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九 韓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呂羅漢 孔伯恭
關燈
小
中
大
爵。
喜弟雙仁,冠軍将軍、仇池鎮将。
封敕文,代人也。
祖豆,皇始初領衆三萬東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
後為使持節、都督冀青二州諸軍事、前将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内侯。
父涅,太宗時為侍禦長。
卒,贈龍骧将軍、定州刺史、章武侯,谥曰隐。
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
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西将軍、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天水公,鎮上邽。
诏敕文率步騎七千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于枹罕,衆少不能制,诏遣安遠将軍、廣川公乙烏頭等二軍與敕文會隴右。
軍次武始,拾歸夜遁。
敕文引軍入枹罕,虜拾歸妻子及其民戶,分徙千家于上邽,留烏頭守枹罕。
金城邊冏、天水梁會謀反,扇動秦益二州雜人萬餘戶,據上邽東城,攻一逼一西城。
敕文先已設備,殺賊百餘人,被傷者衆,賊乃引退。
冏、會複率衆四千攻城。
氐羌一萬屯于南嶺,休官、屠各及諸雜戶二萬餘人屯于北嶺,為冏等形援。
敕文遣二将領騎二百設備門内,别令騎出擊之。
既而僞退,冏率衆騰逐,敕文輕騎橫沖,大破之,斬冏。
而北嶺之賊,從高射敕文軍人,飛矢如雨,梁會得奔北嶺,騎乃引還。
複推會為主。
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燒其門樓,賊見火起,衆皆驚亂。
又遣步卒攻門,克之。
便率騎士馳入,賊餘衆開門出走,奔入東城,乘背追擊,殺千餘人。
安豐公闾根率軍助敕文。
敕文表曰:“安定逆賊帥路那羅遣使赍書與逆帥梁會,會以那羅書射于城中,那羅稱纂集衆旅,克期助會。
又仇池城民李洪,自稱應王,天授玉玺,擅作符書,诳惑百姓。
梁會遣使招引楊文德,而文德遣權壽胡将兵二十人來到會間,扇動州土,雲李洪自稱應王,兩雄不并,若欲須我,先殺李洪,我當自往。
梁會欲引緻文德,誘說李洪來入東城,即斬洪首,送與文德。
仇池鎮将、淮一陽一公臣豹子遣使潛行,以今月二十四日來達臣鎮,稱楊文德受劉義隆職爵,領兵聚衆,在仇池境中,沮動民人,規竊城鎮。
且梁會反逆以來,南勾文德,援勢相連,武都氐羌盡相脣齒,為文德起軍,所在屯結,兵衆已集,克來不遠。
臣備邊鎮,與賊相持,賊在東城,隔牆而已。
但以腹背有敵,攻城有疑,讨度文德,克來助會。
若文德既至,百姓響應,賊一黨一遂甚,用功益難。
今文德未到,麥複未熟,事宜速擊,于時為便。
伏願天鑒,時遣大軍,助臣誅翦。
” 表未及報,梁會謀欲逃遁。
先是,敕文掘重塹于東城之外,斷賊走路。
夜中,會乃車陳飛梯,騰塹而走。
敕文先嚴兵于塹外拒鬥,從夜至旦。
敕文謀于衆曰:“困獸猶鬥,而況于人。
賊衆知無生路,人自緻死,必傷士衆,未易可平。
若開其生路,賊必上下離心,克之易矣。
”衆鹹以為然。
初敕文以白虎幡宣告賊衆曰:“若能歸降,原其生命。
”應時降者六百餘人。
會知人心沮壞,于是分遁。
敕文縱騎蹑之,死者大半,俘獲四千五百餘口。
略一陽一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衆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衆,推天水休官王宦興為秦地王。
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讨之。
