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滿二萬,而可出戰者僅五千。
金兵先攻東門,锜出兵應之,金兵退。
宗弼自帶牙兵三千,往來為援,皆帶重甲,三人為伍,貫韋索,号“鐵浮屠”,每進一步,即用拒馬一子遮蔽,示無反顧。
複以鐵騎為左右翼,号“拐子馬”,悉以女真充之;前此攻所難下之城,并用此兵,故又名“長勝軍”。
時金諸帥各居一部,衆欲擊韓常軍,锜曰:“擊韓雖退,宗弼雄兵尚不可當也。
法當先擊宗弼,宗弼一動,則馀軍無能為矣。
” 時天大暑,敵遠來疲敝,晝夜不解甲。
锜先遣毒颍水上流及草中,戒軍士雖渴死,毋飲于颍。
金士馬饑一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
锜士氣閑暇,軍皆番休更食羊馬垣下。
方早涼,锜按兵不動;未申間,忽遣數百人出西門;金兵方接戰,俄以數千人出南門,戒令勿喊,但以短兵極力與戰。
統制官趙撙、韓直皆被數矢,戰不肯已,锜急令扶歸。
士殊死鬥,入敵陳中,斫以刀斧,至有奮手捽之,與俱墜于濠者,金兵大敗,殺其衆五千,橫一屍一盈野。
宗弼乃移寨于城西,掘塹以自衛,欲為困官軍之計。
是日大雨,平地水深尺馀,锜遣兵劫之,上下皆不甯處。
乙卯,順昌圍解。
宗弼之未敗也,秦桧奏令劉锜擇利班師,锜得诏不動。
至是宗弼不能支,乃作筏系橋而去。
宗弼至泰和縣,卧兩日,至陳州,數諸将之罪,自韓常已下皆鞭之。
于是複以葛王褒守歸德府,常守許州,翟某守陳州,宗弼自擁其衆還汴京。
丙辰,湖北、京西宣撫司統制官牛臯及金人戰于京西,敗之。
己未,樞密院都統制郭浩遣統制官鄭建充等集鄜延、環慶之兵,攻金人于醴州,敗之,複醴州。
三京招撫處置使劉光世進軍和州。
壬戌,诏:“敵人侵攻河南,已決策用兵,所宜經理财用以贍軍旅。
帥守諸司,自當體國協濟大計,可将應見管錢物量留經費外,盡數起發。
有能率先應辦,當加褒擢;如隐占不實,必置于法。
”并謂在官錢物,不得因緣擾民。
甲子,權主管鄜延經略司公事王彥,拒金人于青溪嶺,卻之。
初,右副元帥完顔杲既破鳳翔,與都統制吳璘、楊政夾渭水而陳。
璘駐兵大蟲嶺,杲自登西平原觇之,曰:“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此難與争。
”乃引去,自泾原路欲趨邠州,于是樞密院都統制郭浩,統右護軍及鄜環之師在邠州三水縣,泾原經略使田晟,遣統制官曲汲、秦弼拒敵于青溪嶺。
宣撫副使胡世将,謂浩非素臨行陳之人,難以責成,即遣彥及統制官楊從儀、程俊、向起、鄭師正,曹成等分道而出,與金人戰蒿谷、吳頭、麻務屯之間。
金人屢敗,留千戶五人守鳳翔,杲自将銳兵攻青溪。
汲、弼不能當,戰敗,棄青溪走,世将命晟召汲,斬于軍前以徇。
彥率兵迎金人,戰盤堠、兔耳,敗之。
金人去,複還屯鳳翔。
初,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往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軍計事,至是若虛見飛于德安府,谕以面得帝旨,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聽。
若虛曰:“事既爾,勢不可還,矯诏之罪,若虛當任之。
”飛許諾,遂進兵。
左從政郎張闡為秘書省正字。
闡因轉對,論三事:其一,“請廣求人才,任将相,練士卒,則徽宗梓宮可還,母後、淵聖可歸;毋專屈己許和,使權不在我。
”二曰:“臣比自溫曆處、婺,浃旬再值雨雹,麥秀者偃,桑萌者落;宜恐懼修省,以召和氣。
”其三論官冗曰:“兵火後,縣不滿千戶。
設官乃十馀人;州不滿萬戶,而官至百馀人,場務及兵官率十員。
無學校而置教官,無軍士而置将領,駐泊钤轄之屬及員外置署者不在焉。
昔光武并省四百馀縣,吏員十置其一;唐憲宗用李吉甫言,省冗員八百,吏千四百。
