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紀一百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猥以書生,誤膺重寄,上賴朝廷指授,璘等為國宣力,川陝用兵以來,未有如此之勝,望優與遷擢,以為盡忠許國之勸。
”又奏:“本司都統制楊政,焚蕩敵寨十馀處,親率勝兵與薩裡幹迎敵,敵衆敗去,緻不敢并力熙、秦;樞密院都統制郭浩,于陝、虢等處攻卻敵寨,并皆獲捷,牽制敵軍,不緻并力秦、鳳;并乞優異推恩。
”乃賜璘等诏書獎谕,賜世将黃金二百兩,茶藥有差。
初,三将之并出也,璘複秦州,捷剡灣;政下隴州,破岐下諸屯;浩取華、同二州,入陝府,有破竹之勢。
世将亦遣要約陝西、河東忠義首領數十,願為内應。
而朝廷與金約和,秦、晉之人珠惜之。
三将歸,解嚴,第功,于是統制官姚仲、王彥、向起各落階官,仲、彥為華、虢兩州觀察使,起為邵州防禦使。
十一月,辛醜,金都元帥宗弼遣魏良臣等還,許以淮水為果,歲币銀、帛各二十五萬匹、兩;又欲割唐、鄧二州。
因遣其行台戶部侍郎蕭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審定可否。
先是有舉人獻策于宗弼者,宗弼用之,于盱眙、龜山造舟為梁,引兵深入,東過臨淮,南至六一合,西臨招信,晝夜不絕。
至是軍食不斷,士皆饑苦,宗弼乃遣毅等與良臣偕來焉。
壬寅,诏以四立日就行在權宜設位,祭五福太乙。
乙巳,诏吏部侍郎魏良臣就充接伴使,以金使蕭毅已過界也。
毅等過江,揭旗于舟,大書“江南撫谕”。
右朝散大夫、知鎮江府劉子羽見之,怒,夜,以他旗易之。
翌日,良臣見旗有異,大懼,乃索之,且以脅子羽,子羽曰:“吾為守臣,朝論無所預。
然揭此于吾之境,則吾有死而已。
”請不已,出境,乃還之。
丁未,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齊安郡王士祇,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士祇數言事,秦桧患之。
嶽飛之下吏也。
士祇草奏欲救之,語洩。
桧乃使言者論:“頃嶽飛進兵于陳、蔡之間,乃密通書于士祇,叙其悃愊,蹤迹詭秘。
範同頃為浙東憲,與士祇通家往還,或以他故數日不克見,則必遣其屬邵大受往傳導言語,窺伺國論。
士祇身為近屬,在外則結交将帥,在内則結交執政,事有切于聖躬,望罷其宗師職事,庶幾助成中興之業。
”故有是命。
仍令刑部檢會宗室戚裡不得出谒接見賓客條法,申嚴行下。
己酉,金稽古閣火。
壬子,金審議使、行台戶部兼工部侍郎蕭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等入見。
毅等至館,帝命工部侍郎莫将館伴。
時殿陛之儀,議猶未決。
議者以為兵衛單弱,則非所以隆一柄一體;欲設仗衛,恐駭敵情。
秦桧與知閤門事鄭藻謀之,藻請設黃麾仗千五百人于殿廊,蔽以帟幕,班定徹帷,桧然之。
自是以為定制。
時秦桧議誓書事,以為:“自古盟會,各出意以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
”帝曰:“朕固知之。
然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既無及矣,太後年逾六十,日夜痛心。
今雖與之立誓,當奏告天地、宗廟、社稷,明言若歸我太後,朕不憚屈己與之和。
如其不然,則此要誓,神固不聽,朕亦不憚用兵也。
” 乙卯,禦史中丞何鑄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
右谏議大夫萬俟禼試禦史中丞,起居郎羅汝楫為右谏議大夫。
丁巳,拱衛大夫、利州觀察使、知閤門事曹勳落階官,為容州觀察使,充報謝副使。
何鑄入辭,帝谕鑄委典緻詞,事在必濟。
又召勳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帏,逾十五年,幾于無淚可揮。
所以頻遣使指,又屈己奉币者,皆以此也。
竊計天亦默相之。
”言已,淚下,左右皆掩泣。
帝曰:“汝見金主,以朕意與之言曰:‘惟親若族,久賴安存,朕知之矣。
然閱歲滋久,為人之子,深不自安。
且慈親之在上國,一尋常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系甚重。
’往用此意,以天一性一至誠悅之,彼亦當感動也。
” 戊午,金國審議使蕭毅等辭行。
時朝廷許割唐、鄧二州,馀以淮水中流為界。
毅辭,辭谕曰:“若今歲太後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今歲未也,則誓文為虛設。
” 辛酉,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福建安一撫大使兼知福州張浚為檢校少傅、崇信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免奉朝請。
秦桧将議和,遣工部員外郎蓋諒因事至閩中,風浚使附其議,當引為樞密使。
浚答書,言敵不可縱,和不可成,桧不悅。
會浚以母老乞詞,乃有是命。
是月,诏:“大金已遣使通和,令川陝宣撫司照會保守見存疆界,不得出兵生事,招納叛亡。
