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一 序紀
關燈
小
中
大
衛瓘之貨,故欲沮動諸部,因在庭中砺钺斧。
諸大人問欲何為,答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今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
”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始祖尋崩。
凡飨國五十八年,年一百四歲。
太祖即位,尊為始祖。
章皇帝諱悉鹿立,始祖之子也。
諸部離叛,國内紛擾。
飨國九年而崩。
平皇帝諱綽立,章帝之少弟也。
雄武有智略,威德複舉。
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為其下所殺,更立莫槐弟普撥為大人。
帝以女妻撥子丘不勤。
帝飨國七年而崩。
思皇帝諱弗立,文帝之少子也。
聰哲有大度,為諸父兄所重。
政崇寬簡,百姓懷服。
飨國一年而崩。
昭皇帝諱祿官立,始祖之子也。
分國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東,在上谷北,濡源之西,東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長子桓皇帝諱猗統一部,居代郡之參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諱猗盧統一部,居定襄之盛樂故城。
自始祖以來,與晉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實,控弦騎士四十餘萬。
是歲,穆帝始出并州,遷雜胡北徙雲中、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擊匈奴、烏桓諸部。
自杏城以北八十裡,迄長城原,夾道立碣,與晉分界。
二年,葬文帝及皇後封氏。
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
至是,述成前意焉。
晉成都王司馬穎遣從事中郎田思,河間王司馬颙遣司馬靳利,并州刺史司馬騰遣主簿梁天,并來會葬。
遠近赴者二十萬人。
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
四年,東部未耐婁大人倍斤入居遼東。
五年,宇文莫廆之子遜昵延朝貢。
帝嘉其誠款,以長女妻焉。
七年,桓帝至自西略,諸降附者二十餘國,凡積五歲,今始東還。
十年,晉惠帝為成都王颍一逼一留在鄴。
匈奴别種劉淵反于離石,自号漢王。
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
桓帝率十餘萬騎,帝亦同時大舉以助之,大破淵衆于西河、上一黨一。
會惠帝還洛,騰乃辭師。
桓帝與騰盟于汾東而還。
乃使輔相衛雄、段繁,于參合陂西累石為亭,樹碑以記行焉。
十一年,劉淵攻司馬騰,騰複乞師。
桓帝以輕騎數千救之,斬淵将綦母豚。
淵南走蒲子。
晉假桓帝大單于,金印紫绶。
是歲,桓帝崩。
帝英傑魁岸,馬不能勝。
常乘安車,駕大牛,牛角容一石。
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木。
參合陂土無榆樹,故世人異之,至今傳記。
帝統部凡十一年。
後定襄侯衛一操一,樹碑于大邗城,以頌功德。
子普根代立。
十二年,賨人李雄僭帝号于蜀,自稱大成。
十三年,昭帝崩。
徒何大單于慕容廆遣使朝貢。
是歲,羯胡石勒與晉馬牧帥汲桑反。
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過人,昭帝崩後,遂總攝三部,以為一統。
元年,劉淵僭帝号,自稱大漢。
三年,晉并州刺史劉琨遣使,以子遵為質。
帝嘉其意,厚報饋之。
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鐵弗劉虎舉衆于雁門以應之,攻琨新興、雁門二郡。
琨來乞師,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将騎二萬,助琨擊之,大破白部;次攻劉虎,屠其營落。
虎收其餘燼,西走度河,竄居朔方。
晉懷帝進帝大單于,封代公。
帝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從琨求句注、陉北之地。
琨自以托附,聞之大喜,乃徙馬邑、一陰一館、樓煩、繁畤、崞五縣之民于陉南,更立城邑,盡獻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方數百裡。
帝乃徙十萬家以充之。
劉琨又遣使乞師救洛一陽一,帝遣步騎二萬助之。
晉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辭以洛中饑馑,師乃還。
是年,劉淵死,子聰僭立。
四年,劉琨牙門将邢延據新興叛,招引劉聰。
帝遣軍讨之,聰退走。
五年,劉琨遣使乞師以讨劉聰、石勒。
帝以琨忠義,矜而許之。
會聰遣其子粲襲晉一陽一,害琨父母而據其城,琨來告難,帝大怒,遣長子六脩、桓帝子普根,及衛雄、範班、姬澹等為前鋒,帝躬統大衆二十萬為後繼。
粲懼,焚辎重,突圍遁走。
縱騎追之,斬其将劉儒、劉豐、簡令、張平、邢延,伏一屍一數百裡。
琨來拜謝,帝以禮待之。
琨固請進軍,帝曰:“吾不早來,緻卿父母見害,誠以相愧。
今卿已複州境,然吾遠來,士馬疲弊,且待終舉。
賊奚可盡乎?”饋琨馬牛羊各千餘,車令百乘,又留勁銳戍之而還。
是年,晉雍州刺史賈疋、京兆太守閻鼎,以晉懷帝為劉聰所執,共立懷帝兄子秦王業為太子,于長安稱行台。
帝複戒嚴,與琨更克大舉。
命琨自列晉行台,部分諸軍,帝将遣十萬騎從西河鑒谷南出,晉軍從蒲坂東度,會于平一陽一,就食聰粟,迎複晉帝。
事不果行。
