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九 肅宗紀

關燈
肅宗孝明皇帝,諱诩,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

    母曰胡充華。

    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于宣光殿之東北,有光照于庭中。

    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

    戊午,大赦天下。

    己未,征下西讨東防諸軍。

    庚申,诏太保、高一陽一王雍入居西柏堂,決庶政。

    又诏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總己以聽于二王。

    己巳,勿吉、達般、地豆和、尼步伽、拔但、佐越費實等諸國遣使朝獻。

    二月庚辰,尊皇後高氏為皇太後。

    辛巳,司徒高肇至京師,以罪賜死。

    蕭衍甯州刺史任太洪率衆寇關城,益州長史成興孫擊破之。

    癸未,太保、高一陽一王雍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清河王怿為司徒,骠騎大将軍、廣平王懷為司空。

    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

    宕昌國遣使朝獻。

    三月甲辰朔,皇太後出俗為尼,徙禦金墉。

    丙辰,诏進宮臣位一級。

    先是,蕭衍于浮山堰淮,規為揚徐之害,诏平南将軍楊大眼讨之。

    乙醜,進文武群官位一級。

     夏四月,梁州刺史薛懷古破反氐于沮水。

    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擊破氐賊,解武興圍。

    六月,沙門法慶聚衆反于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乘。

     秋七月癸卯,蠕蠕國遣使朝獻。

    丁未,诏假右光祿大夫元遙征北大将軍,攻讨法慶。

    宕昌國遣使朝獻。

    八月乙亥,領軍于忠矯诏殺左仆射郭祚、尚書裴植,免太傅、領太尉、高一陽一王雍官,以王還第。

    丙子,尊皇太妃為皇太後。

    己卯,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庚辰,蕭衍定州刺史田超秀率衆三千請降。

    戊子,帝朝皇太後于宣光殿,大赦天下。

    己醜,司徒、清河王怿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廣平王懷為太保,領司徒;骠騎大将軍、任城王澄為司空。

