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

關燈
斷關,規據陉北。

    時丕以老居并州,雖不預其始計,而隆、超鹹以告丕。

    丕外慮不成,口雖緻難,心頗然之。

    及高祖幸平城,推穆泰等首謀,隆兄弟并是一黨一。

    丕亦随駕至平城,每于測問,令丕坐觀。

    隆、超與元業等兄弟并以謀逆伏誅。

    有司奏處孥戮,诏以丕應連坐,但以先許不死之诏,躬非染逆之身,聽免死,仍為太原百姓,其後妻二子聽随。

    隆、超母弟及餘庶兄弟,皆徙敦煌。

    丕時年垂八十,猶自平城力載,随駕至洛一陽一。

    高祖每遣左右慰勉之,乃還晉一陽一。

     高祖崩,丕自并州來赴,世宗引見之。

    以丕舊老,禮有加焉。

    尋敕留洛一陽一。

    後宴于華林都亭,特令二子扶侍坐起。

    丕仕曆六世,垂七十年,位極公輔,而還為民庶,然猶心戀京邑,不能自絕人事。

    尋诏以丕為三老。

    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

    诏贈左光祿大夫、冀州刺史,谥曰平。

     長子隆,先以反誅。

    隆弟乙升、超,亦同誅。

    超弟俊、邕,并有軍功。

    俊封新安縣男,邕封泾縣男。

     淮陵侯大頭,烈帝之曾孫也。

    善騎射,擢為内三郎。

    從世祖有戰功,賜爵。

    高宗初,封淮陵。

    一性一謹密,帝甚重之。

    位甯北将軍,遷右将軍。

    卒,贈高平公,谥曰烈。

     河間公齊,烈帝之玄孫也。

    少雄傑魁岸,世祖一愛一其勇壯,引侍左右。

    從征赫連昌,世祖馬蹶,賊衆一逼一帝,齊以身蔽捍,決死擊賊,賊乃退,世祖得上馬。

    是日,微齊,世祖幾至危殆。

    世祖以微服入其城,齊固谏,不許,乃與數人從世祖入。

    城内既覺,諸門悉閉。

    世祖及齊等因入其宮中,得婦人裙,系之槊上,世祖乘而上,因此得拔,齊有力焉。

    賜爵浮一陽一侯。

    從征和龍,以功拜尚書,進爵為公。

    後與新興王俊讨秃發保周,坐事免官爵。

    劉義隆将裴方明陷仇池,世祖複授齊前将軍,與建興公古弼讨之,遂克仇池,威振羌氐。

    複賜爵河間公,與武都王楊保宗對鎮駱谷。

    時保宗弟文德說保宗閉險自固,有期矣,秦州主簿邊因知之,密告齊。

    齊晨詣保宗,呼曰:“古弼至,欲宣诏。

    ”保宗出,齊叱左右扶保宗上馬,馳驿送台。

    諸氐遂推文德為主,求援于劉義隆。

    義隆遣将房亮之、苻昭、啖龍等率衆助文德。

    齊擊斬殺龍,擒亮之。

    氐遂平。

    以功拜内都大官。

    卒,谥曰敬。

     長子陵,襲爵。

    陵一性一抗直,天安初,為乙渾所害。

     陵弟蘭,以忠謹見一寵一。

    高祖初,賜爵建一陽一子。

    卒于武川鎮将。

     子志,字猛略。

    少清辯強幹,曆覽書傳,頗有文才。

    為洛一陽一令,不避強禦,與禦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見,面陳得失。

    彪言:禦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一陽一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衆官,避中尉?高祖曰:“洛一陽一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镳。

    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镂自雕。

    ”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鸾則鳳,其在本枝也。

    ”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裡正。

    志令主吏收系,處刑除官。

    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

    俄為從事中郎。

     車駕南征,高祖微服觀戰所,有箭欲犯帝,志以身障之,高祖便得免。

    矢中志目,因此一目喪明。

    以志行恆州事。

    世宗時,除荊州刺史,還朝,禦史中尉王顯奏志在州日,抑買良人為婢,兼乘請供朝。

    會赦免。

    肅宗初,兼廷尉卿。

    後除揚州刺史,賜爵建忠伯。

    志在州威名雖減李崇,亦為荊楚所憚。

    尋為雍州刺史。

    晚年躭好聲伎,在揚州日,侍側将百人;器服珍麗,冠于一時。

    及在雍州,逾尚華侈,聚斂無極,聲名遂損。

     及莫折念生反,诏志為西征都督讨之。

    念生遣其弟天生屯隴口,與志相持。

    為賊所乘,遂棄大衆奔還岐州。

    賊遂攻城。

    刺史裴芬之疑城人與賊潛通,将盡出之,志不聽。

    城人果開門引賊,鎖志及芬之送念生,見害。

    前廢帝初,贈尚書仆射、太保。

     扶風公處真,烈帝之後也。

    少以壯烈聞。

    位殿中尚書,賜爵扶風公,委以大政,甚見尊禮。

    吐京胡曹仆渾等叛,招引朔方胡為援。

    處真與高涼王那等讨滅之。

    一性一貪婪,在軍烈暴,坐事伏法。

     文安公泥,國之疏族也。

    一性一忠直壯烈,有智畫。

    太祖厚遇之,賜爵文安公,拜安東将軍。

    卒。

     子屈,襲爵。

    太宗時居門下,出納诏命。

    一性一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

    賜爵元城侯,加功勞将軍,與南平公長孫嵩、白馬侯崔玄伯等并決獄訟。

    太宗東巡,命屈行右丞相,山一陽一侯奚斤行左丞相,命掌軍國,甚有聲譽。

    後吐京胡與離石胡出以兵等叛,置立将校,外引赫連屈丐。

    屈督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捍之。

    勤沒于陳,潔墜馬,胡執送屈丐,唯屈從猶存。

    太宗以屈沒失二将,欲斬之。

    時并州刺史元六頭荒一婬一怠事,乃赦屈令攝州事。

    屈縱酒,頗廢政事,太宗積其前後失,檻車徵還,斬于市。

     子磨渾,少為太宗所知。

    元紹之逆也,太宗潛隐于外,磨渾與叔孫俊詐雲太宗所在。

    紹使帳下二人随磨渾往,規為逆。

    磨渾既得出,便縛帳下詣太宗斬之。

    太宗得磨渾,大喜,因為羽翼。

    以勳賜爵長沙公,拜尚書,出為定州刺史。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