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
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裡,于氵壘水之一陽一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謂之小一平城,使長子六脩鎮
諸大人問欲何為,答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今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
”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始祖尋崩。
凡飨國五十八年,年一百四歲。
太祖即位,尊為始祖。
章皇帝諱悉鹿立,始祖之子也。
諸部離叛,國内紛擾。
飨國九年而崩。
平皇帝諱綽立,章帝之少弟也。
雄武有智略,威德複舉。
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為其下所殺,更立莫槐弟普撥為大人。
帝以女妻撥子丘不勤。
帝飨國七年而崩。
思皇帝諱弗立,文帝之少子也。
聰哲有大度,為諸父兄所重。
政崇寬簡,百姓懷服。
飨國一年而崩。
昭皇帝諱祿官立,始祖之子也。
分國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東,在上谷北,濡源之西,東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長子桓皇帝諱猗統一部,居代郡之參合陂北;以桓帝之弟穆皇帝諱猗盧統一部,居定襄之盛樂故城。
自始祖以來,與晉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實,控弦騎士四十餘萬。
是歲,穆帝始出并州,遷雜胡北徙雲中、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擊匈奴、烏桓諸部。
自杏城以北八十裡,迄長城原,夾道立碣,與晉分界。
二年,葬文帝及皇後封氏。
初,思帝欲改葬,未果而崩。
至是,述成前意焉。
晉成都王司馬穎遣從事中郎田思,河間王司馬颙遣司馬靳利,并州刺史司馬騰遣主簿梁天,并來會葬。
遠近赴者二十萬人。
三年,桓帝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
四年,東部未耐婁大人倍斤入居遼東。
五年,宇文莫廆之子遜昵延朝貢。
帝嘉其誠款,以長女妻焉。
七年,桓帝至自西略,諸降附者二十餘國,凡積五歲,今始東還。
十年,晉惠帝為成都王颍一逼一留在鄴。
匈奴别種劉淵反于離石,自号漢王。
并州刺史司馬騰來乞師。
桓帝率十餘萬騎,帝亦同時大舉以助之,大破淵衆于西河、上一黨一。
會惠帝還洛,騰乃辭師。
桓帝與騰盟于汾東而還。
乃使輔相衛雄、段繁,于參合陂西累石為亭,樹碑以記行焉。
十一年,劉淵攻司馬騰,騰複乞師。
桓帝以輕騎數千救之,斬淵将綦母豚。
淵南走蒲子。
晉假桓帝大單于,金印紫绶。
是歲,桓帝崩。
帝英傑魁岸,馬不能勝。
常乘安車,駕大牛,牛角容一石。
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木。
參合陂土無榆樹,故世人異之,至今傳記。
帝統部凡十一年。
後定襄侯衛一操一,樹碑于大邗城,以頌功德。
子普根代立。
十二年,賨人李雄僭帝号于蜀,自稱大成。
十三年,昭帝崩。
徒何大單于慕容廆遣使朝貢。
是歲,羯胡石勒與晉馬牧帥汲桑反。
穆皇帝天姿英特,勇略過人,昭帝崩後,遂總攝三部,以為一統。
元年,劉淵僭帝号,自稱大漢。
三年,晉并州刺史劉琨遣使,以子遵為質。
帝嘉其意,厚報饋之。
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鐵弗劉虎舉衆于雁門以應之,攻琨新興、雁門二郡。
琨來乞師,帝使弟子平文皇帝将騎二萬,助琨擊之,大破白部;次攻劉虎,屠其營落。
虎收其餘燼,西走度河,竄居朔方。
晉懷帝進帝大單于,封代公。
帝以封邑去國懸遠,民不相接,乃從琨求句注、陉北之地。
琨自以托附,聞之大喜,乃徙馬邑、一陰一館、樓煩、繁畤、崞五縣之民于陉南,更立城邑,盡獻其地,東接代郡,西連西河、朔方,方數百裡。
帝乃徙十萬家以充之。
劉琨又遣使乞師救洛一陽一,帝遣步騎二萬助之。
晉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辭以洛中饑馑,師乃還。
是年,劉淵死,子聰僭立。
四年,劉琨牙門将邢延據新興叛,招引劉聰。
帝遣軍讨之,聰退走。
五年,劉琨遣使乞師以讨劉聰、石勒。
帝以琨忠義,矜而許之。
會聰遣其子粲襲晉一陽一,害琨父母而據其城,琨來告難,帝大怒,遣長子六脩、桓帝子普根,及衛雄、範班、姬澹等為前鋒,帝躬統大衆二十萬為後繼。
粲懼,焚辎重,突圍遁走。
縱騎追之,斬其将劉儒、劉豐、簡令、張平、邢延,伏一屍一數百裡。
琨來拜謝,帝以禮待之。
琨固請進軍,帝曰:“吾不早來,緻卿父母見害,誠以相愧。
今卿已複州境,然吾遠來,士馬疲弊,且待終舉。
賊奚可盡乎?”饋琨馬牛羊各千餘,車令百乘,又留勁銳戍之而還。
是年,晉雍州刺史賈疋、京兆太守閻鼎,以晉懷帝為劉聰所執,共立懷帝兄子秦王業為太子,于長安稱行台。
帝複戒嚴,與琨更克大舉。
命琨自列晉行台,部分諸軍,帝将遣十萬騎從西河鑒谷南出,晉軍從蒲坂東度,會于平一陽一,就食聰粟,迎複晉帝。
事不果行。
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都。
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裡,于氵壘水之一陽一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謂之小一平城,使長子六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