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紀一百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幾筵殿,次辭帝于垂拱殿。
癸亥,直徽猷閣、知臨安府趙子潚權尚書戶部侍郎。
甲子,百官純吉服。
宰相湯思退、陳康伯奏事畢,樞密院宮将退,帝留王綸、葉義問,谕之曰:“朕有一事,施行似不可緩。
普安郡王甚賢,欲與差别,卿等可議除少保、使相,仍封真王。
”衆皆前賀。
綸、義問退,帝曰:“朕久有此意,深惟載籍之傳,并後匹嫡,兩政耦國,為亂之本,朕豈不知此!第恐顯仁皇後意所未欲,遲遲至今。
”思退曰:“陛下春秋鼎盛,上天鑒臨,必生聖子。
為此以系人心,不可無也。
”于是普安郡王自育宮中至是三十年。
戊午,命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和州防禦使、知閤門事劉允升假崇信軍節度使,充大金報謝使副,謝其來吊祭也。
帝亦恐金有南侵意,因使義問觇之。
庚申,起居郎黃中權工部侍郎。
癸酉,帝始服淡黃袍、黑犀帶,禦垂拱殿。
甲戌,内出手诏曰:“朕荷天祐序,承列聖之丕基,思所以垂裕于後,夙夜不敢康。
永惟本支之重,強固皇室,親一親尚賢,厥有古誼。
普安郡王瑗,藝祖皇帝七世孫也,自幼鞠于宮闱,嶷然不群,聰哲端正,抗于宗籓,曆年滋多,厥德用茂,聞望之懿,中外所稱。
朕将考禮正名,頒示天下。
夫立一愛一之道,始于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倫而厚風俗者也。
稽若前憲,非朕敢私,其以為皇子,仍改賜名玮。
”诏,翰林學士周麟之所草也。
是日,以麟之兼權吏部尚書。
丙子,制以皇子玮為甯國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
制既出,中外大悅。
是月,金遣引進使高植等分道監視所獲盜賊,并磔之。
三月,辛巳,兵部尚書楊椿,奉诏舉利州西路駐答刂禦前左部統制楊從儀、右部統制李師顔可備将帥;而左朝散郎、利州路提點刑獄公事富衡,薦師顔忠節尤力。
诏進從儀一階,令樞密院籍記;召師顔赴行在。
金東海縣民張旺、徐元等反。
金主遣都水監徐文、步軍指揮使張宏信等率舟師九百,浮海讨之。
金主曰:“朕意不在一邑,欲試舟師耳。
” 乙酉,保甯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吳益遷少保,太尉、崇信軍節度使、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趙密開府儀同三司。
二人皆以攢宮之勞,故有是命。
戊子,上策試禮部舉人劉朔等于集英殿,既而得右迪功郎許克昌為首,用故事降為第二,遂賜晉江梁克家等四百十二人及第、出身、同出身。
辛卯,參知政事賀允中等使金國還,入見,允中言敵勢必敗盟,宜為之備。
壬辰,池州奏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昭慶軍承宣使、本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嶽超卒;以甯國軍節度使、殿前司選鋒軍都統制李顯忠充池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乙未,太府卿李澗權尚書吏部侍郎。
丙戌,左武大夫、榮州刺史、江南諸路馬步軍副總管劉光輔,移淮南諸路副總管,楚州駐答刂。
先是金東海縣民為盜,有李秀者,密請淮東副總管宋肇納款,願得南歸。
時議疑其或緻沖突,諜者因謂其與金結納,将大興師南來,乃命光輔駐楚州以為之備。
光輔未至,秀又遣其徒至楚州,見右朝奉郎、通判權州事徐宗偃求濟師,宗偃谕遣之。
因遺書大臣,大約謂:“東海饑民,困其科斂苛擾,嘯聚海島,一唱百和,犯死求生,初無能為。
金主蒙蔽,下情不通,猶未之聞。
若知,偏師一至,即便撲滅;縱使猖獗得志,必自沂、密橫行山東,失利則乘舟入海,誠不足為吾患。
今添置兵官,招集叛亡,适足以生邊釁。
” 丁酉,以立皇子,命兵部尚書楊椿告昊天上帝,權禮部侍郎宋棐告皇地祇,嗣濮王士輵告太廟,安定郡王令詪告諸陵。
保甯軍承宣使、知金州兼金、房、開、達州安一撫使、節制屯駐禦前軍馬王彥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充金、房、開、達州駐答刂前諸軍都統制,兼知金州、金房都統制。
甲辰,賜特奏名進士黃鵬舉等五十三人同進士出身,宗子彥{髟方}等三十一人,武舉進士樊仁遠等十九人,特奏名一人,并授官有差。
丙午,檢校少保、武康軍節度使、恩平郡王璩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紹興府,始稱皇侄。
诏建王府置直講、贊讀各一員,以郎官兼;小學教授一員,以館職兼。
