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六 【宋紀一百五十六】

關燈
赤氣如血,東西亘天,天下當大亂,亂而南北當合為一。

    消息盈虛,循環無端,察往考來,孰能為之!”時金國風俗侈一靡一,紀綱大壞,時升乃南渡河,隐居嵩、洛山中。

     丙午,命兩淮諸州以仲冬教閱民兵萬一弩一手。

     戊申,龍川蕃部降,李蒙大率其徒二百人至濁水寨,守臣楊熹遣江油令馬崇廉往受其降,蕃人獻六牛為禮。

    朝議,蒙大本以漢人竄蕃界,誘之人犯,應逮治,論死;制置司言恐失蕃人向化心,乃止。

    蕃人獻水銀、硃砂窟,制置司謂此皆蕃人養生之具,奏給還之。

    複增濁水寨屯兵,自是蕃部稍帖息。

     壬子,金右丞布薩揆至自北邊。

    丙辰,金主召至香閤,慰勞之。

     庚申,金左丞完顔匡等進《世宗實錄》。

     壬戌,金奉禦完顔阿噜岱使宋還,言宋權臣韓侂胄市馬厲兵,将謀北侵。

    金主以為生事,笞之五十,出為彰德府推官。

     十一月,甲戌,朝飨于太廟。

    乙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十二月,鄧友龍使金,有賂驿使夜半求見者,具言金為蒙古所困,饑馑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

    友龍大喜,歸告韓侂胄,且上倡兵之書,北伐之議遂起。

     辛亥,金诏:“諸親王、公主每歲寒食、十月朔,聽朝谒興、裕二陵,忌辰亦如之。

    ” 癸醜,金诏:“監察禦史分按諸路,所遣者女真一人,即以漢人朝臣偕往,所遣者漢人,即以女真朝臣偕往。

    ” 丙辰,命四川提舉茶馬通治茶馬事;以彭辂言不驗,故複舊制。

     戊午,金定行宮之名曰先春。

     辛酉,诏禁将帥掊克。

     是冬,起參知政事張岩帥淮東,同知樞密院事程松帥淮西,侍郎邱崈守明州,大卿辛棄疾帥浙東,以李奕為荊、鄂副都統兼知襄一陽一,聲言備金人啟釁,其實韓侂胄欲用兵北伐也。

     是歲,初以諸司官理通判。

     蒙古特穆津為長子卓沁求婚于托哩汗托哩汗之子圖薩哈亦求婚于特穆津,俱不諧,自是有違言。

     初,特穆津與托哩汗合軍攻奈曼,約明日戰,薩穆哈言于托哩汗曰:“我與君家是白翎雀,它人鴻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鴻雁遇寒則南飛就暖。

