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紀一百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仍與夏通好。
若不即行誅戮,恐緻滋蔓。
重念祖宗山陵盡在中都,密迩彼界,是以朕心不安。
以承平日久,全無得力宿将可委專征,須朕親往以平寇亂,故雖宮室始建,方此巡幸,而勢不可留。
已拟定十一月間親臨北邊,用行讨伐,然一二年卻當還此。
今聞有使稱賀,本欲差人遠迓,如其入見。
緣近者國信使副高景山、王全等傳旨,召一二近上官位,有所宣谕。
今卿等非所召之人,可便歸國,即令元指官位人等前來,一就稱賀,仍須九月初到阙。
故茲宣示。
”言畢,升堂,分賓主而坐。
仿戰栗,張掄稍進而問曰:“蒙古小邦,何煩皇帝親行?”汝嘉不能對。
掄曰:“侍講遠來,口言有敕,本國君相何以為憑?乞書于紙,以俟聞奏。
”汝嘉即索紙筆,書畢而去,仿等遺以缬帛、香茶,皆不受。
丙申,命參知政事楊椿恭篆聖文仁德顯孝皇帝谥寶。
是月,金大括境内騾馬,殺亡遼耶律氏、宋趙氏子男凡百三十馀人。
金主嘗因賜群臣宴,顧謂左丞相蕭玉曰:“卿嘗讀書否?”玉曰:“亦嘗觀之。
”中宴,金主起,即召玉至内閤,以《漢書》一冊示玉。
既而擲之曰:“此非所問也。
朕欲與卿議事,今欲伐江南,卿以為何如?”玉曰:“不可。
”金主曰:“朕視宋國,猶掌握間耳,何為不可?”玉曰:“天以長江限南北,舟楫非我所長。
苻堅以百萬伐晉,不能以一騎渡,是以知其不可。
”金主怒,叱之使出。
既而尚書令張浩因人奏事,金主杖浩,并杖玉,謂群臣曰:“浩大臣,不面奏,因人達語,輕易如此!玉以苻堅比朕,朕欲釘其舌而磔之,以玉有功,故隐忍耳。
” 八月,辛醜朔,忠義人魏勝複海州。
勝素負氣,嘗潛渡淮為商,至是率其徒數百人至海州,自稱制置司前軍,大兵且繼至,海州遂降。
癸醜,金主弑其母太後圖克坦氏。
初,布薩師恭賜第鄰甯德宮,師恭屢得見太後。
及師恭奉命讨契丹諸部,入辭太後,言:“國家世居上京,既徙中都,又自中都至汴京。
今又興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國。
我嘗勸止之,不見聽。
契丹事複如此,奈何?”侍婢高福一娘一以告金主。
金主疑太後有異圖,召點檢大懷忠等,戒之曰:“汝等見太後,但言有诏,令太後跪受,即擊殺之。
”太後方摴蒱,懷忠至,令太後跪受诏,太後愕然,方下跪,遽從後擊之,仆而複起者再,乃缢殺之。
金主命焚一屍一于宮中,棄其骨于水。
封福一娘一為鄖國夫人,且許立為妃。
甲寅,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以舟師三千人發江一陰一。
先是寶自行在還,即謀進發,軍士争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大計已定,不複可搖,敢有再出一語者斬!”遂發,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洪遵竭資糧器械濟之。
放蘇州大洋,行三日,風怒甚,舟散漫不得收。
寶慷慨謂左右曰:“天欲以試李寶耶?此心如鐵石不變矣!”即酹酒自誓,風亦随止。
退泊明州關澳,追集散舟,不浃旬複故。
而裨将邊士甯自密州還,言魏勝已得海州矣,寶大喜,促其下乘機速發,而大風複作,波濤如山者經月,未得進。
乙卯,江淮制置使劉锜引兵屯揚州。
锜将渡江,以軍禮久不講,乃建大将旗鼓以行,軍容整肅,江浙人所未見也。
時锜方病,不能乘馬,乃以皮穿竹為肩輿。
鎮江城中,香煙如雲霧,觀者填擁。
右奉義郎、通判楚州徐宗偃見锜,力陳兩淮要害:“山一陽一密迩清河口,實為控扼之地,合肥扞蔽壽春。
自古北軍悉由渦口渡淮,彼或長驅,則兩淮皆非我有。
