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到一萬一千五百馀人。
總管傅忠信,安一撫硃勇,将官梁一柄一及統制、統領官,各給袍帶。
其老幼居于近裡,又有總管魏價等十四員,帶城寨兵一千五百,亦加勸獎,官各授差遣,卒各支請給,與右護軍相參為用矣。
時政在寶雞,完顔杲一陰一遣客刺政,詐為降卒,政覺而誅之。
是月,金都元帥宗弼奏河南、陝西捷,金主遣使勞問。
完弼以下将士,凡有功軍士三千,并加忠承校尉。
八月,乙亥,韓世忠圍淮一陽一軍,命諸将齊攻之。
帳前親随武翼郎成闵從統制官許世安奪門而入,大戰于門之内,闵身被三十馀一槍一,世安亦胫中四矢,力戰,奪門複出。
闵氣絕而複蘇屢矣,世忠大賞之。
别将解元掩擊金人于沂州郯城縣,敵溺死者甚衆。
及班師,世安以箭瘡不能騎,遂肩輿而歸;世忠怒,命世安馬前步行。
世忠奏闵之功,授武德大夫、遙郡刺史。
闵,衛州人,世為農,建炎初,避亂抵京口,日者趙常見而奇之。
黃天蕩之役,闵投世忠軍中,至是有功。
既而世忠乞重賞以勸将士,遂除涿州一團一練使。
戊寅,知陝州吳琦遣統制官侯信渡河,劫金人中條山寨,敗之,獲馬二十匹。
翼日,又戰于解州境上,敗之,殺其将茂海。
己卯,宰執奏徽宗随龍人乞恩例,帝曰:“若舊人尤當優恤。
凡事幹徽廟,非唯朕奉先之孝所當自緻,亦欲風勵四方,使人知有君親之恩也。
” 庚辰,金人自滕一陽一來救淮一陽一軍,韓世忠逆擊于泇口鎮,敗之。
是日,韓世忠所遣統制官劉寶、郭宗儀、許世安,以舟師至千秋湖陵,遇金人所遣郦瓊叛卒數千人,寶等與戰,大捷,獲戰船二百。
辛巳,金主诏撫谕陝西五路。
壬午,李成自河一陽一以五千騎攻西京,知河南府李興命開城門以待之。
成疑不進,興遣銳士自它門出擊之,成敗走。
金初定公主、郡、縣主及附馬品級。
丁亥,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軍潰于宿州。
初,沂中至宿州,而以步軍退屯于泗。
金人詭令來告以有邊騎數百屯柳子鎮,沂中欲擊之。
或谏以為不可輕出,沂中不聽,留統領民王滋、蕭保以騎兵千人守宿州。
夜,沂中自将騎兵五千襲柳子鎮,至明,不見敵而退。
金人以重兵伏其歸路,沂中知之,遂橫奔而潰。
沂中至壽春府,渡淮而歸,與保、滋相隔。
參議官曹勳不知沂中所在,表聞于朝,朝廷大恐,令淮南洲縣權宜退保。
金人動沂中不得志,遂攻宿州,滋、保與戰,不利。
金人入城,怒州人之降也,乃縱屠戮。
自是潰兵由淮水上下數百裡間四散而歸,其死亡者甚衆。
既而沂中自淮西複還泗州,人心始定。
壬辰,永興軍路經略副使王俊擊金人于盩厔縣東,敗之。
甲午,川陝宣撫司同統制軍馬邵俊,統領王喜,遇金人于隴州汧一陽一縣牧羊嶺,敗之。
喜以功複為協忠大夫、榮州防禦使、右遊奕都統制。
九月,壬寅朔,遣起居舍人李易赴韓世忠軍前議事。
秦桧主罷兵,召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赴行在,遂命易見世忠谕旨。
時淮西宣撫副使楊沂中還師鎮江府,三京招撫處置使劉光世還池州,淮北宣撫判官劉锜還太平州,自是不複出師矣。
丁未,楊政軍同統制楊從儀劫金人鳳翔府城南寨,敗之,獲戰馬數百。
戊申,金主如燕京,都元帥宗弼入見于行在。
浃旬,還軍,金主起立,酌酒飲之,賜以甲胄、弓矢。
先是李成數為知河南府李興所敗,乞師于宗弼,得蕃、漢軍數萬。
興聞之,度衆寡不敵,棄城去,寓治于永甯之白馬山。
丁酉,金主親飨太祖廟。
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太祖、太宗并配,赦天下。
癸醜,楊政軍統制官楊從儀、邵俊,統領王喜,敗金人于汧一陽一。
辛未,尚書右仆射秦桧,以明堂恩封華國公。
