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五 盧玄
關燈
小
中
大
望于道路;守宰暴貪,風聞于魏阙。
往歲法官案驗,多挂刑網,謂必顯戮,以明勸誡。
然後遣使覆訊,公違憲典。
或承風挾請,輕樹私恩;或容情受賄,辄施己惠。
禦史所劾,皆言誣枉;申雪罪人,更雲清白。
長侮上之源,滋陵下之路。
忠清之人,見之而自怠;犯暴之夫,聞之以益快。
白鼠之至,信而有征矣。
伏願陛下垂睿哲之鑒,察妖災之起。
延對公卿,廣詢庶政;引見樞納,博求民隐。
存問孤寡,去其苛碎;輕徭省俺,與民休息。
貞良忠谠,置之于朝;一奸一回貪佞,棄之于市。
則九官勿戒而恆敬,百縣不嚴而自肅,士女欣欣,人有望矣。
诏曰:“朕纂承鴻緒,伏膺寶曆,思靖八方,惠康四海。
當必世之期,麟鳳不降;屬勝殘之會,白鼠告咎。
萬邦有罪,實唯朕躬。
尚書敷納機猷,獻替是寄,谠言有聞,朕實嘉美。
”轉侍中,又兼吏部尚書,尋即正,仍侍中。
昶守職而已,無所激揚也。
與侍中元晖等更相朋附,為世宗所一寵一,時論鄙之。
出除鎮東将軍、徐州刺史。
永平四年夏,昶表曰:“蕭衍琅邪郡民王萬壽等款誠内結,潛來詣臣,雲朐山戍今将交換,有可圖之機。
臣即許以旌賞,遣其還入。
至三月二十四夜,萬壽等獎率同盟,攻掩朐城,斬衍輔國将軍,琅邪、東莞二郡太守,帶朐山戍主劉晣并将士四十餘人,傳首至州。
臣即遣兼郯城戍副張天惠率骁勇二百,徑往赴之。
琅邪諸戍絡繹繼援,而衍郁洲已遣二軍以拒天惠。
天惠與萬壽等内外齊擊,俘斬數百,便即據城。
”诏昶曰:“彭宋地接邊疆,勢連淮海,威禦之術,功在不易。
朐山險塞,寇之要防,水陸交湊,揚、郁路沖,畜聚兇徒,虔劉邊鄙,青、光、齊、衮每罹其患。
卿妙算既敷,克城殄衆,展疆辟土,何善如之!庸勳之懋,朕用嘉止。
故遣左右直長閻遵業具宣往懷。
此戍郁洲之本,存亡所系。
今既失守,有不存之心;彼見扼喉,将圖救援之計。
今水雨盛行,宜須防守。
卿可深思拟捍之規,攘敵之略,使還具聞。
” 昶又表:“蕭衍将張稷、馬仙琕、一陰一虔和等各領一精一兵,分屯諸堰;昌義之、張惠紹、王神念、王茂光承彼傳信,續發建鄴。
自存之計,并歸于此。
量力準寇,事恐不輕。
何者?此兵九千,賊衆四萬,名将健士,遠近畢集,邀憑雨熱,決死來戰,藉衆乘兇,希固巢一穴一。
所以傾國而舉,非為朐山,将恐王師固六裡,據湖沖,南截淮浦,勢崩難測,海利鹽物,交阙常貢。
所慮在大,有必争之心。
若皇家經略,方有所讨,必須簡将增兵,加益糧仗,與之亢拟。
相持至秋,天麾一動,開拓為易。
圖南之計,事本在今,請增兵六千、米十萬石;如其不也,伏聽朝議。
”昶又表:“賊徒大集,衆旅強盛,置栅朐山,屯守門井,并圍固城,晝夜連戰。
恐狡勢既強,後難除揃。
辄欲令征虜将軍趙遐率勒見兵,與之決勝。
遐慮衆少不敵,若一舉失利,則衆心挫怯,求待大衆俱至,奮銳擊之。
竊謂此謀,非為孟一浪一。
且臣本奉朝規,令相拒守,以待涼月。
今歲已雲秋,高風漸舉,經算大圖,時事既至。
且鮑口以東,陸運無閡,朐、固之間,本無停潦,宜時掩擊邊陲。
而賊自夏以來,貫甲不歇,從六裡以北,城栅相連,役使兵人,便已疲殆。
若大衆臨之,必可禽捷。
一城退潰,衆壘土崩,乘勝圖之,易于振朽。
脫兵不速至,長彼熾心,軍士憂惶,自生異議。
請速簡配,以及事機。
