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五十四 【宋紀一百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金判平一陽一府事鎬王永中賜死,并其二子璋、彖。
初,傅尉希望風旨,過為苛細。
永中自以世宗長子,且老矣,動有掣制,情思郁郁,乃表乞間居,不許。
及鄭王永蹈以謀逆誅,增置諸王司馬,球獵遊宴,皆有制限;家人出入,多禁防之。
河東提刑判官巴哩哈,坐私谒永中,杖一百,解職。
同知西京留守費摩克斯,坐受永中請托免。
先是永中舅張汝弼妻高陀幹以詛咒誅,金主疑事在永中,未有以發也。
會傅尉奏永中第四子彖,因防禁嚴密,語涉不道,诏同簽大睦親府事膏、禦史中丞孫即康鞫問,并得第二子璋所撰詞曲,有不遜語。
家奴德格首永中嘗與侍妾瑞雪言:“我得天子,子為大王,以爾為妃。
”诏遣官覆按,再遣禮部尚書張、兵部尚書烏庫哩慶裔覆之。
金主謂宰臣曰:“鎬王隻以語言得罪,與永蹈罪異。
”馬琪曰:“罪狀雖異,人臣無将則一也。
”金主又曰:“王何故辄出此言?”瓜勒佳清臣曰:“素有妄想故也。
”遂令百官雜議,請論如律。
诏賜永中死,鄂蘭哈、璋、彖等皆棄市,永中妻子威州安置。
戊戌,诏戒百官朋比。
丙午,诏諸路提舉司置廣惠倉。
庚戌,金命瓜勒佳清臣行省于臨潢府。
六月,丙辰,金右谏議大夫賈守謙、右拾遺布薩額爾克坐議鎬王永中事奏對不實,削官二階,罷之。
禦史中丞孫即康、右補阙蒙古呼喇、右拾遺田仲禮并罰金。
丁巳,複留正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
韓侂胄用意,士大夫素為清議所擯者,教以凡與為異者皆道學之人,疏姓名授之,俾以次斥革。
或又言道學何罪,當名曰“僞學”,善類自皆不安。
由是有“僞學”之目。
右正言劉德秀上言:“邪正之辨,無過真與僞而已。
彼口道先生之言,而行如市人所不為,在興王之所必斥也。
昔孝宗銳意恢複,首務核實,凡言行相違者,未嘗不深知其一奸一。
臣願陛下以孝宗為法,考核真僞,以辯邪正。
”诏下其章。
由是博士孫元卿、袁燮、國子正陳武皆罷。
司業汪逵入劄子辨之,德秀以逵為狂言,亦被斥。
己未,複置台谏言事簿。
丙寅,金以樞密副使唐古貢為樞密使。
庚午,诏:“三衙、江上諸軍主帥、将佐,初除舉自代一人,歲舉所知三人。
” 癸酉,以韓侂胄為保甯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秋,七月,丁酉,禦史中丞何澹言:“頃歲有為專門之學者,以私淑諸人為己任,非不善也。
及其久也,有從而附和之者,有從而诋毀之者,有畏而不敢竊議者。
附和之者,則曰此緻知格物、一精一義入神之學,而古聖賢之功用在是也。
一人倡之,千百人和之。
幸其學之顯行,則不問其人之賢否,兼收而并蓄之,以為此皆賢人也,皆善類也,皆知趨向者也。
诋毀之者,則曰其說空虛而無補于實用,其行矯僞而不近于人情,一入其門而假借其聲勢,小可以得名譽,大可以得爵祿,今日宦學之捷徑,無以易此。
畏之而無敢竊議者,則曰利其學者日煩而護其局者甚衆,言一出口,禍且及身。
獨不見某人乎?因言其學而棄置矣。
又不見某人乎?因論其人而擯斥矣。
彼欲以此箝人之口,莫若置而不問。
“臣嘗平心而論,以為附和者或流而為僞,诋毀者或失其為真,或畏之而無敢竊議,則真僞舉無所别矣,是非何自而定乎?有人于此,行乎閨門,達乎鄉一黨一,其踐履可觀而不為僞行,其學術有用而不為空言,其見于事也,正直而不私,廉潔而無玷,既不矯激以為異,亦不詭随以為同,則真聖賢之道學也,豈不可尊尚哉?苟其學術之空虛而假此以蓋其短拙,踐履之不笃而借此以文其一奸一詐,或者又憑藉乎此以沽名譽而釣爵祿,甚者屢沽贓穢,士論之不齒,而夤緣假托以借重,則為此學之玷累爾。
