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四十一 【宋紀一百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允文至是複申前議。
一日,帝以手劄谕俊卿曰:“朕痛念祖宗陵寝淪于荊棘者四十馀年,今欲遣使往請,卿意以為如何?”俊卿曰:“陛下痛念陵寝,思複故疆,臣雖疲一弩一,豈不知激昂憤切,仰贊聖谟,庶雪國恥?然一性一質頑滞,于國家大事,每欲計其萬全,不敢輕為嘗試之舉。
是以前日留班面奏,欲俊一二年間,彼之疑心稍息,吾之事力稍充,乃可遣使。
往返之間,又一二年,彼必怒而以兵臨我,然後徐起而應之,以逸待勞,此古人所謂應兵,其勝十可六七。
茲又仰承聖問,臣之所見,不過如此,不敢改詞以迎一合意指,不敢依違以規免罪戾,不敢僥幸以上誤國事。
”繼即杜門上疏,以必去為請,三上,乃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福州。
陛辭,猶勸帝遠佞、親賢,修政事以複仇雠,泛使未可輕遣。
其後遣使,竟不獲其要領。
召辛棄疾入對延和殿。
帝銳意恢複,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正,不為迎一合。
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順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
以和議既定,不行。
夏主仁孝之嗣位也,國内多亂。
任得敬,其外祖也,捍禦有功,遂相夏國,專政二十馀年,一陰一蓄異志,誣殺宗親大臣,仁孝不能制。
得敬嘗遣使至蜀,既而知宋不足恃。
閏月,庚辰,脅仁孝上表于金,請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封得敬自為國。
金主以問宰臣,尚書令李石等曰:“事系彼國,我何預焉!不如因而許之。
”金主曰:“有國之主,豈肯無故分國!此必權臣一逼一奪,非夏主本意。
況夏國稱籓日久,一旦一逼一于賊臣,朕為四海主,甯容此耶!若彼不能自正,當以兵誅之,不可許也。
”乃卻其貢物。
賜仁孝诏曰:“失業所傳,自當固守,今茲請命,事頗乖常,未知措意之由來,續當遣使以詢。
”得敬懼。
仁孝乃謀誅之。
壬午,诏廣東轉運判官劉凱特降兩官,以凱嘗奏曾造之最,至是造犯贓,凱以失舉坐罪也。
造前知潮州,以贓敗,除名勒停,編管南雄州,仍籍沒家财。
又,前知橫州皇甫謹,以侵盜官物入己,特貸命,刺配梧州。
戊子,以起居郎範成大為金國祈請使,求陵寝地及更定受書禮。
初,紹興約和,禮文多可議者,而受書之儀特甚。
凡金使者至,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帝降榻受書,以授内侍。
及再和,仍循其例,帝頗悔之。
至是虞允文議遣使,帝問誰可使者,允文薦李焘及成大。
退,以語焘,焘曰:“今往,金必不從,不從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殺焘也。
”更召成大告之,成大即承命。
臨行,帝謂之曰:“卿氣宇不群,朕親加選擇。
聞官屬皆憚行,有諸?”成大臣:“臣已立後,為不還計。
”帝曰:“朕不發兵敗盟,何至害卿!齧雪餐氈或有之。
”成大請國書并載受書禮一節,弗許,遂行。
兵部尚書黃中從容言于帝曰:“陛下聖孝及此,天下幸甚。
然今欽廟梓宮未返,朝廷置而不問,則有所未盡于人心,且敵人正以此而窺我矣。
” 辛卯,吏部尚書陳良祐言:“遣使乃啟釁之端,萬一敵騎南侵,供輸未有息期。