加封梁昭明太子統為英濟忠顯王。
夏,四月,壬子,诏:“天申節州縣并免排宴。
”以帝在諒闇故也。
甲寅,金以耶律翼南使失體,杖一百,除名;施宜生以漏言烹死。
丙申,參知政事賀允中兼權同知樞密院事。
五月,辛巳,太尉知荊南府劉琦兼本府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先是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存中建言:“諸重地如四川、鄂渚、池一陽一、建康、京口,皆已宿兵嚴守,獨荊南曆代用武之地,今為重鎮,江西九江上流要害之地,緩急不相應援。
請各置都統制以廣屯備。
”朝廷從之。
荊南府、江州創軍自此始。
乙酉,初置江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一員,以殿前及步軍司兵各三千人,馬軍司及新招各二千人隸之。
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甯武軍承宣使、侍衛步軍司前軍都統制戚方為江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辛卯,參知政事賀允中,免兼同知樞密院事,以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将及境也。
初,義問入北境,見金已聚兵,有南侵意,及還,密奏:“敵人以克剝不恤為能,以殺戮不恕為威,窮奢極侈,燕京已劇壯麗,而修汴京,伐木琢石,車載塞路,民勞而多死于道,天人共怨,觀此豈能久也。
又,海州賊一黨一未盡,而任契丹出沒太行,臣去時聞破濬之衛縣,回時聞破磁之邯鄲,北使三人皆被擊傷,奪去銀牌,燕京以南,在處不甯。
今欲遷汴京,且造戰船,以臣度之,若果遷都,則在彼已失巢一穴一。
今江、淮既有師屯,獨海道宜備。
臣謂土豪、官軍不可雜處。
土豪谙練海道之險,憑藉海食之利,能役使船戶;雜以官兵,彼此氣不相下,難以協濟。
今宜于江海要處分寨,以土豪為寨主,令随其便,使土豪繞于舟楫之間,官軍振于塘岸之口,則官無虛費,民無驚擾,此策之上者也。
” 兵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楊椿,言于右仆射陳康伯曰:“北朝敗盟,其兆已見,今不先事為備,悔将何及!”因與康伯策所以防禦之術:其一,兩淮諸将,各畫界分,使自為守;其二,措置民社,密為寓兵之計;其三,淮東劉寶,将驕卒少,不
癸亥,直徽猷閣、知臨安府趙子潚權尚書戶部侍郎。
甲子,百官純吉服。
宰相湯思退、陳康伯奏事畢,樞密院宮将退,帝留王綸、葉義問,谕之曰:“朕有一事,施行似不可緩。
普安郡王甚賢,欲與差别,卿等可議除少保、使相,仍封真王。
”衆皆前賀。
綸、義問退,帝曰:“朕久有此意,深惟載籍之傳,并後匹嫡,兩政耦國,為亂之本,朕豈不知此!第恐顯仁皇後意所未欲,遲遲至今。
”思退曰:“陛下春秋鼎盛,上天鑒臨,必生聖子。
為此以系人心,不可無也。
”于是普安郡王自育宮中至是三十年。
戊午,命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和州防禦使、知閤門事劉允升假崇信軍節度使,充大金報謝使副,謝其來吊祭也。
帝亦恐金有南侵意,因使義問觇之。
庚申,起居郎黃中權工部侍郎。
癸酉,帝始服淡黃袍、黑犀帶,禦垂拱殿。
甲戌,内出手诏曰:“朕荷天祐序,承列聖之丕基,思所以垂裕于後,夙夜不敢康。
永惟本支之重,強固皇室,親一親尚賢,厥有古誼。
普安郡王瑗,藝祖皇帝七世孫也,自幼鞠于宮闱,嶷然不群,聰哲端正,抗于宗籓,曆年滋多,厥德用茂,聞望之懿,中外所稱。
朕将考禮正名,頒示天下。
夫立一愛一之道,始于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倫而厚風俗者也。
稽若前憲,非朕敢私,其以為皇子,仍改賜名玮。
”诏,翰林學士周麟之所草也。
是日,以麟之兼權吏部尚書。
丙子,制以皇子玮為甯國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
制既出,中外大悅。
是月,金遣引進使高植等分道監視所獲盜賊,并磔之。
三月,辛巳,兵部尚書楊椿,奉诏舉利州西路駐答刂禦前左部統制楊從儀、右部統制李師顔可備将帥;而左朝散郎、利州路提點刑獄公事富衡,薦師顔忠節尤力。
诏進從儀一階,令樞密院籍記;召師顔赴行在。
金東海縣民張旺、徐元等反。
金主遣都水監徐文、步軍指揮使張宏信等率舟師九百,浮海讨之。
金主曰:“朕意不在一邑,欲試舟師耳。
” 乙酉,保甯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吳益遷少保,太尉、崇信軍節度使、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趙密開府儀同三司。
