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8 列傳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大明三年,爲尚書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如故。
以封在嶺南,改封巴東郡公。
又命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令、中正如故。
又讓開府。
乃與沈慶之俱依晉密陵侯鄭袤不受司空故事。
六年,進司空,侍中、令、中正如故。
又固讓。
乃授侍中、骠騎大将軍、南兖州刺史,留衛都下。
孝武晏駕,與太宰江夏王義恭、尚書仆射顔師伯并受遺诏輔幼主,遷尚書令,領丹一陽一尹,侍中、将軍如故。
加開府儀同三司,給班劍二十人。
固辭班劍。
元景少時貧苦,嘗下都至大雷,日暮寒甚,頗有羇旅之歎。
岸側有一老父自稱善相,謂元景曰:“君方大富貴,位至三公。
”元景以爲戲之,曰:“人生免饑寒幸甚,豈望富貴。
”老父曰:“後當相憶。
”及貴求之,不知所在。
元景起自将率,及當朝,理務雖非所長,而有弘雅之美。
時在朝勳要多事産業,惟元景獨無所營。
南岸有數十畝菜園,守園人賣菜得錢三萬,送還宅。
元景怒曰:“我立此園種菜,以供家中啖耳,乃複賣以取錢,奪百姓之利邪。
”以錢乞守園人。
孝武嚴暴無常,元景雖荷一寵一遇,恒慮及禍。
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足屏氣,未嘗敢私相往來。
孝武崩,義恭、元景等并相謂曰:“今日始免橫死。
”義恭與義一陽一等諸王,元景與顔師伯等常相馳逐聲樂酣飲,以夜繼晝。
前廢帝少有兇德,内不能平,殺戴法興後,悖情轉露,義恭、元景憂懼,乃與師伯等謀廢帝立義恭,持疑未決。
發覺,帝親率宿衛兵自出讨之,稱诏召元景。
左右奔告,兵刃非常。
元景知禍至,整朝服乘車,應一召出門。
逢弟車騎司馬叔仁戎服,左右壯士數十人,欲拒命。
元景苦禁之。
及出巷,軍士大至,下車受戮,容色恬然。
長子慶宗有幹力,而情一性一不倫,孝武使元景送還襄一陽一,于道賜死。
次子嗣宗、紹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秀宗至是并遇禍。
元景六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珍、叔仁。
僧珍、叔仁及子侄在都下襄一陽一死者數十人。
元景少子承宗、嗣宗子慕并在孕獲全。
明帝即位,贈太尉,給班劍三十人,羽葆、鼓吹一部,諡曰忠烈公。
元景從父兄元怙,大明末同晉安王子勳逆,事敗歸降。
元景從祖弟光世留鄉裡,仕魏爲河北太守,封西陵男,與司徒崔浩親。
浩被誅,光世南奔。
明帝時,位右衛将軍、順一陽一太守。
子欣慰謀反,光世賜死。
世隆字彥緒,元景弟子也。
父叔宗字雙驎,位建威參軍事,早卒。
世隆幼孤,挺然自立,不與衆同。
雖門勢子弟,獨修布衣之業。
及長,好讀書,折節彈琴,涉獵文史,音吐溫潤。
元景一愛一賞,異于諸子,言于宋孝武,得召見。
帝謂元景曰:“此兒将來複是三公一人。
”爲西一陽一王撫軍法曹行參軍,出爲武威将軍、上庸太守。
帝謂元景曰:“卿昔以武威之号爲随郡,今複以授世隆,使卿門世不乏公也。
” 元景爲前廢帝所殺,世隆以在遠得免。
泰始初,四方反叛,世隆于上庸起兵以應宋明帝,爲孔道存所敗,衆散逃隐,道存購之甚急。
軍人有貌相似者,斬送之。
時世隆母郭妻閻并見絷襄一陽一獄,道存以所送首示之。
母見首悲情小歇,而妻閻号叫方甚,竊謂郭曰:“今見不悲,爲人所覺,唯當大恸以滅之。
”世隆竟以免。
後爲太子洗馬,與張緒、王延之、沈琰爲君子之交。
累遷晉熙王安西司馬,加甯朔将軍。
時齊武帝爲長史,與世隆相遇甚歡。
齊高帝之謀度廣陵也,令武帝率衆同會都下。
世隆與長流參軍蕭景先等戒嚴待期,事不行。
時朝廷疑憚沈攸之,密爲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
武帝将下都,劉懷珍白高帝曰:“夏口是兵沖要地,宜得其人。
”高帝納之,與武帝書曰:“汝既入朝,當須文武兼資人,委以後事,世隆其人也。
”武帝乃舉世隆自代。
轉爲武陵王前軍長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冬,攸之反,遣輔國将軍、中兵參軍孫同等以三萬人爲前驅,又遣司馬冠軍劉攘兵等二萬人次之,又遣輔國将軍、中兵參軍王靈秀等分兵出夏口,據魯山。
攸之乘輕舸從數百人先大軍下住白螺洲,坐胡一床一以望其軍,有自驕色。
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攸之将去。
世隆遣軍于西渚挑戰,攸之果怒,晝夜攻戰。
世隆随宜拒應,衆皆披卻。
武帝初下,與世隆别,曰:“攸之一旦爲變,雖留攻城,不可卒拔。
卿爲其内,我爲其外,乃無憂耳。
”至是,武帝遣軍主桓敬、陳胤叔、苟元賓等八軍據西塞,令堅壁以待賊疲。