    庚寅,車騎大将軍于忠為尚書令,特進崔光為車騎大将軍,并儀同三司。

    壬辰,複前江一陽一王繼本國;以濟南王彧複先封,為臨淮王。

    群臣奏請皇太後臨朝稱制。

     九月乙巳,皇太後親覽萬機。

    诏曰:“高祖革禮成治,遺澤在民。

    世宗纂承丕業,聖德昭遠。

    朕以沖孺,屬當寶圖,洪基至重,若履冰薄。

    王公百辟群牧庶官,皆受遇先朝,一寵一榮自昔,宜各勉崇,共康世道,戮力竭誠,以匡輔不逮。

    其有懷道丘園、昧迹闆築、山栖谷飲、舒卷從時者,宜廣戋帛,緝和鼎饪。

    有能谠言直谏、濟世益時者,在所以聞,當待以不次之位。

    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闾,以彰厥美。

    高年孤獨不能自存者,贍以粟帛。

    若因饑失業、天屬流離,或賣鬻男一女以為仆隸者,各聽歸還。

    比冀方未肅,徐城寇擾,将統久勞,士卒疲弊,并遣撫一慰,賜以衣馬。

    緣邊州鎮,固捍之勞,朔方酋庶,北面所委,亦令勞赍,以副其心。

    其有先朝舅事寝而不一舉、頃來便習不依軌式者,并可疏聞,當加覽裁。

    若益時利治、不拘常制者,自依别例。

    其明相申約,稱朕意焉。

    ”甲寅,征北元遙破斬法慶及渠帥百餘人,傳首京師。

    安定王燮薨。

    庚申,高昌、庫莫奚、契丹諸國并遣使朝獻。

    蕭衍将趙祖悅襲據硖石。

    癸亥,诏定州刺史崔亮假鎮南将軍,率諸将讨之;冀州刺史蕭寶夤為鎮東将軍,次淮堰。

    戊辰,鄧至國遣使朝貢。

     冬十月庚午朔,勿吉國貢楛矢。

    壬午,高麗、吐谷渾國并遣使朝獻。

    乙酉,以安定公胡國珍為中書監、儀同三司。

    甲午,蕭衍弘化太守杜桂舉郡内屬。

    十有二月辛醜,以高一陽一王雍為太師。

    己酉,鎮南崔亮破祖悅,遂圍硖石。

    丁卯,帝、皇太後谒景陵。

    高車國遣使朝獻。

     熙平元年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年。

    荊沔都督元志大破蕭衍軍,斬其恆農太守王世定等。

    以吏部尚書李平為鎮軍大将軍兼尚書右仆射,為行台,節度讨硖石諸軍。

    二月乙巳,鎮東蕭寶夤大破衍将于淮北。

    癸亥,初聽秀才對策,第居中上已上,叙之。

    乙醜,鎮南崔亮、鎮軍李平等克硖石,斬衍豫州刺史趙祖悅,傳首京師,盡俘其衆。

    是月,吐谷渾、宕昌、鄧至諸國并遣朝貢。

    三月辛未,以揚州刺史李崇為骠騎将軍、儀同三司。

    壬辰,以硖石俘虜分賜百僚。

     夏四月戊戌,以瀛州民饑,開倉赈恤。

    高昌、一陰一平國并遣使朝獻。

    五月丁卯朔,诏曰:“炎旱積辰,苗稼萎悴,比雖微澍,猶未沾洽。

    晚種不納,企望憂勞,在予之責,思自兢厲。

    尚書可厘恤獄犴,察其淹枉,簡量輕重,随事以聞,無使一人怨嗟,增傷和氣。

    土木作役,權皆休罷,勸農省務,肆力田疇。

    庶嘉澤近降,豐年可必。

    ”蕭衍衡州刺史張齊寇益州,複以傅豎眼為刺史以讨之,頻破賊軍,斬其将任太洪首。

    庚午,诏放華林野獸于山澤。

    丙戌,吐谷渾遣使朝獻。

     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之禁。

    丙子,诏兵士征硖石者複租賦一年。

    傅豎眼大破張齊,齊遁走。

    乙酉,高昌國遣使朝獻。

    八月乙巳,以侍中、中書監、儀同三司、安定郡開國公胡國珍為都督雍泾岐華東秦豳六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

    丙午,诏曰:“先賢列聖,道冠生民,仁風盛德,煥乎圖史。

    暨曆數永終,迹随物變,陵遂沓藹,鞠為茂草,古帝諸陵,多見踐藉。

    可明敕所在,諸有帝王墳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

    ”宕昌國遣使朝貢。

    九月丁醜,淮堰破,蕭衍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于海。

    十有二月癸巳,诏洛一陽一、河一陰一及諸曹雜人年七十巳上、鳏寡貧困不能自存,及年雖少而痼疾長廢、窮苦不濟者,研實具列以聞。

     二年春正月,大乘餘賊複相聚結,攻瀛州。

    刺史宇文福讨平之。

    甲戌,大赦天下。

    戊子,勿吉國遣使朝貢。

    庚寅,诏遣大使巡行四方,問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

    又诏:“選曹用人,務在得才,廣求栖遁,共康治道。

    州鎮城隍,各令嚴固。

    齋會聚集,糾執妖諠。

    囹圄皆令造屋,桎梏務存輕小。

    工巧浮迸,不得隐藏。

    絹布缯彩,長短合式。

    偷竊軍階,亦悉沙汰。

    籍貫不實,普使糾案,聽自歸首,逋違加罪。

    ”诏中尉元匡考定權衡。

    癸醜,地伏羅、罽賓國并遣使朝獻。

    二月庚子,契丹、鄧至、宕昌諸國并遣使朝獻。

    丁未,封禦史中尉元匡為東平王。

    三月甲戌,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丁亥,太保、領司徒、廣平王懷薨。

     夏四月甲午,高麗、波斯、疏勒、嚈哒諸國并遣使朝獻。

    丁酉,诏京尹所統,百年以上賜大郡闆,九十以上賜小郡闆。

    戊申,以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胡國珍為司徒公,特進、汝南王悅為中書監、儀同三司。

    乙卯,皇太後幸伊阙石窟寺,即日還宮。

    安定王超改封北平王。

    五月辛酉,诏曰:“揚州硖石、荊山、新淮、酂城兵士戰沒者,追給斂财,複一房五年;若無妻子,複其家一人二年。

    身被三創,賞一階;雖一創而四體廢落者,亦同此賞。

    ”庚辰,重申天文之禁,犯者以大辟論。

    乙酉,鄧至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乙醜,地伏羅、罽賓國并遣使朝獻。

    乙亥,中書監、儀同三司、汝南王悅坐殺人免官,以王還第。

    己巳,車駕有事于太廟。

    八月戊戌,宴太祖以來宗室年十五以上于顯一陽一殿,申家人之禮。

    己亥,诏庶族子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

    诏曰:“皇魏開基,道邁周漢,蟬連二都,德盛百祀。

    雖帝胤蕃衍,親賢并茂,而猶沉屈素履,巾褐衡門,非所謂廣命戚族,翼屏王室者也。

    今可依世近遠,叙之列位。

    ”庚子,诏鹹一陽一、京兆二王子女還附屬籍。

    壬寅,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丁未,诏侍中、太師、高一陽一王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

    己酉,契丹國遣使朝貢。

    九月辛酉,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丙寅,诏曰:“察訟理冤,實維政首;躬親聽覽,民信所由。

    比日諒暗之中,治綱未振,獄犴繁廣,嗟訴驟聞,雖曰司存,每多誣壅。

    曾是寡德,實深矜慨。

    自今月望,當暫出城闉,親納滞枉。

    主者可宣諸近遠,鹹使聞知。

    ”是月,城青、齊、兗、泾、平、營、肆七州所治東一陽一、曆城、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