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李靈 崔鑒
關燈
小
中
大
舉系為尚書南主客郎。
系前後接對凡十八人,頗為稱職。
齊文襄王攝選,以系為司徒谘議參軍,因謂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謂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舉耳。
”尋加征虜将軍。
武定五年,兼散騎常侍,使蕭衍,與其二兄前後将命,時人稱之。
太尉高嶽出讨,以系為大都督司馬。
師還,拜太子家令。
七年八月卒,時年四十六,時人傷惜之。
齊初,贈平東将軍、北徐州刺史,谥曰文。
靈弟均,趙郡太守。
均子璨,字世顯。
身長八尺五寸,衣貌魁偉。
受學于梁祚。
興安中,為秘書中散、本州别駕,轉趙郡、常山二郡太守。
遷中書郎,雅為高允所知。
天安初,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彭城降,诏鎮南大将軍、博陵公尉元,鎮東将軍、城一陽一公孔伯恭等率衆迎之。
顯祖複以璨參二府軍事。
軍達九裡山,安都率文武出迎,元不加禮接。
安都還城,使遂不至。
時劉彧将張永、沈攸之等率衆先屯下磕,元令璨與中書郎高闾入彭城說安都,安都即與俱載赴軍。
元等入城,收管龠。
其夜,永攻南門不克,退還。
時永辎重在武原,璨勸元乘永之失據,攻永米船,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時大雪寒,永軍凍死者萬計,于是遂定淮北。
加璨甯朔将軍,與張谠對為兗州刺史,綏安初附。
以參定徐州之功,賜爵始豐侯,加建武将軍。
延興元年,年四十,卒,谥曰懿。
子元茂,太和八年襲爵。
加建武将軍。
以寬雅著稱。
囗又例降。
拜司徒司馬,尋除振威将軍、南征别将、彭城鎮副将,民吏安之。
賞帛百匹、谷二百斛。
太和二十年,年四十四,卒,贈顯武将軍、徐州刺史,谥曰順。
子秀之,字鳳起。
初除京兆王參軍,轉員外散騎侍郎。
襲爵,拜尚書都官郎。
秀之弟子雲,字鳳升。
司空參軍,轉外兵參軍、本州治中。
子雲弟子羽,字鳳降。
征南法曹參軍。
子羽弟子嶽,字鳳歭。
員外郎、大司馬祭酒。
秀之等早孤,事母孝謹,兄弟并容貌魁偉,風度審正,而皆早卒。
鳳升子道宗,武定末,直閤将軍。
道宗弟道林,司徒中兵參軍。
元茂弟宣茂,太和初,拜中書博士。
稍遷司空谘議,轉司馬,監營構事。
出除甯朔将軍,試守正平郡,不拜。
兼定州大中正。
坐受鄉人财貨,為禦史所劾,除名為民。
從駕征新野,又從讨樊鄧。
持節、兼散騎常侍、東南二道使。
景明中,除平一陽一太守,以罪左遷步兵校尉。
正始初,除太中大夫,遷光祿大夫。
宣茂議明堂之制,以五室為長,與遊肇往複,肇善之。
遷平東将軍、幽州刺史。
延昌二年卒,年五十九。
遺言薄葬。
贈本将軍、齊州刺史,谥曰惠。
子藉之,字脩遠。
一性一謹正,粗涉書史。
曆員外郎、給事中、司徒谘議參軍、前将軍、太中大夫。
著《忠诰》一篇,文多不載。
永熙初卒,年五十四。
贈中軍将軍、定州刺史。
子徹,字伯倫。
武定末,司空主簿。
藉之弟志,字敬遠,有氣尚。
州主簿。
子長瑜,郡功曹。
敬遠弟幼遠,一性一粗一暴,每為劫盜,刺史錄殺之。
宣茂弟叔胤,舉秀才,著作佐郎。
曆廣陵王谘議、南趙郡太守。
在位九載,有政績。
景明三年卒,年三十六。
谥曰惠。
子弼,字延軌。
位至相州錄事參軍。
弼弟翼,字景業。
初為蕩寇将軍、齋帥。
又除員外郎,遷尚書郎,仍齋帥。
建義初,遇害河一陰一。
贈平北将軍、定州刺史。
叔胤弟仲胤,自中書學生,曆公府主簿、從事中郎、谏議大夫、尚書左丞。
卒,賜帛一百匹、布五十匹、綿五十斤,贈鎮遠将軍、光州刺史,谥曰恭。
少子子仁,尚書主客郎。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
父綽,少孤,學行修明,有名于世。
與盧玄、高允、李靈等俱被征,語在《允傳》。
尋以母老固辭,後為郡功曹而卒。
鑒頗有文學,自中書博士轉侍郎。
延興中受诏使齊州,觀省風俗,行兗州事。
以功賜爵廬縣子。
出為奮威将軍、東徐州刺史。
鑒欲安悅新附,民有年老者,表求假以守、令,诏從之。