慮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潛使入郢城通援軍消息。
内外并喜。
以封在嶺南,改封巴東郡公。
又命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令、中正如故。
又讓開府。
乃與沈慶之俱依晉密陵侯鄭袤不受司空故事。
六年,進司空,侍中、令、中正如故。
又固讓。
乃授侍中、骠騎大将軍、南兖州刺史,留衛都下。
孝武晏駕,與太宰江夏王義恭、尚書仆射顔師伯并受遺诏輔幼主,遷尚書令,領丹一陽一尹,侍中、将軍如故。
加開府儀同三司,給班劍二十人。
固辭班劍。
元景少時貧苦,嘗下都至大雷,日暮寒甚,頗有羇旅之歎。
岸側有一老父自稱善相,謂元景曰:“君方大富貴,位至三公。
”元景以爲戲之,曰:“人生免饑寒幸甚,豈望富貴。
”老父曰:“後當相憶。
”及貴求之,不知所在。
元景起自将率,及當朝,理務雖非所長,而有弘雅之美。
時在朝勳要多事産業,惟元景獨無所營。
南岸有數十畝菜園,守園人賣菜得錢三萬,送還宅。
元景怒曰:“我立此園種菜,以供家中啖耳,乃複賣以取錢,奪百姓之利邪。
”以錢乞守園人。
孝武嚴暴無常,元景雖荷一寵一遇,恒慮及禍。
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足屏氣,未嘗敢私相往來。
孝武崩,義恭、元景等并相謂曰:“今日始免橫死。
”義恭與義一陽一等諸王,元景與顔師伯等常相馳逐聲樂酣飲,以夜繼晝。
前廢帝少有兇德,内不能平,殺戴法興後,悖情轉露,義恭、元景憂懼,乃與師伯等謀廢帝立義恭,持疑未決。
發覺,帝親率宿衛兵自出讨之,稱诏召元景。
左右奔告,兵刃非常。
元景知禍至,整朝服乘車,應一召出門。
逢弟車騎司馬叔仁戎服,左右壯士數十人,欲拒命。
元景苦禁之。
及出巷,軍士大至,下車受戮,容色恬然。
長子慶宗有幹力,而情一性一不倫,孝武使元景送還襄一陽一,于道賜死。
次子嗣宗、紹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秀宗至是并遇禍。
元景六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珍、叔仁。
僧珍、叔仁及子侄在都下襄一陽一死者數十人。
元景少子承宗、嗣宗子慕并在孕獲全。
明帝即位,贈太尉,給班劍三十人,羽葆、鼓吹一部,諡曰忠烈公。
元景從父兄元怙,大明末同晉安王子勳逆,事敗歸降。
元景從祖弟光世留鄉裡,仕魏爲河北太守,封西陵男,與司徒崔浩親。
浩被誅,光世南奔。
明帝時,位右衛将軍、順一陽一太守。
子欣慰謀反,光世賜死。
世隆字彥緒,元景弟子也。
父叔宗字雙驎,位建威參軍事,早卒。
世隆幼孤,挺然自立,不與衆同。
雖門勢子弟,獨修布衣之業。
及長,好讀書,折節彈琴,涉獵文史,音吐溫潤。
元景一愛一賞,異于諸子,言于宋孝武,得召見。
帝謂元景曰:“此兒将來複是三公一人。
”爲西一陽一王撫軍法曹行參軍,出爲武威将軍、上庸太守。
帝謂元景曰:“卿昔以武威之号爲随郡,今複以授世隆,使卿門世不乏公也。
” 元景爲前廢帝所殺,世隆以在遠得免。
泰始初,四方反叛,世隆于上庸起兵以應宋明帝,爲孔道存所敗,衆散逃隐,道存購之甚急。
軍人有貌相似者,斬送之。
時世隆母郭妻閻并見絷襄一陽一獄,道存以所送首示之。
母見首悲情小歇,而妻閻号叫方甚,竊謂郭曰:“今見不悲,爲人所覺,唯當大恸以滅之。
”世隆竟以免。
後爲太子洗馬,與張緒、王延之、沈琰爲君子之交。
累遷晉熙王安西司馬,加甯朔将軍。
時齊武帝爲長史,與世隆相遇甚歡。
齊高帝之謀度廣陵也,令武帝率衆同會都下。
世隆與長流參軍蕭景先等戒嚴待期,事不行。
時朝廷疑憚沈攸之,密爲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
武帝将下都,劉懷珍白高帝曰:“夏口是兵沖要地,宜得其人。
”高帝納之,與武帝書曰:“汝既入朝,當須文武兼資人,委以後事,世隆其人也。
”武帝乃舉世隆自代。
轉爲武陵王前軍長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冬,攸之反,遣輔國将軍、中兵參軍孫同等以三萬人爲前驅,又遣司馬冠軍劉攘兵等二萬人次之,又遣輔國将軍、中兵參軍王靈秀等分兵出夏口,據魯山。
攸之乘輕舸從數百人先大軍下住白螺洲,坐胡一床一以望其軍,有自驕色。
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攸之将去。
世隆遣軍于西渚挑戰,攸之果怒,晝夜攻戰。
世隆随宜拒應,衆皆披卻。
武帝初下,與世隆别,曰:“攸之一旦爲變,雖留攻城,不可卒拔。
卿爲其内,我爲其外,乃無憂耳。
”至是,武帝遣軍主桓敬、陳胤叔、苟元賓等八軍據西塞,令堅壁以待賊疲。
慮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潛使入郢城通援軍消息。
内外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