” 十二月,癸酉,試尚書工部侍郎莫将權本部尚書,往唐、鄧州分畫地界。
先是诏刑部侍郎周聿充京西路分畫地界官,應幹措置,樞密都承旨鄭剛中充陝西路分畫地界官,應幹措置,委川陝宣撫司照南北誓書文字,子細分畫,不得差錯生事,至是又遣将焉。
乙亥,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何鑄等至軍前,金都元帥宗弼遣鑄往會甯,且以書來索北人之在南者,因趣割陝西馀地。
是日,遣莫将、周聿往割唐、鄧,又命鄭剛中分畫陝西,以劉豫、吳玠元管地界為準。
癸巳,嶽飛賜死于大理寺。
飛既屬獄,何鑄以中執法與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
飛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閤門祗候雷視之。
至是萬俟禼入台月馀,獄遂上。
及聚斷,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言飛不應死,衆不從。
于是飛以衆證,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敵侵淮西,前後受親劄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當斬;阆州觀察使、禦前前軍統制權副都統制張憲,坐收飛、雲書,謀以襄一陽一叛,當絞;飛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雲,坐與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
诏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莅其刑,誅憲、雲于都市。
參議官、直秘閣于鵬,除名,送萬安軍,右朝散郎孫革,送浔州,并編管;仍籍其赀,流家屬于嶺南。
天下冤之。
飛死,年三十九。
初,獄之成也,太傅、醴泉觀使韓世忠不平,以問秦桧,桧曰:“飛子雲與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世忠怫然曰:“莫須有’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不聽。
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
吳玠素服飛,願與交一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甯大将安樂時耶!”卻不受。
玠大歎服。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一愛一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師每休舍,課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習之。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刍者,立斬以徇。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号“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卒有疾,親為調藥。
諸将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
善以少擊衆。
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
猝遇敵不動。
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信、智、勇、嚴、阙一不可。
”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
每辭官,必曰:“将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然忠憤激烈,議論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禍。
時上下以和議得成為幸,淵聖在金,鮮有厝意者。
金主诏以天水郡公趙桓乞本品俸,令有司赒濟之。
金尚書左丞完顔勖奉诏訪祖宗遺事。
勖采摭遺言舊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綜為三卷,凡部族曰某部,複曰某水之某,又曰某鄉、某村以别識之。
凡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其間詐謀詭計,一無所隐,事有詳有略,鹹得其實。
書成,進入,金主焚香立受之,賞赍有差。
旋诏左丞勖暨平章政事奕,職俸外别給二品親王俸傔。
舊制,皇兄弟、皇子為親王,給二品俸。
宗室封一字王者,給三品俸。
勖等别給親王俸,皆異數也。
徽猷閣待制洪皓,在燕山密奏:“敵已厭兵,勢不能久;異時攜婦随軍,今不複攜矣。
朝廷不知虛實,卑詞厚币,未有成約,不若乘勝追擊,以複故疆,報世仇。
張浚名動殊方,可惜置之散地。