癸亥,金殺尚書左丞相陳王希尹、右丞蕭慶。
先是客星守陳,太史以告宇文虛中,虛中以告,希尹不以為怪,及是坐誅。
初,希尹嘗為晉國王宗翰監軍,為群臣所忌,而常以智得免,論者稱其通變如神。
金主尤忌之,诏曰:“師臣密奏,一奸一狀已萌,心在無君,言宣不道。
逮燕居而竊議,謂神器以何歸。
稔于聽聞,遂緻章敗。
”時金主未有子,故嫉希君者以此言谮之。
金主又诏曰:“慶迷國罔悛,欺天相濟,既緻于理,鹹伏厥辜,賴天之靈,誅于兩觀。
”蓋以慶為希尹之一黨一也。
并殺希尹子昭武大将軍達勒達、符寶郎曼岱。
冬,十月,戊戌,秦桧以修書恩,進左銀青光祿大夫,封衛國公。
是月,淮北宣撫判官劉锜來朝。
十一月,戊申,金将喀齊喀自潼關出侵陝州,守臣吳琦擊卻之。
鳳翔府同統制軍馬楊從儀,敗金人于寶雞。
癸醜,金以孔子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
乙卯,胡世将奏,已遣兵解慶一陽一之圍,請诏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出兵牽制,帝曰:“此未易輕議。
凡事有緩急先後,必思而後動,乃可以成功也。
” 先是慶一陽一圍急,帥臣宋萬年乘城拒守。
會世将以檄書召建甯軍承宣使、河東經略使王忠植以所部赴陝西,行至延安,叛将趙惟清假诏書執之。
忠植曰:“若本朝诏書則受,若金國诏書則不拜也。
”惟清械之,以詣右監軍完顔杲。
杲使甲士引詣慶一陽一城下,谕使出降。
忠植大呼曰:“我河東步佛山忠義人也,為金所執,使來招降,願将士勿負朝廷,堅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
”杲怒,诘之。
忠植披襟大呼曰:“速殺我!”遂遇害。
癸亥,金以都點檢蕭仲恭為尚書左丞,前西京留守完顔昂為平章政事。
甲子,金行台尚書左丞相杜充卒。
是月,宜章洞民駱科叛,遂犯桂一陽一、郴、道、連、賀州諸縣,诏發大軍往讨之。
十二月,壬午,命尚書右仆射秦桧上皇太後冊寶于慈甯殿,寶用金,冊以珉石;上遙賀于宮中,群臣遙賀宮門外。
丙戌,尚書禮部侍郎蘇符擢禮部尚書仍兼資善堂翊善。
起居舍人郭孝友權尚書工部侍郎。
丁醜,金地震。
己亥,诏:“太廟時享以少牢,祫享以太牢,如舊典。
”用太常少卿陳桷請也。
金以阿裡布為左副元帥。
是月,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引兵還行在。
永州防禦使呼延通自一殺。
初,通以私忿欲殺韓世忠,不果。
世忠知之,通與淮一陰一統制官崔德明不葉,世忠即召通,斥為士伍,使隸德明軍中。
世忠生日,諸将皆入為壽,通自淮一陰一馳至,世忠見之,即走入,不複出。
通伏地泣,衆共遣之,通乃去。
德明還淮一陰一,數通擅離軍之罪,杖之數十。
通怏怏,赴運河死,人皆惜其勇,世忠後亦悔之。
初,知河南府李興既屯白馬山寨,李成以蕃、漢數萬衆圍之。
時興妻周氏與其子居襄一陽一,惟幼子在側。
敵圍益急,士心頗搖。
興聞,謂諸将曰:“興與諸君尚當以死守,毋有二志。
苟或不敵,吾豈為敵污者!當抱是兒南向投崖,以謝天子。
”諸将皆感泣,由是守益堅。
敵遣使赍黃榜召興以奉國上将軍、河南尹,興得檄不啟,立斬其使,以檄聞于朝。
白馬受圍久,方冬泉涸,軍民乏絕,興焚香默禱,一夕大雪,泉源皆溢,成知興志不可屈,乃即山下屯兵積糧,為久居之計,興潛遣将士夜焚之。
成大挫,徑歸西京。
金既複取河南地,猶慮中原士民懷二意,始創屯田軍。
凡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種,春秋量給衣馬。
若遇出軍,使給其錢米。
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萬人,皆築壘于村落間。