宜速遣一精一銳列戍,勿使敵得沖突。
”锜疑未決。
浙東副總管李橫、浙西副總管賈和仲适白其事,皆共贊之。
乃遣殿前司策應右軍統制王剛以五千人屯寶應。
丙辰,金主殺其翰林直學士韓汝嘉。
汝嘉自盱眙歸,谏寝兵議和,金主曰:“汝與南宋為遊說耶?”遂賜死。
丁巳,诏鄂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赴行在奏事。
殿中侍禦史杜莘老,言師中老而貪,士卒緻怨,偏裨不服,臨敵恐誤國事,禦史中丞、湖北、京西宣谕使汪澈亦言于帝,乃召之。
尋以潭州觀察使、知襄一陽一府吳拱為鄂州諸軍都統制。
壬戌,徐仿、張掄自盱眙還行在。
徐宗偃之在淮一陰一也,有宿遷孫一者自北來,言嘗為金差往濱州充水手,暨逃歸而家屬已渡淮,偶相值于此。
備陳海道曲折,謂舟船雖大且多,然皆松木平底,不可涉洋。
水軍雖多,悉簽鄉夫,朝夕逃遁,一有警急,必緻潰散,及有願募人往焚燒其舟船者。
宗偃因條具邊防利便,遂并以其事白廟堂,附疾置以達,至奏邸,特空函耳。
朝廷乃劄付仲偃,根究沿路盜拆。
後數日,乃知遞過山一陽一城下,為郡中竊匿,宗偃複條畫附仿、掄以聞。
癸亥,金殺布薩師恭,以其一黨一于太後也。
先是金主使蕭圖喇等讨契丹薩巴,連戰無功,既而薩巴聞師恭以大軍至,乃遁。
師恭追之垂及,金主使師恭之子以傳逆之,至則戮于市。
師恭臨刑,以繩枚塞口,但仰視天日而已。
遂族滅之,并殺圖喇等。
己巳,起複慶遠軍節度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闵充湖北、京西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
金主分諸道兵為神策、神威、神捷、神銳、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銳、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軍,置都總管、副總管各一員,分隸左右領軍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府,置諸軍巡察使、副各一員。
以太保、樞密使昂為左領軍大都督,尚書右丞李通副之;尚書左丞赫舍哩良弼為右領軍大都督,判大宗正事富裡珲副之;禦史大夫圖克坦貞為左監軍,同判大宗正事圖克坦永年為右監軍;皆從金主出壽春。
以工部尚書蘇保衡為浙東道水道都統制,益都尹程嘉副之,由海道趨臨安;太原尹劉萼為漢南道行營都統制,濟南尹布薩烏哲副之,進自蔡州;以河南尹圖克坦哈喜為西蜀道行營都統制,平一陽一尹張宗彥副之,由鳳翔取散關。
金主以昂為舊将,使帥諸軍以從人望,實使通專其事。
遂宴諸将于尚書省,親授方略。
金主曰:“太師梁王,連年南伐,淹延歲月。
今舉兵必不如彼,遠則百日,近止旬月。
惟爾将士,無以征行為勞,戮力一心,以成大功,當厚加旌賞。
其或弛慢,刑茲無赦。
”以武勝、武平、武捷三軍為前鋒,圖克坦貞将兵二萬入淮一陰一。
金主恐糧運不繼,命諸軍渡江,無以僮仆從行,行者莫不嗟怨。
九月,庚午朔,命輔臣朝飨太廟。
辛未,宗祀徽宗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建王亞獻,嗣濮王士輵終獻,樂備而不作。
初,禮官以行禮殿隘,欲祀五天帝于朵殿,五人帝于東西廂。
太常少卿王普,言有熊氏乃聖祖之别号,因引皇祜故事,并升于明堂,各依其隅鋪設,五人帝在五天帝之左,稍退五官神位于東廂,皆遣官分獻。
罷從祀諸神位,用元豐禮也。
先是權禮部侍郎金安節,以淵聖皇帝未祔廟,請宮廟皆以大臣攝事,權工部侍郎黃中請毋新幄帟,毋設四路,以節浮費,皆從之。
祭之日,用鹵簿萬一百有四十人。
禮畢,宣制,赦天下。
癸酉,淵聖皇帝百日,上詣幾筵殿行禮。
