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史安颉出戰,擒昌。
昌餘衆立昌弟定為王,走還平涼。
三月癸酉,诏侍中古弼迎赫連昌。
辛巳,弼等以昌至于京師。
司空奚斤追定于平涼馬髦嶺,為定所擒。
丘堆先守辎重在安定,聞斤敗,棄甲東走蒲坂。
帝聞大怒,诏安颉斬堆。
夏四月,赫連定遣使朝貢,帝诏谕之。
壬子,西巡。
戊午,田于河西。
大赦天下。
南秦王揚玄遣使朝貢。
六月丁酉,并州胡酋蔔田謀反伏誅,餘衆不安。
诏淮南公王倍斤鎮慮虒,撫一慰之。
甲寅,行幸長川。
秋七月,車駕還宮。
八月,東幸廣甯,臨觀溫泉。
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
蠕蠕大檀遣子将萬餘騎入塞。
事具《蠕蠕傳》。
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内屬。
九月,車駕還宮。
上洛巴渠泉午觸等萬餘家内附。
冬十月甲辰,北巡。
壬子,田于牛川。
劉義隆淮北鎮将王仲德遣步騎二千餘入寇濟一陽一、陳留。
是月,車駕還宮。
閏月辛巳,義隆又遣将王玄谟、兗州刺史竺靈秀步騎二千人寇荥一陽一,将襲虎牢。
豫州遣軍逆擊,走之。
上郡屠各隗诘歸率萬餘家内屬。
定州丁零鮮于台一陽一、翟喬等二千餘家叛入西山,劫掠郡縣。
州軍讨之,失利。
诏鎮南将軍、壽光侯叔孫建擊之。
十有一月,行幸河西,大校獵。
十有二月甲申,車駕還宮。
是歲,皇子晃生。
乞伏熾磐死,子暮末僭立。
沮渠蒙遜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赫連定弟酒泉公俊自平涼來奔。
丁零鮮于台一陽一等歸罪,诏赦之。
二月,上一黨一李禹聚衆殺太守,自稱無上王,署置将帥。
河内守将擊破之。
禹亡走入山,為人執送,斬之。
夏四月,治兵于南郊。
劉義隆遣使朝貢。
庚寅,車駕北伐,以太尉、北平王長孫嵩,衛尉、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師,從東道與長孫翰等期會于賊庭。
五月丁未,次于沙漠。
舍辎重,輕騎兼馬,至栗水。
蠕蠕震怖,焚燒廬舍,絕迹西走。
事具《蠕蠕傳》。
是月,赫連定來侵統萬,東至侯尼城而還。
秋七月,車駕東轅。
至黑山,校數軍實,班賜王公将士各有差。
八月,帝以東部高車屯巳尼陂,诏左仆射安原率騎萬餘讨之。
事具《蠕蠕傳》。
冬十月,振旅凱旋于京師,告于宗廟。
列置新民于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一陰一山,竟三千裡。
诏司徒平一陽一王長孫翰、尚書令劉潔、左仆射安原、侍中古弼鎮撫之。
十有一月,西巡狩,田于河西,至祚山而還。
三年春正月庚子,車駕還宮。
壬寅,大赦天下。
癸卯,行幸廣甯,臨溫泉,作《溫泉之歌》。
二月丁卯,司徒、平一陽一王長孫翰薨。
戊辰,車駕還宮。
三月壬寅,進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
癸卯,雲中、河西敕勒千餘家叛。
尚書令劉潔追滅之。
帝聞劉義隆将寇邊,乃诏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簡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備之。
夏四月甲子,行幸雲中。
敕勒萬餘落叛走。
诏尚書封鐵追讨滅之。
五月戊戌,诏曰:“夫士之為行,在家必孝,處朝必忠,然後身榮于時,名揚後世矣。
近遣尚書封鐵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盡忠竭節以殒軀命者,今皆追贈爵号;或有蹈鋒履難以自效者,以功次進位;或有故違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
夫有功蒙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
自今以後,不善者可以自改。
其宣敕内外,鹹使聞知。
”六月,诏平南大将軍、假丹一陽一王太毗屯于河上,以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将軍、琅邪王,屯颍川。
秋七月己亥,诏曰:“昔太祖撥亂,制度草創;太宗因循,未遑改作,軍國官屬,至乃阙然。
