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2 列傳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
關燈
小
中
大
文所一愛一賞。
太清三年卒,贈侍中。
恭弟祗字敬谟,美風儀,幼有令譽。
天監中,封定襄縣侯。
後曆位北兖州刺史。
侯景亂,與從弟湘潭侯退謀起兵内援,會州人反城應景,祗遂奔東魏。
鄱一陽一忠烈王恢字弘達,文帝第十子也。
幼聰穎,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發擿無遺。
及長,美風儀,涉獵史籍。
仕齊位北中郎外兵參軍,前軍主簿。
宣武王之難,逃在都下。
武帝起兵,恢藏伏得免。
大軍至新林,乃奉迎。
天監元年,封鄱一陽一郡王。
除郢州刺史,加都督。
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
恢下車遽命埋瘗,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甯。
時有進筒中布者,恢以奇貨異服,即命焚之,于是百姓仰德。
累遷都督、益州刺史。
成都去新城五百裡,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馬千匹以付所訂之家,須則以次發之,百姓賴焉。
再遷開府儀同三司、都督、荊州刺史。
普通七年,薨于州。
诏贈侍中、司徒,諡曰忠烈。
恢美容質,善談笑,一愛一文酒,有士大夫風則。
所在雖無皎察,亦不傷物。
有孝一性一,初鎮蜀,所生費太妃猶停都。
後于都不豫,恢未之知,一一夜忽夢還侍疾。
及覺,憂惶廢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後有目疾,久廢視瞻。
有道人慧龍得療眼術,恢請之。
及至,空中忽見聖僧。
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鹹謂一精一誠所緻。
恢一性一通恕,輕财好施,凡曆四州,所得奉祿,随而散之。
在荊州,嘗從容問賓僚曰:“中山好酒,趙王好吏,二者孰愈?”衆未有對者。
顧謂長史蕭琛曰:“漢時王侯,蕃屏而已,視事親人,自有其職。
中山聽樂,可得任一性一;彭祖代吏,近于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蕃國,當佐天子臨人,清白其優乎。
”坐者鹹服。
有男一女百人,男封侯者三十九人,女主三十八人。
世子範嗣。
範字世儀,溫和有器識。
爲衛尉卿,每夜自巡警,武帝嘉其勞苦。
出爲益州刺史。
行至荊州而忠烈王薨,因停自解。
武帝不許,诏權監荊州。
及湘東王至,範依舊述職,遣弟湘潭侯退随喪而下。
大同元年,以開通劍道,克複華一陽一增封。
尋征爲領軍将軍、侍中。
範雖無學術,而以籌略自命。
一愛一奇翫古,招集文才,率意題章,亦時有奇緻。
嘗得舊琵琶,題雲“齊竟陵世子”。
範嗟人往物存,攬筆爲詠,以示湘東王,王吟詠其辭,作琵琶賦和之。
後爲都督、雍州刺史。
範作牧莅人,甚得時譽,撫循将士,盡獲歡心。
于是養士馬,修城郭,聚軍糧于私邸。
時廬陵王爲荊州,既是都督府,又素不相能,乃啓稱範謀亂。
範亦馳啓自理,武帝恕焉。
時論者猶謂範欲爲賊。
又童謠雲:“莫匆匆,且寬公,誰當作天子,草覆車邊已。
”時武帝年高,諸王莫肯相服。
簡文雖居儲貳,亦不自安,而與司空邵陵王綸特相疑阻。
綸時爲丹一陽一尹,威震都下。
簡文乃選一精一兵以衛宮内。
兄弟相貳,聲聞四方。
範以名應謠言而求爲公,未幾,加開府儀同三司。
範心密喜,以爲謠驗,武帝若崩,諸王必亂,範既得衆,又有重名,謂可因機以定天下。
乃更收士衆,希望非常。
太清元年,大舉北侵。
初謀元帥,帝欲用範。
時朱異取急外還,聞之遽入曰:“嗣王雄豪蓋世,得人死力,然所至殘暴非常,非吊人之材。
昔陛下登北顧亭以望,謂江右有反氣,骨肉爲戎首。
今日之事,尤宜詳擇。
”帝默然曰:“會理何如?“對曰:“陛下得之,臣無恨矣。
”會理懦而無謀,所乘襻輿施版屋,冠以牛皮。
帝聞不悅,行至宿預,貞一陽一侯明請行,又以明代之,而以範爲征北大将軍,總督漢北征讨諸軍事,尋遷南豫州刺史。
侯景敗于渦一陽一,退保壽一陽一,乃改範爲合州刺史,鎮合肥。
時景不臣迹露,範屢啓言之,朱異每抑而不奏。
及景圍都,範遣世子嗣與裴之高等入援。
遷開府儀同三司。
台城不守,範乃棄合肥,出守東關,請兵于魏,遣二子爲質。
魏人據合肥,竟不助範。
範進退無計,乃泝流西上,軍于枞一陽一,遣信告尋一陽一王大心。
大心要還九江,欲共兵西上。
範得書大喜,乃引軍至盆城,以晉熙爲晉州。
遣子嗣爲刺史,江州郡縣,辄更改易。
于是尋一陽一政令所行,唯存一郡,又疑畏範,市籴不通。
範乃複遣其弟觀甯侯永将兵通南川,助莊鐵。
時二鎮相猜,無複圖賊之志。
範數萬之衆,皆無複食,人多餓死。
範竟發背而薨。
