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三 遊明根 劉芳

關燈
納。

     大将軍高肇伐蜀,肇谏曰:“臣聞: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兵者兇器,不得已而後用。

    當今治雖太平,論征未可。

    何者?山東、關右,殘傷未複,頻年水旱,百姓空虛,宜在安靜,不宜勞役。

    然往昔開拓,皆因城主歸款,故有征無戰。

    今之據者,雖假官号,真僞難分,或有怨于彼,不可全信。

    且蜀地險隘,稱之自古,鎮戍晏然,更無異趣,豈得虛承浮說,而動大軍。

    舉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願俟後圖。

    ”世宗又不納。

     肅宗即位,遷中書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

    出為使持節,加散騎常侍、鎮東将軍、相州刺史,有惠政。

    征為太常卿,遷尚書右仆射,固辭,诏不許。

    肇于吏事,斷決不速。

    主者谘呈,反覆論叙,有時不曉,至于再三,必窮其理,然後下筆;雖一寵一勢幹請,終無回撓。

    方正之一操一,時人服之。

    及領軍元義之廢靈太後,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會議其事。

    于時群官莫不失色順旨,肇獨抗言以為不可,終不下署。

    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

    诏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赗帛七百匹。

    肅宗舉哀于朝堂。

    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貞公。

     肇外寬柔,内剛直,耽好經傳,手不釋書。

    治《周易》、《一毛一詩》,尤一精一《三禮》。

    為《易集解》,撰《冠婚儀》、《白珪論》,詩賦表啟凡七十五篇,皆傳于世。

    謙廉不競,曾撰《儒棋》,以表其志焉。

    清貧寡欲,資仰俸祿而已。

    肇之為廷尉也,世宗嘗私敕肇,有所降恕。

    肇執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足令臣曲筆也!”其執意如此。

    及肅宗初,近侍群官豫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已下并加封邑,時封肇文安縣開國侯,邑八百戶。

    肇獨曰:“子襲父位,今古之常。

    因此獲封,何以自處?”固辭不應。

    論者高之。

     子祥,字宗良,頗有學。

    曆秘書郎,襲爵新泰伯。

    遷通直郎、國子博士,領尚書郎中。

    肅宗以肇昔辭文安之封,複欲封祥,祥守其父意,卒亦不受。

    又追論肇前議清河,守正不屈,乃封祥高邑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孝昌元年卒,年三十六。

    贈征虜将軍、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刺史,谥曰文。

     子皓,字賓多,襲。

    侍禦史。

    早卒。

    皓弟安居,襲爵新泰伯。

    武定中,司空墨曹參軍。

    齊受禅,爵例降。

     明根叔父矯,中書博士,濮一陽一、钜鹿二郡太守。

    卒,贈冠軍将軍、相州刺史。

     矯孫馥,國子博士。

    馥弟思進,尚書郎中。

     劉芳,字伯文,彭城人也,漢楚元王之後也。

    六世祖讷,晉司隸校尉。

    祖該,劉義隆征虜将軍、青徐二州刺史。

    父邕,劉駿兗州長史。

     芳出後伯父遜之。

    遜之,劉駿東平太守也。

    邕同劉義宣之事,身死彭城。

    芳随伯母房逃竄青州,會赦免。

    舅元慶,為劉子業青州刺史沈文秀建威府司馬,為文秀所殺。

    芳母子入梁鄒城。

    慕容白曜南讨青齊,梁鄒降,芳北徙為平齊民,時年十六。

    南部尚書李敷妻,司徒崔浩之弟女;芳祖母,浩之姑也。

    芳至京師,詣敷門,崔恥芳流播,拒不見之。

    芳雖處窮窘之中,而業尚貞固,聰敏過人,笃志墳典。

    晝則傭書,以自資給,夜則讀誦,終夕不寝,至有易衣并日之敝,而澹然自守,不汲汲于榮利,不戚戚于賤貧,乃著《窮通論》以自一慰焉。

     芳常為諸僧傭寫經論,筆迹稱善,卷直以一缣,歲中能入百餘匹,如此數十年,賴以頗振。

    由是與德學大僧,多有還往。

    時有南方沙門惠度以事被責,未幾暴亡。

    芳因緣聞知文明太後。

    召入禁中,鞭之一百。

    時中官李豐主其始末,知芳笃學有志行,言之于太後,太後微愧于心。

    會蕭赜使劉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與缵相接。

    尋拜中書博士。

    後與崔光、宋弁、邢産等俱為中書侍郎。

    俄而诏芳與産入授皇太子經,遷太子庶子、兼員外散騎常侍。

    從駕洛一陽一,自在路及旋京師,恆侍坐講讀。

    芳才思深敏,特一精一經義,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辨析無疑。

    于是禮遇日隆,賞赉豐渥,正除員外散騎常侍。

    俄兼通直常侍,從駕南巡,撰述行一事,尋而除正。

    王肅之來奔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屬目。

    芳未及相見。

    高祖宴群臣于華林,肅語次雲“古者唯婦人有笄,男子則無”。

    芳曰:“推經《禮》正文,古者男子婦人俱有笄。

    ”肅曰:“喪服稱男子免而婦人髽,男子冠而婦人笄。

    如此,則男子不應有笄。

    ”芳曰:“此專謂兇事也。

    《禮》:初遭喪,男子免,時則婦人髽;男子冠,時則婦人笄。

    言俱時變,而男子婦人免髽、冠笄之不同也。

    又冠尊,故奪其笄稱。

    且互言也,非謂男子無笄。

    又《禮》、《内則》稱:‘子事父母,雞初鳴,栉纚笄總。

    ’以茲而言,男子有笄明矣。

    ”高祖稱善者久之。

    肅亦以芳言為然,曰:“此非劉石經邪?”昔漢世造三字石經于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号為劉石經。

    酒闌,芳與肅俱出,肅執芳手曰:“吾少來留意《三禮》,在南諸儒,亟共讨論,皆謂此義如吾向言,今聞往釋,頓祛平生之惑。

    ”芳理義一精一通,類皆如是。

     高祖遷洛,路由朝歌,見殷比幹墓,怆然悼懷,為文以吊之。

    芳為注解,表上之。

    诏曰:“覽卿注,殊為富博。

    但文非屈宋,理慚張賈。

    既有雅緻,便可付之集書。

    ”诏以芳經學一精一洽,超遷國子祭酒。

    以母憂去官。

    高祖南征宛鄧,起為輔國将軍、太尉長史,從太尉、鹹一陽一王禧攻南一陽一。

    蕭鸾将裴叔業入寇徐州,疆場之民頗懷去就,高祖憂之,以芳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徐州大中正,行徐州事。

    後兼侍中,從征馬圈。

    高祖崩于行宮。

    及世宗即位,芳手加衮冕。

    高祖自襲斂暨于啟祖、山陵、練除,始末喪事,皆芳撰定。

    鹹一陽一王禧等奉申遺旨,令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