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九 于栗磾
關燈
小
中
大
俨決斷威恩,深自不惡,然而為臣盡忠猛決,不如烈也。
爾日烈在代都,必即斬其五三元首耳。
烈之節概,不謝金日磾也。
” 诏除領軍将軍。
以本官從征荊沔,加鼓吹一部。
高祖謂彭城王勰曰:“烈先朝舊德,智勇兼有,軍之大計,宜共參決。
”宛鄧既平,車駕還洛,論功加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二十三年,蕭寶卷遣其太尉陳顯達入寇馬圈,高祖輿疾赴之,執烈手曰:“都邑空虛,維捍宜重,可鎮衛二宮,以輯遠近之望。
”顯達破走,高祖崩于行宮,彭城王勰總一六軍,秘諱而返,稱诏召世宗會駕魯一陽一。
以烈留守之重,密報兇問。
烈處分行留,神色無變。
世宗即位,一寵一任如前。
鹹一陽一王禧為宰輔,權重當時,曾遣家僮傳言于烈曰:“須舊羽林虎贲執仗出入,領軍可為差遣。
”烈曰:“天子諒暗,事歸宰輔,領軍但知典掌宿衛,有诏不敢違,理無私給。
”奴惘然而返,傳烈言報禧。
禧複遣謂烈曰:“我是天子兒,天子叔,元輔之命,與诏何異?”烈厲色而答曰:“向者亦不道王非是天子兒、叔。
若是诏,應遣官人,所由遣私奴索官家羽林,烈頭可得,羽林不可得!”禧惡烈剛直,遂議出之,乃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征北将軍、恆州刺史。
烈不願籓授,頻表乞停。
辄優答弗許。
烈乃謂彭城王勰曰:“殿下忘先帝南一陽一之诏乎?而一逼一老夫乃至于此。
”遂以疾固辭。
世宗以禧等專擅,潛謀廢之。
會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緻齋于廟,世宗夜召烈子忠謂曰:“卿父忠允貞固,社稷之臣。
明可早入,當有處分。
”忠奉诏而出。
質明,烈至,世宗诏曰:“諸父慢怠,漸不可任,今欲使卿以兵召之,卿其行乎?”烈對曰:“老臣曆奉累朝,頗以幹勇賜職。
今日之事,所不敢辭。
”乃将直閣已下六十餘人,宣旨召鹹一陽一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祥,衛送至于帝前。
諸公各稽首歸政。
以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領軍,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并前五百戶。
自是長直禁中,機密大事,皆所參焉。
太尉、鹹一陽一王禧謀反也,武興王楊集始馳于北邙以告。
時世宗從禽于野,左右分散,直衛無幾,倉卒之際,莫知計之所出。
乃敕烈子忠馳觇虛實。
烈時留守,已處分有備,因忠奏曰:“臣雖朽邁,心力猶可,此等猖狂,不足為慮。
願緩跸徐還,以安物望。
”世宗聞之,甚以慰悅。
及駕還宮,禧已遁逃。
诏烈遣直閣叔孫侯将虎贲三百人追之。
順後既立,以世父之重,彌見優禮。
八月,暴疾卒,時年六十五。
世宗舉哀于朝堂,給東園第一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賜錢二百萬,布五百匹贈使持節、侍中、大将軍、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钜鹿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并前千戶。
烈有五子。
長子祚,字萬年。
太和中,為中散,稍遷恆州别駕。
襲父爵。
除假節、振威将軍,沃野鎮将,貪殘多所受納。
坐免官,以公還第。
卒,贈平州刺史。
祚子若,襲爵。
多酒過,為叔父景所撾殺。
子順襲。
卒,子馥襲。
祚弟忠,字思賢,本字千年。
弱冠拜侍禦中散。
文明太後臨朝,刑政頗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譴得罪。
忠樸直少言,終無過誤。
太和中,授武騎侍郎,因賜名登。
轉太子羽軍校尉。
世宗即位,遷長水校尉。
尋除左右侍郎将,領直寝。
元禧之謀亂也,車駕在外,變起倉卒,末知所之。
忠進曰:“臣世蒙殊一寵一,乃心王室。
臣父領軍,付留守之重計,防遏有在,必無所慮。
”世宗即遣忠馳騎觀之,而烈分兵嚴備,果如所量。
世宗還宮,撫背曰:“卿差強人意。
”賜帛五百匹。
又曰:“先帝賜卿名登,誠為美稱;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既表貞固之誠,亦所以名實相副也。
” 父憂去職。
未幾,起複本官。
遷司空長史。
于時太傅、錄尚書、北海王詳親尊權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詳所欲而給之。
後因公事,忠于詳前謂遇曰:“殿下國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須材用,自應關旨,何至阿谀附勢,損公惠私也。
”遇既不甯,詳亦慚謝。
遷征虜将軍,餘如故。
以平元禧功,封魏郡開國公,食邑九百戶。
尋遷散騎常侍,兼武衛将軍。
每以鲠氣正辭,為北海王詳所忿,面責忠曰:“我憂在前見爾死,不憂爾見我死時也。
”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應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爾,王不能殺。
”詳因忠表讓之際,密勸世宗以忠為列卿,令解左右,聽其讓爵。
于是诏停其封,優進太府卿。
正始二年秋,诏忠以本官使持節、兼侍中,為西道大使,刺史、鎮将贓罪顯暴者,以狀申聞,守令已下,便即行決。
與撫軍将軍、尚書李崇分使二道。
忠劾并州刺史高聰贓罪二百餘條,論以大辟。
還,除平西将軍、華州刺史。
遭繼母憂,不行。
服阕,授安北将軍,相州刺史。
又為衛尉卿,河南邑中正。
诏忠與吏部尚書元晖、度支尚書元匡、河南尹無苌等推定代方姓族。
