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一 序紀
關燈
小
中
大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諸華,或外分荒服。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号。
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
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
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
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
爰曆三代,以及秦漢,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殘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焉。
積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諱一毛一立,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崩。
節皇帝諱貸立,崩。
莊皇帝諱觀立,崩。
明皇帝諱樓立,崩。
安皇帝諱越立,崩。
宣皇帝諱推寅立。
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
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景皇帝諱利立,崩。
元皇帝諱俟立,崩。
和皇帝諱肆立,崩。
定皇帝諱機立,崩。
僖皇帝諱蓋立,崩。
威皇帝諱儈立,崩。
獻皇帝諱鄰立。
時有神人言于國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複徙居。
”帝時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聖武皇帝諱诘汾。
獻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于是欲止。
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曆年乃出。
始居匈奴之故地。
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蓋俗雲“鑽研”之義。
初,聖武帝嘗率數萬騎田于山澤,欻見辎軿自天而下。
既至,見美一婦人,侍衛甚盛。
帝異而問之,對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
”遂同寝宿。
旦,請還,曰:“明年周時,複會此處。
”言終而别,去如風雨。
及期,帝至先所田處,果複相見。
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養視之。
子孫相承,當世為帝王。
”語訖而去。
子即始祖也。
故時人諺曰:“诘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
”帝崩。
始祖神元皇帝諱力微立。
生而英睿。
元年,歲在庚子。
先是,西部内侵,國民離散,依于沒鹿回部大人窦賓。
始祖有雄傑之度,時人莫測。
後與賓攻西部,軍敗,失馬步走。
始祖使人以所乘駿馬給之。
賓歸,令其部内求與馬之人,當加重賞,始祖隐而不言。
久之,賓乃知,大驚,将分國之半以奉始祖。
始祖不受,乃進其一愛一女。
賓猶思報恩,固問所欲。
始祖請率所部北居長川,賓乃敬從。
積十數歲,德化大洽,諸舊部民,鹹來歸附。
二十九年,賓臨終,戒其二子,使謹奉始祖。
其子不從,乃一陰一謀為逆。
始祖召殺之,盡并其衆,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馬二十餘萬。
三十九年,遷于定襄之盛樂。
夏四月,祭天,諸部君長皆來助祭,唯白部大人觀望不至,于是征而戮之,遠近肅然,莫不震懾。
始祖乃告諸大人曰:“我曆觀前世匈奴、蹋頓之徒,苟貪财利,抄掠邊民,雖有所得,而其死傷不足相補,更招寇雠,百姓塗炭,非長計也。
”于是與魏和親。
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觀風土。
魏景元二年也。
文皇帝諱沙漠汗,以國太子留洛一陽一,為魏賓之冠。
聘問交市,往來不絕。
魏人奉遺金帛缯絮,歲以萬計。
始祖與鄰國交接,笃信推誠,不為倚伏以要一時之利,寬恕任真,而遐迩歸仰。
魏晉禅代,和好仍密。
始祖春秋已邁,帝以父老求歸,晉武帝具禮護送。
四十八年,帝至自晉。
五十六年,帝複如晉;其年冬,還國。
晉遺帝錦、罽、缯、彩、綿、絹諸物,鹹出豐厚,車牛百乘。
行達并州,晉征北将軍衛瓘,以帝為人雄異,恐為後患,乃密啟晉帝,請留不遣。
晉帝難于失信,不許。
瓘複請以金錦賂國之大人,令緻間隙,使相危害。
晉帝從之,遂留帝。
于是國之執事及外部大人,皆受瓘貨。
五十八年,方遣帝。
始祖聞帝歸,大悅,使諸部大人詣一陰一館迎之。
酒酣,帝仰視飛鳥,謂諸大人曰:“我為汝曹取之。
”援彈飛丸,應弦而落。
時國俗無彈,衆鹹大驚,乃相謂曰:“太子風彩被服,同于南夏,兼奇術絕世,若繼國統,變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國諸子,習本淳樸。
”鹹以為然。
且離間素行,乃謀危害,并先馳還。
始祖問曰:“我子既曆他國,進德何如?”皆對曰:“太子才藝非常,引空弓而落飛鳥,是似得晉人異法怪術,亂國害民之兆,惟願察之。
”自帝在晉之後,諸子一愛一寵一日進,始祖年逾期頤,頗有所惑,聞諸大人之語,意乃有疑。
因曰:“不可容者,便當除之。
”于是諸大人乃馳詣塞南,矯害帝。