今諸征鎮将軍、王公仗節邊遠者,聽開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員。
”庚子,诏大鴻胪卿杜超假節、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将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為諸軍節度。
八月,清河群盜殺太守。
劉義隆将到彥之,自清水入河,溯流西行。
帝以河南兵少,诏攝四鎮。
乃治兵,将西讨。
丙寅,到彥之遣将渡河攻冶坂,冠軍将軍安颉督諸軍擊破之,斬首五千餘級,投水死者甚衆。
甲戌,行幸南宮,獵于南山。
戊寅,诏征西大将軍長孫道生屯于河上。
九月己醜,赫連定遣弟謂以代寇鄜城,平西将軍、始平公隗歸等率諸軍讨之,擒賊将王卑,殺萬餘人,謂以代遁走。
癸卯,立密皇太後廟于鄴。
甲辰,行幸統萬,遂征平涼。
冬十月庚申,到彥之、王仲德沿河置守,還保東平。
乙亥,冠軍将軍安颉濟河,攻洛一陽一。
丙子,拔之,擒義隆将二十人,斬首五千級。
時河北諸軍會于七女津,彥之恐軍南度,遣将王蟠龍溯流欲盜官船,征南大将軍杜超等擊破,斬之。
辛巳,安颉平虎牢,義隆司州刺史尹沖墜城死。
十有一月乙酉,車駕至平涼。
先是,赫連定将數萬人東禦于鄜城,留其弟上谷公社于、廣一陽一公度洛孤城守。
帝至平涼,登北原,使赫連昌招谕之,社于不降。
诏安西将軍古弼等擊安定,攻平涼。
定聞之,棄鄜城,入于安定,自率步騎三萬從鹑觚原将救平涼,與弼相遇。
弼擊之,殺數千人,乃還走。
诏諸軍四面圍之。
甲午,壽光侯叔孫建、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濟河。
到彥之、王仲德從清入濟,東走青州。
義隆兗州刺史竺靈秀棄順昌,南奔湖陸。
丁酉,定乏水,引衆下原,诏武衛将軍皇眷擊之,定衆大潰,死者萬餘人。
定中重創,單騎遁走。
獲定弟丹一陽一公烏視拔、武陵公秃骨及公侯百餘人。
是日,諸将乘勝進軍,遂取安定。
定從兄東平公乙升棄城奔長安,劫掠數千家,西奔上邽。
戊戌,叔孫建大破竺靈秀于湖陸,殺獲五千餘人。
己亥,帝幸安定,獲乞伏熾磐質子及定車旗,簿其生口、财畜,班賜将士各有差。
庚子,帝自安定還臨平涼,遂掘塹圍守之。
行幸紐城,安慰初附,赦秦雍之民,賜複七年。
定隴西守
昌餘衆立昌弟定為王,走還平涼。
三月癸酉,诏侍中古弼迎赫連昌。
辛巳,弼等以昌至于京師。
司空奚斤追定于平涼馬髦嶺,為定所擒。
丘堆先守辎重在安定,聞斤敗,棄甲東走蒲坂。
帝聞大怒,诏安颉斬堆。
夏四月,赫連定遣使朝貢,帝诏谕之。
壬子,西巡。
戊午,田于河西。
大赦天下。
南秦王揚玄遣使朝貢。
六月丁酉,并州胡酋蔔田謀反伏誅,餘衆不安。
诏淮南公王倍斤鎮慮虒,撫一慰之。
甲寅,行幸長川。
秋七月,車駕還宮。
八月,東幸廣甯,臨觀溫泉。
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
蠕蠕大檀遣子将萬餘騎入塞。
事具《蠕蠕傳》。
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内屬。
九月,車駕還宮。
上洛巴渠泉午觸等萬餘家内附。
冬十月甲辰,北巡。
壬子,田于牛川。
劉義隆淮北鎮将王仲德遣步騎二千餘入寇濟一陽一、陳留。
是月,車駕還宮。
閏月辛巳,義隆又遣将王玄谟、兗州刺史竺靈秀步騎二千人寇荥一陽一,将襲虎牢。
豫州遣軍逆擊,走之。
上郡屠各隗诘歸率萬餘家内屬。
定州丁零鮮于台一陽一、翟喬等二千餘家叛入西山,劫掠郡縣。
州軍讨之,失利。
诏鎮南将軍、壽光侯叔孫建擊之。
十有一月,行幸河西,大校獵。
十有二月甲申,車駕還宮。
是歲,皇子晃生。
乞伏熾磐死,子暮末僭立。
沮渠蒙遜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赫連定弟酒泉公俊自平涼來奔。
丁零鮮于台一陽一等歸罪,诏赦之。
二月,上一黨一李禹聚衆殺太守,自稱無上王,署置将帥。
河内守将擊破之。
禹亡走入山,為人執送,斬之。
夏四月,治兵于南郊。
劉義隆遣使朝貢。
庚寅,車駕北伐,以太尉、北平王長孫嵩,衛尉、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師,從東道與長孫翰等期會于賊庭。
五月丁未,次于沙漠。
舍辎重,輕騎兼馬,至栗水。
蠕蠕震怖,焚燒廬舍,絕迹西走。
