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十 孝莊紀
關燈
小
中
大
率合流民、起兵于齊州之平原,頻破州軍。
诏東道大使元欣喻旨,乃降。
是月,葛榮饑,使其仆射任褒率車三萬餘乘南寇,至沁水。
癸卯,以高昌王世子光為平西将軍、瓜州刺史,襲爵泰臨縣開國伯、高昌王。
太尉公、上一黨一王天穆為大都督、東北道諸軍事,率都督宗正珍孫、奚毅、賀拔勝、爾朱一陽一都等讨任褒。
帝以寇難未夷,避正殿,責躬撤膳。
又班募格,收集忠勇。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決徇義之夫、陳國家利害之謀、赴君親危難之節者,集華林園,面論事。
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間邢杲,率河北流民十餘萬戶反于青州之北海,自署漢王,号年天統。
戊申,以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李叔仁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率衆讨之。
诏直寝紀業持節募新免牧戶,有投名效力者授九品官。
己酉,诏諸有私馬仗從戎者,職人,優兩大階,亦授實官;白民,出身外優兩階,亦授實官。
若武藝超倫者,雖無私馬,亦依前條;雖不超倫,但射槊翹關一藝而膽略有施者,依第出身外,特優一大階,授實官。
若無姓第者,從八品出身,階依前加,特授實官。
辛亥,诏曰:“朕當親禦六戎,掃靜燕代。
大将軍、太原王爾朱榮率一精一甲十萬為左軍,上一黨一王天穆總衆八萬為前軍,司徒公楊椿勒兵十萬為右軍,司空公穆紹統卒八萬為後軍。
”是月,葛榮衆退屯相州之北。
秋七月丁巳,诏從四品以上從征者不得優階,正四品者優一階。
軍級從三品以上從征,四品者優一大階。
正五品以下,還依前格,若有征階十餘,計入四品、三品。
限授五階。
己未,诏前試守東郡太守唐景宣為持節、都督,于東郡召募僑居流民二千人,渡河随便為栅,準望台軍。
是月,齊獻武王于鄴西北慰喻葛榮别帥稱王者七人,衆萬餘,降之。
乙醜,加大将軍爾朱榮柱國大将軍、錄尚書事。
辛巳,尚書奏斷百官公給衣冠、劍佩、绶舄。
壬子,光州人劉舉聚衆數千反于濮一陽一,自稱皇武大将軍。
是月,高平鎮人萬俟醜奴僭稱大位,署置百官。
是月,臨淮王彧自江南還朝。
八月,太山太守羊侃據郡引蕭衍将軍王辯攻兗州。
甲辰,诏大都督宗正珍孫率南廣州刺史、都督鄭先護讨劉舉于濮一陽一,破平之。
以侍中、骠騎大将軍、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
是月,葛榮率衆圍相州。
九月乙醜,诏太尉公、上一黨一王天穆讨葛榮,次于朝歌之南。
己巳,以征東将軍、齊州刺史元欣為沛郡王。
壬申,柱國大将軍爾朱榮率騎七萬讨葛榮于滏口,破擒之,餘衆悉降。
冀、定、滄、瀛、殷五州平。
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安元年。
辛巳,以柱國大将軍、太原王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以榮子平昌郡開國公文殊、昌樂郡公文暢并進爵為王,以司徒公楊椿為太保,城一陽一王徽為司徒。
冬十月丁亥,爾朱榮檻送葛榮于京師。
帝臨阊阖門,榮稽颡謝罪,斬于都市。
丙申,以撫軍将軍、太常卿、太原王世子菩提為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丁酉,以冀州之長樂、相州之南趙、定州之博陵、滄州之浮一陽一、平州之遼西、燕州之上谷、幽州之漁一陽一七郡,各萬戶,增封太原王爾朱榮為太原國。