總管傅忠信,安一撫硃勇,将官梁一柄一及統制、統領官,各給袍帶。
其老幼居于近裡,又有總管魏價等十四員,帶城寨兵一千五百,亦加勸獎,官各授差遣,卒各支請給,與右護軍相參為用矣。
時政在寶雞,完顔杲一陰一遣客刺政,詐為降卒,政覺而誅之。
是月,金都元帥宗弼奏河南、陝西捷,金主遣使勞問。
完弼以下将士,凡有功軍士三千,并加忠承校尉。
八月,乙亥,韓世忠圍淮一陽一軍,命諸将齊攻之。
帳前親随武翼郎成闵從統制官許世安奪門而入,大戰于門之内,闵身被三十馀一槍一,世安亦胫中四矢,力戰,奪門複出。
闵氣絕而複蘇屢矣,世忠大賞之。
别将解元掩擊金人于沂州郯城縣,敵溺死者甚衆。
及班師,世安以箭瘡不能騎,遂肩輿而歸;世忠怒,命世安馬前步行。
世忠奏闵之功,授武德大夫、遙郡刺史。
闵,衛州人,世為農,建炎初,避亂抵京口,日者趙常見而奇之。
黃天蕩之役,闵投世忠軍中,至是有功。
既而世忠乞重賞以勸将士,遂除涿州一團一練使。
戊寅,知陝州吳琦遣統制官侯信渡河,劫金人中條山寨,敗之,獲馬二十匹。
翼日,又戰于解州境上,敗之,殺其将茂海。
己卯,宰執奏徽宗随龍人乞恩例,帝曰:“若舊人尤當優恤。
凡事幹徽廟,非唯朕奉先之孝所當自緻,亦欲風勵四方,使人知有君親之恩也。
” 庚辰,金人自滕一陽一來救淮一陽一軍,韓世忠逆擊于泇口鎮,敗之。
是日,韓世忠所遣統制官劉寶、郭宗儀、許世安,以舟師至千秋湖陵,遇金人所遣郦瓊叛卒數千人,寶等與戰,大捷,獲戰船二百。
辛巳,金主诏撫谕陝西五路。
壬午,李成自河一陽一以五千騎攻西京,知河南府李興命開城門以待之。
成疑不進,興遣銳士自它門出擊之,成敗走。
金初定公主、郡、縣主及附馬品級。
丁亥,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軍潰于宿州。
初,沂中至宿州,而以步軍退屯于泗。
金人詭令來告以有邊騎數百屯柳子鎮,沂中欲擊之。
或谏以為不可輕出,沂中不聽,留統領民王滋、蕭保以騎兵千人守宿州。
夜,沂中自将騎兵五千襲柳子鎮,至明,不見敵而退。
金人以重兵伏其歸路,沂中知之,遂橫奔而潰。
沂中至壽春府,渡淮而歸,與保、滋相隔。
參議官曹勳不知沂中所在,表聞于朝,朝廷大恐,令淮南洲縣權宜退保。
金人動沂中不得志,遂攻宿州,滋、保與戰,不利。
金人入城,怒州人之降也,乃縱屠戮。
自是潰兵由淮水上下數百裡間四散而歸,其死亡者甚衆。
既而沂中自淮西複還泗州,人心始定。
壬辰,永興軍路經略副使王俊擊金人于盩厔縣東,敗之。
甲午,川陝宣撫司同統制軍馬邵俊,統領王喜,遇金人于隴州汧一陽一縣牧羊嶺,敗之。
喜以功複為協忠大夫、榮州防禦使、右遊奕都統制。
九月,壬寅朔,遣起居舍人李易赴韓世忠軍前議事。
秦桧主罷兵,召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赴行在,遂命易見世忠谕旨。
時淮西宣撫副使楊沂中還師鎮江府,三京招撫處置使劉光世還池州,淮北宣撫判官劉锜還太平州,自是不複出師矣。
丁未,楊政軍同統制楊從儀劫金人鳳翔府城南寨,敗之,獲戰馬數百。
戊申,金主如燕京,都元帥宗弼入見于行在。
浃旬,還軍,金主起立,酌酒飲之,賜以甲胄、弓矢。
先是李成數為知河南府李興所敗,乞師于宗弼,得蕃、漢軍數萬。
興聞之,度衆寡不敵,棄城去,寓治于永甯之白馬山。
丁酉,金主親飨太祖廟。
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太祖、太宗并配,赦天下。
癸醜,楊政軍統制官楊從儀、邵俊,統領王喜,敗金人于汧一陽一。
辛未,尚書右仆射秦桧,以明堂恩封華國公。
癸亥,金殺尚書左丞相陳王希尹、右丞蕭慶。
先是客星守陳,太史以告宇文虛中,虛中以告,希尹不以為怪,及是坐誅。