二人皆以攢宮之勞,故有是命。
戊子,上策試禮部舉人劉朔等于集英殿,既而得右迪功郎許克昌為首,用故事降為第二,遂賜晉江梁克家等四百十二人及第、出身、同出身。
辛卯,參知政事賀允中等使金國還,入見,允中言敵勢必敗盟,宜為之備。
壬辰,池州奏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昭慶軍承宣使、本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嶽超卒;以甯國軍節度使、殿前司選鋒軍都統制李顯忠充池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乙未,太府卿李澗權尚書吏部侍郎。
丙戌,左武大夫、榮州刺史、江南諸路馬步軍副總管劉光輔,移淮南諸路副總管,楚州駐答刂。
先是金東海縣民為盜,有李秀者,密請淮東副總管宋肇納款,願得南歸。
時議疑其或緻沖突,諜者因謂其與金結納,将大興師南來,乃命光輔駐楚州以為之備。
光輔未至,秀又遣其徒至楚州,見右朝奉郎、通判權州事徐宗偃求濟師,宗偃谕遣之。
因遺書大臣,大約謂:“東海饑民,困其科斂苛擾,嘯聚海島,一唱百和,犯死求生,初無能為。
金主蒙蔽,下情不通,猶未之聞。
若知,偏師一至,即便撲滅;縱使猖獗得志,必自沂、密橫行山東,失利則乘舟入海,誠不足為吾患。
今添置兵官,招集叛亡,适足以生邊釁。
” 丁酉,以立皇子,命兵部尚書楊椿告昊天上帝,權禮部侍郎宋棐告皇地祇,嗣濮王士輵告太廟,安定郡王令詪告諸陵。
保甯軍承宣使、知金州兼金、房、開、達州安一撫使、節制屯駐禦前軍馬王彥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充金、房、開、達州駐答刂前諸軍都統制,兼知金州、金房都統制。
甲辰,賜特奏名進士黃鵬舉等五十三人同進士出身,宗子彥{髟方}等三十一人,武舉進士樊仁遠等十九人,特奏名一人,并授官有差。
丙午,檢校少保、武康軍節度使、恩平郡王璩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紹興府,始稱皇侄。
诏建王府置直講、贊讀各一員,以郎官兼;小學教授一員,以館職兼。
加封梁昭明太子統為英濟忠顯王。
夏,四月,壬子,诏:“天申節州縣并免排宴。
”以帝在諒闇故也。
甲寅,金以耶律翼南使失體,杖一百,除名;施宜生以漏言烹死。
丙申,參知政事賀允中兼權同知樞密院事。
五月,辛巳,太尉知荊南府劉琦兼本府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先是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存中建言:“諸重地如四川、鄂渚、池一陽一、建康、京口,皆已宿兵嚴守,獨荊南曆代用武之地,今為重鎮,江西九江上流要害之地,緩急不相應援。
請各置都統制以廣屯備。
”朝廷從之。
荊南府、江州創軍自此始。
乙酉,初置江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一員,以殿前及步軍司兵各三千人,馬軍司及新招各二千人隸之。
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甯武軍承宣使、侍衛步軍司前軍都統制戚方為江州駐答刂禦前諸軍都統制。
辛卯,參知政事賀允中,免兼同知樞密院事,以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将及境也。
初,義問入北境,見金已聚兵,有南侵意,及還,密奏:“敵人以克剝不恤為能,以殺戮不恕為威,窮奢極侈,燕京已劇壯麗,而修汴京,伐木琢石,車載塞路,民勞而多死于道,天人共怨,觀此豈能久也。
又,海州賊一黨一未盡,而任契丹出沒太行,臣去時聞破濬之衛縣,回時聞破磁之邯鄲,北使三人皆被擊傷,奪去銀牌,燕京以南,在處不甯。
今欲遷汴京,且造戰船,以臣度之,若果遷都,則在彼已失巢一穴一。
今江、淮既有師屯,獨海道宜備。
臣謂土豪、官軍不可雜處。
土豪谙練海道之險,憑藉海食之利,能役使船戶;雜以官兵,彼此氣不相下,難以協濟。
今宜于江海要處分寨,以土豪為寨主,令随其便,使土豪繞于舟楫之間,官軍振于塘岸之口,則官無虛費,民無驚擾,此策之上者也。
” 兵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楊椿,言于右仆射陳康伯曰:“北朝敗盟,其兆已見,今不先事為備,悔将何及!”因與康伯策所以防禦之術:其一,兩淮諸将,各畫界分,使自為守;其二,措置民社,密為寓兵之計;其三,淮東劉寶,将驕卒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