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二 【宋紀一百六十二】

關燈
诏。

     壬辰,金大赦,诏曰:“朕述先帝之遺意,有便于時,欲行而未及者,悉奉而行之。

    國家已有定制,有司往往以情破法,使人妄遭刑憲。

    今後有本條而不遵者,以故入人罪罪之。

    草澤士庶,許令直言軍國利害,雖涉譏諷、無可采取者,并不坐罪。

    ” 蒙古兵攻夏,夏主遵顼傳國于其子德旺,改元乾定。

    遵顼自号上皇。

     蒙古蘇布特擊奇徹,大掠西番邊部而還。

     ○甯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 春,正月,戊戌朔,诏補先聖裔孔元用為通直郎。

    錄程頤後。

     金改元正大。

     庚子,金秘書監、權吏部侍郎富察哈珠,出為恒州刺史。

    哈珠以吏起身,為宣宗所信,聲勢烜赫,一性一複殘刻,與王阿哩、富察耀珠有宣朝三賊之目,人知其蠹國而莫敢言。

    至是外貶,士大夫為之相賀。

     金邠州貢白兔,金主曰:“得賢輔佐,年谷豐登,上瑞也。

    焉事此為!”命有司給道裡費,縱之。

     丁巳,金主命群臣議修複河中府,禮部尚書趙秉文、太常卿楊雲翼等,言陝西民方疲敝,未堪力役,遂止。

     戊午,金尊皇後都察氏、元妃都察氏皆為皇太後,号其宮一曰仁聖,一曰慈聖。

    進封英王守純為荊王,罷平章政事,判睦親府。

    以大司農守汝州防禦使李蹊為太常卿,權參知政事。

     癸亥,命淮東、西、湖北路轉運司提督營屯田。

     金有男子服麻衣,望承天門且笑且哭,诘之,則曰:“吾笑,笑将相無人;吾哭,哭金國将亡。

    ”群臣請置重典,金主不許,曰:“近诏草澤諸人直言,雖涉譏讪不坐。

    唯君門非笑哭之所,宜重杖遣之。

    ” 二月,癸巳,蠲台州逋賦。

     甲午,命臨安府赈貧民。

     金丞相高汝砺,老而貪位不去,金主初立,谏官劾其欺君固位,為天下所共嫉,宜黜之以厲百官,金主不許。

    三月,辛亥,薨。

    汝砺以慎密廉潔結人主知,然循默避事,為士論所譏。

     癸醜,金葬宣宗于德陵。

     甲寅,金起複邠州節度使緻仕張行信為左丞,以延安帥臣完顔哈達戰禦有功,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京兆。

     金荊王守純,或告其謀不軌,下獄。

    議已決,金主言于慈聖太後,太後曰:“汝止一兄,奈何以讒言欲害之!章宗殺伯與叔,享年不永,皇嗣又絕,何為欲效之耶?趣赦出,使來見我。

    移時不至,吾不見汝矣!”金主起,太後立待守純至,滋泣慰谕之。

     是月,召四川制置使崔與之為禮部尚書,以鄭損代之。

    與之治蜀,将士輯睦,府藏充實,至是被召,以疾辭,歸廣州,蜀人祠焉。

     夏,四月,癸酉,金以宣宗祔廟,大赦。

     辛卯,赈廬州饑。

     乙未,賜李全、彭義斌錢三十萬缗,為犒賞戰士費。

     五月,戊戌,金平章政事巴圖魯薨,贈右丞相、東平郡王。

    巴圖魯為人忠實,憂國奉公;其殁也,人皆嗟惜之。

     癸卯,金以樞密副使完顔薩布為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特嘉尉忻為右丞,以李蹊為翰林承旨,仍權參政。

     戊申,金诏刑部:“登聞檢鼓院毋鎖閉防護,聽有冤者陳訴。

     六月,丁卯朔,太白晝見經天。

     辛卯,金立妃圖克坦氏為皇後。

     金先遣尚書令史李唐英至滁州通好,至是複遣樞密判官伊喇布哈至光州榜谕,更不南侵。

     壬辰,金大名府蘇椿等舉城來歸,诏悉補官,即以其州授之。

     彭義斌侵河北,至恩州,為蒙古史無倪所敗。

     秋,七月,丁酉朔,赈福建被水貧民。

     辛亥,命師嵒嗣秀王。

     八月,丙戌,帝不豫。

    史彌遠遣鄭清之往沂王府,告貴誠以将立之意,貴誠默然不應。

    清之曰:“丞相以清之從遊久,故使布腹心,今不答一語,則清之将何以答丞相?”貴誠始拱手徐言曰:“紹興老母在。

    ”清之以告,彌遠益相與歎其不凡。

     壬辰,帝疾笃。

    彌遠稱诏,以貴誠為皇子,改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閏月,丁酉,帝崩于福甯殿,年五十七。