初,希尹嘗為晉國王宗翰監軍,為群臣所忌,而常以智得免,論者稱其通變如神。
金主尤忌之,诏曰:“師臣密奏,一奸一狀已萌,心在無君,言宣不道。
逮燕居而竊議,謂神器以何歸。
稔于聽聞,遂緻章敗。
”時金主未有子,故嫉希君者以此言谮之。
金主又诏曰:“慶迷國罔悛,欺天相濟,既緻于理,鹹伏厥辜,賴天之靈,誅于兩觀。
”蓋以慶為希尹之一黨一也。
并殺希尹子昭武大将軍達勒達、符寶郎曼岱。
冬,十月,戊戌,秦桧以修書恩,進左銀青光祿大夫,封衛國公。
是月,淮北宣撫判官劉锜來朝。
十一月,戊申,金将喀齊喀自潼關出侵陝州,守臣吳琦擊卻之。
鳳翔府同統制軍馬楊從儀,敗金人于寶雞。
癸醜,金以孔子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
乙卯,胡世将奏,已遣兵解慶一陽一之圍,請诏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出兵牽制,帝曰:“此未易輕議。
凡事有緩急先後,必思而後動,乃可以成功也。
” 先是慶一陽一圍急,帥臣宋萬年乘城拒守。
會世将以檄書召建甯軍承宣使、河東經略使王忠植以所部赴陝西,行至延安,叛将趙惟清假诏書執之。
忠植曰:“若本朝诏書則受,若金國诏書則不拜也。
”惟清械之,以詣右監軍完顔杲。
杲使甲士引詣慶一陽一城下,谕使出降。
忠植大呼曰:“我河東步佛山忠義人也,為金所執,使來招降,願将士勿負朝廷,堅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
”杲怒,诘之。
忠植披襟大呼曰:“速殺我!”遂遇害。
癸亥,金以都點檢蕭仲恭為尚書左丞,前西京留守完顔昂為平章政事。
甲子,金行台尚書左丞相杜充卒。
是月,宜章洞民駱科叛,遂犯桂一陽一、郴、道、連、賀州諸縣,诏發大軍往讨之。
十二月,壬午,命尚書右仆射秦桧上皇太後冊寶于慈甯殿,寶用金,冊以珉石;上遙賀于宮中,群臣遙賀宮門外。
丙戌,尚書禮部侍郎蘇符擢禮部尚書仍兼資善堂翊善。
起居舍人郭孝友權尚書工部侍郎。
丁醜,金地震。
己亥,诏:“太廟時享以少牢,祫享以太牢,如舊典。
”用太常少卿陳桷請也。
金以阿裡布為左副元帥。
是月,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引兵還行在。
永州防禦使呼延通自一殺。
初,通以私忿欲殺韓世忠,不果。
世忠知之,通與淮一陰一統制官崔德明不葉,世忠即召通,斥為士伍,使隸德明軍中。
世忠生日,諸将皆入為壽,通自淮一陰一馳至,世忠見之,即走入,不複出。
通伏地泣,衆共遣之,通乃去。
德明還淮一陰一,數通擅離軍之罪,杖之數十。
通怏怏,赴運河死,人皆惜其勇,世忠後亦悔之。
初,知河南府李興既屯白馬山寨,李成以蕃、漢數萬衆圍之。
時興妻周氏與其子居襄一陽一,惟幼子在側。
敵圍益急,士心頗搖。
興聞,謂諸将曰:“興與諸君尚當以死守,毋有二志。
苟或不敵,吾豈為敵污者!當抱是兒南向投崖,以謝天子。
”諸将皆感泣,由是守益堅。
敵遣使赍黃榜召興以奉國上将軍、河南尹,興得檄不啟,立斬其使,以檄聞于朝。
白馬受圍久,方冬泉涸,軍民乏絕,興焚香默禱,一夕大雪,泉源皆溢,成知興志不可屈,乃即山下屯兵積糧,為久居之計,興潛遣将士夜焚之。
成大挫,徑歸西京。
金既複取河南地,猶慮中原士民懷二意,始創屯田軍。
凡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種,春秋量給衣馬。
若遇出軍,使給其錢米。
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萬人,皆築壘于村落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