漢、唐中興,宜以為法。
”帝獎谕曰:“非卿不聞此。
” 湖北宣撫司統領官孫顯及金人戰于陳、蔡間,敗之。
丁卯,帝謂大臣曰:“朕躬履艱難,久于兵事,至于器械,亦一精一思熟講。
昨造大镞箭,諸軍皆謂頭太重,不可及遠,又造銳首小一槍一,初亦未以為然,其後用以破敵,始服其一精一利。
今劉锜軍于順昌城下破敵,正用此一槍一也。
” 戊辰,川陝宣撫司都統制楊政所遣左部統領官曹成,自汧一陽一襲金人于天興縣,敗之。
京樂宣撫使韓世忠,遣統制官王勝率背嵬将成闵北伐,遇金人于淮一陽一軍南二十裡,水陸轉戰,掩金人入沂水,死者甚衆,奪其舟二百。
資政殿大學士、福建路安一撫大使張浚言:“臣切念自群下決回銮之計,國勢不振,事機之會,失者再三。
向使敵出上策,還梓宮,歸兩殿,供須一無所請,宗族盡返而南,則我德敵必深,和議不拔,人心懈怠,國勢浸微,異時釁端卒發,何以支持?臣知天下非陛下之有矣。
今幸上天警悟,敵懷反覆,士氣尚可作,人心尚可回。
願因權制變,轉禍為福,用天下之英才,據天下之要勢,奪敵之心,振我之氣,措置一定,大勳可集。
”繼聞淮上有警,連以邊計奏知,又條畫海道舟船利害。
帝嘉浚之忠,遣中使獎谕。
浚時大治海舟至千艘,為直指山東之計,以俟朝命。
閏六月,癸酉朔,尚書戶部侍郎晁謙之移工部侍郎。
辛巳,泾原經略使田晟,與金人戰于泾州,敗之。
初,完顔杲既為王彥所卻,遂自鳳翔悉兵攻泾州。
晟據山為陳,乘敵壁壘未定,奮兵掩殺,自巳至申,連戰皆捷,奪其戰馬兵械甚衆,金人敗走。
甲申,晟及金人再戰于泾州,敗績。
初,金人為晟所破,會降将引金兵取間道繞出晟所據之山後,大呼擊晟,而晟所領兵将有舊嘗從敵者,望風驚潰;惟右護軍萬人與敵鏖戰,中傷死敵者十一,然無一人遁者。
宣撫副使胡世将具以實聞,且待罪。
先是世将以敵鋒甚銳,晟不能獨當,檄兩都統,令吳璘守河南,楊政知泾州策應。
政遣統制樊彥率兵以往,統制王喜繼之,未至而晟敗。
政自劾失律,世将不之罪。
諸軍請斬彥、喜以徇,世将下令:“彥貸命,追奪在身官爵;喜降十官,押赴本軍自效。
” 金人雖幸勝晟,亦殺傷過當而還,自是歸鳳翔,不複戰,以兵攻陝西諸縣城守未下者。
河南糧食垂盡,世将亦離河池,登仙人原山寨,為防守之計,保險以自固矣。
丙戌,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使胡世将升端明殿學士。
定國承宣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制、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武康軍承宣使、知興元府兼樞密院都統制楊政,彰武軍承宣使、知永興軍兼樞密院都統制、節制本路屯駐右護軍兵馬兼節制陝西諸路軍馬郭浩,并為節度使,璘鎮西軍,政武當軍,浩奉國軍,三人皆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升充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
淮西宣撫司都統制王德複宿州。
初,張俊既至合服,聞金兵在宿、亳間,命統制官趙密出西路。
密引衆徑蘇村,時水漲三尺,涉六晝夜,乃達宿城,與金兵遇,敗之。
而德率衆自壽春趨宿州,夜半,破金營,降其守武翼大夫、閤門宣贊舍人馬秦。
己醜,金人遣兵襲永興軍兵馬钤轄傅忠信于華州之山寨,忠信率将官盧士闵、張寶拒破之。
壬辰,湖北、京西宣撫司統制官張憲、傅選及金将韓常戰于颍昌府,敗之。
丙申,張憲複淮甯府。
先是韓常既敗走,宣撫使嶽飛遣統制官牛臯、徐慶等與憲會。
憲等适與常戰于淮甯府,敗之,常引去。
飛以勝捷軍統制趙秉淵知府事。
丁酉,京東、淮東宣撫司都統制王勝克海州。
先是韓世忠命勝率統制官王升、王權等攻海州,守将王山以兵逆戰,去城六十裡,與官軍遇,敗走。
夜二鼓,以舟師傅城北。
