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儀同三司,鎮長安。
二月庚午,诏兼鴻胪卿李繼,持節假馮崇車騎大将軍、遼西王,承制聽置尚書已下;賜崇功臣爵秩各有差。
征西将軍金崖與安定鎮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争權構隙,舉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驅掠平民,據險自固。
诏散騎常侍、平西将軍、安定鎮将陸俟讨獲之。
壬午,行幸河西。
诏兼散騎常侍宋宣使于劉義隆。
丙申,馮崇母弟朗來朝。
三月,司馬德宗骠騎将軍司馬元顯子天助來降。
壬子,車駕還宮。
夏五月己亥,行幸山北。
六月,遣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尚書左仆射安原督諸軍讨和龍。
将軍樓勃别将五千騎圍凡城,交通守将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餘家。
辛巳,诏樂安王範發秦、雍兵一萬人,築小城于長安城内。
秋八月,遼西王馮崇上表,求說降其父,帝不聽。
九月,劉義隆遣使朝貢,奉馴象一。
戊午,诏兼大鴻胪卿崔赜持節拜征虜将軍楊難當為征南大将軍、儀同三司,封南秦王。
冬十月,南秦王楊難當率衆圍漢中。
十有一月甲寅,車駕自山北還宮。
十有二月己巳,大赦天下。
辛未,幸一陰一山之北。
隴西休屠王弘祖率衆内屬。
金崖既死,部人立崖從弟當川領其衆。
诏兼散騎常侍盧玄使于劉義隆。
是歲,沮渠蒙遜死,以其子牧犍為車騎大将軍,改封河西王。
三年春正月乙未,車駕次于女水,大飨群臣,班賜各有差。
戊戌,馮文通遣其給事黃門侍郎伊臣乞和,帝不許。
丙辰,金當川反。
楊難當克漢中,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長安。
二月丁卯,蠕蠕吳提奉其妹,并遣其異母兄秃鹿傀及左右數百人朝貢,獻馬二千匹。
戊寅,诏曰:“朕承統之始,群兇縱逸,四方未賓,所在逆僭。
蠕蠕陸梁于漠北,鐵弗肆虐于三秦。
是以旰食忘寝,抵掌扼腕,期在掃清逋殘,甯濟萬宇。
故頻年屢征,有事西北,運輸之役,百姓勤勞,廢失農業,遭離水旱,緻使生民貧富不均,未得家給人足,或有寒窮不能自贍者,朕甚愍焉。
今四方順軌,兵革漸甯,宜寬徭賦,與民休息。
其令州郡縣隐括貧富,以為三級,其富者租賦如常,中者複二年,下窮者複三年。
刺史守宰當務盡平當,不得阿容以罔政治。
明相宣約,鹹使聞知。
”辛卯,車駕還宮。
三月甲寅,行幸河西。
閏月甲戌,秦王赫連昌叛走。
丙子,河西候将格殺之。
驗其謀反,群弟皆伏誅。
己卯,車駕還宮。
彭城公元粟進爵為王。
辛巳,馮文通遣尚書高颙上表稱蕃,诏征其侍子。
戊子,金當川率其衆圍西川侯彭文晖于一陰一密。
夏四月乙未,诏征西大将軍常山王素讨當川。
丁未,行幸河西。
壬戌,獲當川,斬之于長安以徇。
六月甲辰,車駕還宮。
辛亥,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司空、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侍中古弼,督諸軍讨和龍。
芟其禾稼,徙民而還。
秋七月辛巳,東宮成,備置屯衛,三分西宮之一。
壬午,行幸美稷,遂至隰城。
命諸軍讨山胡白龍于西河。
九月戊子,克之,斬白龍及其将帥,屠其城。
冬十月癸巳,蠕蠕國遣使朝貢。
甲午,破白龍餘一黨一于五原。
诏山胡為白龍所一逼一及歸降者,聽為平民。
諸與白龍同惡,斬數千人,虜其妻子,班賜将士各有差。
十有一月,車駕還宮。
十有二月甲辰,行幸雲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壬午,降死刑已下各一等。
癸未,出太祖、太宗宮人,令得嫁。
甲申,大赦,改年。
二月庚子,蠕蠕、焉耆、車師諸國各遣使朝獻。
诏長安及平涼民徙在京師,其孤老不能自存者,聽還鄉裡。
丁未,車駕還宮。
三月癸亥,馮文通遣大将渴燭通朝獻,辭以子疾。