甲戌,金人至鳳州之黃牛堡。
先是統軍張中彥與其陝西都統完顔喀齊喀将五千馀騎自
若不即行誅戮,恐緻滋蔓。
重念祖宗山陵盡在中都,密迩彼界,是以朕心不安。
以承平日久,全無得力宿将可委專征,須朕親往以平寇亂,故雖宮室始建,方此巡幸,而勢不可留。
已拟定十一月間親臨北邊,用行讨伐,然一二年卻當還此。
今聞有使稱賀,本欲差人遠迓,如其入見。
緣近者國信使副高景山、王全等傳旨,召一二近上官位,有所宣谕。
今卿等非所召之人,可便歸國,即令元指官位人等前來,一就稱賀,仍須九月初到阙。
故茲宣示。
”言畢,升堂,分賓主而坐。
仿戰栗,張掄稍進而問曰:“蒙古小邦,何煩皇帝親行?”汝嘉不能對。
掄曰:“侍講遠來,口言有敕,本國君相何以為憑?乞書于紙,以俟聞奏。
”汝嘉即索紙筆,書畢而去,仿等遺以缬帛、香茶,皆不受。
丙申,命參知政事楊椿恭篆聖文仁德顯孝皇帝谥寶。
是月,金大括境内騾馬,殺亡遼耶律氏、宋趙氏子男凡百三十馀人。
金主嘗因賜群臣宴,顧謂左丞相蕭玉曰:“卿嘗讀書否?”玉曰:“亦嘗觀之。
”中宴,金主起,即召玉至内閤,以《
既而擲之曰:“此非所問也。
朕欲與卿議事,今欲伐江南,卿以為何如?”玉曰:“不可。
”金主曰:“朕視宋國,猶掌握間耳,何為不可?”玉曰:“天以長江限南北,舟楫非我所長。
苻堅以百萬伐晉,不能以一騎渡,是以知其不可。
”金主怒,叱之使出。
既而尚書令張浩因人奏事,金主杖浩,并杖玉,謂群臣曰:“浩大臣,不面奏,因人達語,輕易如此!玉以苻堅比朕,朕欲釘其舌而磔之,以玉有功,故隐忍耳。
” 八月,辛醜朔,忠義人魏勝複海州。
勝素負氣,嘗潛渡淮為商,至是率其徒數百人至海州,自稱制置司前軍,大兵且繼至,海州遂降。
癸醜,金主弑其母太後圖克坦氏。
初,布薩師恭賜第鄰甯德宮,師恭屢得見太後。
及師恭奉命讨契丹諸部,入辭太後,言:“國家世居上京,既徙中都,又自中都至汴京。
今又興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國。
我嘗勸止之,不見聽。
契丹事複如此,奈何?”侍婢高福一娘一以告金主。
金主疑太後有異圖,召點檢大懷忠等,戒之曰:“汝等見太後,但言有诏,令太後跪受,即擊殺之。
”太後方摴蒱,懷忠至,令太後跪受诏,太後愕然,方下跪,遽從後擊之,仆而複起者再,乃缢殺之。
金主命焚一屍一于宮中,棄其骨于水。
封福一娘一為鄖國夫人,且許立為妃。
甲寅,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以舟師三千人發江一陰一。
先是寶自行在還,即謀進發,軍士争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大計已定,不複可搖,敢有再出一語者斬!”遂發,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洪遵竭資糧器械濟之。
放蘇州大洋,行三日,風怒甚,舟散漫不得收。
寶慷慨謂左右曰:“天欲以試李寶耶?此心如鐵石不變矣!”即酹酒自誓,風亦随止。
退泊明州關澳,追集散舟,不浃旬複故。
而裨将邊士甯自密州還,言魏勝已得海州矣,寶大喜,促其下乘機速發,而大風複作,波濤如山者經月,未得進。
乙卯,江淮制置使劉锜引兵屯揚州。
锜将渡江,以軍禮久不講,乃建大将旗鼓以行,軍容整肅,江浙人所未見也。
時锜方病,不能乘馬,乃以皮穿竹為肩輿。
鎮江城中,香煙如雲霧,觀者填擁。
右奉義郎、通判楚州徐宗偃見锜,力陳兩淮要害:“山一陽一密迩清河口,實為控扼之地,合肥扞蔽壽春。
自古北軍悉由渦口渡淮,彼或長驅,則兩淮皆非我有。
宜速遣一精一銳列戍,勿使敵得沖突。
”锜疑未決。
浙東副總管李橫、浙西副總管賈和仲适白其事,皆共贊之。
乃遣殿前司策應右軍統制王剛以五千人屯寶應。
丙辰,金主殺其翰林直學士韓汝嘉。