山乘城守,而勝命諸軍随地而攻,火其北門,軍士周成先
金兵先攻東門,锜出兵應之,金兵退。
宗弼自帶牙兵三千,往來為援,皆帶重甲,三人為伍,貫韋索,号“鐵浮屠”,每進一步,即用拒馬一子遮蔽,示無反顧。
複以鐵騎為左右翼,号“拐子馬”,悉以女真充之;前此攻所難下之城,并用此兵,故又名“長勝軍”。
時金諸帥各居一部,衆欲擊韓常軍,锜曰:“擊韓雖退,宗弼雄兵尚不可當也。
法當先擊宗弼,宗弼一動,則馀軍無能為矣。
” 時天大暑,敵遠來疲敝,晝夜不解甲。
锜先遣毒颍水上流及草中,戒軍士雖渴死,毋飲于颍。
金士馬饑一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
锜士氣閑暇,軍皆番休更食羊馬垣下。
方早涼,锜按兵不動;未申間,忽遣數百人出西門;金兵方接戰,俄以數千人出南門,戒令勿喊,但以短兵極力與戰。
統制官趙撙、韓直皆被數矢,戰不肯已,锜急令扶歸。
士殊死鬥,入敵陳中,斫以刀斧,至有奮手捽之,與俱墜于濠者,金兵大敗,殺其衆五千,橫一屍一盈野。
宗弼乃移寨于城西,掘塹以自衛,欲為困官軍之計。
是日大雨,平地水深尺馀,锜遣兵劫之,上下皆不甯處。
乙卯,順昌圍解。
宗弼之未敗也,秦桧奏令劉锜擇利班師,锜得诏不動。
至是宗弼不能支,乃作筏系橋而去。
宗弼至泰和縣,卧兩日,至陳州,數諸将之罪,自韓常已下皆鞭之。
于是複以葛王褒守歸德府,常守許州,翟某守陳州,宗弼自擁其衆還汴京。
丙辰,湖北、京西宣撫司統制官牛臯及金人戰于京西,敗之。
己未,樞密院都統制郭浩遣統制官鄭建充等集鄜延、環慶之兵,攻金人于醴州,敗之,複醴州。
三京招撫處置使劉光世進軍和州。
壬戌,诏:“敵人侵攻河南,已決策用兵,所宜經理财用以贍軍旅。
帥守諸司,自當體國協濟大計,可将應見管錢物量留經費外,盡數起發。
有能率先應辦,當加褒擢;如隐占不實,必置于法。
”并謂在官錢物,不得因緣擾民。
甲子,權主管鄜延經略司公事王彥,拒金人于青溪嶺,卻之。
初,右副元帥完顔杲既破鳳翔,與都統制吳璘、楊政夾渭水而陳。
璘駐兵大蟲嶺,杲自登西平原觇之,曰:“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此難與争。
”乃引去,自泾原路欲趨邠州,于是樞密院都統制郭浩,統右護軍及鄜環之師在邠州三水縣,泾原經略使田晟,遣統制官曲汲、秦弼拒敵于青溪嶺。
宣撫副使胡世将,謂浩非素臨行陳之人,難以責成,即遣彥及統制官楊從儀、程俊、向起、鄭師正,曹成等分道而出,與金人戰蒿谷、吳頭、麻務屯之間。
金人屢敗,留千戶五人守鳳翔,杲自将銳兵攻青溪。
汲、弼不能當,戰敗,棄青溪走,世将命晟召汲,斬于軍前以徇。
彥率兵迎金人,戰盤堠、兔耳,敗之。
金人去,複還屯鳳翔。
初,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往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軍計事,至是若虛見飛于德安府,谕以面得帝旨,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聽。
若虛曰:“事既爾,勢不可還,矯诏之罪,若虛當任之。
”飛許諾,遂進兵。
左從政郎張闡為秘書省正字。
闡因轉對,論三事:其一,“請廣求人才,任将相,練士卒,則徽宗梓宮可還,母後、淵聖可歸;毋專屈己許和,使權不在我。
”二曰:“臣比自溫曆處、婺,浃旬再值雨雹,麥秀者偃,桑萌者落;宜恐懼修省,以召和氣。
”其三論官冗曰:“兵火後,縣不滿千戶。
設官乃十馀人;州不滿萬戶,而官至百馀人,場務及兵官率十員。
無學校而置教官,無軍士而置将領,駐泊钤轄之屬及員外置署者不在焉。
昔光武并省四百馀縣,吏員十置其一;唐憲宗用李吉甫言,省冗員八百,吏千四百。
漢、唐中興,宜以為法。
”帝獎谕曰:“非卿不聞此。