夏五月庚申,進宜都公穆壽為宜都王,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為上一黨一王,宜城公奚斤為恆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本官各如故。
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
甲戌,行幸雲中。
六月甲午,诏曰:“頃者寇逆消除,方表漸晏,思崇政化,敷洪治道,是以屢诏有司,班宣思惠,綏理百揆。
群公卿士,師尹牧守,或未盡導揚之美,緻令一陰一陽一失序,和氣不平,去春小旱,東作不茂。
憂勤克己,祈請靈祗,上下鹹秩。
豈朕一精一誠有感,何報應之速,雲雨震灑,流澤沾渥。
有鄙婦人持方寸玉印,詣潞縣侯孫家,既而亡去,莫知所在。
玉色鮮白,光照内映。
印有三字,為龍鳥之形,要妙奇巧,不類人迹,文曰‘旱疫平’。
推尋其理,蓋神靈之報應也。
朕用嘉焉。
比者已來,祯瑞仍臻:所在甘露流液,降于殿内;嘉瓜合蒂,生于中山;野木連理,殖于魏郡;在先後載誕之鄉,白燕集于盛樂舊都,玄鳥随之,蓋有千數;嘉禾頻歲合秀于恆農;白雉、白兔并見于勃海,白雉三隻又集于平一陽一太祖之廟。
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所以内省驚震,欣懼交懷。
其令天下大酺五日,禮報百神;守宰祭界内名山大川,上答天意,以求福祿。
”丙午,高麗、鄯善國并遣使朝獻。
戊申,诏骠騎大将軍、樂平王丕等五将率騎四萬東伐文通。
秋七月,田于棝楊。
己卯,丕等至于和龍,徙男一女六千口而還。
八月丙戌,遂幸河西。
粟特國遣使朝獻。
九月甲戌,車駕還宮。
冬十月癸卯,尚書左仆射安原謀反伏誅。
甲辰,行幸定州,次于新城宮。
十有一月乙醜,行幸冀州。
己巳,校獵于廣川。
丙子,行幸鄴,祀密太後廟。
諸所過,對問高年,褒禮賢俊。
十有二月甲申,诏曰:“一操一持六一柄一,王者所以統攝;平政理訟,公卿之所司存;勸農平賦,宰民之所專急;盡力三時,黔首之所克濟。
各修其分,謂之有序;今更不然,何以為治?越職侵局,有紊綱紀;上無定令,民知何從?自今以後,亡匿避難,羁旅他鄉,皆當歸還舊居,不問前罪。
民相殺害,牧守依法平決,不
二月庚午,诏兼鴻胪卿李繼,持節假馮崇車騎大将軍、遼西王,承制聽置尚書已下;賜崇功臣爵秩各有差。
征西将軍金崖與安定鎮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争權構隙,舉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驅掠平民,據險自固。
诏散騎常侍、平西将軍、安定鎮将陸俟讨獲之。
壬午,行幸河西。
诏兼散騎常侍宋宣使于劉義隆。
丙申,馮崇母弟朗來朝。
三月,司馬德宗骠騎将軍司馬元顯子天助來降。
壬子,車駕還宮。
夏五月己亥,行幸山北。
六月,遣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尚書左仆射安原督諸軍讨和龍。
将軍樓勃别将五千騎圍凡城,交通守将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餘家。
辛巳,诏樂安王範發秦、雍兵一萬人,築小城于長安城内。
秋八月,遼西王馮崇上表,求說降其父,帝不聽。
九月,劉義隆遣使朝貢,奉馴象一。
戊午,诏兼大鴻胪卿崔赜持節拜征虜将軍楊難當為征南大将軍、儀同三司,封南秦王。
冬十月,南秦王楊難當率衆圍漢中。
十有一月甲寅,車駕自山北還宮。
十有二月己巳,大赦天下。
辛未,幸一陰一山之北。
隴西休屠王弘祖率衆内屬。
金崖既死,部人立崖從弟當川領其衆。
诏兼散騎常侍盧玄使于劉義隆。
是歲,沮渠蒙遜死,以其子牧犍為車騎大将軍,改封河西王。
三年春正月乙未,車駕次于女水,大飨群臣,班賜各有差。
戊戌,馮文通遣其給事黃門侍郎伊臣乞和,帝不許。
丙辰,金當川反。
楊難當克漢中,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長安。
二月丁卯,蠕蠕吳提奉其妹,并遣其異母兄秃鹿傀及左右數百人朝貢,獻馬二千匹。
戊寅,诏曰:“朕承統之始,群兇縱逸,四方未賓,所在逆僭。
蠕蠕陸梁于漠北,鐵弗肆虐于三秦。
是以旰食忘寝,抵掌扼腕,期在掃清逋殘,甯濟萬宇。