軍次略一陽一,敕文遣使慰喻。
而元達等三千餘人屯于松多川。
乃部分諸軍,三道并攻。
賊出營拒戰,大破之,俘三千人。
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擊劉駿将殷孝祖于清東,不克。
天安元年五月卒。
長子萬護,讓爵于弟翰。
于時讓者,惟萬護及元氏侯趙辟惡子元伯讓其弟次興,朝廷議而許之。
翰族孫靜,世宗時,曆位征虜将軍、武衛将軍、太子左衛率,以幹用稱。
延昌中,遷平北将軍、恆州刺史、臨朐都護坐事免。
卒。
子熙,奉朝請。
遷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與薛昙尚迎蠕蠕主婆羅門于涼州。
又除鎮遠将軍、河一陰一令。
卒,贈輔國将軍、朔州刺史。
子缵,武定末,颍川太守。
呂羅漢,本東平壽張人。
其先,石勒時徙居幽州。
祖顯,字子明。
少好學,一性一廉直,鄉人有分争者皆就而質焉。
慕容垂以為河間太守。
皇始初,以郡來降,太祖嘉之,賜爵魏昌男,拜钜鹿太守。
清身奉公,務存贍恤,妻子不免饑寒。
民頌之曰:“時惟府君,克己清明。
緝我荒土,民胥樂生。
願壽無疆,以享長齡。
”卒官。
父溫,字晞一陽一。
善書,好施,有文武才略。
世祖伐赫連昌,以溫為幢将。
先登陷陳,每戰必捷,以功拜宣威将軍、奉車都尉。
出為秦州司馬,遷上一黨一太守,善勸課,有治名。
卒,贈平遠将軍、豫州刺史、野王侯,谥曰敬。
羅漢仁笃慎密,弱冠以武幹知名。
父溫之佐秦州,羅漢随侍。
隴右氐楊難當率衆數萬寇上邽,秦民多應之。
鎮将元意頭知羅漢善射,共登西城樓,令羅漢射難當隊将及兵二十三人,應弦而殪。
賊衆轉盛,羅漢進計曰:“今若不出戰,示敵以弱,衆情攜貳,大事去矣。
”意頭善之,即簡千餘騎,令羅漢出戰。
羅漢與諸騎策馬大呼,直沖難當軍,衆皆披一靡一。
殺難當左右隊騎八人,難當大驚。
會世祖賜難當玺書,責其跋扈,難當乃引還仇池。
意頭具以狀聞,世祖嘉之,征為羽林中郎。
上邽休官呂豐、屠各王飛廉等八千餘家,據險為逆,
喜弟雙仁,冠軍将軍、仇池鎮将。
封敕文,代人也。
祖豆,皇始初領衆三萬東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
後為使持節、都督冀青二州諸軍事、前将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内侯。
父涅,太宗時為侍禦長。
卒,贈龍骧将軍、定州刺史、章武侯,谥曰隐。
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
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西将軍、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天水公,鎮上邽。
诏敕文率步騎七千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于枹罕,衆少不能制,诏遣安遠将軍、廣川公乙烏頭等二軍與敕文會隴右。
軍次武始,拾歸夜遁。
敕文引軍入枹罕,虜拾歸妻子及其民戶,分徙千家于上邽,留烏頭守枹罕。
金城邊冏、天水梁會謀反,扇動秦益二州雜人萬餘戶,據上邽東城,攻一逼一西城。
敕文先已設備,殺賊百餘人,被傷者衆,賊乃引退。
冏、會複率衆四千攻城。
氐羌一萬屯于南嶺,休官、屠各及諸雜戶二萬餘人屯于北嶺,為冏等形援。
敕文遣二将領騎二百設備門内,别令騎出擊之。
既而僞退,冏率衆騰逐,敕文輕騎橫沖,大破之,斬冏。
而北嶺之賊,從高射敕文軍人,飛矢如雨,梁會得奔北嶺,騎乃引還。
複推會為主。
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燒其門樓,賊見火起,衆皆驚亂。
又遣步卒攻門,克之。
便率騎士馳入,賊餘衆開門出走,奔入東城,乘背追擊,殺千餘人。