既而,始祖甚悔之。
帝身長八尺,英姿瑰偉,在晉之日,朝士英俊多與親善,雅為人物歸仰。
後乃追谥焉。
其年,始祖不豫。
烏丸王庫賢,親近任勢,先受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号。
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
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
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
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
爰曆三代,以及秦漢,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屬,累代殘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焉。
積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諱一毛一立,聰明武略,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崩。
節皇帝諱貸立,崩。
莊皇帝諱觀立,崩。
明皇帝諱樓立,崩。
安皇帝諱越立,崩。
宣皇帝諱推寅立。
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
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景皇帝諱利立,崩。
元皇帝諱俟立,崩。
和皇帝諱肆立,崩。
定皇帝諱機立,崩。
僖皇帝諱蓋立,崩。
威皇帝諱儈立,崩。
獻皇帝諱鄰立。
時有神人言于國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複徙居。
”帝時年衰老,乃以位授子。
聖武皇帝諱诘汾。
獻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于是欲止。
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曆年乃出。
始居匈奴之故地。
其遷徙策略,多出宣、獻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蓋俗雲“鑽研”之義。
初,聖武帝嘗率數萬騎田于山澤,欻見辎軿自天而下。
既至,見美一婦人,侍衛甚盛。
帝異而問之,對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
”遂同寝宿。
旦,請還,曰:“明年周時,複會此處。
”言終而别,去如風雨。
及期,帝至先所田處,果複相見。
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養視之。
子孫相承,當世為帝王。
”語訖而去。
子即始祖也。
故時人諺曰:“诘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
”帝崩。
始祖神元皇帝諱力微立。
生而英睿。
元年,歲在庚子。
先是,西部内侵,國民離散,依于沒鹿回部大人窦賓。
始祖有雄傑之度,時人莫測。
後與賓攻西部,軍敗,失馬步走。
始祖使人以所乘駿馬給之。
賓歸,令其部内求與馬之人,當加重賞,始祖隐而不言。
久之,賓乃知,大驚,将分國之半以奉始祖。
始祖不受,乃進其一愛一女。
賓猶思報恩,固問所欲。
始祖請率所部北居長川,賓乃敬從。
積十數歲,德化大洽,諸舊部民,鹹來歸附。
二十九年,賓臨終,戒其二子,使謹奉始祖。
其子不從,乃一陰一謀為逆。
始祖召殺之,盡并其衆,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馬二十餘萬。
三十九年,遷于定襄之盛樂。
夏四月,祭天,諸部君長皆來助祭,唯白部大人觀望不至,于是征而戮之,遠近肅然,莫不震懾。
始祖乃告諸大人曰:“我曆觀前世匈奴、蹋頓之徒,苟貪财利,抄掠邊民,雖有所得,而其死傷不足相補,更招寇雠,百姓塗炭,非長計也。
”于是與魏和親。
四十二年,遣子文帝如魏,且觀風土。
魏景元二年也。
文皇帝諱沙漠汗,以國太子留洛一陽一,為魏賓之冠。
聘問交市,往來不絕。
魏人奉遺金帛缯絮,歲以萬計。
始祖與鄰國交接,笃信推誠,不為倚伏以要一時之利,寬恕任真,而遐迩歸仰。
魏晉禅代,和好仍密。
始祖春秋已邁,帝以父老求歸,晉武帝具禮護送。
四十八年,帝至自晉。
五十六年,帝複如晉;其年冬,還國。
晉遺帝錦、罽、缯、彩、綿、絹諸物,鹹出豐厚,車牛百乘。
行達并州,晉征北将軍衛瓘,以帝為人雄異,恐為後患,乃密啟晉帝,請留不遣。
晉帝難于失信,不許。
瓘複請以金錦賂國之大人,令緻間隙,使相危害。
晉帝從之,遂留帝。
于是國之執事及外部大人,皆受瓘貨。
五十八年,方遣帝。
始祖聞帝歸,大悅,使諸部大人詣一陰一館迎之。
酒酣,帝仰視飛鳥,謂諸大人曰:“我為汝曹取之。
”援彈飛丸,應弦而落。
時國俗無彈,衆鹹大驚,乃相謂曰:“太子風彩被服,同于南夏,兼奇術絕世,若繼國統,變易舊俗,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國諸子,習本淳樸。
”鹹以為然。
且離間素行,乃謀危害,并先馳還。
始祖問曰:“我子既曆他國,進德何如?”皆對曰:“太子才藝非常,引空弓而落飛鳥,是似得晉人異法怪術,亂國害民之兆,惟願察之。
”自帝在晉之後,諸子一愛一寵一日進,始祖年逾期頤,頗有所惑,聞諸大人之語,意乃有疑。
因曰:“不可容者,便當除之。
”于是諸大人乃馳詣塞南,矯害帝。
既而,始祖甚悔之。
帝身長八尺,英姿瑰偉,在晉之日,朝士英俊多與親善,雅為人物歸仰。
後乃追谥焉。
其年,始祖不豫。
烏丸王庫賢,親近任勢,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