”诏曰:“一克獲朐山,計本于昶,乘勝之規,終宜有寄。
是以起兵之始,即季處分,前機經略,一以任之。
今既請兵,理宜速遂。
可遣冀、定、瀛、相四州中品羽林、虎贲四千人赴之。
” 又诏昶曰:“朐山之克,實由于卿,開疆拓土,實為長策。
然經讨未服,非卿而誰?而蟻徒送死,規侵王略,天亡小賊,數在無遠。
故前者命卿親臨指授,尋以卿疾未瘳,且待消息。
今既痊複,宜遵前旨,秉戈揮銳,殄寇為懷。
已發虎旅五萬,應機電赴,指辰而至,遂卿本請。
截彼東南,亮委高算。
”又诏昶曰:“取朐置戍,并是卿計,始終成敗,悉歸于卿。
卿以兵少請益,今已遂卿本意。
如聞東唐陸道甚狹,一辄之外,皆是大水。
彼必據之,以斷軍路。
若已如此,更設何策?其軍奇兵變,遽以表聞。
又聞衍軍将帥,每有流言,雲魏博淮一陽一、宿豫,乃是兩宜。
若實有此,卿可量朐山薪水得支幾時。
脫事容往返,馳驿速聞。
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
若理不可爾,亦将軍裁決。
” 昶既儒生,本少将略,又羊祉子燮為昶司馬,專任戎事,掩昶耳目,将士怨之。
朐山戍主傅文骥糧樵俱罄,以城降衍。
昶見城降,于是先走退。
諸軍相尋奔遁,遇大寒雪,軍人凍死及落手足者三分而二。
自國家經略江左,唯有中山王英敗于鐘離,昶于朐山失利,最為甚焉。
世宗遣黃門甄琛馳驿鎖昶,窮其敗狀。
诏曰:“朐山之敗,傷損實深,推始究末,罪鐘元帥。
雖經大宥,輕重宜别,昶一人可以免官論坐,自餘将統以下悉聽依赦複任。
” 未幾,拜太常卿,仍除安西将軍、雍州刺史,又進号鎮西将軍,加散騎常侍。
熙平元年卒于官。
贈征北将軍、冀州刺史,谥曰穆。
昶寬和矜恕,善于綏撫,其
往歲法官案驗,多挂刑網,謂必顯戮,以明勸誡。
然後遣使覆訊,公違憲典。
或承風挾請,輕樹私恩;或容情受賄,辄施己惠。
禦史所劾,皆言誣枉;申雪罪人,更雲清白。
長侮上之源,滋陵下之路。
忠清之人,見之而自怠;犯暴之夫,聞之以益快。
白鼠之至,信而有征矣。
伏願陛下垂睿哲之鑒,察妖災之起。
延對公卿,廣詢庶政;引見樞納,博求民隐。
存問孤寡,去其苛碎;輕徭省俺,與民休息。
貞良忠谠,置之于朝;一奸一回貪佞,棄之于市。
則九官勿戒而恆敬,百縣不嚴而自肅,士女欣欣,人有望矣。
诏曰:“朕纂承鴻緒,伏膺寶曆,思靖八方,惠康四海。
當必世之期,麟鳳不降;屬勝殘之會,白鼠告咎。
萬邦有罪,實唯朕躬。
尚書敷納機猷,獻替是寄,谠言有聞,朕實嘉美。
”轉侍中,又兼吏部尚書,尋即正,仍侍中。
昶守職而已,無所激揚也。
與侍中元晖等更相朋附,為世宗所一寵一,時論鄙之。
出除鎮東将軍、徐州刺史。
永平四年夏,昶表曰:“蕭衍琅邪郡民王萬壽等款誠内結,潛來詣臣,雲朐山戍今将交換,有可圖之機。
臣即許以旌賞,遣其還入。
至三月二十四夜,萬壽等獎率同盟,攻掩朐城,斬衍輔國将軍,琅邪、東莞二郡太守,帶朐山戍主劉晣并将士四十餘人,傳首至州。
臣即遣兼郯城戍副張天惠率骁勇二百,徑往赴之。
琅邪諸戍絡繹繼援,而衍郁洲已遣二軍以拒天惠。
天惠與萬壽等内外齊擊,俘斬數百,便即據城。
”诏昶曰:“彭宋地接邊疆,勢連淮海,威禦之術,功在不易。
朐山險塞,寇之要防,水陸交湊,揚、郁路沖,畜聚兇徒,虔劉邊鄙,青、光、齊、衮每罹其患。
卿妙算既敷,克城殄衆,展疆辟土,何善如之!庸勳之懋,朕用嘉止。