”并問李綱、趙鼎安否,又言将帥中唯嶽飛為金人所畏;胡铨封事,其地有之,彼亦知中國有人。
”又奏:“本司都統制楊政,焚蕩敵寨十馀處,親率勝兵與薩裡幹迎敵,敵衆敗去,緻不敢并力熙、秦;樞密院都統制郭浩,于陝、虢等處攻卻敵寨,并皆獲捷,牽制敵軍,不緻并力秦、鳳;并乞優異推恩。
”乃賜璘等诏書獎谕,賜世将黃金二百兩,茶藥有差。
初,三将之并出也,璘複秦州,捷剡灣;政下隴州,破岐下諸屯;浩取華、同二州,入陝府,有破竹之勢。
世将亦遣要約陝西、河東忠義首領數十,願為内應。
而朝廷與金約和,秦、晉之人珠惜之。
三将歸,解嚴,第功,于是統制官姚仲、王彥、向起各落階官,仲、彥為華、虢兩州觀察使,起為邵州防禦使。
十一月,辛醜,金都元帥宗弼遣魏良臣等還,許以淮水為果,歲币銀、帛各二十五萬匹、兩;又欲割唐、鄧二州。
因遣其行台戶部侍郎蕭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審定可否。
先是有舉人獻策于宗弼者,宗弼用之,于盱眙、龜山造舟為梁,引兵深入,東過臨淮,南至六一合,西臨招信,晝夜不絕。
至是軍食不斷,士皆饑苦,宗弼乃遣毅等與良臣偕來焉。
壬寅,诏以四立日就行在權宜設位,祭五福太乙。
乙巳,诏吏部侍郎魏良臣就充接伴使,以金使蕭毅已過界也。
毅等過江,揭旗于舟,大書“江南撫谕”。
右朝散大夫、知鎮江府劉子羽見之,怒,夜,以他旗易之。
翌日,良臣見旗有異,大懼,乃索之,且以脅子羽,子羽曰:“吾為守臣,朝論無所預。
然揭此于吾之境,則吾有死而已。
”請不已,出境,乃還之。
丁未,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齊安郡王士祇,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士祇數言事,秦桧患之。
嶽飛之下吏也。
士祇草奏欲救之,語洩。
桧乃使言者論:“頃嶽飛進兵于陳、蔡之間,乃密通書于士祇,叙其悃愊,蹤迹詭秘。
範同頃為浙東憲,與士祇通家往還,或以他故數日不克見,則必遣其屬邵大受往傳導言語,窺伺國論。
士祇身為近屬,在外則結交将帥,在内則結交執政,事有切于聖躬,望罷其宗師職事,庶幾助成中興之業。
”故有是命。
仍令刑部檢會宗室戚裡不得出谒接見賓客條法,申嚴行下。
己酉,金稽古閣火。
壬子,金審議使、行台戶部兼工部侍郎蕭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等入見。
毅等至館,帝命工部侍郎莫将館伴。
時殿陛之儀,議猶未決。
議者以為兵衛單弱,則非所以隆一柄一體;欲設仗衛,恐駭敵情。
秦桧與知閤門事鄭藻謀之,藻請設黃麾仗千五百人于殿廊,蔽以帟幕,班定徹帷,桧然之。
自是以為定制。
時秦桧議誓書事,以為:“自古盟會,各出意以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
”帝曰:“朕固知之。
然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既無及矣,太後年逾六十,日夜痛心。
今雖與之立誓,當奏告天地、宗廟、社稷,明言若歸我太後,朕不憚屈己與之和。
如其不然,則此要誓,神固不聽,朕亦不憚用兵也。
” 乙卯,禦史中丞何鑄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
右谏議大夫萬俟禼試禦史中丞,起居郎羅汝楫為右谏議大夫。
丁巳,拱衛大夫、利州觀察使、知閤門事曹勳落階官,為容州觀察使,充報謝副使。
何鑄入辭,帝谕鑄委典緻詞,事在必濟。
又召勳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帏,逾十五年,幾于無淚可揮。
所以頻遣使指,又屈己奉币者,皆以此也。
竊計天亦默相之。
”言已,淚下,左右皆掩泣。
帝曰:“汝見金主,以朕意與之言曰:‘惟親若族,久賴安存,朕知之矣。
然閱歲滋久,為人之子,深不自安。
且慈親之在上國,一尋常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系甚重。
’往用此意,以天一性一至誠悅之,彼亦當感動也。
” 戊午,金國審議使蕭毅等辭行。
時朝廷許割唐、鄧二州,馀以淮水中流為界。
毅辭,辭谕曰:“若今歲太後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今歲未也,則誓文為虛設。
” 辛酉,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福建安一撫大使兼知福州張浚為檢校少傅、崇信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免奉朝請。
秦桧将議和,遣工部員外郎蓋諒因事至閩中,風浚使附其議,當引為樞密使。
浚答書,言敵不可縱,和不可成,桧不悅。
會浚以母老乞詞,乃有是命。
是月,诏:“大金已遣使通和,令川陝宣撫司照會保守見存疆界,不得出兵生事,招納叛亡。
” 十二月,癸酉,試尚書工部侍郎莫将權本部尚書,往唐、鄧州分畫地界。
先是诏刑部侍郎周聿充京西路分畫地界官,應幹措置,樞密都承旨鄭剛中充陝西路分畫地界官,應幹措置,委川陝宣撫司照南北誓書文字,子細分畫,不得差錯生事,至是又遣将焉。