又于州内
系前後接對凡十八人,頗為稱職。
齊文襄王攝選,以系為司徒谘議參軍,因謂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謂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舉耳。
”尋加征虜将軍。
武定五年,兼散騎常侍,使蕭衍,與其二兄前後将命,時人稱之。
太尉高嶽出讨,以系為大都督司馬。
師還,拜太子家令。
七年八月卒,時年四十六,時人傷惜之。
齊初,贈平東将軍、北徐州刺史,谥曰文。
靈弟均,趙郡太守。
均子璨,字世顯。
身長八尺五寸,衣貌魁偉。
受學于梁祚。
興安中,為秘書中散、本州别駕,轉趙郡、常山二郡太守。
遷中書郎,雅為高允所知。
天安初,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彭城降,诏鎮南大将軍、博陵公尉元,鎮東将軍、城一陽一公孔伯恭等率衆迎之。
顯祖複以璨參二府軍事。
軍達九裡山,安都率文武出迎,元不加禮接。
安都還城,使遂不至。
時劉彧将張永、沈攸之等率衆先屯下磕,元令璨與中書郎高闾入彭城說安都,安都即與俱載赴軍。
元等入城,收管龠。
其夜,永攻南門不克,退還。
時永辎重在武原,璨勸元乘永之失據,攻永米船,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時大雪寒,永軍凍死者萬計,于是遂定淮北。
加璨甯朔将軍,與張谠對為兗州刺史,綏安初附。
以參定徐州之功,賜爵始豐侯,加建武将軍。
延興元年,年四十,卒,谥曰懿。
子元茂,太和八年襲爵。
加建武将軍。
以寬雅著稱。
囗又例降。
拜司徒司馬,尋除振威将軍、南征别将、彭城鎮副将,民吏安之。
賞帛百匹、谷二百斛。
太和二十年,年四十四,卒,贈顯武将軍、徐州刺史,谥曰順。
子秀之,字鳳起。
初除京兆王參軍,轉員外散騎侍郎。
襲爵,拜尚書都官郎。
秀之弟子雲,字鳳升。
司空參軍,轉外兵參軍、本州治中。
子雲弟子羽,字鳳降。
征南法曹參軍。
子羽弟子嶽,字鳳歭。
員外郎、大司馬祭酒。
秀之等早孤,事母孝謹,兄弟并容貌魁偉,風度審正,而皆早卒。
鳳升子道宗,武定末,直閤将軍。
道宗弟道林,司徒中兵參軍。
元茂弟宣茂,太和初,拜中書博士。
稍遷司空谘議,轉司馬,監營構事。
出除甯朔将軍,試守正平郡,不拜。
兼定州大中正。
坐受鄉人财貨,為禦史所劾,除名為民。
從駕征新野,又從讨樊鄧。
持節、兼散騎常侍、東南二道使。
景明中,除平一陽一太守,以罪左遷步兵校尉。
正始初,除太中大夫,遷光祿大夫。
宣茂議明堂之制,以五室為長,與遊肇往複,肇善之。
遷平東将軍、幽州刺史。
延昌二年卒,年五十九。
遺言薄葬。
贈本将軍、齊州刺史,谥曰惠。
子藉之,字脩遠。
一性一謹正,粗涉書史。
曆員外郎、給事中、司徒谘議參軍、前将軍、太中大夫。
著《忠诰》一篇,文多不載。
永熙初卒,年五十四。
贈中軍将軍、定州刺史。
子徹,字伯倫。
武定末,司空主簿。
藉之弟志,字敬遠,有氣尚。
州主簿。
子長瑜,郡功曹。
敬遠弟幼遠,一性一粗一暴,每為劫盜,刺史錄殺之。
宣茂弟叔胤,舉秀才,著作佐郎。
曆廣陵王谘議、南趙郡太守。
在位九載,有政績。
景明三年卒,年三十六。
谥曰惠。
子弼,字延軌。
位至相州錄事參軍。
弼弟翼,字景業。
初為蕩寇将軍、齋帥。
又除員外郎,遷尚書郎,仍齋帥。
建義初,遇害河一陰一。
贈平北将軍、定州刺史。
叔胤弟仲胤,自中書學生,曆公府主簿、從事中郎、谏議大夫、尚書左丞。
卒,賜帛一百匹、布五十匹、綿五十斤,贈鎮遠将軍、光州刺史,谥曰恭。
少子子仁,尚書主客郎。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
父綽,少孤,學行修明,有名于世。
與盧玄、高允、李靈等俱被征,語在《允傳》。
尋以母老固辭,後為郡功曹而卒。
鑒頗有文學,自中書博士轉侍郎。
延興中受诏使齊州,觀省風俗,行兗州事。
以功賜爵廬縣子。
出為奮威将軍、東徐州刺史。
鑒欲安悅新附,民有年老者,表求假以守、令,诏從之。
又于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