故遣左右直長閻遵業具宣往懷。
此戍郁洲之本,存亡所系。
今既失守,有不存之心;彼見扼喉,将圖救援之計。
今水雨盛行,宜須防守。
卿可深思拟捍之規,攘敵之略,使還具聞。
” 昶又表:“蕭衍将張稷、馬仙琕、一陰一虔和等各領一精一兵,分屯諸堰;昌義之、張惠紹、王神念、王茂光承彼傳信,續發建鄴。
自存之計,并歸于此。
量力準寇,事恐不輕。
何者?此兵九千,賊衆四萬,名将健士,遠近畢集,邀憑雨熱,決死來戰,藉衆乘兇,希固巢一穴一。
所以傾國而舉,非為朐山,将恐王師固六裡,據湖沖,南截淮浦,勢崩難測,海利鹽物,交阙常貢。
所慮在大,有必争之心。
若皇家經略,方有所讨,必須簡将增兵,加益糧仗,與之亢拟。
相持至秋,天麾一動,開拓為易。
圖南之計,事本在今,請增兵六千、米十萬石;如其不也,伏聽朝議。
”昶又表:“賊徒大集,衆旅強盛,置栅朐山,屯守門井,并圍固城,晝夜連戰。
恐狡勢既強,後難除揃。
辄欲令征虜将軍趙遐率勒見兵,與之決勝。
遐慮衆少不敵,若一舉失利,則衆心挫怯,求待大衆俱至,奮銳擊之。
竊謂此謀,非為孟一浪一。
且臣本奉朝規,令相拒守,以待涼月。
今歲已雲秋,高風漸舉,經算大圖,時事既至。
且鮑口以東,陸運無閡,朐、固之間,本無停潦,宜時掩擊邊陲。
而賊自夏以來,貫甲不歇,從六裡以北,城栅相連,役使兵人,便已疲殆。
若大衆臨之,必可禽捷。
一城退潰,衆壘土崩,乘勝圖之,易于振朽。
脫兵不速至,長彼熾心,軍士憂惶,自生異議。
請速簡配,以及事機。
”诏曰:“一克獲朐山,計本于昶,乘勝之規,終宜有寄。
是以起兵之始,即季處分,前機經略,一以任之。
今既請兵,理宜速遂。
可遣冀、定、瀛、相四州中品羽林、虎贲四千人赴之。
” 又诏昶曰:“朐山之克,實由于卿,開疆拓土,實為長策。
然經讨未服,非卿而誰?而蟻徒送死,規侵王略,天亡小賊,數在無遠。
故前者命卿親臨指授,尋以卿疾未瘳,且待消息。
今既痊複,宜遵前旨,秉戈揮銳,殄寇為懷。
已發虎旅五萬,應機電赴,指辰而至,遂卿本請。
截彼東南,亮委高算。
”又诏昶曰:“取朐置戍,并是卿計,始終成敗,悉歸于卿。
卿以兵少請益,今已遂卿本意。
如聞東唐陸道甚狹,一辄之外,皆是大水。
彼必據之,以斷軍路。
若已如此,更設何策?其軍奇兵變,遽以表聞。
又聞衍軍将帥,每有流言,雲魏博淮一陽一、宿豫,乃是兩宜。
若實有此,卿可量朐山薪水得支幾時。
脫事容往返,馳驿速聞。
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
若理不可爾,亦将軍裁決。
” 昶既儒生,本少将略,又羊祉子燮為昶司馬,專任戎事,掩昶耳目,将士怨之。
朐山戍主傅文骥糧樵俱罄,以城降衍。
昶見城降,于是先走退。
諸軍相尋奔遁,遇大寒雪,軍人凍死及落手足者三分而二。
自國家經略江左,唯有中山王英敗于鐘離,昶于朐山失利,最為甚焉。
世宗遣黃門甄琛馳驿鎖昶,窮其敗狀。
诏曰:“朐山之敗,傷損實深,推始究末,罪鐘元帥。
雖經大宥,輕重宜别,昶一人可以免官論坐,自餘将統以下悉聽依赦複任。
” 未幾,拜太常卿,仍除安西将軍、雍州刺史,又進号鎮西将軍,加散騎常侍。
熙平元年卒于官。
贈征北将軍、冀州刺史,谥曰穆。
昶寬和矜恕,善于綏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