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四十五 【宋紀一百四十五】

關燈
,黎州蠻寇邊。

    官軍失利,蠻亦遁去。

     是月,以袁樞所編《通鑒紀事》賜東宮,令與《陸贽奏議》熟讀,曰:“治道盡于此矣。

    ” 禁監司交遺及因行部辄受諸郡折送,計所受悉以贓論。

     是冬,旌蕲州黃梅縣方甫門闾,以三世同一居,本路漕臣以其事來上也。

     減徽州稅絹額。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春,正月,丙午,金有司奏高麗所進玉帶,乃石似玉者,金主曰:“小一柄一無能辨識者,誤以為玉耳。

    且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若卻之,豈禮體耶?” 戊申,诏自今内外諸軍歲一閱試。

     金于衍慶宮西建世祖神禦殿,東建太宗、睿宗神禦殿。

     金主欲徙斡罕遺一黨一,散置之遼東,赫舍哩良弼曰:“此輩已經赦宥,徙之恐生怨望。

    ”金主曰:“此目前利害,朕為子孫後世慮耳。

    ”遂徙之。

     庚申,诏:“沿江諸軍,歲再習水戰。

    ” 壬戌,金主以海陵時大臣無辜被戮,家屬籍沒者,并釋為良。

    遼豫王、宋天水郡王被害子孫,各葬于廣甯、河南舊茔。

    其後複诏:“天水郡王親屬于都北安葬外,感平所寄骨殖,官為葬于本處。

    遼豫王親屬未入本茔者,亦遷祔之。

    ” 丁卯,行《淳熙曆》。

    秘書省言:“昨為《紀元》、《統元》、《乾道》三曆交食不密,令太史局别造新曆。

    今來測驗,新曆稍密。

    ”帝曰:“自古以來,曆未有不差者;況近世此學不傳,士大夫元習之者,訪求草澤,又難得其人。

    新曆比舊,所謂彼善于此。

    其以淳熙為名。

    ” 戶部侍郎韓彥古言:“今日國家大政,如兩稅之入,民間合輸一石,不止兩石,納一匹,不止兩匹,自正數之外,大率增倍,然則是欺而取之也。

    謂宜取州縣大都所入,稍仿唐制,分為三等,視其用度多寡而為之制。

    自上供為始,上供所馀,則均之留州,留州所馀,則均之送使,送使所馀,則派分遞減,悉蠲于民,朝廷不利其赢焉,然則自朝廷至于郡縣,取于民者皆有成數。

    整齊天下之帳目,外而責在轉運使,内而責在戶部,量入以為出,歲考能否而為之殿最,州縣不得多取于民,朝廷亦不多取于州縣。

    上下相恤,有無相通,無廢事,無傷财,貢籍之成,太平之基立矣。

    ”帝曰:“彥古所陳,周知民隐,可擇一才力通敏者,先施行一郡,俟已就緒,當頒降諸路,仿而行之。

    ”尋令吏部郎官薛元鼎前赴秀州,依此将錢絹、米斛等數具帳聞奏。

     其後元鼎奏:“驅磨本州财賦,惟憑赤曆,難以稽考。

    望委戶部行下本州,将州縣應幹倉庫場務,每處止置都曆一道,應有收到錢物,并條具上供、州用實數,各立項目抄轉。

    仍從戶部,每歲委轉運司差官,遇半年一次,索曆檢照,如有虛支妄用,本司按劾。

    其它州郡。

    亦乞依此施行。

    ”從之。

     二月,帝将幸太學,臣寮言祖宗朝幸學,皆命儒臣講經,帝曰:“《易》、《詩》、《書》,累朝皆曾講。

    如《禮記·中庸篇》言‘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最關治道,前此卻不曾講。