事具《蠕蠕傳》。
是月,赫連定來侵統萬,東至侯尼城而還。
秋七月,車駕東轅。
至黑山,校數軍實,班賜王公将士各有差。
八月,帝以東部高車屯巳尼陂,诏左仆射安原率騎萬餘讨之。
事具《蠕蠕傳》。
冬十月,振旅凱旋于京師,告于宗廟。
列置新民于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一陰一山,竟三千裡。
诏司徒平一陽一王長孫翰、尚書令劉潔、左仆射安原、侍中古弼鎮撫之。
十有一月,西巡狩,田于河西,至祚山而還。
三年春正月庚子,車駕還宮。
壬寅,大赦天下。
癸卯,行幸廣甯,臨溫泉,作《溫泉之歌》。
二月丁卯,司徒、平一陽一王長孫翰薨。
戊辰,車駕還宮。
三月壬寅,進會稽公赫連昌為秦王。
癸卯,雲中、河西敕勒千餘家叛。
尚書令劉潔追滅之。
帝聞劉義隆将寇邊,乃诏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簡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備之。
夏四月甲子,行幸雲中。
敕勒萬餘落叛走。
诏尚書封鐵追讨滅之。
五月戊戌,诏曰:“夫士之為行,在家必孝,處朝必忠,然後身榮于時,名揚後世矣。
近遣尚書封鐵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盡忠竭節以殒軀命者,今皆追贈爵号;或有蹈鋒履難以自效者,以功次進位;或有故違軍法私離幢校者,以軍法行戮。
夫有功蒙賞,有罪受誅,國之常典,不可暫廢。
自今以後,不善者可以自改。
其宣敕内外,鹹使聞知。
”六月,诏平南大将軍、假丹一陽一王太毗屯于河上,以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将軍、琅邪王,屯颍川。
秋七月己亥,诏曰:“昔太祖撥亂,制度草創;太宗因循,未遑改作,軍國官屬,至乃阙然。
今諸征鎮将軍、王公仗節邊遠者,聽開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員。
”庚子,诏大鴻胪卿杜超假節、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将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為諸軍節度。
八月,清河群盜殺太守。
劉義隆将到彥之,自清水入河,溯流西行。
帝以河南兵少,诏攝四鎮。
乃治兵,将西讨。
丙寅,到彥之遣将渡河攻冶坂,冠軍将軍安颉督諸軍擊破之,斬首五千餘級,投水死者甚衆。
甲戌,行幸南宮,獵于南山。
戊寅,诏征西大将軍長孫道生屯于河上。
九月己醜,赫連定遣弟謂以代寇鄜城,平西将軍、始平公隗歸等率諸軍讨之,擒賊将王卑,殺萬餘人,謂以代遁走。
癸卯,立密皇太後廟于鄴。
甲辰,行幸統萬,遂征平涼。
冬十月庚申,到彥之、王仲德沿河置守,還保東平。
乙亥,冠軍将軍安颉濟河,攻洛一陽一。
丙子,拔之,擒義隆将二十人,斬首五千級。
時河北諸軍會于七女津,彥之恐軍南度,遣将王蟠龍溯流欲盜官船,征南大将軍杜超等擊破,斬之。
辛巳,安颉平虎牢,義隆司州刺史尹沖墜城死。
十有一月乙酉,車駕至平涼。
先是,赫連定将數萬人東禦于鄜城,留其弟上谷公社于、廣一陽一公度洛孤城守。
帝至平涼,登北原,使赫連昌招谕之,社于不降。
诏安西将軍古弼等擊安定,攻平涼。
定聞之,棄鄜城,入于安定,自率步騎三萬從鹑觚原将救平涼,與弼相遇。
弼擊之,殺數千人,乃還走。
诏諸軍四面圍之。
甲午,壽光侯叔孫建、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濟河。
到彥之、王仲德從清入濟,東走青州。
義隆兗州刺史竺靈秀棄順昌,南奔湖陸。
丁酉,定乏水,引衆下原,诏武衛将軍皇眷擊之,定衆大潰,死者萬餘人。
定中重創,單騎遁走。
獲定弟丹一陽一公烏視拔、武陵公秃骨及公侯百餘人。
是日,諸将乘勝進軍,遂取安定。
定從兄東平公乙升棄城奔長安,劫掠數千家,西奔上邽。
戊戌,叔孫建大破竺靈秀于湖陸,殺獲五千餘人。
己亥,帝幸安定,獲乞伏熾磐質子及定車旗,簿其生口、财畜,班賜将士各有差。
庚子,帝自安定還臨平涼,遂掘塹圍守之。
行幸紐城,安慰初附,赦秦雍之民,賜複七年。
定隴西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