” 湖北宣撫司統領官孫顯及金人戰于陳、蔡間,敗之。
丁卯,帝謂大臣曰:“朕躬履艱難,久于兵事,至于器械,亦一精一思熟講。
昨造大镞箭,諸軍皆謂頭太重,不可及遠,又造銳首小一槍一,初亦未以為然,其後用以破敵,始服其一精一利。
今劉锜軍于順昌城下破敵,正用此一槍一也。
” 戊辰,川陝宣撫司都統制楊政所遣左部統領官曹成,自汧一陽一襲金人于天興縣,敗之。
京樂宣撫使韓世忠,遣統制官王勝率背嵬将成闵北伐,遇金人于淮一陽一軍南二十裡,水陸轉戰,掩金人入沂水,死者甚衆,奪其舟二百。
資政殿大學士、福建路安一撫大使張浚言:“臣切念自群下決回銮之計,國勢不振,事機之會,失者再三。
向使敵出上策,還梓宮,歸兩殿,供須一無所請,宗族盡返而南,則我德敵必深,和議不拔,人心懈怠,國勢浸微,異時釁端卒發,何以支持?臣知天下非陛下之有矣。
今幸上天警悟,敵懷反覆,士氣尚可作,人心尚可回。
願因權制變,轉禍為福,用天下之英才,據天下之要勢,奪敵之心,振我之氣,措置一定,大勳可集。
”繼聞淮上有警,連以邊計奏知,又條畫海道舟船利害。
帝嘉浚之忠,遣中使獎谕。
浚時大治海舟至千艘,為直指山東之計,以俟朝命。
閏六月,癸酉朔,尚書戶部侍郎晁謙之移工部侍郎。
辛巳,泾原經略使田晟,與金人戰于泾州,敗之。
初,完顔杲既為王彥所卻,遂自鳳翔悉兵攻泾州。
晟據山為陳,乘敵壁壘未定,奮兵掩殺,自巳至申,連戰皆捷,奪其戰馬兵械甚衆,金人敗走。
甲申,晟及金人再戰于泾州,敗績。
初,金人為晟所破,會降将引金兵取間道繞出晟所據之山後,大呼擊晟,而晟所領兵将有舊嘗從敵者,望風驚潰;惟右護軍萬人與敵鏖戰,中傷死敵者十一,然無一人遁者。
宣撫副使胡世将具以實聞,且待罪。
先是世将以敵鋒甚銳,晟不能獨當,檄兩都統,令吳璘守河南,楊政知泾州策應。
政遣統制樊彥率兵以往,統制王喜繼之,未至而晟敗。
政自劾失律,世将不之罪。
諸軍請斬彥、喜以徇,世将下令:“彥貸命,追奪在身官爵;喜降十官,押赴本軍自效。
” 金人雖幸勝晟,亦殺傷過當而還,自是歸鳳翔,不複戰,以兵攻陝西諸縣城守未下者。
河南糧食垂盡,世将亦離河池,登仙人原山寨,為防守之計,保險以自固矣。
丙戌,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使胡世将升端明殿學士。
定國承宣使、知秦州兼行營右護軍都統制、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武康軍承宣使、知興元府兼樞密院都統制楊政,彰武軍承宣使、知永興軍兼樞密院都統制、節制本路屯駐右護軍兵馬兼節制陝西諸路軍馬郭浩,并為節度使,璘鎮西軍,政武當軍,浩奉國軍,三人皆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升充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
淮西宣撫司都統制王德複宿州。
初,張俊既至合服,聞金兵在宿、亳間,命統制官趙密出西路。
密引衆徑蘇村,時水漲三尺,涉六晝夜,乃達宿城,與金兵遇,敗之。
而德率衆自壽春趨宿州,夜半,破金營,降其守武翼大夫、閤門宣贊舍人馬秦。
己醜,金人遣兵襲永興軍兵馬钤轄傅忠信于華州之山寨,忠信率将官盧士闵、張寶拒破之。
壬辰,湖北、京西宣撫司統制官張憲、傅選及金将韓常戰于颍昌府,敗之。
丙申,張憲複淮甯府。
先是韓常既敗走,宣撫使嶽飛遣統制官牛臯、徐慶等與憲會。
憲等适與常戰于淮甯府,敗之,常引去。
飛以勝捷軍統制趙秉淵知府事。
丁酉,京東、淮東宣撫司都統制王勝克海州。
先是韓世忠命勝率統制官王升、王權等攻海州,守将王山以兵逆戰,去城六十裡,與官軍遇,敗走。
夜二鼓,以舟師傅城北。
山乘城守,而勝命諸軍随地而攻,火其北門,軍士周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