及人之竊議,則不知自反,又群起而攻之曰:彼其不樂道學也,彼其好傷善類也。
彼此是非,紛呶不已,則為漢甘陵、唐牛李,國家将受其害,可不慮哉? “臣聞紹興間,谏臣陳公輔嘗言程颢、王安石之學皆有尚同之弊,高宗皇帝親灑宸翰,有曰:‘學者當以孔、孟為師。
’臣願陛下以高宗之言風厲天下,使天下皆師孔、孟。
有志于學者,不必自相标榜,使衆人得而指目,亦不必以同門之故,更相庇護。
是者從其為是,非者從其為非,朝廷亦惟是之從,惟善之取,而無彼此同異之說。
聽言而觀行,因名而察實,錄其真而去其僞,則人知勉勵而無敢飾詐以求售矣。
士風純而國是定,将必由此。
”帝是之,诏榜于朝堂。
既而吏部郎官糜師旦,複請考核真僞,遷左司員外郎。
又有張貴模者,指論《太極圖》,亦被賞擢。
澹複上疏言:“朝廷之臣,熟知其邪迹,然亦不敢白發以招報複之禍。
望明诏大臣,去其所當去者。
” 诏趙汝愚以觀文殿大學士罷祠。
八月,己巳,诏内外諸軍主帥條奏武備邊防之策。
九月,壬午朔,蠲臨安府水災貧民賦。
甲申,金冊靜甯山神為鎮安公,呼圖裡巴山神為瑞聖公。
乙酉,以久雨,決系囚。
丙戌,金以知河間府事伊喇仲方為禦史大夫。
辛卯,金主如秋山;冬,十月,丙辰,還都。
乙醜,升秀州為嘉興府,舒州為安慶府,嘉州為嘉定府,英州為英德府。
壬申,封子恭為安定郡王。
金瓜勒佳清臣受命出師,偵如虛實,自選一精一兵一萬,進至合勒河。
前隊宣徽使伊喇敏等,于栲栲泺攻營十四,下之,回迎大軍;屬部斜出,掩其所獲羊馬資物以歸。
清臣遣人責其赕罰,北準布由此叛去,大侵掠。
乙亥,金主命瓜勒佳衡行省于撫州,命選親軍武衛軍各五百人以從。
十一月,戊子,清臣罷,命右丞相襄代之。
初議征讨,清臣主其事,既而領軍出征,雖屢獲捷,而貪小利,遂緻北邊不甯者數歲。
戊戌,加上太皇太後、太上皇、太上皇後尊号。
乙巳,金以樞密使唐古貢、禦史大夫伊喇仲方、禮部尚書張等二十二人充計議官,凡軍事則議之。
丙午,竄故相趙汝愚于永州。
初,韓侂胄忌汝愚,必欲置之死。
既罷宮觀,監察禦史胡纮遂上言:“汝愚倡引其徒,謀為不軌,乘龍授鼎,假夢為符。
”因條奏其十不遜,且及徐誼。
诏責汝愚永州安置,誼南安軍安置。
時汪義端當制,遂用漢誅劉屈氂、唐戮李林甫事,迪功郎趙師召亦上書乞斬汝愚,帝不從。
汝愚怡然就道,謂諸子曰:“觀侂胄之意,必欲殺我。
我死,汝曹或可免也。
” 丁未,命宰執大閱。
餘端禮、鄭僑言:“福建地狹人稠,無以贍養,生子多不一舉。
福建提舉宋之瑞乞免鬻建、劍、汀郡沒官田,收其租,助民舉子之費。
”從之。
十二月,乙卯,金主命招撫北邊軍民。
戊午,金禮部尚書張等進《大金儀禮》。
丁卯,金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滏一陽一趙秉文,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
金主召問,言頗差異,命知大興府事内族膏等鞫之。
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遍數交遊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禦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議。
”庭筠等皆下獄、決罰有差。
有司論秉文上疏狂妄,法當追解,金主不欲以言罪人,特免之。
當時為之語曰:“古有硃雲,今有秉文。
硃雲攀檻,秉文攀人。
”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