    ”喻特穆津心不可保也。

    托哩汗疑之,遂移部衆于别所。

     及議婚不成,薩穆哈乘隙謂托哩汗子伊喇哈曰:“君能加兵蒙古,我助君。

    ”伊喇哈大喜,數遣使言于托哩汗。

    托哩汗曰:“吾身之存,實太子是賴。

    髭須已白,遺骸冀得安寝,汝乃喋喋不已耶?善自為之,毋贻吾憂。

    ”太子,謂特穆津也。

     是歲,托哩汗父子謀殺特穆津,遣使來曰:“向所議姻事,今當相從,請來飲酒。

    ”特穆津以為然,率十騎赴之。

    至中道,心有所疑,命一騎往謝,遂還。

    托哩汗謀既不成,即舉兵來侵。

    特穆津整兵出戰,屢敗之,射伊喇哈中頰,托哩汗引兵退。

     特穆津遣人責之曰:“我有大功于君,奈何易恩為仇!”托哩汗意悔。

    伊喇哈曰:“今日唯力戰以決勝負,多言何為?”特穆津還,至班硃泥河,河水方渾,飲之以誓衆。

    時托哩汗盛強,特穆津微弱,衆頗危懼。

    凡與飲河水者,謂之飲渾水,言其曾同艱難也。

    托哩汗複至,與之戰,托哩汗大敗。

    遂令軍士銜枚夜襲之,盡降其部衆,托哩汗父挺身遁去。

    托哩汗歎曰:“兒誤我!”路逢奈曼部将,遂為所殺。

    伊喇哈走至龜茲,龜茲王以兵讨殺之。

    特穆津既滅托哩汗,大獵于特默格川,宣布号令,振凱而歸。

     ○甯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春,正月,辛未,金主如先春一宮春水。

     壬申,金中都一陰一霧、木冰。

     金大理司直姬端修遷大理丞。

    金主謂端修曰:“前汝為禦史,以幹能見用。

    汝言多細碎,不究其實,亦不汝罪。

    乃為司直,乃能稱職,用是擢汝為丞。

    盡乃心力,惟法是守,勿問上一位宰執,汝其志之。

    ” 乙亥,浚天長縣壕。

     戊辰,内侍甘昺貶信州居住。

     壬辰,瓊州西浮洞逃軍作亂,寇掠文昌縣;官軍讨平之。

     時金為北鄙準布等部所擾,無歲不興師讨伐,府倉空匮,賦斂日煩。

    有勸韓侂胄立蓋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遂定議伐金,聚财募卒,出封樁庫黃金萬兩,以待賞功,命吳曦練兵西蜀。

    既而安豐守臣厲仲方,言淮北流民鹹願歸附;浙東安撫使辛棄疾入見,言金必亂亡,願屬元老大臣備兵為倉卒應變之計;侂胄大喜。

    鄭挺、鄭友龍等又附和其說,侂胄用師之意益銳。

     張孝會如金賀正,還,至慶都,卒。

    金主遣防禦使尼伊寽緻祭及赙,仍命送伴使張雲護喪以歸。

     時關上積糧八百馀萬斛,然陳陳相因,庾吏率全其扃鑰以相授,至可食者無幾。

    會籌議诏下,制置司遣官盤量,且令防其腐敗折閱之數,免累界官吏失點檢之罪,降度牒二萬五千道,下總所收籴償補。

     二月,乙未朔,金主還宮。

     丁酉,置莊女太子府小學教授。

     金以山東、河北旱,诏祈雨東、北二嶽。

     庚戌,金始祭三皇、五帝、四王。

    尋诏定前代帝王合緻祭者。

    尚書省言:“三皇、五帝、四王,已行三年一祭之禮,若夏少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漢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文皇,十有七君,緻祭為宜。

    ”從之。

     辛亥,命内外諸軍射鐵帖轉資。

     壬子,蠲臨安府逋負酒稅。

     癸醜,金诏:“刺史州郡無宣聖廟學者,并增修之。

    ” 己未,立試刑法避親格。

     金以河平節度使孟鑄為禦史中丞。

    金主謂之曰:“朕自知卿,非因人薦舉也。

    禦史責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細故,彈劾小辟;至于巨室重事,則畏徇不言。

    其勤乃職,無廢朕命!” 三月,丁卯,行都大火,迫太廟,權奉神主于景龍宮。

     是月,太皇太後生辰,免過宮。

     金中都日昏無光,大風,毀宣一陽一門鸱尾。

     庚午,命臨安府赈焚室。

    辛未,修太廟。

    甲戌,下罪已诏曰:“朕焦勞庶務,宵旰十年,臨民懷朽索之危,履位凜堅冰之懼。

    皇圖增壯,甫還舊日之觀;回祿降災,複值季春之月。

    屬乖撲滅,驟至延燒,亶荷眷于三靈,迄鞏安于九廟。

    奈民廬之焚毀,暨宮寺之蔓延,厥咎何由?繄予不德。

    退省菲涼之質,敢忘戰栗之思!書焚室以寬征,用廣及民之澤;務側身而修行,聿嚴避殿之規。

    尚期中外之同寅,勉輔眇沖之不逮,庶銷譴異,式迓休祥。

    ” 陳自強三上疏,引罪避位,诏不許。

    火不作也,自強主帑吏請筦鑰于自強,自強聞變,口呿不知所為,故囊橐盡燬。

    事定,韓侂胄語人曰:“丞相生事一委于火,須少助之。

    ”侂胄首遺萬缗,于是饋賂踵至,諸道列城皆有助,不數月,得六十萬,遂倍所失之數。

     乙亥,诏百官疏陳時政阙失。

    秘書省著作郎婁機上封事,力言:“朝列務為奉承,不能出己見以裨國論;外臣不稱職,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帥偏裨,務為交結,而不知訓閱以強軍律。

    ”不報。

     壬辰,金遼一陽一府判官錫默留嘉,以上書論列朝臣,削官一階,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