将帥庸鄙,類乏遠謀,孰可使者?臣未敢保其萬全。
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歲嘗歸版圖,不旋踵而失之。
如其不許,徒費往來;若其許我,必邀重币。
陛下度可以虛聲下之乎?況止求陵寝,地在其中;曩亦議此,觀其答書,幾于相戲。
若必須遣使,則請欽宗梓宮,差為有詞。
”诏以良祐妄興議論,不忠不孝,貶筠州居住,尋改信州。
癸巳,以梁克家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己亥,臣僚言:“方今重征之弊,莫甚于沿江,如蕲之江口,池之雁汊,自昔号為大小法場,言其征取酷如殺人。
比年不止兩處,凡溯流而上,至于荊、峽、虛舟往來,謂之‘力勝’;舟中本無重資,謂之‘虛喝’;宜征百金,先抛千金之數,謂之‘花數’;一騷一擾不一。
請行下沿江諸路監司,嚴行禁革,及刷沿江置場繁并處取旨廢罷。
”從之。
壬寅,诏:江東諸郡多被水,漕臣黃石不即躬親按視,可降兩官。
” 癸卯,诏:“建康、太平被水縣,今年身丁錢并與放免。
” 甲辰,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辛次膺卒,谥簡穆。
次膺以禮自防,雖崎岖亂離,貧不自聊,而一介不妄受。
立朝謇谔,仕宦五十五年,無絲毫挂吏議。
為政貴清靜,先德化,所至人稱其不煩。
是月,置舒州鐵錢監,從發遣使史正志之請也;每歲以五十五貫為額。
六月,丁卯,尚書吏部員外郎張栻言:“近日陛下治徐考叔請托之罪,并及徐申罷之,英斷赫然。
臣為諸臣言,陛下懲一奸一不私于近,有君如此,何忍負之!”帝曰:“朕意正欲群臣言事,如其不言,是負朕也!”又言:“謀國當先立一定之規,周密備具,按而行之,若農服田力穑,以底于成。
”帝曰:“弈者舉棋不定猶且不可,況謀國而無定規乎?” 癸酉,置蕲州蕲春監、黃州齊安監鑄鐵錢。
乙亥,趙廓權發遣江南東路兵馬钤轄回,論治軍務要嚴整,又論州兵須以正兵夾習,帝曰:“嚴整乃治軍之要;州兵當兼正兵同赴功。
” 張栻上疏曰:“臣竊謂陵寝隔絕,言之至痛。
然今未能奉辭以讨之,又不能正名以絕之,乃欲卑詞厚禮以求于彼,則于大義為已乖。
而度之事勢,我亦未有必勝之形。
夫必勝之形,當在于蚤正素定之時,而不在于兩陳決戰之日。
今但當下哀痛之诏,明複仇之義,修德立政,用賢養民,選将練兵,以内修外攘、進戰退守之事通而為一。
且必治其實而不為虛文,則必勝之形,隐然可見矣。
” 先是栻見帝,帝曰:“卿知敵中事乎?”對曰:“不知也。
”帝曰:“敵中饑馑連年,盜賊日起。
”栻曰:“敵中之事,臣雖不知,然境中之事,則知之詳矣。
”帝曰:“何事?”栻曰:“比年諸道歲饑民貧,而國家兵弱财匮,小大之臣,又皆誕謾不足倚仗。
正使彼實可圖,臣懼我之未足以圖彼也。
”帝默然久之。
秋,七月,壬午,金主秋獵,放圍場役夫。
诏:“扈從糧食并從官給。
縱畜牧蹂踐禾稼者,杖之,仍償其直。
” 癸巳,诏鄂州建嶽飛祠宇,以忠烈廟為額,從州人之請也。
甲午,臣僚言:“省辟不如省事,古之格言也。
國家循襲近世文弊之極,宜及中外正無事時,蚤計所以更革,省去繁文,漸就簡質。
望博訪官司,凡有行遣迂回者,各令日下條具,蚤為更革。
事既漸簡,日多閑暇,則以圖回萬條,有馀裕矣。
”從之。
丙午,權戶部侍郎王佐言:“今之戶部,即祖宗時三詞之職,國之會計出納,無所不統。
比年朝廷創立南庫,本以豐儲蓄,備緩急,而不知者以為割戶部經常之費為别庫樁積之資,殊不知财之在南庫,與戶部一也。
今欲将戶部所入,根考括責,造成簿籍,勾稽驅磨,俾無滲漏。
月終以實收支之數申奏,歲終會計其盈虛。
或經常用度之馀,有趱積剩數,除量留一月約支外,盡以歸之朝廷;或朝廷有非泛支用,亦合聽戶部開具申陳取撥。