    ”龔茂良等曰:“此于治道包括無遺,聖學高明,深得其要。

    ” 大宗正丞劉溥,言近年諸郡違法預催夏稅,民間苦之。

    龔茂良、李彥穎曰:“往年谏官曾論其事,方施行間,戶部長貳執奏不行。

    今年春,言者又及此,版曹複申前說,拘回錄黃,其說謂‘遞年四月、五月合到行在及折帛錢共六十一萬貫,指拟支遣,若不預催,恐至期阙誤。

    ’”帝曰:“既違法病民,朝廷須别法處置,安可置而不問!”茂良等因言:“戶部每年八月于南庫借六十萬缗應付支遣,次年正月至三月措還。

    今若移此六十萬缗于四月、五月支借,則戶部自無阙用,可以禁止預催之弊。

    ”帝曰:“知此措置,不過移後就前,卻得民力稍寬,于公私俱便。

    ”于是诏:“諸路轉運司行下所部州縣,今後須管依條限催理,如有違例,監司覺察按劾。

    ” 甲申,臣僚言:“今日之郡守為民害者,掊克慘酷是也。

    賦稅有定制,而掊克之吏專意聚斂。

    下車之初,未問民事,先令所屬知縣均認财賦,且多為之數,督責峻急。

    國家法令之設,所以與天下公共者也,而慘酷之吏,非理用刑,或殘人之肢體,或壞人之手足,或因微罪而隕其一性一命,或罹非辜而破其家業。

    請招甯臣丁甯戒饬,其取民有定制,毋得掊克以竭人之力;犯法者自有常刑,毋得慘酷以殘民之生。

    ”從之。

     乙亥,幸太學,釋菜于先聖,命國子祭酒林光朝講經,賜光朝三品服。

     遂幸武學,著作郎傅伯壽上言:“武成之廟,所從祀者出于唐開元間,一時铨次,失于太雜。

    太祖皇帝嘗見白起之像,惡其詐殺已降,以杖畫而去之,神武不殺之仁,垂訓深矣。

    太上紹興間,亦以議者之請,黜韓信而升趙充國,黜李勣而升李晟,去取之間,皆所以示臣子之大節也。

    然王翦佐秦,聘狙詐之兵,蓋無異白起;而彭越之臣節不終,亦同韓信。

    至于王僧辯雖能平侯景,然反連和于齊;吳明徹雖能因北齊之亂以取淮南,然敗于呂梁,為周所俘,不能死節;韋孝寬拒尉遲之義兵;楊素開隋室之禍敗;慕容恪、長孫嵩、慕容紹宗、宇文憲、王猛、斛律光、于謹,或本生邊陲之裔,或屈節僭僞之邦,縱其有功,豈足多錄!若尹吉甫之伐玁狁,召虎之平淮夷,豈有周中興之名将;陳湯之斬單于,傅介子之刺樓蘭,馮奉世之平莎車,班超之定西域,皆為有漢之隽功;在晉則有祖逖、謝安,在唐則王忠嗣、張巡,忠義謀略,卓然冠于一時,垂于後代。

    阙而不錄,似有所遺,宜并诏有司,讨論曆代諸将,為之去取,然後以本朝名将繪于殿庑,使天下士皆曉然知朝廷激義勇而尚忠烈。

    ”起居郎錢良臣亦請取建隆、建炎以來功烈顯著者,參陪廟祀。

     幸秘書省,賜省辟宴。

     己卯,诏:“諸軍毋以未補官人任軍職。

    ” 己醜,知臨安府趙潘老進兩學修造圖,于西北隅建閣安頓太上禦書《石經》。

    帝曰:“碑石可置之閣下,其上奉安墨本,以‘光堯禦書石經之閣’為名。

    朕當親寫。

    ”龔茂良等曰:“自古帝王,未有親書諸經及傳至數千萬言者。

    不惟宸章奎畫照耀萬世,其所以崇儒重道,可謂至矣。

    ” 壬辰,太常少卿顔度言:“籍田合得千畝。

    自紹興十五年給到五百七十馀畝,以備親耕,續因玉津園等題占撥目,即隻二百馀畝。

    今又踏逐禦路,将來或舉行典禮,委是窄狹。

    ”帝曰:“禦路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