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七 高祖紀上

關燈
來穰,稱朕意焉。

    ” 七年春正月庚申,诏曰:“朕每思知百姓之所疾苦,以增修寬政。

    而明不燭遠,實有缺焉。

    故具問守宰苛虐之狀于州郡使者、秀孝、計掾,而對多不實,甚乖朕虛求之意。

    宜案以大辟,明罔上必誅。

    然情猶未忍,可恕罪聽歸。

    申下天下,使知後犯無恕。

    ”丁卯,诏青、齊、光、東徐四州之民,戶運倉粟二十石,送瑕丘、琅邪,複租算一年。

    三月甲戌,以冀定二州民饑,诏郡縣為粥于路以食之,又馳關津之禁,任其去來。

     夏四月庚子,幸崞山,賜所過鳏寡不能自存者衣服粟帛。

    壬寅,車駕還宮。

    閏月癸醜,皇子生,大赦天下。

    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佛寺。

    六月,定州上言,為粥給饑人,所活九十四萬七千餘口。

     秋七月丁醜,帝、太皇太後幸神淵池。

    甲申,幸方山。

    诏假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員外郎蘭英使于蕭赜。

    濟南王羅拔改封趙郡王。

    九月壬寅,诏曰:“朕承祖宗,夙夜惟懼;然聽政之際,猶慮未周,至于案文審獄,思聞己過。

    自今群官奏事,當獻可替否,無或面從,俾朕之過,彰于遠近。

    ”冀州上言,為粥給饑民,所活七十五萬一千七百餘口。

     冬十月戊午,皇信堂成。

    十有一月辛醜,蕭赜遣使朝貢。

    十有二月癸醜,诏曰:“淳風行于上古,禮化用乎近葉。

    是以夏殷不嫌一族之婚,周世始絕同姓之娶。

    斯皆教随時設,治因事改者也。

    皇運初基,中原未混,撥亂經綸,日不暇給,古風遺樸,未遑厘改,後遂因循,迄茲莫變。

    朕屬百年之期,當後仁之政,思易質舊,式昭惟新。

    自今悉禁絕之,有犯以不道論。

    ”庚午,開林慮山禁,與民共之。

    诏以州鎮十三民饑,開倉赈恤。

     八年春正月,诏隴西公元琛、尚書陸睿為東西二道大使,褒善罰惡。

    二月,蠕蠕國遣使朝獻。

     夏四月甲寅,幸方山。

    戊午,車駕還宮。

    庚申,行幸旋鴻池,遂幸崞山。

    丁卯,還宮。

    五月己卯,诏赈賜河南七州戍兵。

    甲申,诏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員外郎蘭英使于蕭赜。

    六月丁卯,诏曰:“置官班祿,行之尚矣。

    《周禮》有食祿之典,二漢著受俸之秩。

    逮于魏晉,莫不聿稽往憲,以經綸治道。

    自中原喪亂,茲制中絕,先朝因循,未遑厘改。

    朕永鑒四方,求民之瘼,夙興昧旦,至于憂勤。

    故憲章舊典,始班俸祿。

    罷諸商人,以簡民事。

    戶增調三匹、谷二斛九鬥,以為官司之祿。

    均預調為二匹之賦,即兼商用。

    雖有一時之煩,終克永逸之益。

    祿行之後,贓滿一匹者死。

    變法改度,宜為更始,其大赦天下,與之惟新。

    ”戊辰,武州水泛濫,壞民居舍。

     秋七月乙未,行幸方山石窟寺。

     八月甲辰,诏曰:“帝業至重,非廣詢無以緻治;王務至繁,非博采無以興功。

    先王知其如此,故虛己以求過,明恕以思咎。

    是以谏鼓置于堯世,謗木立于舜庭,用能耳目四達,庶類鹹熙。

    朕承累聖之洪基,屬千載之昌運,每布遐風,景行前式。

    承明之初,班下内外,聽人各盡辨,以補其阙。

    中旨雖宣,允稱者少。

    故變時法,遠遵古典,班制俸祿,改更刑書。

    寬猛未允,人或異議,思言者莫由申情,求谏者無因自達,故令上明不周,下情壅塞。

    今制百辟卿士,工商吏民,各上便宜。

    利民益治,損化傷政,直言極谏,勿有所隐,務令辭無煩華,理從簡實。

    朕将親覽,以知世事之要,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

    ”九月甲午,蕭赜遣使朝貢。

    戊戌,诏曰:“俸制已立,宜時班行,其以十月為首,每季一請。

    ”于是内外百官,受祿有差。

     冬十月,高麗國遣使朝貢。

    蕭赜雙城戍主王繼宗内屬。

    十有一月乙未,诏員外散常侍李彪、員外郎蘭英使于蕭赜。

    十有二月,诏以州鎮十五水旱,民饑,遣使者循行,問所疾苦,開倉赈恤。

     九年春正月戊寅,诏曰:“圖谶之興,起于三季。

    既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

    自今圖谶、秘緯及名為《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

    留者以大辟論。

    又諸巫觋假稱神鬼,妄說吉兇,及委巷諸蔔非墳典所載者,嚴加禁斷。

    ”癸未,大飨群臣于太華殿,班賜《皇诰》。

    二月己亥,制皇子封王者、皇孫及曾孫紹封者、皇女封者歲祿各有差。

    以廣一陽一王建第二子嘉紹建後,為廣一陽一王。

    乙巳,诏曰:“昔之哲王,莫不博采下情,勤求箴谏,建設旌鼓,詢納刍荛。

    朕班祿删刑,慮不周允,虛懷谠直,思顯洪猷。

    百司卿士及工商吏民,其各上書極谏,一靡一有所隐。

    ”三月丙申,宕昌國遣使朝貢。

    封皇弟禧為鹹一陽一王,幹為河南王,羽為廣陵王,雍為颍川王,勰為始平王,詳為北海王。

     夏四月癸醜,幸方山。

    甲寅,還宮。

    五月,高麗國及蕭赜并遣使朝貢。

    六月辛亥,幸方山,遂幸靈泉池。

    丁巳,還宮。

     秋七月丙寅朔,新作諸門。

    癸未,遣使拜宕昌王梁彌機兄子彌承為其國王。

    戊子,幸魚池,登青原岡。

    甲午,還宮。

     八月己亥,行幸彌澤。

    甲寅,登牛頭山。

    庚申,诏曰:“數州災水,饑馑薦臻,緻有賣鬻男一女者。

    天之所譴,在予一人,而百姓無辜,橫罹艱毒,朕用殷憂夕惕,忘食與寝。

    今自太和六年已來,買定、冀、幽、相四州饑民良口者,盡還所親,雖娉為妻妾,遇之非理,情不樂者亦離之。

    ”甲子,還宮。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

    每覽先王之典,經綸百氏,儲畜既積,黎元永安。

    爰暨季葉,斯道陵替。

    富強者并兼山澤,貧弱者望絕一廛,緻令地有遺利,民無餘财,或争畝畔以亡身,或因饑馑以棄業,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還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

    ”戊申,高麗、吐谷渾國并遣使朝貢。

    辛酉,侍中、司徒、魏郡王陳建薨。

    诏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尚書郎公孫阿六頭使蕭赜。

    十有二月乙卯,侍中、淮南王他為司徒。

    蠕蠕犯塞,诏任城王澄率衆讨之。

    是年,京師及州鎮十三水旱傷稼。

    宕昌、高麗、吐谷渾等國并遣使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