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四 長孫肥 尉古真
關燈
小
中
大
長孫肥,代人也。
昭成時,年十三,以選内侍。
少有雅度,果毅少言。
太祖之在獨孤及賀蘭部,肥常侍從,禦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國初,與莫題等俱為大将,從征劉顯,自濡源擊庫莫奚,讨賀蘭部,并有戰功。
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傳》。
又從征衛辰及薛幹部,破滅之。
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棄父西走,肥以輕騎追至上郡,斬之。
後從征中山,拜中領軍将軍。
車駕次晉一陽一,慕容寶并州刺史、遼西王農棄城宵遁,肥追之至蒲泉,獲其妻子。
太祖将圍中山,慕容寶棄城奔和龍。
肥與左将軍李栗三千騎追之,至範一陽一,不及而還。
遂破其研城戍,俘千餘人。
中山城内人立慕容普鄰為主,太祖圍之。
普鄰及出步卒千餘人,欲伺間犯圍。
太祖命肥挑戰,僞退,普鄰衆追肥,太祖截其後,盡擒斬之。
時以士馬少糧,遂罷中山之圍,就谷河間。
慕容賀鄰殺普鄰而自立。
車駕次魯口,遣肥帥七千騎襲中山,入其郛而還。
賀鄰以步騎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擊之,獲铠騎二百。
肥中流矢,瘡重,乃還。
中山平,以功賜爵琅邪公。
遷衛尉卿,改爵盧鄉。
時中山太守仇儒不樂内徙,亡匿趙郡,推群盜趙準為主。
妄造妖言雲:“燕東傾,趙當續,欲知其名,準水不足。
”準喜而從之,自号使持節、征西大将軍、青冀二州牧、钜鹿公。
儒為長史。
聚一黨一二千餘人,據關城,連引丁零,殺害長吏,扇動常山、钜鹿、廣平諸郡。
遣肥率三千騎讨之,破準于九門,斬仇儒,生擒準。
诏以儒肉食,準傳送京師,轘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鎮遠将軍、兗州刺史,給步騎二萬,南徇許昌,略地至彭城。
司馬德宗将劉該遣使詣肥請降,貢其方物。
姚平之寇平一陽一,太祖将讨之,選諸将無如肥者,乃徵還京師,遣肥與毗陵王順等六萬騎為前鋒。
車駕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一精一騎二百窺軍,肥逆擊擒之,匹馬不返。
平退保柴壁,太祖進攻屠之。
遣肥還鎮兗州。
肥撫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
善策謀,勇冠諸将,每戰常為士卒先,前後征讨,未嘗失敗,故每有大難,令肥當之。
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賞賜奴婢數百口,畜物以千計。
後降爵為藍田侯。
天賜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
子翰襲爵。
翰,少有父風。
太祖時,以善騎射,為獵郎。
太宗之在外,翰與元磨渾等潛謀奉迎。
太宗即位,遷散騎常侍,與磨渾等拾遺左右。
以功遷平南将軍。
率衆鎮北境,威名甚著,蠕蠕憚之。
後為都督北部諸軍事、平北将軍、真定侯,給殿中細拾隊,加旌旗鼓吹。
蠕蠕每犯塞,翰拒擊有功,進爵為公。
世祖即位,徵還京師,進封平一陽一王,加安集将軍。
蠕蠕大檀之入寇雲中,世祖親征之,遣翰率北部諸将尉眷,自參合以北,擊大檀别帥阿伏幹于柞山,斬首數千級,獲馬萬餘匹。
又與東平公娥清出長川以讨大檀。
大檀衆北遁,追擊,克獲而還。
尋遷司徒。
襲赫連昌,破之。
世祖複征昌,翰與廷尉道生、宗正娥清率騎三萬為前驅。
昌戰敗,奔上邽,翰以八千騎追之,至高平,不及而還。
從襲蠕蠕,車駕度漠,大檀奔走。
其弟匹黎率衆赴之,遇翰交戰,匹黎衆潰走,斬其渠帥數百人。
翰清正嚴明,善撫将士,太祖甚重之。
神三年薨,深見悼惜,為之流涕,親臨其喪,禮依安城王叔孫俊筆事,赙賜有加。
谥曰威,陪葬金陵。
子平成,襲爵,降為公。
平成,少以父任為中散,累遷南部尚書。
卒,陪葬金陵。
子渾,襲爵。
渾,初為中散,久之為彭城鎮将。
大和中卒。
子盛襲爵。
翰弟受興。
世祖時,從征平涼,以功賜爵長進子,除河間太守。
卒。
子安都,襲爵。
顯祖時,為典馬令。
受興弟陳,世祖時為羽林郎。
征和龍,賊自西門出,将犯外圍,陳擊退之,追斬至長城下。
以功賜爵五等男。
