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 薛辯 寇贊 郦範 韓秀 堯暄

關燈
薛辯,字允白。

    其先自蜀徙于河東之汾一陰一,因家焉。

    祖陶,與薛祖、薛落等分統部衆,故世号三薛。

    父強,複代領部落,而祖、落子孫微劣,強遂總攝三營。

    善綏撫,為民所歸。

    曆石武、苻堅,常憑河自固。

    仕姚興為鎮東将軍,入為尚書。

    強卒,辯複襲統其營,為興尚書郎、建威将軍、河北太守。

    辯稍驕傲,頗失民心。

    劉裕平姚泓,辯舉營降裕,司馬德宗拜為甯朔将軍、平一陽一太守。

    及裕失長安,辯來歸國,仍立功于河際。

    太宗授平西将軍、雍州刺史,賜爵汾一陰一侯。

    泰常七年卒于位,年四十四。

     子謹,字法順,容貌魁偉,頗覽史傳。

    劉裕擒泓,辟相府行參軍,随裕渡江。

    尋轉記室參軍。

    辯将歸國,密使報謹,遂自彭城來奔。

    朝廷嘉之,授河東太守。

    後襲爵平西将軍、汾一陰一侯。

    謹所治與屈丐連接,結士抗敵,甚有威惠。

    始光中,世祖诏奚斤讨赫連昌,敕謹領偏師前鋒鄉導。

    既克蒲坂,世祖以新舊之民并為一郡。

    謹仍為太守,遷秦州刺史,将軍如故。

    山胡白龍憑險作逆,世祖诏鎮南将軍奚眷與謹自太平北入,讨平之。

    除安西将軍、涪陵公,刺史如故。

    太延初,征吐沒骨,平之。

    謹自郡遷州,威惠兼備,風化大行。

    時兵荒之後,儒雅道息。

    謹命立庠,教以詩書,三農之暇,悉令受業,躬巡邑裡,親加考試,于是河汾之地,儒道興焉。

    真君元年,徵還京師,除内都坐大官。

    五年,為都将,從駕北讨,以後期與中山王辰等斬于都南,時年四十四。

    尋贈鎮西将軍、秦雍二州刺史,谥曰元公。

     長子初古拔,一曰車辂拔,本名洪祚,世祖賜名。

    沉毅有器識,年始弱冠,司徒崔浩見而奇之。

    真君中,蓋吳擾動關右,薛永宗屯據河側,世祖親讨之。

    乃诏拔糾合宗鄉,壁于河際,斷二寇往來之路。

    事平,除中散,賜爵永康侯。

    世祖南讨,以拔為都将,從駕臨江而還。

    又共陸真讨反氐仇辱檀、強免生,平之。

    皇興三年,除散騎常侍,尚西河長公主,拜附馬都尉。

    其年,拔族叔劉彧徐州刺史安都據城歸順,敕拔詣彭城勞迎。

    除冠軍将軍、南豫州刺史。

    延興二年,除鎮西大将軍、開府,進爵平一陽一公。

    三年,拔與南衮州刺史遊明根、南一陽一平太守許含等以治民著稱,徵詣京師。

    顯祖親自勞勉,複令還州。

    太和六年,改爵為河東公。

    八年三月,诏拔入朝,暴病卒,年五十八,贈左光祿大夫,谥曰康。

     長子胤,字甯宗,少有父風。

    弱冠,拜中散,襲爵鎮西大将軍、河東公,除縣瓠鎮将。

    蕭赜遣将寇邊,诏胤為都将,與穆亮等拒于淮上。

    尋授持節義一陽一道都将。

    十四年,文明太後公除,高祖诏諸刺史、鎮将曾經近侍者,皆聽赴阙,胤随例入朝。

    屬開革五等,降公為侯。

    十七年,高祖南讨,诏趙郡王幹、司空穆亮為西道都半。

    時幹年少,未涉軍旅。

    高祖乃除胤假節、假平南将軍,為幹副軍。

    行達裒父,以蕭赜死,班師。

    又為都将,共讨秦州反賊支酉,生擒斬之。

    除立忠将軍、河北太守。

    郡帶山河,路多盜賊。

    有韓馬兩姓,各二千馀家,恃強憑險,最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鄉闾。

    胤至郡之日,即收其一奸一魁二十馀人,一時戮之。

    于是群盜懾氣,郡中清肅。

    二十三年秋,遇疾,卒于郡。

    時年四十四。

    谥曰敬。

     子裔,字豫孫,襲爵。

    一性一豪爽,盛營園宅,賓客聲伎,以恣嬉遊。

    曆尚書左外兵郎、左軍将國,遷征虜将軍、中散大夫。

    出為洛州刺史。

    卒,贈平西将軍、岐州刺史。

     子孝紳,襲爵。

    稍遷前将軍,太中大夫。

    孝紳立行險薄,坐事為河南尹元世俊所劾,死。

    後贈征西将國、華州刺史。

     胤弟□,字崇業。

    廣平王懷郎中令、汝一陰一太守。

     子修仁,司空行參軍。

     修仁弟玄景,陳留太守。

     拔弟洪隆,字菩提。

    解褐一陽一平王國常侍,稍遷河東太守。

     長子驎駒,好讀書。

    舉秀才,除中書博士。

    太和九年,蕭赜使至,乃诏驎駒兼主客郎以接之。

    十年秋,遇疾卒。

    時年三十五。

    贈甯朔将軍、河東太守,谥曰宣。

     長子慶之,字慶警,頗以學業聞。

    解褐奉朝請。

    領侍禦史,遷廷尉丞。

    廷尉寺鄰接北城,曾夏日于寺傍執得一狐。

    慶之與廷尉正博陵崔纂,或以城狐狡害,宜速殺之,或以長育之緻,宜待秋分。

    二卿裴延俊、袁悉互有同異。

    雖曰戲谑,詞義可觀,事傳于世。

    轉尚書郎、兼尚書左丞,為并肆行台,賜爵龍丘子,行并州事。

    遷征虜将軍、滄州刺史。

    為葛榮攻圍,城陷。

    尋患卒。

    後贈右将軍、華州刺史。

     慶之弟英集,一性一通率。

    随舅李崇在揚州積年,以軍功曆司徒铠曹參軍,稍遷治書侍禦史、通直散騎常侍。

    卒。

     驎駒弟鳳子。

    自徙都洛邑,鳳子兄弟移屬華州河西郡焉。

    太和二年,為太子詹事丞、本州中正。

    世宗登阼,轉太尉府铠曹參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