故頻年屢征,有事西北,運輸之役,百姓勤勞,廢失農業,遭離水旱,緻使生民貧富不均,未得家給人足,或有寒窮不能自贍者,朕甚愍焉。
今四方順軌,兵革漸甯,宜寬徭賦,與民休息。
其令州郡縣隐括貧富,以為三級,其富者租賦如常,中者複二年,下窮者複三年。
刺史守宰當務盡平當,不得阿容以罔政治。
明相宣約,鹹使聞知。
”辛卯,車駕還宮。
三月甲寅,行幸河西。
閏月甲戌,秦王赫連昌叛走。
丙子,河西候将格殺之。
驗其謀反,群弟皆伏誅。
己卯,車駕還宮。
彭城公元粟進爵為王。
辛巳,馮文通遣尚書高颙上表稱蕃,诏征其侍子。
戊子,金當川率其衆圍西川侯彭文晖于一陰一密。
夏四月乙未,诏征西大将軍常山王素讨當川。
丁未,行幸河西。
壬戌,獲當川,斬之于長安以徇。
六月甲辰,車駕還宮。
辛亥,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司空、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侍中古弼,督諸軍讨和龍。
芟其禾稼,徙民而還。
秋七月辛巳,東宮成,備置屯衛,三分西宮之一。
壬午,行幸美稷,遂至隰城。
命諸軍讨山胡白龍于西河。
九月戊子,克之,斬白龍及其将帥,屠其城。
冬十月癸巳,蠕蠕國遣使朝貢。
甲午,破白龍餘一黨一于五原。
诏山胡為白龍所一逼一及歸降者,聽為平民。
諸與白龍同惡,斬數千人,虜其妻子,班賜将士各有差。
十有一月,車駕還宮。
十有二月甲辰,行幸雲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壬午,降死刑已下各一等。
癸未,出太祖、太宗宮人,令得嫁。
甲申,大赦,改年。
二月庚子,蠕蠕、焉耆、車師諸國各遣使朝獻。
诏長安及平涼民徙在京師,其孤老不能自存者,聽還鄉裡。
丁未,車駕還宮。
三月癸亥,馮文通遣大将渴燭通朝獻,辭以子疾。
夏五月庚申,進宜都公穆壽為宜都王,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為上一黨一王,宜城公奚斤為恆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本官各如故。
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
甲戌,行幸雲中。
六月甲午,诏曰:“頃者寇逆消除,方表漸晏,思崇政化,敷洪治道,是以屢诏有司,班宣思惠,綏理百揆。
群公卿士,師尹牧守,或未盡導揚之美,緻令一陰一陽一失序,和氣不平,去春小旱,東作不茂。
憂勤克己,祈請靈祗,上下鹹秩。
豈朕一精一誠有感,何報應之速,雲雨震灑,流澤沾渥。
有鄙婦人持方寸玉印,詣潞縣侯孫家,既而亡去,莫知所在。
玉色鮮白,光照内映。
印有三字,為龍鳥之形,要妙奇巧,不類人迹,文曰‘旱疫平’。
推尋其理,蓋神靈之報應也。
朕用嘉焉。
比者已來,祯瑞仍臻:所在甘露流液,降于殿内;嘉瓜合蒂,生于中山;野木連理,殖于魏郡;在先後載誕之鄉,白燕集于盛樂舊都,玄鳥随之,蓋有千數;嘉禾頻歲合秀于恆農;白雉、白兔并見于勃海,白雉三隻又集于平一陽一太祖之廟。
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所以内省驚震,欣懼交懷。
其令天下大酺五日,禮報百神;守宰祭界内名山大川,上答天意,以求福祿。
”丙午,高麗、鄯善國并遣使朝獻。
戊申,诏骠騎大将軍、樂平王丕等五将率騎四萬東伐文通。
秋七月,田于棝楊。
己卯,丕等至于和龍,徙男一女六千口而還。
八月丙戌,遂幸河西。
粟特國遣使朝獻。
九月甲戌,車駕還宮。
冬十月癸卯,尚書左仆射安原謀反伏誅。
甲辰,行幸定州,次于新城宮。
十有一月乙醜,行幸冀州。
己巳,校獵于廣川。
丙子,行幸鄴,祀密太後廟。
諸所過,對問高年,褒禮賢俊。
十有二月甲申,诏曰:“一操一持六一柄一,王者所以統攝;平政理訟,公卿之所司存;勸農平賦,宰民之所專急;盡力三時,黔首之所克濟。
各修其分,謂之有序;今更不然,何以為治?越職侵局,有紊綱紀;上無定令,民知何從?自今以後,亡匿避難,羁旅他鄉,皆當歸還舊居,不問前罪。
民相殺害,牧守依法平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