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一十六 【宋紀一百十六】

關燈
事?”诏都督行府措置。

    其後頗施行之。

     辛未,诏:“去歲旱傷乃四分以上州縣,所負紹興四年已前錢帛之稅,皆除之。

    ” 壬午,金以太保宗翰、太師宗磐、太傅宗幹并領三省事。

     丁亥,诏:“江東宣撫司統制官趙密、巨師古軍,并權聽殿前司節制。

    ” 時都督張浚在淮南,謀渡淮北向,惟倚韓世忠為用。

    世忠辭以兵少,欲摘張俊之将趙密為助。

    浚以行府檄俊,俊拒之,謂世忠有見吞之意。

    浚奏乞降旨,而俊亦禀于朝。

    趙鼎白帝曰:“浚以宰相督諸軍,若号令不行,何以舉事!俊亦不可拒。

    ”乃責俊當聽行府命,不應尚禀于朝;後下浚一面專行,不必申明,慮失機事;時議者以為得體。

    至是浚終以俊不分軍為患,鼎謂浚曰:“世忠所欲者趙密耳,今楊沂中武勇不減于密,而所統乃禦前軍,誰敢觊觎?當令沂中助世忠,卻發密入衛,俊尚敢為辭耶?”浚曰:“此上策也,浚不能及。

    ” 辛巳,诏:“天章閣、萬壽觀祖宗帝後神禦,見在溫州,令幹辦官黃彥節迎奉赴行在,惟聖祖像留溫州如故。

    ” 檢校少師、奉甯保靜軍節度使、川陝宣撫副使吳玠易鎮保平、靜難,興州置司。

     樞密副都承旨馬擴兼沿海制置副使。

    擴自鎮江将殿前司策選鋒軍赴行在,遂有是除。

     庚寅,江西制置大使李綱始領使事于金谿縣。

     是春,僞齊劉豫再開貢舉,得邵世以下六十九人。

    改明堂基為講武殿,于其地造戰船。

     夏,四月,庚子,殿中侍禦史周秘言:“國家歲以十五事考校監司,四善、四最考校縣令,而五六年惟有成都潼川路一嘗奏到,至其馀諸路課績,并不申奏。

    法令廢弛,能否無辨,有善最者不賞,有過惡者無罰,吏治之不一良,亦無足怪者。

    欲望責諸路監司、州縣,自今各依限奏明,其累年辄不申奏者,亦乞取問因依,從朝廷審度,歲取殿最各一二人,量行賞罰。

    庶幾監司,守令,鹹知自竭,以副陛下責任之意。

    ”诏吏部申嚴行下,違者令禦史台糾劾。

     帝禦經筵。

     甲辰,僞齊将王威攻唐州,陷之,一團一練判官扈舉臣、推官張從之皆死。

    诏各贈一官,錄舉臣子初品文階,從之子進義校尉。

     乙巳,诏:“湖北、京西宣撫使嶽飛丁母憂,已擇日降制起複,緣見措置進兵渡江,不可等待,令飛日下主管軍馬,措置邊事,不得辭免。

    ”先是飛母慶國夫人姚氏卒于軍,飛不俟報解官去,帝聞之,乃诏起複。

     辛巳,故朝請大夫趙君錫,贈徽猷閣直學士。

     癸醜,故奉直大夫韓璆,贈右朝議大夫,官其家一人。

     甲寅,京東淮東宣撫處置司統制官、果州一團一練使呼延通,特遷永州防禦使,諸将王權、劉寶、嶽超、許世安、劉銳、崔德明、單德忠、杜琳等十八人,并進官有差,賞淮一陽一之捷也。

     乙卯,故中大夫趙瞻,贈資政殿大學士。

     戊午,翰林學士兼侍讀胡交修試刑部尚書。

     辛酉,诏四川制置大使司:“禁止采伐禁山林木。

    ”蜀三面被邊,綿亘四百裡,山谿阻限,林木障蔽,初時封禁甚備。

    前一日,太常博士李弼直面對,論:“頃歲以來,一切廢弛,加以軍興,而制器械,運糧造船,自近及遠,斫采殆盡,異時障蔽之地,乃四通八達。

    ”帝曰:“如河東黑松林,祖宗時所以嚴禁采伐者,正藉此為阻,以屏捍外敵耳。

    異日營繕,為一時遊觀之美,遂使邊境蕩然,更無阻隔。

    ”折彥質曰:“皆臣不言之罪。

    ” 癸亥,左谏議大夫趙霈試尚書工部侍郎。

     甲子,少保、武甯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南東路宣撫處置使韓世忠,賜号揚武翊運功臣,加橫海、武甯、安化軍節度使,賞淮一陽一之捷也。

