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八 世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盡矜恕;掠拷之苦,每多切酷,非所以祗憲量衷、慎刑重命者也。
推濫究枉,良轸于懷。
可付尚書一精一檢枷杖違制之由,斷罪聞奏。
”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
乙醜,假尚書李平鎮北将軍、行冀州事以讨之。
丁卯,大赦,改年。
庚午,吐谷渾、庫莫奚國并遣使朝貢。
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于草橋。
丙戌,複前中山王英本封。
壬辰,蠕蠕國遣使朝貢。
定州刺史、安樂王诠大破元愉于信都北。
戊戌,殺侍中、太師、彭城王勰。
辛醜,诏赦冀州民雜工役為元愉所诖誤者。
其能斬獲逆一黨一,别加優賞。
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斬其所署冀州牧韋超、右衛将軍睦雅、尚書仆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朏等。
統軍叔孫頭執愉送信都。
群臣請誅愉,帝弗許,诏送京師。
冀州平。
庚子,郢州司馬彭珍、治中督榮祖等謀叛,潛引蕭衍衆入義一陽一。
郢州刺史婁悅擊走之。
诏将軍胡季智、屈祖等南赴義一陽一。
三關戍主侯登、一陽一鳳省等以城南叛,婁悅嬰城固守。
遣中山王英督步騎三萬以赴之。
冬十月丁巳,诏複故北海王詳本封,葬以王禮。
豫州彭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蕭衍遣将齊苟仁等四将以助之。
诏尚書邢巒行豫州事,督将軍崔暹率騎讨之。
丙子,邢巒大破早生及苟仁軍于鮑口。
丁醜,前宿豫戍主成安樂子景俊殺宿豫戍主嚴仲賢,以城南叛。
十有一月庚寅,诏安東将軍楊椿率衆四萬攻宿豫。
十有二月己未,邢巒克懸瓠,斬白早生,擒齊苟仁等,俘蕭衍卒三千餘人,分賜王公已下。
癸亥,中山王英破衍将于楚城,擒衍甯朔将軍張疑等。
郢州刺史婁悅破衍将馬仙琕于金山。
壬申,漢東蠻民一萬七千戶相率内附。
丙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是歲,高昌國王麹嘉遣其兄子私署左衛将軍孝亮奉表來朝,因求内徙,乞師迎接。
二年春正月,蕭衍遣王神念寇南兗。
诏輔國将軍長孫稚假平南将軍為都督,率統軍邴虬等五軍以讨之。
丁亥,胡密、步就磨、忸密、般是、悉萬斤、辛豆那、越拔忸諸國并遣使朝獻。
壬辰,嚈哒、薄知國遣使來朝,貢白象一。
乙未,高昌國遣使朝貢。
丙申,中山王英進一逼一蕭衍長薄戍。
戊戌,宵潰,殺傷千數。
丁酉,拔武一陽一關,擒衍雲騎将軍、松滋縣開國侯馬廣,冠軍将軍、遷陵縣開國子彭甕生,骁騎将軍、當一陽一縣開國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将,俘獲七千餘人。
進攻黃岘、西關。
衍将馬仙琕棄西關,李元履棄黃岘遁走。
是月,泾州沙門劉慧汪聚衆反。
诏華州刺史奚康生讨之。
二月乙卯,诏曰:“比軍役頻興,仗多毀敗,在庫戎器,見有無幾。
安不忘危,古人所戒;五兵之器,事須充積,經造既殷,非衆莫舉。
今可量造四萬人雜仗。
”三月癸未,磨石羅、阿曜社蘇突阇、地伏羅諸國并遣使朝獻。
夏四月己酉,诏以武川鎮饑,開倉赈恤。
甲子,诏曰:“聖人濟世,随物污隆,或正或權,理無恆在。
先朝以雲駕甫遷,嵩基始構;河洛民庶,徙舊未安,代來新宅,尚不能就;伊阙西南,群蠻填聚;沔一陽一賊城,連邑作戍;蠢爾愚巴,心未純款,故暫抑造育之仁,權緩肅一奸一之法。
今京師天固,與昔不同。
楊郢荊益,皆悉我有;保險諸蠻,罔不歸附;商洛民情,誠倍往日。
唯樊襄已南,仁乖道政,被拘隔化,非民之咎。
而無賴之徒,輕相劫掠,屠害良善,離人父兄。
衍之為酷,實亦深矣。
便可放彼掠民,示其大惠,舍此殘賊,未令之愆。