不惟事切一體,形迹不存,亦使有無相通,不誤緩急。
”诏專委王佐攢造簿籍,陸之望同措置。
一日,帝以手劄谕俊卿曰:“朕痛念祖宗陵寝淪于荊棘者四十馀年,今欲遣使往請,卿意以為如何?”俊卿曰:“陛下痛念陵寝,思複故疆,臣雖疲一弩一,豈不知激昂憤切,仰贊聖谟,庶雪國恥?然一性一質頑滞,于國家大事,每欲計其萬全,不敢輕為嘗試之舉。
是以前日留班面奏,欲俊一二年間,彼之疑心稍息,吾之事力稍充,乃可遣使。
往返之間,又一二年,彼必怒而以兵臨我,然後徐起而應之,以逸待勞,此古人所謂應兵,其勝十可六七。
茲又仰承聖問,臣之所見,不過如此,不敢改詞以迎一合意指,不敢依違以規免罪戾,不敢僥幸以上誤國事。
”繼即杜門上疏,以必去為請,三上,乃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福州。
陛辭,猶勸帝遠佞、親賢,修政事以複仇雠,泛使未可輕遣。
其後遣使,竟不獲其要領。
召辛棄疾入對延和殿。
帝銳意恢複,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正,不為迎一合。
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順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
以和議既定,不行。
夏主仁孝之嗣位也,國内多亂。
任得敬,其外祖也,捍禦有功,遂相夏國,專政二十馀年,一陰一蓄異志,誣殺宗親大臣,仁孝不能制。
得敬嘗遣使至蜀,既而知宋不足恃。
閏月,庚辰,脅仁孝上表于金,請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封得敬自為國。
金主以問宰臣,尚書令李石等曰:“事系彼國,我何預焉!不如因而許之。
”金主曰:“有國之主,豈肯無故分國!此必權臣一逼一奪,非夏主本意。
況夏國稱籓日久,一旦一逼一于賊臣,朕為四海主,甯容此耶!若彼不能自正,當以兵誅之,不可許也。
”乃卻其貢物。
賜仁孝诏曰:“失業所傳,自當固守,今茲請命,事頗乖常,未知措意之由來,續當遣使以詢。
”得敬懼。
仁孝乃謀誅之。
壬午,诏廣東轉運判官劉凱特降兩官,以凱嘗奏曾造之最,至是造犯贓,凱以失舉坐罪也。
造前知潮州,以贓敗,除名勒停,編管南雄州,仍籍沒家财。
又,前知橫州皇甫謹,以侵盜官物入己,特貸命,刺配梧州。
戊子,以起居郎範成大為金國祈請使,求陵寝地及更定受書禮。
初,紹興約和,禮文多可議者,而受書之儀特甚。
凡金使者至,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帝降榻受書,以授内侍。
及再和,仍循其例,帝頗悔之。
至是虞允文議遣使,帝問誰可使者,允文薦李焘及成大。
退,以語焘,焘曰:“今往,金必不從,不從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殺焘也。
”更召成大告之,成大即承命。
臨行,帝謂之曰:“卿氣宇不群,朕親加選擇。
聞官屬皆憚行,有諸?”成大臣:“臣已立後,為不還計。
”帝曰:“朕不發兵敗盟,何至害卿!齧雪餐氈或有之。
”成大請國書并載受書禮一節,弗許,遂行。
兵部尚書黃中從容言于帝曰:“陛下聖孝及此,天下幸甚。
然今欽廟梓宮未返,朝廷置而不問,則有所未盡于人心,且敵人正以此而窺我矣。
” 辛卯,吏部尚書陳良祐言:“遣使乃啟釁之端,萬一敵騎南侵,供輸未有息期。
将帥庸鄙,類乏遠謀,孰可使者?臣未敢保其萬全。
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歲嘗歸版圖,不旋踵而失之。