汝嘉自盱眙歸,谏寝兵議和,金主曰:“汝與南宋為遊說耶?”遂賜死。
丁巳,诏鄂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田師中赴行在奏事。
殿中侍禦史杜莘老,言師中老而貪,士卒緻怨,偏裨不服,臨敵恐誤國事,禦史中丞、湖北、京西宣谕使汪澈亦言于帝,乃召之。
尋以潭州觀察使、知襄一陽一府吳拱為鄂州諸軍都統制。
壬戌,徐仿、張掄自盱眙還行在。
徐宗偃之在淮一陰一也,有宿遷孫一者自北來,言嘗為金差往濱州充水手,暨逃歸而家屬已渡淮,偶相值于此。
備陳海道曲折,謂舟船雖大且多,然皆松木平底,不可涉洋。
水軍雖多,悉簽鄉夫,朝夕逃遁,一有警急,必緻潰散,及有願募人往焚燒其舟船者。
宗偃因條具邊防利便,遂并以其事白廟堂,附疾置以達,至奏邸,特空函耳。
朝廷乃劄付仲偃,根究沿路盜拆。
後數日,乃知遞過山一陽一城下,為郡中竊匿,宗偃複條畫附仿、掄以聞。
癸亥,金殺布薩師恭,以其一黨一于太後也。
先是金主使蕭圖喇等讨契丹薩巴,連戰無功,既而薩巴聞師恭以大軍至,乃遁。
師恭追之垂及,金主使師恭之子以傳逆之,至則戮于市。
師恭臨刑,以繩枚塞口,但仰視天日而已。
遂族滅之,并殺圖喇等。
己巳,起複慶遠軍節度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闵充湖北、京西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
金主分諸道兵為神策、神威、神捷、神銳、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銳、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軍,置都總管、副總管各一員,分隸左右領軍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府,置諸軍巡察使、副各一員。
以太保、樞密使昂為左領軍大都督,尚書右丞李通副之;尚書左丞赫舍哩良弼為右領軍大都督,判大宗正事富裡珲副之;禦史大夫圖克坦貞為左監軍,同判大宗正事圖克坦永年為右監軍;皆從金主出壽春。
以工部尚書蘇保衡為浙東道水道都統制,益都尹程嘉副之,由海道趨臨安;太原尹劉萼為漢南道行營都統制,濟南尹布薩烏哲副之,進自蔡州;以河南尹圖克坦哈喜為西蜀道行營都統制,平一陽一尹張宗彥副之,由鳳翔取散關。
金主以昂為舊将,使帥諸軍以從人望,實使通專其事。
遂宴諸将于尚書省,親授方略。
金主曰:“太師梁王,連年南伐,淹延歲月。
今舉兵必不如彼,遠則百日,近止旬月。
惟爾将士,無以征行為勞,戮力一心,以成大功,當厚加旌賞。
其或弛慢,刑茲無赦。
”以武勝、武平、武捷三軍為前鋒,圖克坦貞将兵二萬入淮一陰一。
金主恐糧運不繼,命諸軍渡江,無以僮仆從行,行者莫不嗟怨。
九月,庚午朔,命輔臣朝飨太廟。
辛未,宗祀徽宗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建王亞獻,嗣濮王士輵終獻,樂備而不作。
初,禮官以行禮殿隘,欲祀五天帝于朵殿,五人帝于東西廂。
太常少卿王普,言有熊氏乃聖祖之别号,因引皇祜故事,并升于明堂,各依其隅鋪設,五人帝在五天帝之左,稍退五官神位于東廂,皆遣官分獻。
罷從祀諸神位,用元豐禮也。
先是權禮部侍郎金安節,以淵聖皇帝未祔廟,請宮廟皆以大臣攝事,權工部侍郎黃中請毋新幄帟,毋設四路,以節浮費,皆從之。
祭之日,用鹵簿萬一百有四十人。
禮畢,宣制,赦天下。
癸酉,淵聖皇帝百日,上詣幾筵殿行禮。
甲戌,金人至鳳州之黃牛堡。
先是統軍張中彥與其陝西都統完顔喀齊喀将五千馀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