乙亥,金诏加五鎮、四渎王爵。
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硃
初,傅尉希望風旨,過為苛細。
永中自以世宗長子,且老矣,動有掣制,情思郁郁,乃表乞間居,不許。
及鄭王永蹈以謀逆誅,增置諸王司馬,球獵遊宴,皆有制限;家人出入,多禁防之。
河東提刑判官巴哩哈,坐私谒永中,杖一百,解職。
同知西京留守費摩克斯,坐受永中請托免。
先是永中舅張汝弼妻高陀幹以詛咒誅,金主疑事在永中,未有以發也。
會傅尉奏永中第四子彖,因防禁嚴密,語涉不道,诏同簽大睦親府事膏、禦史中丞孫即康鞫問,并得第二子璋所撰詞曲,有不遜語。
家奴德格首永中嘗與侍妾瑞雪言:“我得天子,子為大王,以爾為妃。
”诏遣官覆按,再遣禮部尚書張、兵部尚書烏庫哩慶裔覆之。
金主謂宰臣曰:“鎬王隻以語言得罪,與永蹈罪異。
”馬琪曰:“罪狀雖異,人臣無将則一也。
”金主又曰:“王何故辄出此言?”瓜勒佳清臣曰:“素有妄想故也。
”遂令百官雜議,請論如律。
诏賜永中死,鄂蘭哈、璋、彖等皆棄市,永中妻子威州安置。
戊戌,诏戒百官朋比。
丙午,诏諸路提舉司置廣惠倉。
庚戌,金命瓜勒佳清臣行省于臨潢府。
六月,丙辰,金右谏議大夫賈守謙、右拾遺布薩額爾克坐議鎬王永中事奏對不實,削官二階,罷之。
禦史中丞孫即康、右補阙蒙古呼喇、右拾遺田仲禮并罰金。
丁巳,複留正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
韓侂胄用意,士大夫素為清議所擯者,教以凡與為異者皆道學之人,疏姓名授之,俾以次斥革。
或又言道學何罪,當名曰“僞學”,善類自皆不安。
由是有“僞學”之目。
右正言劉德秀上言:“邪正之辨,無過真與僞而已。
彼口道先生之言,而行如市人所不為,在興王之所必斥也。
昔孝宗銳意恢複,首務核實,凡言行相違者,未嘗不深知其一奸一。
臣願陛下以孝宗為法,考核真僞,以辯邪正。
”诏下其章。
由是博士孫元卿、袁燮、國子正陳武皆罷。
司業汪逵入劄子辨之,德秀以逵為狂言,亦被斥。
己未,複置台谏言事簿。
丙寅,金以樞密副使唐古貢為樞密使。
庚午,诏:“三衙、江上諸軍主帥、将佐,初除舉自代一人,歲舉所知三人。
” 癸酉,以韓侂胄為保甯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秋,七月,丁酉,禦史中丞何澹言:“頃歲有為專門之學者,以私淑諸人為己任,非不善也。
及其久也,有從而附和之者,有從而诋毀之者,有畏而不敢竊議者。
附和之者,則曰此緻知格物、一精一義入神之學,而古聖賢之功用在是也。
一人倡之,千百人和之。
幸其學之顯行,則不問其人之賢否,兼收而并蓄之,以為此皆賢人也,皆善類也,皆知趨向者也。
诋毀之者,則曰其說空虛而無補于實用,其行矯僞而不近于人情,一入其門而假借其聲勢,小可以得名譽,大可以得爵祿,今日宦學之捷徑,無以易此。
畏之而無敢竊議者,則曰利其學者日煩而護其局者甚衆,言一出口,禍且及身。
獨不見某人乎?因言其學而棄置矣。
又不見某人乎?因論其人而擯斥矣。
彼欲以此箝人之口,莫若置而不問。
“臣嘗平心而論,以為附和者或流而為僞,诋毀者或失其為真,或畏之而無敢竊議,則真僞舉無所别矣,是非何自而定乎?有人于此,行乎閨門,達乎鄉一黨一,其踐履可觀而不為僞行,其學術有用而不為空言,其見于事也,正直而不私,廉潔而無玷,既不矯激以為異,亦不詭随以為同,則真聖賢之道學也,豈不可尊尚哉?苟其學術之空虛而假此以蓋其短拙,踐履之不笃而借此以文其一奸一詐,或者又憑藉乎此以沽名譽而釣爵祿,甚者屢沽贓穢,士論之不齒,而夤緣假托以借重,則為此學之玷累爾。
及人之竊議,則不知自反,又群起而攻之曰:彼其不樂道學也,彼其好傷善類也。
