來。

    靈太後臨朝,又與太後兄弟往還相好,太後令廞以詩賦授弟元吉。

    曆尚書郎、太尉屬、中書侍郎、冠軍将軍、行南青州事,尋征安南将軍、光祿大夫。

    孝莊初,除國子祭酒,複以本官行徐州事。

    前廢帝時,除骠騎将軍、左光祿大夫。

    出帝初,除散騎常侍,遷骠騎大将軍,複領國子祭酒。

    出帝于顯一陽一殿講孝經,廞為執經,雖詶答論難未能一精一盡,而風采音制足有可觀。

    尋兼都官尚書,又兼殿中尚書。

    及出帝入關,齊獻武王至洛,責廞而誅之,時年五十二。

     子骘,字子升。

    少有風氣,頗涉文史。

    弱冠,州辟主簿,奉使詣阙,見莊帝于顯一陽一殿,問以邊事。

    骘應對閑敏,帝善之,遂敕除員外散騎侍郎。

    出補徐州開府從事中郎。

    父廞之死,骘率勒鄉部赴兗州,與刺史樊子鹄抗禦王師,每戰流涕突陳。

    城陷,擒送晉一陽一,齊獻武王矜而赦之。

    文襄王之為儀同開府,以骘為屬——本州大中正。

    武定初,轉中書舍人,加安東将軍。

    于時與蕭衍和通,骘前後受敕接對其使十六人。

    出為司徒右長史,未幾,遷左長史。

    六年,受使兗州,行達東郡,暴疾卒,時人嗟惜之。

    追贈本将軍、南青州刺史。

     廞弟悅,永安中,開府記室。

     悅弟戫,武定中,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戫弟粹,徐州别駕、朱衣直閣。

    粹少尚氣俠,兄廞死,粹招合部曲,就兗州刺史樊子鹄,謀應關西。

    大将軍攻讨,城陷,殺之。

     芳叔撫之孫思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