安豐公闾根率軍助敕文。
敕文表曰:“安定逆賊帥路那羅遣使赍書與逆帥梁會,會以那羅書射于城中,那羅稱纂集衆旅,克期助會。
又仇池城民李洪,自稱應王,天授玉玺,擅作符書,诳惑百姓。
梁會遣使招引楊文德,而文德遣權壽胡将兵二十人來到會間,扇動州土,雲李洪自稱應王,兩雄不并,若欲須我,先殺李洪,我當自往。
梁會欲引緻文德,誘說李洪來入東城,即斬洪首,送與文德。
仇池鎮将、淮一陽一公臣豹子遣使潛行,以今月二十四日來達臣鎮,稱楊文德受劉義隆職爵,領兵聚衆,在仇池境中,沮動民人,規竊城鎮。
且梁會反逆以來,南勾文德,援勢相連,武都氐羌盡相脣齒,為文德起軍,所在屯結,兵衆已集,克來不遠。
臣備邊鎮,與賊相持,賊在東城,隔牆而已。
但以腹背有敵,攻城有疑,讨度文德,克來助會。
若文德既至,百姓響應,賊一黨一遂甚,用功益難。
今文德未到,麥複未熟,事宜速擊,于時為便。
伏願天鑒,時遣大軍,助臣誅翦。
” 表未及報,梁會謀欲逃遁。
先是,敕文掘重塹于東城之外,斷賊走路。
夜中,會乃車陳飛梯,騰塹而走。
敕文先嚴兵于塹外拒鬥,從夜至旦。
敕文謀于衆曰:“困獸猶鬥,而況于人。
賊衆知無生路,人自緻死,必傷士衆,未易可平。
若開其生路,賊必上下離心,克之易矣。
”衆鹹以為然。
初敕文以白虎幡宣告賊衆曰:“若能歸降,原其生命。
”應時降者六百餘人。
會知人心沮壞,于是分遁。
敕文縱騎蹑之,死者大半,俘獲四千五百餘口。
略一陽一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衆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衆,推天水休官王宦興為秦地王。
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讨之。
軍次略一陽一,敕文遣使慰喻。
而元達等三千餘人屯于松多川。
乃部分諸軍,三道并攻。
賊出營拒戰,大破之,俘三千人。
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擊劉駿将殷孝祖于清東,不克。
天安元年五月卒。
長子萬護,讓爵于弟翰。
于時讓者,惟萬護及元氏侯趙辟惡子元伯讓其弟次興,朝廷議而許之。
翰族孫靜,世宗時,曆位征虜将軍、武衛将軍、太子左衛率,以幹用稱。
延昌中,遷平北将軍、恆州刺史、臨朐都護坐事免。
卒。
子熙,奉朝請。
遷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與薛昙尚迎蠕蠕主婆羅門于涼州。
又除鎮遠将軍、河一陰一令。
卒,贈輔國将軍、朔州刺史。
子缵,武定末,颍川太守。
呂羅漢,本東平壽張人。
其先,石勒時徙居幽州。
祖顯,字子明。
少好學,一性一廉直,鄉人有分争者皆就而質焉。
慕容垂以為河間太守。
皇始初,以郡來降,太祖嘉之,賜爵魏昌男,拜钜鹿太守。
清身奉公,務存贍恤,妻子不免饑寒。
民頌之曰:“時惟府君,克己清明。
緝我荒土,民胥樂生。
願壽無疆,以享長齡。
”卒官。
父溫,字晞一陽一。
善書,好施,有文武才略。
世祖伐赫連昌,以溫為幢将。
先登陷陳,每戰必捷,以功拜宣威将軍、奉車都尉。
出為秦州司馬,遷上一黨一太守,善勸課,有治名。
卒,贈平遠将軍、豫州刺史、野王侯,谥曰敬。
羅漢仁笃慎密,弱冠以武幹知名。
父溫之佐秦州,羅漢随侍。
隴右氐楊難當率衆數萬寇上邽,秦民多應之。
鎮将元意頭知羅漢善射,共登西城樓,令羅漢射難當隊将及兵二十三人,應弦而殪。
賊衆轉盛,羅漢進計曰:“今若不出戰,示敵以弱,衆情攜貳,大事去矣。
”意頭善之,即簡千餘騎,令羅漢出戰。
羅漢與諸騎策馬大呼,直沖難當軍,衆皆披一靡一。
殺難當左右隊騎八人,難當大驚。
會世祖賜難當玺書,責其跋扈,難當乃引還仇池。
意頭具以狀聞,世祖嘉之,征為羽林中郎。
上邽休官呂豐、屠各王飛廉等八千餘家,據險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