如其不許,徒費往來;若其許我,必邀重币。
陛下度可以虛聲下之乎?況止求陵寝,地在其中;曩亦議此,觀其答書,幾于相戲。
若必須遣使,則請欽宗梓宮,差為有詞。
”诏以良祐妄興議論,不忠不孝,貶筠州居住,尋改信州。
癸巳,以梁克家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己亥,臣僚言:“方今重征之弊,莫甚于沿江,如蕲之江口,池之雁汊,自昔号為大小法場,言其征取酷如殺人。
比年不止兩處,凡溯流而上,至于荊、峽、虛舟往來,謂之‘力勝’;舟中本無重資,謂之‘虛喝’;宜征百金,先抛千金之數,謂之‘花數’;一騷一擾不一。
請行下沿江諸路監司,嚴行禁革,及刷沿江置場繁并處取旨廢罷。
”從之。
壬寅,诏:江東諸郡多被水,漕臣黃石不即躬親按視,可降兩官。
” 癸卯,诏:“建康、太平被水縣,今年身丁錢并與放免。
” 甲辰,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辛次膺卒,谥簡穆。
次膺以禮自防,雖崎岖亂離,貧不自聊,而一介不妄受。
立朝謇谔,仕宦五十五年,無絲毫挂吏議。
為政貴清靜,先德化,所至人稱其不煩。
是月,置舒州鐵錢監,從發遣使史正志之請也;每歲以五十五貫為額。
六月,丁卯,尚書吏部員外郎張栻言:“近日陛下治徐考叔請托之罪,并及徐申罷之,英斷赫然。
臣為諸臣言,陛下懲一奸一不私于近,有君如此,何忍負之!”帝曰:“朕意正欲群臣言事,如其不言,是負朕也!”又言:“謀國當先立一定之規,周密備具,按而行之,若農服田力穑,以底于成。
”帝曰:“弈者舉棋不定猶且不可,況謀國而無定規乎?” 癸酉,置蕲州蕲春監、黃州齊安監鑄鐵錢。
乙亥,趙廓權發遣江南東路兵馬钤轄回,論治軍務要嚴整,又論州兵須以正兵夾習,帝曰:“嚴整乃治軍之要;州兵當兼正兵同赴功。
” 張栻上疏曰:“臣竊謂陵寝隔絕,言之至痛。
然今未能奉辭以讨之,又不能正名以絕之,乃欲卑詞厚禮以求于彼,則于大義為已乖。
而度之事勢,我亦未有必勝之形。
夫必勝之形,當在于蚤正素定之時,而不在于兩陳決戰之日。
今但當下哀痛之诏,明複仇之義,修德立政,用賢養民,選将練兵,以内修外攘、進戰退守之事通而為一。
且必治其實而不為虛文,則必勝之形,隐然可見矣。
” 先是栻見帝,帝曰:“卿知敵中事乎?”對曰:“不知也。
”帝曰:“敵中饑馑連年,盜賊日起。
”栻曰:“敵中之事,臣雖不知,然境中之事,則知之詳矣。
”帝曰:“何事?”栻曰:“比年諸道歲饑民貧,而國家兵弱财匮,小大之臣,又皆誕謾不足倚仗。
正使彼實可圖,臣懼我之未足以圖彼也。
”帝默然久之。
秋,七月,壬午,金主秋獵,放圍場役夫。
诏:“扈從糧食并從官給。
縱畜牧蹂踐禾稼者,杖之,仍償其直。
” 癸巳,诏鄂州建嶽飛祠宇,以忠烈廟為額,從州人之請也。
甲午,臣僚言:“省辟不如省事,古之格言也。
國家循襲近世文弊之極,宜及中外正無事時,蚤計所以更革,省去繁文,漸就簡質。
望博訪官司,凡有行遣迂回者,各令日下條具,蚤為更革。
事既漸簡,日多閑暇,則以圖回萬條,有馀裕矣。
”從之。
丙午,權戶部侍郎王佐言:“今之戶部,即祖宗時三詞之職,國之會計出納,無所不統。
比年朝廷創立南庫,本以豐儲蓄,備緩急,而不知者以為割戶部經常之費為别庫樁積之資,殊不知财之在南庫,與戶部一也。
今欲将戶部所入,根考括責,造成簿籍,勾稽驅磨,俾無滲漏。
月終以實收支之數申奏,歲終會計其盈虛。
或經常用度之馀,有趱積剩數,除量留一月約支外,盡以歸之朝廷;或朝廷有非泛支用,亦合聽戶部開具申陳取撥。
不惟事切一體,形迹不存,亦使有無相通,不誤緩急。
”诏專委王佐攢造簿籍,陸之望同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