     丙寅,诏嶽飛仍舊兼節制蕲、黃州。

     僞齊劉豫築劉龍城以窺淮西,劉光世遣本司副都統王師晟破之。

     五月,戊辰朔,徽猷閣直學士胡世将試尚書兵部侍郎。

    世将自江西召還,乃有是命。

     癸酉,左通議大夫、新知鄂州、荊湖北路安一撫使王庶複顯谟閣待制,賜銀帛二百匹兩。

    庶既老,愈通習天下事,前二日入對,首言今日之患,莫大于士風之委一靡一,願振拔名節士以起其氣,又論安危在修己,治亂在立政,成敗在用人,帝韪其言。

    庶因請曰:“臣肝膽未盡吐也,願賜臣間,時得縷陳于前。

    ”帝乃燕見之,庶言益深,嘗跪問曰:“陛下欲保江南,無所複事;如欲紹複大業,都荊為可。

    荊州左吳右蜀,利盡南海,前臨江、漢,可出三川,涉大河,以圖中原,曹一操一所以畏關羽也。

    ”帝大異之。

     诏:“自今臣僚未經上殿者,令三省審察訖,關閤門引對。

    ”複舊典也。

     乙亥,诏:“除見任知州以上及嘗任侍從官依舊堂除宮觀外,馀并令吏部按格拟差。

    ” 時言者論:“艱難以來,士或不調。

    陛下憫其失職,授以祠觀,有六等宮觀之格,五項嶽廟之法。

    但其間有昔已叨竊名祿之人,論其家則豐羨,而乃更與失職寒士均享家食,徒使州郡之間,用度不支。

    欲乞今後陳乞宮觀之人,除貧乏廉潔朝廷所知者,其馀一切按格與之。

    或察其人富而貪,敢于格法之外辄有幹求者,懲戒一二。

    ”故有是旨。

     诏廣西經略使胡舜陟與邕州守臣同提舉買馬劉遠措置市戰馬。

    時都督行府言去歲所市馬弱不堪用,于是提舉官李預再貶秩,而更以其事付帥臣。

     命沿海制置副使馬擴閱習水軍戰艦。

    時右司谏王缙言:“舟師實吳、越之長技。

    将帥之選既慎矣,而舟船數百,多閣水岸,士卒逾萬,未經訓習。

    欲乞明诏将帥相視,舟船損漏者修之,士卒疲弱者汰之。

    船不必多,取可乘以戰鬥;人不必衆,取向資以勝敵。

    分部教習,周而複始,出入風濤,如履平地,則長技可施,威聲遠震,折沖千裡之外矣。

    ”從之。

     丙子,诏劉摯特贈太師,以摯曾孫登仕郎芮言,系籍元祐宰相六人,摯獨未盡被恩典故也。

     庚寅,少保、甯武甯國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為保靜、甯武、甯國軍節度使,賞龍城之捷也。

     壬辰,定江、昭慶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江南東路宣撫使張俊加崇信、奉甯軍節度使,進屯盱眙。

    右仆射張浚命依山築城,左仆射趙鼎曰:“德遠誤矣,是雖不為資敵之具,然當念勞人也。

    ”是役也,興于盛夏,自下運土而上者,皆有日課,望青采斫,數十裡間,竹木皆盡。

    劚掘新舊冢,莫知其數,人甚苦之。

    城成,無水可守,亦無樵采。

    築城之際,僞齊遣三百騎于泗州境上,臨淮伫觀久之而去。

     乙未,尚書祠部員外郎、都督府主管機宜文字楊晨移禮部,尚書工部員外郎、都督府主管機宜文字熊彥詩移祠部。