又從征涼州,為都将領。
入宮,
昭成時,年十三,以選内侍。
少有雅度,果毅少言。
太祖之在獨孤及賀蘭部,肥常侍從,禦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國初,與莫題等俱為大将,從征劉顯,自濡源擊庫莫奚,讨賀蘭部,并有戰功。
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傳》。
又從征衛辰及薛幹部,破滅之。
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棄父西走,肥以輕騎追至上郡,斬之。
後從征中山,拜中領軍将軍。
車駕次晉一陽一,慕容寶并州刺史、遼西王農棄城宵遁,肥追之至蒲泉,獲其妻子。
太祖将圍中山,慕容寶棄城奔和龍。
肥與左将軍李栗三千騎追之,至範一陽一,不及而還。
遂破其研城戍,俘千餘人。
中山城内人立慕容普鄰為主,太祖圍之。
普鄰及出步卒千餘人,欲伺間犯圍。
太祖命肥挑戰,僞退,普鄰衆追肥,太祖截其後,盡擒斬之。
時以士馬少糧,遂罷中山之圍,就谷河間。
慕容賀鄰殺普鄰而自立。
車駕次魯口,遣肥帥七千騎襲中山,入其郛而還。
賀鄰以步騎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擊之,獲铠騎二百。
肥中流矢,瘡重,乃還。
中山平,以功賜爵琅邪公。
遷衛尉卿,改爵盧鄉。
時中山太守仇儒不樂内徙,亡匿趙郡,推群盜趙準為主。
妄造妖言雲:“燕東傾,趙當續,欲知其名,準水不足。
”準喜而從之,自号使持節、征西大将軍、青冀二州牧、钜鹿公。
儒為長史。
聚一黨一二千餘人,據關城,連引丁零,殺害長吏,扇動常山、钜鹿、廣平諸郡。
遣肥率三千騎讨之,破準于九門,斬仇儒,生擒準。
诏以儒肉食,準傳送京師,轘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鎮遠将軍、兗州刺史,給步騎二萬,南徇許昌,略地至彭城。
司馬德宗将劉該遣使詣肥請降,貢其方物。
姚平之寇平一陽一,太祖将讨之,選諸将無如肥者,乃徵還京師,遣肥與毗陵王順等六萬騎為前鋒。
車駕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一精一騎二百窺軍,肥逆擊擒之,匹馬不返。
平退保柴壁,太祖進攻屠之。
遣肥還鎮兗州。
肥撫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
善策謀,勇冠諸将,每戰常為士卒先,前後征讨,未嘗失敗,故每有大難,令肥當之。
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賞賜奴婢數百口,畜物以千計。
後降爵為藍田侯。
天賜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
子翰襲爵。
翰,少有父風。
太祖時,以善騎射,為獵郎。
太宗之在外,翰與元磨渾等潛謀奉迎。
太宗即位,遷散騎常侍,與磨渾等拾遺左右。
以功遷平南将軍。
率衆鎮北境,威名甚著,蠕蠕憚之。
後為都督北部諸軍事、平北将軍、真定侯,給殿中細拾隊,加旌旗鼓吹。
蠕蠕每犯塞,翰拒擊有功,進爵為公。
世祖即位,徵還京師,進封平一陽一王,加安集将軍。
蠕蠕大檀之入寇雲中,世祖親征之,遣翰率北部諸将尉眷,自參合以北,擊大檀别帥阿伏幹于柞山,斬首數千級,獲馬萬餘匹。
又與東平公娥清出長川以讨大檀。
大檀衆北遁,追擊,克獲而還。
尋遷司徒。
襲赫連昌,破之。
世祖複征昌,翰與廷尉道生、宗正娥清率騎三萬為前驅。
昌戰敗,奔上邽,翰以八千騎追之,至高平,不及而還。
從襲蠕蠕,車駕度漠,大檀奔走。
其弟匹黎率衆赴之,遇翰交戰,匹黎衆潰走,斬其渠帥數百人。
翰清正嚴明,善撫将士,太祖甚重之。
神三年薨,深見悼惜,為之流涕,親臨其喪,禮依安城王叔孫俊筆事,赙賜有加。
谥曰威,陪葬金陵。
子平成,襲爵,降為公。
平成,少以父任為中散,累遷南部
卒,陪葬金陵。
子渾,襲爵。
渾,初為中散,久之為彭城鎮将。
大和中卒。
子盛襲爵。
翰弟受興。
世祖時,從征平涼,以功賜爵長進子,除河間太守。
卒。
子安都,襲爵。
顯祖時,為典馬令。
受興弟陳,世祖時為羽林郎。
征和龍,賊自西門出,将犯外圍,陳擊退之,追斬至長城下。
以功賜爵五等男。
又從征涼州,為都将領。
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