高肇忌其為人,欲
爾日烈在代都,必即斬其五三元首耳。
烈之節概,不謝金日磾也。
” 诏除領軍将軍。
以本官從征荊沔,加鼓吹一部。
高祖謂彭城王勰曰:“烈先朝舊德,智勇兼有,軍之大計,宜共參決。
”宛鄧既平,車駕還洛,論功加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二十三年,蕭寶卷遣其太尉陳顯達入寇馬圈,高祖輿疾赴之,執烈手曰:“都邑空虛,維捍宜重,可鎮衛二宮,以輯遠近之望。
”顯達破走,高祖崩于行宮,彭城王勰總一六軍,秘諱而返,稱诏召世宗會駕魯一陽一。
以烈留守之重,密報兇問。
烈處分行留,神色無變。
世宗即位,一寵一任如前。
鹹一陽一王禧為宰輔,權重當時,曾遣家僮傳言于烈曰:“須舊羽林虎贲執仗出入,領軍可為差遣。
”烈曰:“天子諒暗,事歸宰輔,領軍但知典掌宿衛,有诏不敢違,理無私給。
”奴惘然而返,傳烈言報禧。
禧複遣謂烈曰:“我是天子兒,天子叔,元輔之命,與诏何異?”烈厲色而答曰:“向者亦不道王非是天子兒、叔。
若是诏,應遣官人,所由遣私奴索官家羽林,烈頭可得,羽林不可得!”禧惡烈剛直,遂議出之,乃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征北将軍、恆州刺史。
烈不願籓授,頻表乞停。
辄優答弗許。
烈乃謂彭城王勰曰:“殿下忘先帝南一陽一之诏乎?而一逼一老夫乃至于此。
”遂以疾固辭。
世宗以禧等專擅,潛謀廢之。
會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緻齋于廟,世宗夜召烈子忠謂曰:“卿父忠允貞固,社稷之臣。
明可早入,當有處分。
”忠奉诏而出。
質明,烈至,世宗诏曰:“諸父慢怠,漸不可任,今欲使卿以兵召之,卿其行乎?”烈對曰:“老臣曆奉累朝,頗以幹勇賜職。
今日之事,所不敢辭。
”乃将直閣已下六十餘人,宣旨召鹹一陽一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祥,衛送至于帝前。
諸公各稽首歸政。
以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将軍、領軍,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并前五百戶。
自是長直禁中,機密大事,皆所參焉。
太尉、鹹一陽一王禧謀反也,武興王楊集始馳于北邙以告。
時世宗從禽于野,左右分散,直衛無幾,倉卒之際,莫知計之所出。
乃敕烈子忠馳觇虛實。
烈時留守,已處分有備,因忠奏曰:“臣雖朽邁,心力猶可,此等猖狂,不足為慮。
願緩跸徐還,以安物望。
”世宗聞之,甚以慰悅。
及駕還宮,禧已遁逃。
诏烈遣直閣叔孫侯将虎贲三百人追之。
順後既立,以世父之重,彌見優禮。
八月,暴疾卒,時年六十五。
世宗舉哀于朝堂,給東園第一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賜錢二百萬,布五百匹贈使持節、侍中、大将軍、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钜鹿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并前千戶。
烈有五子。
長子祚,字萬年。
太和中,為中散,稍遷恆州别駕。
襲父爵。
除假節、振威将軍,沃野鎮将,貪殘多所受納。
坐免官,以公還第。
卒,贈平州刺史。
祚子若,襲爵。
多酒過,為叔父景所撾殺。
子順襲。
卒,子馥襲。
祚弟忠,字思賢,本字千年。
弱冠拜侍禦中散。
文明太後臨朝,刑政頗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譴得罪。
忠樸直少言,終無過誤。
太和中,授武騎侍郎,因賜名登。
轉太子羽軍校尉。
世宗即位,遷長水校尉。
尋除左右侍郎将,領直寝。
元禧之謀亂也,車駕在外,變起倉卒,末知所之。
忠進曰:“臣世蒙殊一寵一,乃心王室。
臣父領軍,付留守之重計,防遏有在,必無所慮。
”世宗即遣忠馳騎觀之,而烈分兵嚴備,果如所量。
世宗還宮,撫背曰:“卿差強人意。
”賜帛五百匹。
又曰:“先帝賜卿名登,誠為美稱;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既表貞固之誠,亦所以名實相副也。
” 父憂去職。
未幾,起複本官。
遷司空長史。
于時太傅、錄尚書、北海王詳親尊權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詳所欲而給之。
後因公事,忠于詳前謂遇曰:“殿下國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須材用,自應關旨,何至阿谀附勢,損公惠私也。
”遇既不甯,詳亦慚謝。
遷征虜将軍,餘如故。
以平元禧功,封魏郡開國公,食邑九百戶。
尋遷散騎常侍,兼武衛将軍。
每以鲠氣正辭,為北海王詳所忿,面責忠曰:“我憂在前見爾死,不憂爾見我死時也。
”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應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爾,王不能殺。
”詳因忠表讓之際,密勸世宗以忠為列卿,令解左右,聽其讓爵。
于是诏停其封,優進太府卿。
正始二年秋,诏忠以本官使持節、兼侍中,為西道大使,刺史、鎮将贓罪顯暴者,以狀申聞,守令已下,便即行決。
與撫軍将軍、尚書李崇分使二道。
忠劾并州刺史高聰贓罪二百餘條,論以大辟。
還,除平西将軍、華州刺史。
遭繼母憂,不行。
服阕,授安北将軍,相州刺史。
又為衛尉卿,河南邑中正。
诏忠與吏部尚書元晖、度支尚書元匡、河南尹無苌等推定代方姓族。
高肇忌其為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