戊戌,又加榮太師。
庚戌,以侍中、鎮南将軍、太原郡開國公于晖兼尚書左仆射,為行台,與齊獻武王讨羊侃。
壬子,太師、江一陽一王繼薨。
癸醜,以膠東縣開國侯李侃希複其祖爵南郡王。
是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李叔仁讨邢杲于濰水,失利而還。
大都督費穆大破蕭衍軍,擒其将曹義宗,檻送京師。
蕭衍以北海王颢為魏王,号年孝基,入據南兗之铚城。
十有一月戊午,以無上王世子韶為彭城王,陳留王子寬為陳留王,寬弟剛為浮一陽一王,剛弟質為林慮王。
癸亥,齊獻武王、行台于晖,與徐兗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大破羊侃于瑕丘,侃奔蕭衍。
兗州平。
戊寅,以上一黨一王天穆為大将軍、開府,世襲并州刺史。
封前将軍、太中大夫元凝為東安王。
十有二月庚子,诏行台于晖回師讨邢杲,次于曆下。
是歲,葛榮餘一黨一韓樓複據幽州反。
二年春正月甲寅,于晖所部都督彭樂率二千餘騎北走于韓樓,乃班師。
二月癸未朔,诏諸禁衛之官從戎有功及傷夷者,赴選先叙。
甲午,尊皇考為文穆皇帝,廟号肅祖,皇妣為文穆皇後。
燕州民王慶祖聚衆于上一黨一,自稱為王。
柱國大将軍爾朱榮讨擒之。
壬寅,诏散騎常侍、濟一陰一王晖業兼行台尚書,督都督李德龍、丘大千鎮梁國。
三月壬戌,诏大将軍、上一黨一王天穆與齊獻武王讨邢杲。
夏四月癸未,遷肅祖文穆皇帝及文穆皇後神主于太廟,内外百僚普泛加一級。
曲赦畿内,死罪至流人減一等,徒刑以下悉免。
庚子,诏太原王爾朱榮下将士并泛加二級。
辛醜,上一黨一王天穆、齊獻武王大破邢杲于齊州之濟南。
杲降,送京師,斬于都市。
元颢攻陷考城,執行台元晖業、都督丘大千。
五月壬子朔,元颢克梁國。
丁巳,以撫軍将軍、前徐州刺史揚昱為
诏東道大使元欣喻旨,乃降。
是月,葛榮饑,使其仆射任褒率車三萬餘乘南寇,至沁水。
癸卯,以高昌王世子光為平西将軍、瓜州刺史,襲爵泰臨縣開國伯、高昌王。
太尉公、上一黨一王天穆為大都督、東北道諸軍事,率都督宗正珍孫、奚毅、賀拔勝、爾朱一陽一都等讨任褒。
帝以寇難未夷,避正殿,責躬撤膳。
又班募格,收集忠勇。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決徇義之夫、陳國家利害之謀、赴君親危難之節者,集華林園,面論事。
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間邢杲,率河北流民十餘萬戶反于青州之北海,自署漢王,号年天統。
戊申,以征東将軍、金紫光祿大夫李叔仁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率衆讨之。
诏直寝紀業持節募新免牧戶,有投名效力者授九品官。
己酉,诏諸有私馬仗從戎者,職人,優兩大階,亦授實官;白民,出身外優兩階,亦授實官。
若武藝超倫者,雖無私馬,亦依前條;雖不超倫,但射槊翹關一藝而膽略有施者,依第出身外,特優一大階,授實官。
若無姓第者,從八品出身,階依前加,特授實官。
辛亥,诏曰:“朕當親禦六戎,掃靜燕代。
大将軍、太原王爾朱榮率一精一甲十萬為左軍,上一黨一王天穆總衆八萬為前軍,司徒公楊椿勒兵十萬為右軍,司空公穆紹統卒八萬為後軍。
”是月,葛榮衆退屯相州之北。
秋七月丁巳,诏從四品以上從征者不得優階,正四品者優一階。
軍級從三品以上從征,四品者優一大階。
正五品以下,還依前格,若有征階十餘,計入四品、三品。
限授五階。
己未,诏前試守東郡太守唐景宣為持節、都督,于東郡召募僑居流民二千人,渡河随便為栅,準望台軍。