并敕緣邊州鎮,自今已後,不聽境外寇盜,犯者罪同境内。
若州鎮主将,知容不糾,坐之如律。
”五月,高麗國遣使朝獻。
辛醜,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一殺。
甲辰,幸華林都亭,親錄囚徒,犯死罪已下降一等。
六月,高昌國遣使朝獻。
辛亥,诏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
諸州軌轍南北不等,今可申敕四方,使遠近無二。
” 秋七月癸未,契丹國遣使朝獻。
八月丁未,鄧至國遣使朝獻。
戊申,以鄧至國世子像覽蹄為其國王。
高昌、勿吉、庫莫奚諸國并遣使朝獻。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子颢為北海王。
壬午,诏定諸門闼名。
冬十月癸醜,以司空、廣一陽一王嘉為司徒。
庚午,郢州獻七寶一床一,诏不納。
十有一月甲申,诏禁屠一殺含孕,以為永制。
己醜,帝于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诘經》。
十有二月,诏曰:“五等諸侯,比無選式。
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
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
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可依此叙之。
”疊伏羅、弗菩提、朝陀咤、波羅諸國并遣使朝獻。
三年春二月丙午,高昌、鄧至國并遣使朝獻。
壬子,秦州沙門劉光秀謀反。
州郡捕斬之。
癸亥,秦州隴西羌殺鎮将趙俊,阻兵反叛。
州軍讨平之。
三月丙戌,皇子生,大赦天下。
高麗、吐谷渾、宕昌諸國并遣使朝獻。
夏四月,平一陽一郡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
五月丁亥,诏以冀定二州旱儉,開倉赈恤。
六月壬寅,诏重求遺書于天下。
丁卯,名皇子曰诩。
閏月己亥,吐谷渾、高麗、契丹諸國各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未,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八月巳卯,勿吉國遣使朝貢。
九月壬寅,烏苌、伽秀沙尼諸國并遣使朝獻。
丙辰,高車别帥可略汗等率衆一千七百内屬。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英薨。
丙申,诏曰:“朕乘乾禦曆,年周一紀,而道謝擊壤,教慚刑厝。
至于下民之茕鳏疾苦,心常愍之。
此而不恤,豈為民父母一之意也!可敕太常于閑敞之處,别立一館,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鹹令居處。
嚴敕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
雖齡數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賴針石,庶秦扁之言,理驗今日。
又經方浩博,流傳處廣,應病投藥,卒難窮究。
更令有司,集諸醫工,尋篇推簡,務存一精一要,取三十餘卷,以班九服。
郡縣備寫,布下鄉邑,使知救患之術耳。
”戊戌,高車、龜茲、難地、那竭、庫莫奚等諸國并遣使朝獻。
十有二月己卯,高麗、比沙杖國遣使朝獻。
辛巳,江一陽一王繼坐事除名。
甲申,诏于青州立高祖廟。
殿中侍禦史王敞謀反伏誅。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衆反。
诏谏議大夫薛和率衆讨之。
甲子,阿悅陀、不數羅國并遣使朝獻。
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民饑甚,遣使赈恤。
三月癸卯,婆比幡彌、烏苌、比地、乾達諸國并遣使朝獻。