     彌遠遣皇後兄子谷、石以廢立事白後,後不可,曰:“皇子竑,先帝所立,豈敢擅變?”谷等一一夜七往返,後終不許。

    谷等乃拜泣曰:“内外軍民皆已歸心,苟不立之,禍變必生,則楊氏無噍類矣。

    ”後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彌遠即于禁中遣快行宣昀,令之曰:“今所宣是沂靖惠王府皇子,非萬歲巷皇子,苟誤,則汝曹皆處斬!”竑時聞帝崩,跂足俟宣召,久而不至,乃屬目牆壁間,見快行過其府而不入,已而擁一人徑過,天暝,不知為誰,甚惑之。

    昀入宮見後,後拊其背曰:“汝今為吾子矣。

    ” 彌遠引昀至柩前,舉哀畢,然後召竑。

    竑聞命即赴,至則每過宮門,禁衛拒其從者。

    彌遠亦引竑至柩前,舉哀畢,引出帷,殿帥夏震守之。

    遂召百官立班聽遺制,則引竑至舊班,竑愕然曰:“今日之事,我豈當仍在此班?”震绐之曰:“未宣制前當在此,宣制後乃即位。

    ”竑以為然。

    已而遙見殿上燭影中有人在禦座,則均已即位矣。

    宣制畢,閤門宣贊呼百官拜賀,竑不肯拜,震捽其首下拜。

    遂稱遺诏,以竑為開府儀同三司,封濟一陽一郡王,判甯國府。

    尊皇後曰皇太後,垂簾同聽政。

    诏遵孝宗故事,宮中自服三年喪。

    尋進封竑為濟王,出居湖州。

     彌遠欲收衆望,勸帝褒表老儒。

    九月,诏起傅伯成為顯谟閣學士,楊簡為寶谟閣學士,及柴中行俱奉朝請。

     己卯,以真德秀及禮部侍郎程珌、吏部侍郎硃著并兼侍讀,工部侍郎葛洪、起居郎喬行簡、李宗政、少卿陳貴誼、軍器臨王暨并兼侍講。

    尋又以真德秀直學士院,召魏了翁為起居郎。

     德秀初在朝,知史彌遠欲以爵祿縻天下士,慨然謂劉龠曰:“吾徒須急引去,使廟堂知世亦有不肯為從官者。

    ”遂力請外。

    至是自知潭州召還,入對,勸帝容受直言,召用賢臣,固結人心為本,帝納之。

     帝追封所生父希瓐為榮王,生母全氏為國夫人,而以弟與芮嗣之。

     金伊喇布哈複澤、潞。

     冬,十月,乙亥,嗣秀王師嵒卒。

     夏及金平。

     初,夏人與金通好,不交兵者八十年。

    貞祐初,以小筆生釁,構難十年,一勝一負,遂至一精一銳俱盡,兩國皆敝。

    至是夏遣其吏部尚書李仲谔修好于金,稱弟而不臣,各用本國年号。

    金遣吏部尚書鄂羅良弼報之。

     十一月,甲子,右正言糜溧,請承順東朝,繼志述事,一以孝宗為法。

    而新政之切者,曰畏天,悅親,講學,仁民。

    帝嘉納之。

     癸未,以五月十六日為皇太後所慶壽節。

     丁亥,诏改明年為寶慶元年。

     戊子,以工部尚書葛洪同簽書樞密院事。

     己醜,诏以生日為天基節。

     十二月,癸醜,開經筵,诏輔臣觀講。

     名皇太後居殿曰慈明。

     是歲,蒙古主進次東印度國鐵門關,侍衛見一獸,鹿身馬尾,綠色而獨角,能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

    ”蒙古主怪之,以問耶律楚材。

    對曰:“此名角端,解四夷語,是惡殺之象。

    今大軍征西已四年,上天惡殺,遣告陛下。

    願承天心,宥此數國人命,實無疆之福。

    ”蒙古主遂大掠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