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十 孝莊紀

關燈
器。

    時事倉卒,未遑問罪。

    尋以葛賊橫行,馬首南向,舍過責成,用平醜虜。

    及元颢問鼎,大駕北巡,複緻勤王,展力行所。

    以此論功,且可補過。

    既位極宰衡,地逾齊、魯,容養之至,豈複是過?但心如猛火,山林無以供其暴;意等漏卮,江河無以充其溢。

    既見金革稍甯,方隅漸泰,不推天功,專為己力。

    與奪任情,臧否肆意,無君之迹,日月以甚。

    拔發數罪,蓋不足稱;斬竹書愆,豈雲能盡。

    方複托名朝宗,一陰一圖釁逆,睥睨天居,窺觎聖曆。

    乃有裂冠毀冕之心,将為拔本塞源之事。

    天既厭亂,人亦悔禍,同惡之臣,密來投告。

    将而必誅,罪無容舍。

    又元天穆宗室末屬,名望素微,遭逢際會,頗參義舉。

    不能竭其忠誠以奉家國,乃複棄本逐末,背同即異,為之謀主,成彼禍心。

    是而可忍,孰不可恕!并以伏辜,自贻伊戚。

    元惡既除,人神慶泰,便可大赦天下。

     遣武衛将軍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淵率兵鎮北中。

    是夜,仆射爾朱世隆、榮妻鄉郡長公主,率榮部曲焚西一陽一門,出屯河一陰一。

    己亥,攻河橋,擒毅等于途,害之;據北中城,南一逼一京邑。

    诏以骠騎大将軍、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爾朱天光為侍中、儀同三司,以侍中、司空公楊津為使持節、督并肆燕恆雲朔顯汾蔚九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并州刺史、兼尚書令、北道大行台,經略并肆。

    庚子,诏諸舊代人赴華林園,帝将親簡叙。

    以撫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高乾邕為侍中、河北大使,招集骁勇。

     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将軍、大鴻胪卿元寶炬為南一陽一王,大宗正卿、汝一陽一縣開國公元修平一陽一王,通直散騎常侍、龍骧将軍、新一陽一縣開國伯元誕為昌樂王。

    複通直散騎常侍、琅邪縣開國公李叔仁官爵,仍為使持節、大都督,以讨世隆。

    以魏郡王谌徙封趙郡王,谌弟子趙郡王置改封平昌王。

    儀同三司李虔薨。

    丁未,班募攻河橋格,賞帛授官各有差。

    戊申,皇子生,大赦天下,文武百僚泛二級。

    以平南将軍、中書令魏蘭根兼尚書左仆射,為河北行台,定相殷三州禀蘭根節度。

    乙卯,通直散騎常侍、假平西将軍、都督李苗以火船焚河橋,爾朱世隆退走。

    丙辰,诏大都督、兼尚書仆射、行台源子恭率步騎一萬出自西道,行台楊昱領都督李侃希等部募勇士八千往從東路,防讨之。

    子恭仍鎮太行丹谷。

    世隆至建州,刺史陸希質拒守。

    城陷,盡屠之,唯希質獲免。

    以中軍将軍、前東荊州刺史元顯恭為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将軍、晉州刺史、兼尚書左仆射,為征西道行台,節度都督薛善樂、薛修義、裴元俊、薛崇禮、薛憘族等。

    丁卯,诏以世隆北叛,河内固守,其在城督将文武普加二級,兵士給複三年。

    壬申,爾朱世隆停建興之高都,爾朱兆自晉一陽一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長廣王晔為主,大赦所部,号年建明,普泛四級。

    徐州刺史爾朱仲遠反,率衆向京師。

    十有一月癸酉朔,诏車騎将軍、左衛将軍鄭先護為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與都督李侃希赴行台楊昱以讨之。

    乙亥,以使持節、兼尚書令、西道大行台、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侍中、尚書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臨淮王彧為司徒公。

    丙子,以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爾朱天光開府,進爵為王。

    丁醜,爾朱仲遠陷西兗州,執刺史王衍。

    癸未,以右衛将軍賀拔勝為東征都督。

    壬辰,又以左衛将軍、大都督鄭先護兼尚書左仆射,為行台,與勝并讨仲遠。

    戍戌,诏罷魏蘭根行台,以後将軍、定州刺使薛昙尚為使持節、兼尚書,為北道行台,随機召發。

    行豫州刺史元崇禮殺後行州事一陰一導和,擅攝豫州。

    庚子,賀拔勝與仲遠戰于滑台東,失利,仍奔之。

     十有二月壬寅朔,爾朱兆寇丹谷,都督崔伯鳳戰殁,都督羊文義、史五龍降兆,大都督源子恭奔退。

    甲辰,爾朱兆、爾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

    事出倉卒,禁衛不守。

    帝出雲龍門。

    兆一逼一帝幸永甯佛寺,殺皇子,并殺司徒公、臨淮王彧,左仆射、範一陽一王誨。

    戊申,元晔大赦天下。

    爾朱度律自鎮京師。

    甲寅,爾朱兆遷帝于晉一陽一;甲子,崩于城内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

    并害陳留王寬。

     是月,河西人纥豆陵步蕃、破落韓常大敗爾朱兆于秀容。

    齊州城人趙洛周據西城反,應爾朱兆。

    刺史、丹一陽一王蕭贊棄城走。

    南一陽一太守趙脩延執荊州刺史李琰之,自行州事。

    中興二年谥為武懷皇帝,太昌元年又谥孝莊皇帝,廟号敬宗。

    十一月,葬于靜陵。

     史臣曰:魏自孝昌之末,天下淆然,外侮内亂,神器固将無主。

    莊帝潛思變化,招納勤王,雖時事孔棘,而卒有四海。

    猾逆既翦,權強擅命,抑是兆謀運智之秋,勞謙夕惕之日也。

    未聞長辔之策,遽深負刺之恐,謀谟罕術,授任乖方,猜嫌行戮,禍不旋踵。

    鳴呼!胡醜之為釁也,豈周衰晉末而已哉!至于高祖不祀,武宣享廟,三後降鑒,福祿固不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