壬戌,司徒、廣一陽一王嘉薨。
夏四月,琅邪民王萬壽斬蕭衍輔國将軍、琅邪東莞二郡太守劉晣首,以朐山來降。
推濫究枉,良轸于懷。
可付尚書一精一檢枷杖違制之由,斷罪聞奏。
”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
乙醜,假尚書李平鎮北将軍、行冀州事以讨之。
丁卯,大赦,改年。
庚午,吐谷渾、庫莫奚國并遣使朝貢。
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于草橋。
丙戌,複前中山王英本封。
壬辰,蠕蠕國遣使朝貢。
定州刺史、安樂王诠大破元愉于信都北。
戊戌,殺侍中、太師、彭城王勰。
辛醜,诏赦冀州民雜工役為元愉所诖誤者。
其能斬獲逆一黨一,别加優賞。
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斬其所署冀州牧韋超、右衛将軍睦雅、尚書仆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朏等。
統軍叔孫頭執愉送信都。
群臣請誅愉,帝弗許,诏送京師。
冀州平。
庚子,郢州司馬彭珍、治中督榮祖等謀叛,潛引蕭衍衆入義一陽一。
郢州刺史婁悅擊走之。
诏将軍胡季智、屈祖等南赴義一陽一。
三關戍主侯登、一陽一鳳省等以城南叛,婁悅嬰城固守。
遣中山王英督步騎三萬以赴之。
冬十月丁巳,诏複故北海王詳本封,葬以王禮。
豫州彭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蕭衍遣将齊苟仁等四将以助之。
诏尚書邢巒行豫州事,督将軍崔暹率騎讨之。
丙子,邢巒大破早生及苟仁軍于鮑口。
丁醜,前宿豫戍主成安樂子景俊殺宿豫戍主嚴仲賢,以城南叛。
十有一月庚寅,诏安東将軍楊椿率衆四萬攻宿豫。
十有二月己未,邢巒克懸瓠,斬白早生,擒齊苟仁等,俘蕭衍卒三千餘人,分賜王公已下。
癸亥,中山王英破衍将于楚城,擒衍甯朔将軍張疑等。
郢州刺史婁悅破衍将馬仙琕于金山。
壬申,漢東蠻民一萬七千戶相率内附。
丙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是歲,高昌國王麹嘉遣其兄子私署左衛将軍孝亮奉表來朝,因求内徙,乞師迎接。
二年春正月,蕭衍遣王神念寇南兗。
诏輔國将軍長孫稚假平南将軍為都督,率統軍邴虬等五軍以讨之。
丁亥,胡密、步就磨、忸密、般是、悉萬斤、辛豆那、越拔忸諸國并遣使朝獻。
壬辰,嚈哒、薄知國遣使來朝,貢白象一。
乙未,高昌國遣使朝貢。
丙申,中山王英進一逼一蕭衍長薄戍。
戊戌,宵潰,殺傷千數。
丁酉,拔武一陽一關,擒衍雲騎将軍、松滋縣開國侯馬廣,冠軍将軍、遷陵縣開國子彭甕生,骁騎将軍、當一陽一縣開國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将,俘獲七千餘人。
進攻黃岘、西關。
衍将馬仙琕棄西關,李元履棄黃岘遁走。
是月,泾州沙門劉慧汪聚衆反。
诏華州刺史奚康生讨之。
二月乙卯,诏曰:“比軍役頻興,仗多毀敗,在庫戎器,見有無幾。
安不忘危,古人所戒;五兵之器,事須充積,經造既殷,非衆莫舉。
今可量造四萬人雜仗。
”三月癸未,磨石羅、阿曜社蘇突阇、地伏羅諸國并遣使朝獻。
夏四月己酉,诏以武川鎮饑,開倉赈恤。
甲子,诏曰:“聖人濟世,随物污隆,或正或權,理無恆在。
先朝以雲駕甫遷,嵩基始構;河洛民庶,徙舊未安,代來新宅,尚不能就;伊阙西南,群蠻填聚;沔一陽一賊城,連邑作戍;蠢爾愚巴,心未純款,故暫抑造育之仁,權緩肅一奸一之法。
今京師天固,與昔不同。
楊郢荊益,皆悉我有;保險諸蠻,罔不歸附;商洛民情,誠倍往日。
唯樊襄已南,仁乖道政,被拘隔化,非民之咎。
而無賴之徒,輕相劫掠,屠害良善,離人父兄。
衍之為酷,實亦深矣。
便可放彼掠民,示其大惠,舍此殘賊,未令之愆。
并敕緣邊州鎮,自今已後,不聽境外寇盜,犯者罪同境内。
若州鎮主将,知容不糾,坐之如律。
”五月,高麗國遣使朝獻。
辛醜,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一殺。