是月,齊獻武王于鄴西北慰喻葛榮别帥稱王者七人,衆萬餘,降之。
乙醜,加大将軍爾朱榮柱國大将軍、錄尚書事。
辛巳,尚書奏斷百官公給衣冠、劍佩、绶舄。
壬子,光州人劉舉聚衆數千反于濮一陽一,自稱皇武大将軍。
是月,高平鎮人萬俟醜奴僭稱大位,署置百官。
是月,臨淮王彧自江南還朝。
八月,太山太守羊侃據郡引蕭衍将軍王辯攻兗州。
甲辰,诏大都督宗正珍孫率南廣州刺史、都督鄭先護讨劉舉于濮一陽一,破平之。
以侍中、骠騎大将軍、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
是月,葛榮率衆圍相州。
九月乙醜,诏太尉公、上一黨一王天穆讨葛榮,次于朝歌之南。
己巳,以征東将軍、齊州刺史元欣為沛郡王。
壬申,柱國大将軍爾朱榮率騎七萬讨葛榮于滏口,破擒之,餘衆悉降。
冀、定、滄、瀛、殷五州平。
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安元年。
辛巳,以柱國大将軍、太原王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以榮子平昌郡開國公文殊、昌樂郡公文暢并進爵為王,以司徒公楊椿為太保,城一陽一王徽為司徒。
冬十月丁亥,爾朱榮檻送葛榮于京師。
帝臨阊阖門,榮稽颡謝罪,斬于都市。
丙申,以撫軍将軍、太常卿、太原王世子菩提為使持節、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丁酉,以冀州之長樂、相州之南趙、定州之博陵、滄州之浮一陽一、平州之遼西、燕州之上谷、幽州之漁一陽一七郡,各萬戶,增封太原王爾朱榮為太原國。
戊戌,又加榮太師。
庚戌,以侍中、鎮南将軍、太原郡開國公于晖兼尚書左仆射,為行台,與齊獻武王讨羊侃。
壬子,太師、江一陽一王繼薨。
癸醜,以膠東縣開國侯李侃希複其祖爵南郡王。
是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李叔仁讨邢杲于濰水,失利而還。
大都督費穆大破蕭衍軍,擒其将曹義宗,檻送京師。
蕭衍以北海王颢為魏王,号年孝基,入據南兗之铚城。
十有一月戊午,以無上王世子韶為彭城王,陳留王子寬為陳留王,寬弟剛為浮一陽一王,剛弟質為林慮王。
癸亥,齊獻武王、行台于晖,與徐兗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大破羊侃于瑕丘,侃奔蕭衍。
兗州平。
戊寅,以上一黨一王天穆為大将軍、開府,世襲并州刺史。
封前将軍、太中大夫元凝為東安王。
十有二月庚子,诏行台于晖回師讨邢杲,次于曆下。
是歲,葛榮餘一黨一韓樓複據幽州反。
二年春正月甲寅,于晖所部都督彭樂率二千餘騎北走于韓樓,乃班師。
二月癸未朔,诏諸禁衛之官從戎有功及傷夷者,赴選先叙。
甲午,尊皇考為文穆皇帝,廟号肅祖,皇妣為文穆皇後。
燕州民王慶祖聚衆于上一黨一,自稱為王。
柱國大将軍爾朱榮讨擒之。
壬寅,诏散騎常侍、濟一陰一王晖業兼行台尚書,督都督李德龍、丘大千鎮梁國。
三月壬戌,诏大将軍、上一黨一王天穆與齊獻武王讨邢杲。
夏四月癸未,遷肅祖文穆皇帝及文穆皇後神主于太廟,内外百僚普泛加一級。
曲赦畿内,死罪至流人減一等,徒刑以下悉免。
庚子,诏太原王爾朱榮下将士并泛加二級。
辛醜,上一黨一王天穆、齊獻武王大破邢杲于齊州之濟南。
杲降,送京師,斬于都市。
元颢攻陷考城,執行台元晖業、都督丘大千。
五月壬子朔,元颢克梁國。
丁巳,以撫軍将軍、前徐州刺史揚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