彼此是非,紛呶不已,則為漢甘陵、唐牛李,國家将受其害,可不慮哉? “臣聞紹興間,谏臣陳公輔嘗言程颢、王安石之學皆有尚同之弊,高宗皇帝親灑宸翰,有曰:‘學者當以孔、孟為師。
’臣願陛下以高宗之言風厲天下,使天下皆師孔、孟。
有志于學者,不必自相标榜,使衆人得而指目,亦不必以同門之故,更相庇護。
是者從其為是,非者從其為非,朝廷亦惟是之從,惟善之取,而無彼此同異之說。
聽言而觀行,因名而察實,錄其真而去其僞,則人知勉勵而無敢飾詐以求售矣。
士風純而國是定,将必由此。
”帝是之,诏榜于朝堂。
既而吏部郎官糜師旦,複請考核真僞,遷左司員外郎。
又有張貴模者,指論《太極圖》,亦被賞擢。
澹複上疏言:“朝廷之臣,熟知其邪迹,然亦不敢白發以招報複之禍。
望明诏大臣,去其所當去者。
” 诏趙汝愚以觀文殿大學士罷祠。
八月,己巳,诏内外諸軍主帥條奏武備邊防之策。
九月,壬午朔,蠲臨安府水災貧民賦。
甲申,金冊靜甯山神為鎮安公,呼圖裡巴山神為瑞聖公。
乙酉,以久雨,決系囚。
丙戌,金以知河間府事伊喇仲方為禦史大夫。
辛卯,金主如秋山;冬,十月,丙辰,還都。
乙醜,升秀州為嘉興府,舒州為安慶府,嘉州為嘉定府,英州為英德府。
壬申,封子恭為安定郡王。
金瓜勒佳清臣受命出師,偵如虛實,自選一精一兵一萬,進至合勒河。
前隊宣徽使伊喇敏等,于栲栲泺攻營十四,下之,回迎大軍;屬部斜出,掩其所獲羊馬資物以歸。
清臣遣人責其赕罰,北準布由此叛去,大侵掠。
乙亥,金主命瓜勒佳衡行省于撫州,命選親軍武衛軍各五百人以從。
十一月,戊子,清臣罷,命右丞相襄代之。
初議征讨,清臣主其事,既而領軍出征,雖屢獲捷,而貪小利,遂緻北邊不甯者數歲。
戊戌,加上太皇太後、太上皇、太上皇後尊号。
乙巳,金以樞密使唐古貢、禦史大夫伊喇仲方、禮部尚書張等二十二人充計議官,凡軍事則議之。
丙午,竄故相趙汝愚于永州。
初,韓侂胄忌汝愚,必欲置之死。
既罷宮觀,監察禦史胡纮遂上言:“汝愚倡引其徒,謀為不軌,乘龍授鼎,假夢為符。
”因條奏其十不遜,且及徐誼。
诏責汝愚永州安置,誼南安軍安置。
時汪義端當制,遂用漢誅劉屈氂、唐戮李林甫事,迪功郎趙師召亦上書乞斬汝愚,帝不從。
汝愚怡然就道,謂諸子曰:“觀侂胄之意,必欲殺我。
我死,汝曹或可免也。
” 丁未,命宰執大閱。
餘端禮、鄭僑言:“福建地狹人稠,無以贍養,生子多不一舉。
福建提舉宋之瑞乞免鬻建、劍、汀郡沒官田,收其租,助民舉子之費。
”從之。
十二月,乙卯,金主命招撫北邊軍民。
戊午,金禮部尚書張等進《大金儀禮》。
丁卯,金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滏一陽一趙秉文,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
金主召問,言頗差異,命知大興府事内族膏等鞫之。
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遍數交遊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禦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議。
”庭筠等皆下獄、決罰有差。
有司論秉文上疏狂妄,法當追解,金主不欲以言罪人,特免之。
當時為之語曰:“古有硃雲,今有秉文。
硃雲攀檻,秉文攀人。
”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
乙亥,金诏加五鎮、四渎王爵。
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