乙亥,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何鑄等至軍前,金都元帥宗弼遣鑄往會甯,且以書來索北人之在南者,因趣割陝西馀地。
是日,遣莫将、周聿往割唐、鄧,又命鄭剛中分畫陝西,以劉豫、吳玠元管地界為準。
癸巳,嶽飛賜死于大理寺。
飛既屬獄,何鑄以中執法與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
飛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閤門祗候雷視之。
至是萬俟禼入台月馀,獄遂上。
及聚斷,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言飛不應死,衆不從。
于是飛以衆證,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敵侵淮西,前後受親劄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當斬;阆州觀察使、禦前前軍統制權副都統制張憲,坐收飛、雲書,謀以襄一陽一叛,當絞;飛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雲,坐與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
诏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莅其刑,誅憲、雲于都市。
參議官、直秘閣于鵬,除名,送萬安軍,右朝散郎孫革,送浔州,并編管;仍籍其赀,流家屬于嶺南。
天下冤之。
飛死,年三十九。
初,獄之成也,太傅、醴泉觀使韓世忠不平,以問秦桧,桧曰:“飛子雲與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世忠怫然曰:“莫須有’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不聽。
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
吳玠素服飛,願與交一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甯大将安樂時耶!”卻不受。
玠大歎服。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一愛一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師每休舍,課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習之。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刍者,立斬以徇。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号“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卒有疾,親為調藥。
諸将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
善以少擊衆。
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謀定而後戰,故所向克捷。
猝遇敵不動。
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信、智、勇、嚴、阙一不可。
”每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
每辭官,必曰:“将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然忠憤激烈,議論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禍。
時上下以和議得成為幸,淵聖在金,鮮有厝意者。
金主诏以天水郡公趙桓乞本品俸,令有司赒濟之。
金尚書左丞完顔勖奉诏訪祖宗遺事。
勖采摭遺言舊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綜為三卷,凡部族曰某部,複曰某水之某,又曰某鄉、某村以别識之。
凡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其間詐謀詭計,一無所隐,事有詳有略,鹹得其實。
書成,進入,金主焚香立受之,賞赍有差。
旋诏左丞勖暨平章政事奕,職俸外别給二品親王俸傔。
舊制,皇兄弟、皇子為親王,給二品俸。
宗室封一字王者,給三品俸。
勖等别給親王俸,皆異數也。
徽猷閣待制洪皓,在燕山密奏:“敵已厭兵,勢不能久;異時攜婦随軍,今不複攜矣。
朝廷不知虛實,卑詞厚币,未有成約,不若乘勝追擊,以複故疆,報世仇。
張浚名動殊方,可惜置之散地。
”并問李綱、趙鼎安否,又言将帥中唯嶽飛為金人所畏;胡铨封事,其地有之,彼亦知中國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