衆秘不發喪,奉弟南安侯恬爲主,有衆數千。
範将侯瑱襲莊鐵于豫章,殺之,盡并其軍。
乃迎喪往郡,于松門遇風,柩沈于水,鈎求得之。
太清三年卒,贈侍中。
恭弟祗字敬谟,美風儀,幼有令譽。
天監中,封定襄縣侯。
後曆位北兖州刺史。
侯景亂,與從弟湘潭侯退謀起兵内援,會州人反城應景,祗遂奔東魏。
鄱一陽一忠烈王恢字弘達,文帝第十子也。
幼聰穎,七歲能通孝經、
及長,美風儀,涉獵史籍。
仕齊位北中郎外兵參軍,前軍主簿。
宣武王之難,逃在都下。
武帝起兵,恢藏伏得免。
大軍至新林,乃奉迎。
天監元年,封鄱一陽一郡王。
除郢州刺史,加都督。
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
恢下車遽命埋瘗,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甯。
時有進筒中布者,恢以奇貨異服,即命焚之,于是百姓仰德。
累遷都督、益州刺史。
成都去新城五百裡,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馬千匹以付所訂之家,須則以次發之,百姓賴焉。
再遷開府儀同三司、都督、荊州刺史。
普通七年,薨于州。
诏贈侍中、司徒,諡曰忠烈。
恢美容質,善談笑,一愛一文酒,有士大夫風則。
所在雖無皎察,亦不傷物。
有孝一性一,初鎮蜀,所生費太妃猶停都。
後于都不豫,恢未之知,一一夜忽夢還侍疾。
及覺,憂惶廢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後有目疾,久廢視瞻。
有道人慧龍得療眼術,恢請之。
及至,空中忽見聖僧。
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鹹謂一精一誠所緻。
恢一性一通恕,輕财好施,凡曆四州,所得奉祿,随而散之。
在荊州,嘗從容問賓僚曰:“中山好酒,趙王好吏,二者孰愈?”衆未有對者。
顧謂長史蕭琛曰:“漢時王侯,蕃屏而已,視事親人,自有其職。
中山聽樂,可得任一性一;彭祖代吏,近于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蕃國,當佐天子臨人,清白其優乎。
”坐者鹹服。
有男一女百人,男封侯者三十九人,女主三十八人。
世子範嗣。
範字世儀,溫和有器識。
爲衛尉卿,每夜自巡警,武帝嘉其勞苦。
出爲益州刺史。
行至荊州而忠烈王薨,因停自解。
武帝不許,诏權監荊州。
及湘東王至,範依舊述職,遣弟湘潭侯退随喪而下。
大同元年,以開通劍道,克複華一陽一增封。
尋征爲領軍将軍、侍中。
範雖無學術,而以籌略自命。
一愛一奇翫古,招集文才,率意題章,亦時有奇緻。
嘗得舊琵琶,題雲“齊竟陵世子”。
範嗟人往物存,攬筆爲詠,以示湘東王,王吟詠其辭,作琵琶賦和之。
後爲都督、雍州刺史。
範作牧莅人,甚得時譽,撫循将士,盡獲歡心。
于是養士馬,修城郭,聚軍糧于私邸。
時廬陵王爲荊州,既是都督府,又素不相能,乃啓稱範謀亂。
範亦馳啓自理,武帝恕焉。
時論者猶謂範欲爲賊。
又童謠雲:“莫匆匆,且寬公,誰當作天子,草覆車邊已。
”時武帝年高,諸王莫肯相服。
簡文雖居儲貳,亦不自安,而與司空邵陵王綸特相疑阻。
綸時爲丹一陽一尹,威震都下。
簡文乃選一精一兵以衛宮内。
兄弟相貳,聲聞四方。
範以名應謠言而求爲公,未幾,加開府儀同三司。
範心密喜,以爲謠驗,武帝若崩,諸王必亂,範既得衆,又有重名,謂可因機以定天下。
乃更收士衆,希望非常。
太清元年,大舉北侵。
初謀元帥,帝欲用範。
時朱異取急外還,聞之遽入曰:“嗣王雄豪蓋世,得人死力,然所至殘暴非常,非吊人之材。
昔陛下登北顧亭以望,謂江右有反氣,骨肉爲戎首。
今日之事,尤宜詳擇。
”帝默然曰:“會理何如?“對曰:“陛下得之,臣無恨矣。
”會理懦而無謀,所乘襻輿施版屋,冠以牛皮。
帝聞不悅,行至宿預,貞一陽一侯明請行,又以明代之,而以範爲征北大将軍,總督漢北征讨諸軍事,尋遷南豫州刺史。
侯景敗于渦一陽一,退保壽一陽一,乃改範爲合州刺史,鎮合肥。
時景不臣迹露,範屢啓言之,朱異每抑而不奏。
及景圍都,範遣世子嗣與裴之高等入援。
遷開府儀同三司。
台城不守,範乃棄合肥,出守東關,請兵于魏,遣二子爲質。
魏人據合肥,竟不助範。
範進退無計,乃泝流西上,軍于枞一陽一,遣信告尋一陽一王大心。
大心要還九江,欲共兵西上。
範得書大喜,乃引軍至盆城,以晉熙爲晉州。
遣子嗣爲刺史,江州郡縣,辄更改易。
于是尋一陽一政令所行,唯存一郡,又疑畏範,市籴不通。
範乃複遣其弟觀甯侯永将兵通南川,助莊鐵。
時二鎮相猜,無複圖賊之志。
範數萬之衆,皆無複食,人多餓死。
範竟發背而薨。
衆秘不發喪,奉弟南安侯恬爲主,有衆數千。
範将侯瑱襲莊鐵于豫章,殺之,盡并其軍。
乃迎喪往郡,于松門遇風,柩沈于水,鈎求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