甲辰,幸華林都亭,親錄囚徒,犯死罪已下降一等。
六月,高昌國遣使朝獻。
辛亥,诏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
諸州軌轍南北不等,今可申敕四方,使遠近無二。
” 秋七月癸未,契丹國遣使朝獻。
八月丁未,鄧至國遣使朝獻。
戊申,以鄧至國世子像覽蹄為其國王。
高昌、勿吉、庫莫奚諸國并遣使朝獻。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子颢為北海王。
壬午,诏定諸門闼名。
冬十月癸醜,以司空、廣一陽一王嘉為司徒。
庚午,郢州獻七寶一床一,诏不納。
十有一月甲申,诏禁屠一殺含孕,以為永制。
己醜,帝于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诘經》。
十有二月,诏曰:“五等諸侯,比無選式。
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
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
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可依此叙之。
”疊伏羅、弗菩提、朝陀咤、波羅諸國并遣使朝獻。
三年春二月丙午,高昌、鄧至國并遣使朝獻。
壬子,秦州沙門劉光秀謀反。
州郡捕斬之。
癸亥,秦州隴西羌殺鎮将趙俊,阻兵反叛。
州軍讨平之。
三月丙戌,皇子生,大赦天下。
高麗、吐谷渾、宕昌諸國并遣使朝獻。
夏四月,平一陽一郡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
五月丁亥,诏以冀定二州旱儉,開倉赈恤。
六月壬寅,诏重求遺書于天下。
丁卯,名皇子曰诩。
閏月己亥,吐谷渾、高麗、契丹諸國各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未,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八月巳卯,勿吉國遣使朝貢。
九月壬寅,烏苌、伽秀沙尼諸國并遣使朝獻。
丙辰,高車别帥可略汗等率衆一千七百内屬。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英薨。
丙申,诏曰:“朕乘乾禦曆,年周一紀,而道謝擊壤,教慚刑厝。
至于下民之茕鳏疾苦,心常愍之。
此而不恤,豈為民父母一之意也!可敕太常于閑敞之處,别立一館,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鹹令居處。
嚴敕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
雖齡數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賴針石,庶秦扁之言,理驗今日。
又經方浩博,流傳處廣,應病投藥,卒難窮究。
更令有司,集諸醫工,尋篇推簡,務存一精一要,取三十餘卷,以班九服。
郡縣備寫,布下鄉邑,使知救患之術耳。
”戊戌,高車、龜茲、難地、那竭、庫莫奚等諸國并遣使朝獻。
十有二月己卯,高麗、比沙杖國遣使朝獻。
辛巳,江一陽一王繼坐事除名。
甲申,诏于青州立高祖廟。
殿中侍禦史王敞謀反伏誅。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衆反。
诏谏議大夫薛和率衆讨之。
甲子,阿悅陀、不數羅國并遣使朝獻。
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民饑甚,遣使赈恤。
三月癸卯,婆比幡彌、烏苌、比地、乾達諸國并遣使朝獻。
壬戌,司徒、廣一陽一王嘉薨。
夏四月,琅邪民王萬壽斬蕭衍輔國将軍、琅邪東莞二郡太守劉晣首,以朐山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