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

關燈
勤苦請。

    靈太後聲色甚厲,意殊不回。

    肅宗乃宿于嘉福殿,積數日,遂與太後密謀圖叉。

    肅宗内雖圖之,外形彌密,靈太後真忿之言,欲得往來顯一陽一之意,皆以告叉。

    又對叉流涕,叙太後欲出家,憂怖之心,如此密言,日有數四。

    叉殊不為疑,乃勸肅宗從太後意。

    于是太後數禦顯一陽一,二宮無複禁礙。

     叉舉其親元法僧為徐州刺史,法僧據州反叛。

    靈太後數以為言,叉深愧悔。

    丞相、高一陽一王雍,雖位重于叉,而甚畏憚,欲進言于肅宗,而事無因。

    會太後與肅宗南遊洛水,雍邀請,車駕遂幸雍第。

    日晏,肅宗及太後至雍内室,從者莫得而入,遂定圖叉之計。

    後雍從肅宗朝太後,乃進言曰:“臣不慮天下諸賊,唯慮元叉。

    何者?叉總握禁旅,兵皆屬之;父率百萬之衆,虎視京西;弟為都督,總三齊之衆。

    元叉無心則已,若其有心,聖朝将何以抗?叉雖曰不反,誰見其心?而不可不懼。

    ”太後曰:“然。

    元郎若忠于朝廷而無反心,何故不去此領軍,以餘官輔政?”叉聞之,甚懼,免冠求解。

    乃以叉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

    叉雖去兵權,然總任内外,殊不慮有黜廢之理也。

    後叉出宿,遂解其侍中。

    旦欲入宮,門者不納。

    尋除名為民。

     初,鹹一陽一王礻喜以逆見誅,其子樹奔蕭衍,衍封為鄴王。

    及法僧反叛後,樹遺公卿百僚書曰: 魏室不造,一奸一豎擅朝,社稷阽危,綴旒非譬。

    元叉險慝狼戾,人倫不齒,屬籍疏遠,素無問望,特以太後姻娅,早蒙一寵一擢。

    曾不懷音,公行反噬,肆茲悖逆,人神同憤。

    自頃境土所傳,皆雲:叉狼心虿毒,藉權位而日滋;含忍谄詐,與日月而彌甚。

    無君之心,非複一日;篡一逼一之事,旦暮必行。

     抑又聞之,夫名以出信,信以制義,山川隐疾,且猶不以名,成師兆亂,巨君不臣,求之史籍,有自來矣。

    元叉本名夜叉,弟羅實名羅刹,夜叉、羅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風,事同飄墜。

    嗚呼魏境,離此二災!惡木盜泉,不息不飲;勝名枭稱,不入不為。

    況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久矣,始信斯言。

    況乃母後幽辱,繼主蒙塵,釋位揮戈,言謀王室,不在今日,何謂人臣!諸賢或奕世載德,或将相繼踵,或受任累朝,或職居機要,或姻戚匪他,或忠義是秉,俯眉逆手,見制兇威,臣節未申,徒有勤悴。

     又聞自叉專一政,億兆離德,重以歲時災厲,年年水旱,牛馬殪踣,桑柘焦枯,饑馑相仍,菜色滿道,妖災告譴,人皆歎息。

    瀍澗西北,羌戎陸梁;泗汴左右,戍漕流離。

    加以剖斮忠賢,殲殄宗室,哀彼本邦,一朝橫潰。

    今既率師,将除君側。

    區區之懷,庶令冠屦得所,大憝同必誅之戮,魏祀無忽諸之非。

     叉為遠近所惡如此。

     其後靈太後顧謂侍臣曰:“劉騰、元叉昔邀朕索鐵券,望得不死,朕賴不與。

    ”中書舍人韓子熙曰:“事關殺活,豈計與否?陛下昔雖不與,何解今日不殺?”靈太後怃然。

    未幾,有人告叉及其弟爪謀反,欲令其一黨一攻近京諸縣,破市燒邑郭以驚動内外,先遣其從弟洪業率六鎮降戶反于定州,又令人勾魯一陽一諸蠻侵擾伊阙,叉兄弟為内應。

    起事有日,得其手書。

    靈太後以妹婿之故,未忍便決。

    黃門侍郎李琰之曰:“元叉之罪,具騰遐迩,豈容複停,以惑視聽。

    ”黃門徐纥趨前欲谏,逡巡未敢。

    群臣固執不已,肅宗又以為言,太後乃從之。

    于是叉及弟爪并賜死于家。

    太後猶以妹故,複追贈叉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

     叉子亮,襲祖爵。

    齊受禅,例降。

     叉庶長子稚,秘書郎中。

    叉死之後,遂亡奔蕭衍。

     叉弟羅,字仲綱,以儉素著稱。

    起家司空參軍事,轉司徒主簿,領嘗食典禦、散騎侍郎、散騎常侍。

    雖父兄貴盛,而虛己謙退,恂恂接物。

    遷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叉當朝專一政,羅望傾四海,于是才名之士王元景、刑子才、李獎等鹹為其賓客,從遊青土。

    時蕭衍遣将寇邊,以羅行撫軍将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

    罷州,入為宗正卿。

    孝莊初,除尚書右仆射、東道大使。

    出帝時,遷尚書令,尋除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

    羅既懦怯,孝靜初,蕭衍遣将圍一逼一,羅以州降。

    叉死之後,羅一逼一叉妻,時人穢之。

    或雲其救命之計也。

     羅弟爽,字景并。

    少而機警,尤為父所一寵一愛一。

    解褐秘書郎,稍遷給事黃門侍郎、金紫光祿大夫。

    永熙二年卒,贈使持節、都督泾岐秦三州諸軍事、衛将軍、尚書左仆射、秦州刺史,谥曰懿。

     爽子德隆,武定末,太子中庶子。

     爽弟蠻,武定末,光祿卿。

     爪字景邕,給事中。

    與兄叉同以罪誅。

     繼弟羅侯,遷洛之際,以墳陵在北,遂家于燕州之昌平郡。

    内豐資産,唯以意得為适,不入京師。

    有賓客往來者,必厚相禮遺,豪據北方,甚有聲稱。

    叉權重,以羅侯不樂入仕,就拜昌平太守。

    正光末,逆賊大俄佛保陷郡,見害。

     子景遵,直寝,太常丞。

     史臣曰:枭鏡為物,天實生之,知母忘父,蓋亦禽一獸,元紹其人,此之不若乎!一陽一平以下,降年夭促,英才武略,未顯于時。

    靜、簡二王,為時稱首。

    鑒既有聲,渾亦見器。

    霄荷遇高祖,繼受任太和,苟無其才,名位豈徒及也。

    叉階緣一寵一私,智小謀大,任重才弱,遂亂天下,殺身全祀,不亦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